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

安全性的測試真的是必要的,因爲鐵路對於安全性的要求,非常的高,鐵路不同於公路,幾乎沒有容錯性,一條鐵路最多修建複線,向一個方向的,沒有一個替代,一旦出現問題,就需要對整個運行圖進行調整。

調整運行圖,就算到了科技發達的21世紀,都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當然了,跟21世紀的快節奏有關係,可是在這個消息靠傳,通知靠喊的時代,那就更加困難,稍稍不慎,就是一個大規模的事故。

在集中耗費了3天的時間,在連續,間斷性的進行了的一兩個月的時間,對於一些關鍵性的數據,進行了系列的調整。

按照不斷進行持續性測試,8匹馬最安全的區間,大概是在80公里左右,也就是說,一匹馬連續奔跑1個半時辰,或者是2個時辰之後,纔會因爲氣力力量耗費,降低速度,可能出現什麼問題。

既然是鐵路,不是追求那種極限的能力,而是安全性,在安全的區間下,保持火車的速度,這纔是最好的事情,同時,在100裡的範圍之中,是不會有力量耗盡的情況出現,同時,速度也是最高的。

任何一個鐵路,保證成功的運行就可以了,只要不出現傾覆等大規模的時間,否則,不會讓鐵路斷絕,一條鐵路斷絕,對於繁忙的鐵路來說,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那麼在極限的狀態之下的,保證的足夠安全性,按照50公里爲一個節點,也就是的不足一個時辰的時間的,然後會休息3-4個時辰,最多一匹馬,一天,不奔跑2個時辰以上的,也可以保證足夠多的速度。

輪換了之後,保證的足夠的速度,一般的馬,可以進行一兩個時辰的長時間的奔跑。

當然了,馬種的不同,也會產生巨大的差別,趙信當時是隨便弄到的馬種,或許是北宋最頂尖的,可是在天下之間,那就不一定了。

蒙古馬甚至可一天5個時辰,甚至是6個時辰的快速的奔跑,橫掃天下的蒙古騎兵,他們下身的馬,居然是母馬,這恐怕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

可是它卻天然存在,蒙古騎兵之所以會騎乘母馬,不是應爲某些惡趣味,而是真正的戰鬥需要。

在蒙古橫掃天下的時代,那是技術最不發達的時代,甚至蒙古人的愚昧,也沒有什麼科技成果,長途奔襲,這對於後勤要求很高的一個的戰鬥,可是蒙古,只是派出了2個萬人隊,就開始西征,最遠打到了多瑙河。

這可不是所謂的千里之遙,那是真正的上萬公里的跋涉,這中間,大本營,根本無法提供足夠的物資。

可是蒙古恰恰在這樣極爲不利的情況下,橫掃整個草原和歐亞大陸,被稱爲可怕的黃禍,原因就在這個母馬身上。

母馬性格堅韌,特別是有了馬駒之後,可以忍耐極爲惡劣的環境,這是一個基礎,可是最大的好處卻在於,在極爲不利的情況下,在沒有足夠的補給的前提下,馬奶可以替代水和食物。

也就是說,在有草的地方,有馬的食物的時候,就會有人的食物,這是天才的創舉,也是蒙古騎兵能夠橫掃天下的秘訣。

類似蒙古馬的神奇,西夏馬和遼國馬也各有千秋,甚至中國還有云貴馬這樣,比較耐用的馬,可是這一切,都不能夠適合於現在的情況。

無論是輕騎還是重騎,對於馬而言,是負重很輕的情況之下。

相對於馬拉火車來說,這些負重真的很輕,15噸左右的車廂的,不等於前部壓在馬身上,那會把馬壓塌,這是一個平滑表面上面的水平作用力。

決定力量大小的,那不僅僅是重量,而是重量跟摩擦力之間的比較。

兩輪馬車,他的極限,大概是600公斤左右,這不是馬車所拉動的極限,卻已經是兩輪馬車的極限,在歐洲所發展起來的四輪馬車,他的極限可以達到2噸,甚至更多。

不同種類的路面,普通的,完全沒有處理的泥土路,砂石路,青磚路,甚至是後面的水泥路,路面的不同,帶來的摩擦力的不同,也會讓馬車的極限,逐步的降低。

可是在鐵路上面,那就不一樣了的,他的摩擦力,已經降低到了最小的程度。

雖然是同種金屬,可是硬度和標準的不同,趙信在設計鐵軌的時候,就注意到了這一點,特別做了一些摩擦力的實驗,簡單的,有些像是中學生的實驗的測試,讓相對兩種鋼鐵之間的摩擦力,降低到了所能夠降低的最低程度。

