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

王泠然

王泠然(692—725),字仲清,太原(今屬山西)人。玄宗開元五年(717)進士及第。九年(721)又登吏部拔萃科,授太子校書郎。移右威衛兵曹參軍。生平事蹟見《唐故右威衛兵曹參軍王府君墓誌銘》(周紹良主編《唐代墓誌彙編》天寶〇〇二)。《全唐文》卷二九四錄其文十一篇,其中賦六篇。各賦寫景抒情,寫景尤工。

《汝州薛家竹亭賦》寫亭寫竹,語言通俗,寫景生動。

汝潁多士[1],聞來久矣!出伊洛以南遊[2],登嵩峴以顧視[3]。信乎精華實息,恢怪森起[4],惟萬戶與千門,鹹帶山而傍水。畿甸殷壯[5],閭閻密邇[6],當天象之西郊[7],近皇居之百里。其人和而賢俊,其地厚而淳美,則吾先文王行化之始[8],列祖成王定鼎於此[9]。宜其蕃我良能[10],誕生君子[11]。

世序雖遠,英靈不窮[12],其氣渾渾[13],其光雄雄[14]。橫古今而特秀者,唯我薛公,卜幽棲於汝北[15],夷舊業於河東[16]。夫其禮樂成器[17],清明在躬[18]。官非稱才[19],吾不謂之仕宦[20];人非克己[21],吾不謂之交通[22]。處未全隱[23],和而莫同[24]。且欲墀岞崿[25],苑蒙籠[26],閒亭一所[27],修竹一叢[28],蕭然物外[29],樂自其中。

其竹也,初栽尚少,未長仍小,雜以喬木,環爲曲沼[30]。遵遠水以澆浸[31],編長欄而護繞[32]。向日森森[33],當風嫋嫋[34],勁節迷其寒燠[35],繁枝失其昏曉[36]。疏莖歷歷傍見人[37],交葉重重上聞鳥。其亭也,溪左巖右,川空地平[38],材非難得,功則易成。一門四柱,石礎鬆櫺[39],泥含椒氣[40],瓦覆苔青。才容小榻[41],更設短屏[42],後陳酒器,前開藥經。

薛公謂予曰:“自造此亭,未有茲客。”跪而應曰:“自從爲客,未見此亭。”既而物且遍好,多能所造。亭間坐臥,清戶開而向林;門下往來,翠陰合而無草。禁行路[43],使勿伐;命家僮,使數掃。遊子見而忘歸,居人對而遺老[44]。餘何爲者,累載棲遑[45],學應成癖,走則非狂。宇宙至寬,顧立錐而無地;公卿未識,久彈鋏而辭鄉[46]。一見竹亭之美,竟嗟嘆而成章。

(《文苑英華》卷一二八,中華書局影印本)

[1]汝:本作“樑”,小注:“疑作汝。”據改。汝州以境內有汝水而得名,自唐以來名稱多有變更,俱以樑縣爲治所。汝水源出今河南嵩縣,匯合於潁水。潁水源出今河南登封縣西南。

[2]伊洛:伊水、洛水流域,今河南盧氏、嵩縣、洛陽一帶。

[3]嵩峴(xiàn):嵩山山麓。峴,小而高的山嶺。

[4]恢:廣大,寬廣。怪:奇異。

[5]畿(jī)甸(diàn):古制王畿千里,千里之內曰甸服,去城五百里。後泛指京都地區,此指洛陽近郊。殷壯:富足。

[6]閭閻:此謂百姓居室。密邇:靠近。

[7]天象:天之方位。

[8]文王:即周文王。殷王紂曾囚西伯昌於羑里(今河南湯陰北)。釋後征伐,獻洛西之地於紂。《史記·周本紀》張守節《正義》引《括地誌》:“洛陽故城在洛州洛陽縣東北二十六裡,周公所築,即成周城也。”

[9]成王定鼎:周武王卒,成王即位,遷都洛邑,是爲東周。

[10]蕃:養育,生息。

[11]誕生:大生。

[12]英靈:傑出的人才。

[13]渾渾:厚壯勃大。

[14]雄雄:光輝燦爛。

[15]卜:選擇,擇地定居。幽棲:隱居。汝北:汝水的北面。

[16]夷:封閉。河東:黃河以東。

[17]成器:美好的器物。比喻有作爲的人。

[18]清明:《禮記·孔子閒居》:“清明在躬,氣志如神。”孔穎達疏:“清,謂清靜;明,謂顯著。言聖人清靜光明之德在於躬身。”

[19]稱才:符合才智。

[20]仕:做官。

[21]克己:約束剋制自身的言行和私慾等,使之合乎道德規範。

[22]交通:通達。

[23]此句指亦官亦隱。

[24]和(hè):附和。

[25]墀(chí):地。岞(zuó)崿(è):山高貌。

[26]蒙蘢:草木茂密四布。

[27]閒亭:幽靜的小亭。

[28]修竹:長竹。

[29]蕭然:冷寂貌。

[30]沼:水池。

[31]遵:引。

[32]繞(rào):圍繞。

[33]森森:繁盛茂密貌。

[34]嫋嫋:輕盈柔美貌。

[35]勁節:堅硬的枝節。燠(yù):熱。

[36]繁枝:茂密的枝葉。

[37]歷歷:分明可數。

[38]川:平原。

[39]礎(chǔ):柱下石墩。櫺(líng):窗格子。

[40]椒:香椒。

[41]榻:牀。

[42]更:又。短屏:小屏風。

[43]行路:過路人。

[44]遺老:忘記老之將至。

[45]棲(xī)遑(huáng):奔忙不定。

[46]彈(tán)鋏:彈擊劍把。《戰國策·齊策四》載:戰國齊孟嘗君食客馮諼彈鋏而歌:“長鋏歸來乎!食無魚。”此喻懷才不遇。

此爲現存的第一篇專寫亭閣的小賦。全篇緊扣題目,層次結構,脈絡分明。開首敘寫汝州風土精華,烘雲托月,以地靈襯人傑。第二層“橫古今而特秀者”至“樂自其中”,寫薛公特秀。人既特秀,境必不俗。第三層至“前開藥經”,寫翠篠秀麗,亭閣優雅,狀安逸閒適之境,突出蕭然物外之情。第四層順水推舟,由評竹論亭,推至作者自身。作者“顧立錐而無地”,“久彈鋏而辭鄉”,見此美境,自有無盡愉悅、嚮往。全賦層層深入,如筍剝殼,漸至佳處。而對竹亭景緻的描繪,蕭散有致,頗富詩情。李調元曾謂王泠然《止水賦》“命意遣詞,鹹有深秀之致”(《賦話》卷一),此賦亦然。

(楊曉靄)

第53章 渥窪馬賦第71章 夢歸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34章 劍閣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71章 夢歸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70章 瓶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100章 後雪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61章 閔己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74章 濾水羅賦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16章 蟾蜍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90章 三怪物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49章 茶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60章 蒙泉賦第25章 美人賦第49章 茶賦第71章 夢歸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25章 美人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62章 別知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34章 劍閣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49章 茶賦第62章 別知賦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70章 瓶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109章 水輪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31章 白鸚鵡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
第53章 渥窪馬賦第71章 夢歸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34章 劍閣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71章 夢歸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70章 瓶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100章 後雪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61章 閔己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74章 濾水羅賦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16章 蟾蜍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90章 三怪物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49章 茶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60章 蒙泉賦第25章 美人賦第49章 茶賦第71章 夢歸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25章 美人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62章 別知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34章 劍閣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49章 茶賦第62章 別知賦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70章 瓶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109章 水輪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31章 白鸚鵡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