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921章 糧食的重要性

聽聞匈奴王問起,老劉的心中不由得暗笑,知道這個老傢伙沒有這麼容易鬆口,但是,只要自己把匈奴王給強行逼到了這個程度上,想要掌控匈奴,已經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這段時間一來,老劉一直是在想辦法,看看怎麼樣才能將匈奴掌控在手中,只有將匈奴徹底的掌控在了手中,老劉纔算是有了一些站在這裡的根基啊。

因此,老劉儘管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想要將匈奴掌控在手中,絕對是千難萬難的事情 ,但是不管有着怎樣的困難,老劉確實從來沒有放棄過。

因爲,這是老劉的第一戰,也是目前的這些勢力之中,最有希望拿下的,別看老劉現在挺厲害的,一萬精兵足足比得上數十萬的兵力,看上去和聽上去,都是啦麼的逆天。

但是真正的情況卻只有老劉自己知道,現在,老劉也是苦不堪言啊,自己的一萬精兵是厲害,但是正所謂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老劉深深的明白了柴米油鹽到底貴到了怎樣的程度。

倒不是說真的柴米油鹽有多麼的貴,純粹的打個比喻,先不說糧食和軍需的問題,這些事情,老劉現在靠着匈奴,也能養得起來,匈奴雖說沒有糧食,但是那些通過交易得來的礦產,用來填補空缺還是綽綽有餘的。

而還有一點,也是老劉軍中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軍餉的事情,儘管老劉有些人格魅力,但這並不能成爲他這麼強的原因,可以說,遠遠不能。

就老劉手下的這些精兵悍將,看上去一個打十個都沒有問題,強大的讓人驚駭,但是,卻很少有人想過,老劉的軍隊這麼厲害,那麼軍需和軍餉也是搞得可怕。

老劉的這批部隊,軍餉至少也是其他勢力的五倍以上,看上去是一萬人,但是除了糧食之外,每天的軍餉消耗,就是其他部隊的五倍還要多,一萬人,消耗着五萬人的軍餉。

老劉雖然厲害,但是如果不是老劉的背後還有衆多的強兵支持者,還有這麼多的官紳富豪 ,那麼老劉就算是再厲害,也不可能擁有這樣的一支軍隊。

一想到這裡,老劉突然有事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既然自己這裡的兵力來源是這樣的,那麼匈奴王和智王爺的兵力來源,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老劉有些不理解,爲什麼匈奴這樣貧寒的地方,一旦跟朝廷打起來,絕對是能夠舉族借兵的存在呢,看上去戰鬥力只有十萬人,就算是全盛時期,戰鬥力也才十一二萬的兵力,但是,如果朝廷想要對匈奴下手的話,那麼匈奴立即就能夠出現少則二十萬的兵力,據說最多的時候,總兵力已經突破到了將近五十萬的地步了。

當然了,現在的兵力,還遠遠無法達到那樣的層次,再加上匈奴王和智王爺只見得內戰消耗,現在明面上的軍隊,也就是還剩下不到七萬的程度,就算是加上暗線,總戰力恐怕也絕對不可能超過十萬了。

匈奴的將士實力,或者說是總戰力,已經是大大的消耗了很多,根本沒有往日的威風了。

老劉心中一動,突然問道,“對了,匈奴王,你們匈奴是怎麼召集兵力的?”

此時,匈奴王正在老劉的面前,因此,老劉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找他去尋找答案,相信以兩人現在的關係,匈奴王並不會隱藏着什麼。

聽聞老劉的話,匈奴王分明是愣了一下,匈奴王沒有想到,自己跟老劉正在商量出兵條件的事情呢,老劉怎麼突然問起了這個驢頭不對馬嘴的問題。

不過,不管小匈奴王的心裡是怎麼樣的疑惑,既然老劉問了出來,再說也也不是什麼匈奴的機密,因此匈奴王也直接坦誠的回答了。

只見匈奴王微微沉吟,似乎是在想着措辭,然後說道,“匈奴並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就連吃飯都是問題,何談徵兵呢,歷代匈奴王徵兵,都是給了一個標準,那就是打仗勝利後,所得到的戰利品,誰的功勞大,戰利品就給誰,就是這樣來的。”

