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

300萬的人口,未來可能還有200萬左右,一共500萬的人口,對於定海軍來說,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支持,因爲開發東三省而減少的勞動力得到了彌補,一些最底層,或者是重體力勞動的人員,也得到了有效的補充,受過更加嚴格訓練的定海軍人員,將會從事更加高端的工作。

同時,這也有效的增加了整個人口的基數,在保證一定生育率的前提下,人口基數越大,增加的人口越多,當然了,對於異族,會有一定的控制,他們的勞動強度,也不適合大量的生育,可是之後呢?

定海軍出色的條件,哪怕是從事最底層的工作,不過是地位低一點,勞累一點,可是隻要肯去努力幹活,絕對可以憑藉着自己的雙手,養活一大家子人。

不管是什麼樣的國度,什麼樣的民族,活着總是第一需求,甚至溫飽小康之類的,也是需求之一,哪怕是定海軍區別對待,在定海軍的生活也比在家鄉好一千倍,怎麼選擇就清楚了。

在高福利待遇的前提下,再加上教育和其他的方面跟上,有個幾年的時間,就可以融入了,北宋在這個時刻的影響力,可是比後世的美國強大太多了。

大量的人口,差不多有一半,都運回了定海軍,定海軍人口龐大,特別是城市的密度方面,哪怕遷出了很多的工廠,剩下的城市工廠和其他方面的需求,也相當的大,人口衆多,又有利於融合。

除了定海軍本身的需要之外,剩下的大概有一半,運送到了東北。

雖然說,東北剛剛開發,可是地廣人稀之下,就算是1200萬人口到位了之後,也不顯得多,增加是必然的,至於可能出現的問題,東北也不怕,這裡是目前整個定海軍控制區域之中,軍隊數量最爲密集的,通過軍隊,還有打散分別的安排,幾十萬人,翻不了任何的漣漪。

攻擊朝鮮和日本,只是一個附帶,單純爲了獲得人口而做出的東西,這只是持續了一個月的時間,定海軍目前的最重要的任務,還是放在東北,從日本和朝鮮作戰之後,除了留下來1萬之外,其他的也都派往了東北,到這個時間,東北的軍隊總數,達到了70萬之多。

只不過,軍隊的作用漸漸的從作戰任務,轉向了建設。

定海軍之前的軍隊,是比較專業化的職業軍人,可是伴隨着大規模的擴大,從民兵和預備役之中抽調了大量的人員,這部分之中,很多都是從是建築和生產。

在保證了東北的安全,特別是在跟遼國相鄰的地方,建設了棱堡之後,開始逐步從中間抽取人員,組建建築和生產的各種工廠。

除了從軍隊之中抽調之外,從定海軍直接運來的建築大軍,從來都沒有停止的增加,從40萬,50萬,增加到了100萬,120萬,240萬。

人多好辦事,哪怕是在東北,這個到了冬季,不太適合建設和生存的地方,只要有了足夠的人員,建設的速度也很快。

最初登上海參崴之後,不但建設了海參崴,還有海參崴周圍的建設了大量的衛星城市,並且修建了大量的道路。

這個工作,也之後,度過了整個冬天之後,定海軍可以迅速的出擊,用了一年合適時間,縱橫整個東北和草原,佔據了4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說土地是否富饒,不說人口是否衆多,單純在地盤的面積上面,已經超過了北宋。

地盤更大了,對於道路的需求也就更高了,定海軍熱武器,對於後勤的要求相當的高,一次戰爭的消耗,比之前高出很多,如果沒有足夠後勤補給,那就真的慘。

數百萬人,還有大量的先進的機械設備的,加上不遺餘力的運來的各種的物資,讓東北的道路如同蜘蛛網一樣的延伸,或許打不到每一個城市,都跟其他的城市,有便利的交通網絡,幾條主幹道的貫通,也讓從海參崴到東北目前,各個主要城市,暢通無比的。