這就極大的降低了馬的負擔,同種情況之下,馬可以堅持的更遠。

類似的實驗,還放在設計上面,鐵軌和輪子,都是專門的挑選下來,經過了獨特的設計,不但卡盒的很好,不容易,經過某些原因,傾覆,或者是造成其他方面的問題。

這些最基本的問題解決了之後,最終測試出來的數據,直接決定了以後的佈局。

這些數據最終彙總到了一起,趙信通過歸納,並且儘可能留下餘量的前提下,最終確定了鐵路的一個基本的數據。

100裡一個車站,這個車站,會分成兩個方向,火車會相隔百里進行簡單的停留,進行換馬作業,也就是說,馬最多也就是跑1個時辰左右。

對馬的挑選,也有相當的規定,必須要是原來北宋標準以上良馬,或者是西夏,遼國的普通馬。

這樣才能夠拉動火車以較快的速度前進,同時,也對速度進行了監控,這個時代,還沒有測距儀這樣精確的測試工具,卻可以用別的來代替。

火車畢竟是輪式的工具,在連成一體的前提下,每向前滾動一輪,所有的輪子都是同樣的,這樣做一個簡單的撥絲擺動,把輪子的轉的圈數給記錄下來,這個不難解決,一個卡簧和撥絲就能夠解決,然後按照固定的輪子的長度,就可以得到一個大略的距離,在加上計時工具的,就可簡單的判斷出的速度。

這個速度,比起後世的精準測距來說,有較大的誤差,可是能夠保證誤差在2米每小時之內,這已經是一個可怕的精度了。

列車運行圖,在沒有電話,電腦和網絡的時代,只能夠通過固定的速度,以時鐘確定區間,然後保證在安全距離之下的行進。

類似的測試,已經開始在環島鐵路上面進行,積累的也是最初步的經驗,可是這些,已經可以推斷出整個北宋的鐵路網了。

暫時,馬拉火車,無法進行多車廂的測試,把馬分散起來,也不行,太過浪費,容易出現危險,所以只能夠單獨的進行。

按照一個車廂8匹馬的標準,5裡一個安全距離,這樣下來,一個100裡的區間車站,哪怕是一天12個時辰不間斷的更換,最多也需要480次更換,也就是說,需要準備,接近兩千匹馬。

極限操作是不行的,甚至在夜間,也會減少,或者是停止列車的運行,這樣減少之下,暫時,趙信給這些車站定下的標準,大概是一天200次的更換。

一個車站200列火車的換馬需要,一匹馬經過休息之後,一天可以進行2個時辰左右的連續工作,那麼需要800匹馬,一個2000里長鐵路,需要遍佈20個車站,那麼最少就需要幾1.6萬匹馬。

北宋需要多少鐵路,保守估計,10萬公里是必須吧,那就是20萬里,需要160萬匹馬。

這甚至是一個基礎的數字,未來,當列車運行的平穩了,總結出了更多的經驗,列車的密度,也會大大的增加,甚至達到並且超過極限的程度,一個車站需要更換400,甚至是800次,那需要馬就更多了。

聽起來,居然投入最大的,居然是馬的身上,一條2000里長的單線,可能總投入就在200萬貫左右,複線大概是在400萬,可是1.6萬匹馬,稍稍普通一點,就是160萬貫,甚至更多。

可是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錢對於定海軍而言,根本就是數字,甚至如果這些馬全部到位的話,可以賺到更多。

鐵路可是比馬車有效率的多,一些損傷,是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中,更加出色鐵路和輪胎,摩擦力更小,馬所用的力量也就更少,在平穩的前提下,保證馬的使用效率的,用160萬匹馬,完成10萬公里的鐵路線,這已經是非常寬裕了,但是他們的運貨量,可能就是普通的馬車的數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

就按照現在所謂的密度,5裡一個安全區間,一條單線2000裡,可以容納400列火車,複線就是800列,一輛火車15噸,一天基本上就是1.2萬噸的運量,一年可能就超過400萬噸。

比起21世紀,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字,可是在這個時代,這幾乎代表着800萬批次的馬車,同時,遠隔2000裡進行販運。

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字,並不能夠代表一切,可是隻要鐵路完成,用1.6萬匹馬,完成了800萬,甚至是1600萬馬車的運輸量,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這會開拓一個可怕的,屬於火車的時代。

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四百一十一章 懷疑驗證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一百九十章 二星常駐卡第七章 神奇的具現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
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四百一十一章 懷疑驗證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一百九十章 二星常駐卡第七章 神奇的具現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