聽着匈奴王非常簡單的回答,老劉感覺自己直髮愣,這不是典型的強盜土匪的思維嘛,戰鬥的獎勵,竟然是得到的戰利品,還真是跟別的勢力不一樣啊。

就說漢朝的皇室吧,徵兵首先給出的好處,是每年不費的軍餉,其次是升官發財的機會,然後還有每年的福利,還有將軍家裡可以優先得到朝廷東西的福利……

很多的東西組成的,導致了在漢朝,想要當兵從軍的人太多了,但是沒有這麼的隨意,必須要經過嚴格的挑選,才能加入漢朝的百萬雄師。

不過老劉也能理解匈奴王的做法,畢竟匈奴不是漢朝,匈奴人就算是吃飯都這麼困難,甚至有些年乾旱啥的,導致直接回餓死的匈奴不在少數,因此,匈奴王對於那些徵集來的兵力將士,實在是不知道應該獎勵什麼了。

有心想要獎勵糧食,畢竟匈奴現在最缺的就是糧食了,但是匈奴皇宮也不富裕啊,自己有時候都不夠用的,更何況是分給將近十萬的將士呢。

因此,匈奴王只能這樣獎勵將士們,戰爭得到的戰利品,按照功勞進行發放,這樣看上去是不咋地,但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匈奴人的狠勁兒被調動起來了,人人都想要更厲害,更勇猛,這樣也能獲取更多的糧食。

接下來,只聽匈奴王突然笑着說道,“不過現在好多了,有了劉大帥糧食的支持,我們匈奴皇宮現在可以直接獎勵糧食,這樣招兵的時候也能更有力量了。”

糧食的支持!

一聽到匈奴王說起這個,老劉的心中一動,頓時來了靈感,他困擾了這麼多天的問題終於是解決了,那就是如何掌控匈奴的問題。、

其實,想要掌控匈奴,好像也並沒有想想中的這麼難,只是自己還沒有想明白其中的關鍵你罷了。

或者說,老劉根本就沒有想過,從匈奴最緊缺的糧食上面下手,匈奴不是組緊缺糧食了嗎,如果老劉將匈奴的糧食能給控制住了,恐怕匈奴就已經落在了他的手掌心了。

不管什麼時候,都有一句話,是永恆不變的真理,那就是,民以食爲天。

不管是做什麼,先把一日三餐解決了,纔是最終的王道,就算是皇宮這樣威嚴的所在,也是要先解決了一日三餐的問題之後,再想其他的事情。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計謀,只是以前的時候,竟然給忽略掉了,一想到這裡,老劉就想要暗罵自己一句,自己真夠厲害的,竟然把一日三菜這樣的掌控那個能力給忘記了。

試想,匈奴這麼緊缺糧食,就算是現在,有了自己小範圍的支持之後,匈奴招兵的時候依舊U不敢招手太多,不是沒有人,不是沒有戰士,而是因爲沒有糧食。

爲了防止匈奴會逐漸的壯大起來,因此,老劉在給匈奴王提供糧食的時候,明顯是剋扣,或者說是預算好的,差不多正好是匈奴王現在的這些官兵所用到的。

因爲當時老劉也是沒有明白,自己到底是應該支持匈奴王還是智王爺,雖說當時智王爺比較心狠一些,但是老劉卻並沒有多少的反感,而且他當時也並不知道匈奴王的爲人。

而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接觸之後,老劉覺得如果將匈奴王收入自己麾下的話,絕對比將智王爺收入麾下要好得多,因爲匈奴王的性格中,也是有些匈奴漢子的狂野,還有不俗的智商,儘管未必比老劉聰明,但是成爲匈奴的王者還是綽綽有餘。

而智王爺則不一樣,老劉想的明白,如果自己真的讓智王爺成爲了匈奴王,就算是成爲了自己的手下,恐怕那也不是個安心的貨色,在匈奴,還是個王爺,並且是一個沒有多少實權的王爺,竟然一路都能走到現在。

那麼如果智王爺成爲了老劉的手下,說不定有朝一日就能將老劉從軍隊之中踢出去,將老劉也取而代之。

這一點,老劉不得不防啊,因此,在觀察好了匈奴王和智王爺的爲人之後,老劉決定幫助匈奴王,並且扶持匈奴王成爲自己的手下。

因此,老劉纔在想辦法幫助匈奴王,至少在糧食方面,老劉已經不給智王爺提供糧食,而是專門給匈奴王提供糧食,並且是足夠的糧食,可是老劉的心裡也是擔心啊,擔心匈奴王會失控,。