綏化,目前是整個定海軍在東北的核心,交通優勢非常的明顯,到目前定海軍控制的大部分的區域,都相對較近,幾條主幹道的貫通,讓這些並不能夠稱之爲更高的道路上面,繁忙無比。

在短短的6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最少3萬公里的道路的修建,動用了大量的人力,在完成了基本的交通的聯絡之後,更深層次的開發開始了。

最少8個工業基地在內,12個重工型城市,就會在東北大地上面出現,側重點不同,可是主要生產都是大同小異。

水泥,石灰,磚,當然了,還有鋼鐵廠,這些都是建築所需要的必備材料,其中,較爲容易一點的石灰和磚,早在定海軍登陸之後不久,就已經開始生產了

石灰的原料主要是石灰石,這個只要找到石灰礦,然後開採粉碎就好了,這個最容易,定海軍已經有全套的各種設備,甚至在登陸海參崴的時候,就已經運過來了,只要找到礦,就可以安放。

磚頭僅次於石灰,技術含量稍稍高了點,需要專門的建設窯洞,然後裝備機械,這一點,也相對容易,大概是在登陸海參崴2個月內,磚廠投入使用。

相對於石灰和磚廠,水泥廠和鋼鐵廠需要的技術含量更高一點點,前者還稍稍的好一點,有石灰的地方,加上一些黏土,就是製造水泥的原料,只要把水泥窯給豎立起來,再加上機器和熟練的工人,大概在第二年的開春之後的一個月,水泥廠也出現了。

這三大建材廠的出現,對於整個東北的施工,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要知道,之前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用船運過來。

從定海軍,期間經過濟州島,北海道,海參崴的週轉,可是單純這一條航線,就需要幾千裡那麼的遠。

這些東西還是沉重的,大宗的東西,修路要想修的好,必要的水泥石灰和沙子是必須的,這需要的重量,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定海軍,再怎麼的擁有龐大的運力,長距離的長途運輸也是需要錢的,並且,因爲東北開發的關係,運力有些緊張。

人員,機器,各種的後勤物資,甚至是一些簡單的設備,這些東西,都需要海船的運力,哪怕定海軍的運力可怕,要支持一個1200萬人次的轉運,還有龐大的,數百個城市,數萬公里長的道路,這些加在一起,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可是爲了保證建設,鋼鐵,水泥,石灰和磚頭,這些在最初,也是保質保量的送過來,一直到東北可以自產之後,這才慢慢的減少的。

石灰,水泥,磚頭,這在定海軍佔據東北的初期,可是佔據了運輸力量的相當大頭,也就是這些的減少,讓定海軍可以運過來的東西增加了不少,對於東北的開發也開始加快了。

前面的三個,相對起來,比較容易的解決,最後的一個,就困難了許多,鋼鐵廠需要的技術含量高很多。

定海軍原來的技術前提下,鋼鐵廠的投入不成問題,連琉球都可以複製鋼鐵廠,更別說在東北,只要有人員,有設備,有原材料就可以了。

東北特殊的位置,讓港口不可能建設鋼鐵廠,除非定海軍能夠拿下遼東的。

海參崴太過靠北了,每年還有差不多4個月的冰期,這就是制約鋼鐵廠興建的關鍵。

既然港口無法興建鋼鐵廠,那麼要想節約成本,就近的原則之下,必須要找尋距離煤炭和鐵礦石比較近的地方,這就不容易選擇了。

不過東北制約的,就是原材料,21世紀的東北,擁有着一個大型的鋼鐵集團,撫順鋼鐵集團,這是全國範圍之中,都數得着的大型鋼鐵廠,可是撫順,距離瀋陽太近了的,定海軍還沒有準備好,跟遼國硬碰硬,拿下遼國的東京的念頭,所以個東北的中心,是後世絲毫都沒有什麼名氣的綏化。。

除了撫順,東北的物產實際上相當的豐富,煤炭特別的多,光是一些數得着的礦山就很多,在確定了煤礦礦山,再確定鐵礦礦山的時候,就有些問題了,除了撫順,其他的鐵礦趙信知道的不多。