等到戰勝智王爺的時候,會反咬自己一口,甚至將自己的軍隊都給打成重創,那樣的話,老劉還真會死賠了夫人又折兵呢。

也正是因此,老劉纔跟匈奴王謊稱,每次只能運輸到這麼多的糧食,而每次老劉運輸來的糧食呢,則是剛好足夠匈奴王的手下兵力消耗的。

這樣也就導致了匈奴王這邊出現了另外的一個局面,那就是,軍需和糧食已經是綽綽有餘的了,但是,想要增加兵力,想要更好的發展的話,則是已經沒有那個可能了。

換句話說,老劉提供給匈奴王的糧食呢,每一次都只夠五萬的兵力使用,而當這些糧食快要用光的時候,則老劉則是再跟匈奴王交易,送給他這麼多的糧食。

匈奴王的手裡面的將士,可以少於五萬這個數目,但是如果超過了五萬人,那麼老劉提供ing的糧食則是根本就不夠消耗的,至於匈奴皇宮本身的儲備糧食,早就已經在第一次戰鬥的時候,就消耗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是所剩無幾,跟全局沒有多大的影響。

因此,如果老劉這邊加大運輸糧食的數量,那麼倒是能支撐到匈奴王多徵集一些將士,壯大自己的實力,但是如果老劉恰恰相反,不但沒有多給匈奴王提供,反而減少了匈奴王應該用到的糧食的時候,匈奴王必須要剪掉一部分的兵力,才能維持正常的運轉。

這麼說來,就等於是匈奴王這邊的勢力完全被老劉給掌控了,如果老劉給匈奴王的糧食多,則是匈奴王強,如果給的糧食少,則是匈奴王弱。

正文_第625章誘敵回援(二)正文_第503章徐福後人正文_第41章北平烤鴨正文_第471章 邊境風波正文_第1005章 匈奴王的陰謀正文_第143章浴血奮戰正文_第514章獸洞逃生正文_第965章 智王爺到來正文_第657章勝負未分正文_第749章造反正文_第524章大敗倭兵正文_第601章南下之旅正文_第447章 拐帶美女正文_第707章幫助馬家的計劃正文_第1052章 試探匈奴王正文_第797章四處混亂正文_第894章 論佔便宜正文_第277章南北夾攻正文_第170章計將安出(二)正文_第892章 遭到刺殺正文_第96章火燒白狼正文_第362章組建使團正文_第807章算計孔融正文_第992章 秀才和將士正文_第1043章 靈帝的懷疑正文_第893章 三大殺手正文_第681章麋家麋繯正文_第22章涿郡故交正文_第1055章 終於妥協正文_第736章重甲騎兵正文_第710章黃巾賊在哪正文_第496章雖遠必誅正文_第707章幫助馬家的計劃正文_第984章 殺與被殺正文_第240章文大青天(二)正文_第987章 武術上的壓力正文_第65章節外生枝正文_第887章 初見匈奴王正文_第501章登陸倭島正文_第480章 終回洛陽正文_第79章陰差陽錯正文_第95章破釜沉舟正文_第647章酒樓混戰正文_第561章絕處逢生正文_第945章 匈奴王臣服正文_第895章 招攬兇鴉正文_第862章 向西正文_第351章夜訪楊賜(一)正文_第746章新的計劃正文_第168章合圍鄴城(二)正文_第601章南下之旅正文_第455章 收得女奴正文_第961章 互相牽制的局面正文_第1021章 智王爺的無奈正文_第356章塵埃落定正文_第852章 匈奴之戰正文_第498章唐突佳人正文_第989章 征服時代正文_第926章 匈奴和漢朝的關係正文_第645章節外生枝正文_第214章江東孫堅正文_第807章算計孔融正文_第141章保衛廣寧(一)正文_第22章涿郡故交正文_第175章長社之戰(一)正文_第479章 賊心外露正文_第230章狹路相逢(二)正文_第638章乘勝追擊正文_第237章微服出巡正文_第495章文丑戲呂正文_第914章 智王爺的計劃正文_第163章設計誘敵正文_第371章益德之勇(二)正文_第686章搶劫武器正文_第369章爲民除害正文_第969章 南北匈奴正文_第13章顏良文丑正文_第370章益德之勇(一)正文_第746章新的計劃正文_第805章去北海正文_第1045章 算無遺策正文_第1069章 話題挑明正文_第420章 狹路相逢正文_第1072章 到底什麼意思正文_第912章 匈奴王求助正文_第741章藏寶圖正文_第368章滅匈揚威正文_第1069章 話題挑明正文_第932章 得民心者正文_第360章釜底抽薪(二)正文_第709章滅掉黃巾餘孽正文_第104章春色無邊(二)正文_第108章難樓詭計正文_第270章鳥山之戰(一)正文_第1019章 老劉的看中正文_第645章節外生枝正文_第76章農夫老劉正文_第995章 老劉的金手指正文_第345章暗箭難防(二)正文_第206章東進泰山(一)
正文_第625章誘敵回援(二)正文_第503章徐福後人正文_第41章北平烤鴨正文_第471章 邊境風波正文_第1005章 匈奴王的陰謀正文_第143章浴血奮戰正文_第514章獸洞逃生正文_第965章 智王爺到來正文_第657章勝負未分正文_第749章造反正文_第524章大敗倭兵正文_第601章南下之旅正文_第447章 拐帶美女正文_第707章幫助馬家的計劃正文_第1052章 試探匈奴王正文_第797章四處混亂正文_第894章 論佔便宜正文_第277章南北夾攻正文_第170章計將安出(二)正文_第892章 遭到刺殺正文_第96章火燒白狼正文_第362章組建使團正文_第807章算計孔融正文_第992章 秀才和將士正文_第1043章 靈帝的懷疑正文_第893章 三大殺手正文_第681章麋家麋繯正文_第22章涿郡故交正文_第1055章 終於妥協正文_第736章重甲騎兵正文_第710章黃巾賊在哪正文_第496章雖遠必誅正文_第707章幫助馬家的計劃正文_第984章 殺與被殺正文_第240章文大青天(二)正文_第987章 武術上的壓力正文_第65章節外生枝正文_第887章 初見匈奴王正文_第501章登陸倭島正文_第480章 終回洛陽正文_第79章陰差陽錯正文_第95章破釜沉舟正文_第647章酒樓混戰正文_第561章絕處逢生正文_第945章 匈奴王臣服正文_第895章 招攬兇鴉正文_第862章 向西正文_第351章夜訪楊賜(一)正文_第746章新的計劃正文_第168章合圍鄴城(二)正文_第601章南下之旅正文_第455章 收得女奴正文_第961章 互相牽制的局面正文_第1021章 智王爺的無奈正文_第356章塵埃落定正文_第852章 匈奴之戰正文_第498章唐突佳人正文_第989章 征服時代正文_第926章 匈奴和漢朝的關係正文_第645章節外生枝正文_第214章江東孫堅正文_第807章算計孔融正文_第141章保衛廣寧(一)正文_第22章涿郡故交正文_第175章長社之戰(一)正文_第479章 賊心外露正文_第230章狹路相逢(二)正文_第638章乘勝追擊正文_第237章微服出巡正文_第495章文丑戲呂正文_第914章 智王爺的計劃正文_第163章設計誘敵正文_第371章益德之勇(二)正文_第686章搶劫武器正文_第369章爲民除害正文_第969章 南北匈奴正文_第13章顏良文丑正文_第370章益德之勇(一)正文_第746章新的計劃正文_第805章去北海正文_第1045章 算無遺策正文_第1069章 話題挑明正文_第420章 狹路相逢正文_第1072章 到底什麼意思正文_第912章 匈奴王求助正文_第741章藏寶圖正文_第368章滅匈揚威正文_第1069章 話題挑明正文_第932章 得民心者正文_第360章釜底抽薪(二)正文_第709章滅掉黃巾餘孽正文_第104章春色無邊(二)正文_第108章難樓詭計正文_第270章鳥山之戰(一)正文_第1019章 老劉的看中正文_第645章節外生枝正文_第76章農夫老劉正文_第995章 老劉的金手指正文_第345章暗箭難防(二)正文_第206章東進泰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