不過仔細的派出了大量的人員,進行的地毯式的搜查了之後,終於在綏化的周圍,找到了鐵礦。

實際上,後世黑龍江的鐵礦,分佈在哈爾濱的附近,伊春和阿城這邊,甚至誕生了幾個年產在200萬噸以上的大型鋼鐵集團。

現在定海軍的鋼鐵產量,在定海軍本身縮小,開啓了濟州島和琉球的鋼鐵集團之後,產量不減反增,達到了500萬噸之多。

未來東北作爲定海軍在陸地上面的核心,會擁有700萬以上的產能,只不過這個產能,不會固定到一個鐵礦。

東北的特點,就是分散,可能在一個幾萬平方公里,甚至更大的區域之中,以一連串小的鋼鐵廠,年產50到70萬噸不等,可是更加集中和優良的環境,會讓他們的成本相當的低。

找到了合適的鐵礦的位置,就耗費了不短的時間,之後,大規模的建設,一些帶有着更高科技含量的高爐,接連的被運到了東北,並且通過了艱難的路上運輸,最終運送到了阿城附近,然後第一個設計年產50萬噸的鋼鐵廠,在慶曆七年7月份開工興建。

這是一個很大的鋼鐵廠,又是一個很小的,大是跟丁海軍的鋼鐵廠相比,跟定海軍相對狹小的位置,反而有那麼大的鋼鐵廠比起來,是小了,可是對於這個時代,甚至是質量上面,又是很大的。

定海軍從第一個鋼鐵高爐豎起來,到現在,有4年的時間了,在4年之中,有了趙信這樣高瞻遠矚的領導者,有了牛大力這樣天才的冶煉專家,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定海軍技術革新的進展之下,冶煉技術得到了巨大的推進。

氧氣吹頂已經投入使用了,雖然轉爐的開發,還沒有比較高的穩定性,可是一些先進經驗的使用,讓200噸級大平爐投入使用。

有了氧氣吹頂,一般一爐鋼鐵從原來的4到5個小時,減少到了100分鐘左右,別小看這麼一點點的減少,這代表着這個大平爐的效率提升了2倍以上。

按照24小時工作制度,拋開一些必要損耗和消耗,一天可以完成13爐,這也就意味着,200噸的大平爐,一天可以完成,2600噸的產量,單純這個,一個平爐一年就可以產鋼90萬噸左右,相當於原來定海軍龐大的鋼鐵廠的一半以上。

實際上,不能這麼算,定海軍還沒有達到規劃化和精準化的控制,雖然單純燃燒和冶煉的時間,被控制在100分鐘以內,甚至快一點的,80分鐘就差不多了,可是前期準備,冶煉,還有其中一些必然的消耗,讓總的時間在150分鐘左右。

也就是說,一天可以完成9-10爐,拋開一些必須要保養維護的時間,再減少三分之一,一天產鋼1300噸左右,一年下來,差不多就是50萬噸。

一座200噸級別大型鍊鋼爐,就可以達到50萬噸的產量,這還是保守產量,如果滿負荷運轉,甚至可以達到75萬噸,甚至更多,這些已經夠了。

整個工程量相對的降低,施工難度和技術要求在上升,阿城附近,一共會興建3座50萬噸冶煉廠,分別對應三個大規模的礦產,相互之間的距離在150公里以內,算是一個鋼鐵聯合體,這會是定海軍在東北最主要的鋼鐵基地。

在使用了熱武器之後,鋼鐵的作用,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規模的上升,各種後勤物資,裝備,武器等等,都需要鋼鐵,放在建設上面,需求就更大了,哪怕是把石灰,水泥和磚頭的運輸量都給減少,可是鋼鐵一直佔據着定海軍向東北運輸物資的三分之一以上,阿城這邊的鋼鐵廠的投產,讓這個運力大規模的減弱下來,可以騰出空間,運輸其他更加重要的東西,這對於定海軍在東北的局面來說,是也一個巨大促進。

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丟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遠鏡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四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
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丟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遠鏡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四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