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

顯然,聽到這番話,不管是祖寬,還是祖大樂,儘管心有不甘,還是不願意祖大壽隻身犯險,但一想到遼東如今的形勢,祖家並不佔據絕對的優勢,隱隱還有着下滑的趨勢,態度就是明顯一鬆。

尤其是從遼東傳來的諸多消息,隨着收復的失地越來越多,以往遼東的那些世家大族,或是保持中立,或是依附後金,現在就像是牆頭草一般,紛紛向朝廷示好。

不難想象,如果朝廷接受了遼東的那些世家大族的示好,不再追究他們往日的種種罪行,祖家的地位將會直線下滑,儘管手握軍隊,也改變不了那種情況。

“駕~”

祖大壽輕喝一聲,一撥馬頭,就從兩人的身邊繞了過去,緩緩而行,在插肩而過的那一刻,看到他們還是面有愁容,進而補充道:“放心吧,本將軍不用去遼河的岸邊,只需走到大軍的前面,能夠讓對方的瞭望兵看到就好,並不會有什麼危險。”

聽到這句話,祖大樂和祖寬這才神色微微一鬆,輕輕一夾馬腹,伴隨着一聲低喝,向後退去,完全將路讓了出來。

踏踏踏....

不久之後,伴隨着此起彼伏的馬蹄聲,在祖大壽率領大軍渡過遼河的過程中,通過那座橋樑,崇禎卻在甲板上靜靜地看着這一幕,而冷曉磊也在彙報着一些信息。

“皇上,孫督師和袁大人那裡傳來消息,錦衣衛和東廠在遼東的各個據點也予以證實,兩位大人統領着南北兩路大軍,已經分別打到了長勝堡和遼陽城,還有其他的各個小隊,正在掃蕩周邊的地區,拔出韃子一些匯聚的相對小的地方......”

隨着冷曉磊的講述,不僅是崇禎的腦海裡,還有孫元化周圍這些將領,漸漸浮現出一個畫面,以營口爲點,形成一個南北直線,而大明的各路大軍就是在這個直線之上,相繼行動,兵發遼東的西部區域。

而在這個過程中,袁可立和孫承宗所統領的大軍,就是兩支主力軍隊,負責建奴盤踞的主要地方,重兵把守之地,其他各路相對小的軍隊,就是在配合,在策應,掃除小股敵人。

同時,從遼河套返回的大軍,或是與袁可立、孫承宗會合,或是兵鋒直指瀋陽、撫順等地,亦或是直接鎮守遼東的西部區域,奪取那些重要關卡。

這一刻,衆人也明白,遼東之戰,雖未結束,但也已經臨近尾聲,只要收復瀋陽城,撫順和鐵嶺等地的韃子也就不足爲慮。

漸漸地,隨着冷曉磊回報的信息越來越多,崇禎的神色雖然依舊平靜無比,只是多了幾分凝重,但孫元化等人卻是聽得暗暗心驚,心裡波瀾起伏,很是意外。

儘管早就知道了皇上派出了使臣,前往朝鮮,向朝鮮王施壓,並許以一定的好處,讓對方出兵建州,但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朝鮮王居然那麼賣力,一下子就出動了數萬大軍,進入建州。

或許,相對於大明動輒就是數十萬大軍,這點朝鮮兵力並不算什麼,但對於這麼一個小國而言,雖不是傾國之力,但也是國內所能調動的大軍的一大半。

所以,對於孫元化這些瞭解朝鮮之人而言,朝鮮王會有這樣的舉動,很是心驚,更是意外。

“對了,小磊,還有毛文龍那邊,他們那邊的情況怎麼樣了?有沒有平安地撤出建州?”

隨着崇禎又拋出一個問題,衆人的目光再次回到冷曉磊的身上,面有期待之色,更多的還是好戲,對於孫元化等人而言,主要還是不解,如今這個時候,讓毛文龍撤出遼東,勢必使得野豬皮可以騰出更多的兵力,或是圍剿朝鮮軍,或是救援莽古爾泰和阿敏。

“啓稟皇上,毛將軍他們已經安全地撤出了建州,現在大部分都在附近的一座孤島之上,正在向遼東轉移,返回皮島。不過,經過此役,在建州四處征伐,被建奴圍追堵截之下,折損了不少的兵力......”

儘管聽到了這些信息,孫元化還是不相信,還是不能理解,皇上讓毛文龍等人撤出建州戰場,儘可能地牽制住建奴的大軍,會是這個原因。

畢竟,若是有毛文龍在建州的話,在野豬皮的老巢攪風攪雨,勢必會使得女真族人心惶惶,到處都籠罩着一股緊張的陰霾,再加上朝鮮軍的配合,遙相呼應,朝廷再攻克瀋陽、撫順等地的話,將會更加容易,不會再有韃子前來的隱憂。

何況,作爲一名主將,孫元化深深地明白一點,遼東之戰,收復所有的失地之後,朝廷要想有一個相對平穩的遼東邊境,就必須給建奴予以重重一擊,使其元氣大傷,再無力進犯遼東。

很顯然,現在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毛文龍與朝鮮相互配合,儘可能地絞殺女真族人,使得建奴的人口銳減,實力不斷地削弱。

如此一來,十年之內,即便野豬皮有着驚天之能,再如何的雄才偉略,也不可能扭轉一個劣勢,那就是人口嚴重不足,兵力難以得到恢復。

這個時候,孫元化剛想要出口詢問,確切的來說,更像是去提醒,然而,崇禎並沒有給他這個開口的機會。

“孫將軍,傳令下去,立即將附近的幾座橋樑擊毀,沿着遼河,繼續向西行動。”

“呃——”

孫元化明顯楞了一下,有一些錯愕,但更多的還是不解,不等他做出迴應,崇禎再次開口了,看向了冷曉磊。

“小磊,立即傳信給袁崇煥,告訴他,之後返回的大軍,行動的路線,全都向西面偏移,從靜遠堡一帶的橋樑通過。”

“是,皇上!”

剎那間,孫元化爲之頓悟,瞬間明白了崇禎的用意,爲何要摧毀那些橋樑?

原因很簡單,就是儘可能地爭取時間,儘可能地拖延蒙古人,確切的來說是林丹汗的插汗部,進入遼東,干擾遼東的戰場,這也說明了一點,若不是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皇上並不想與林丹汗撕破臉,立即開戰。

轟轟轟....

在一陣炮火之聲中,一座座大橋被摧毀,崇禎的目光卻是遼東的方向,祖大壽所率的大軍已經沒有了蹤影。

c

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四十九章 “將軍的搖籃”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三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四百五十五章 佔盡優勢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會掙錢的皇帝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六十七章 就那麼爽快的答應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第三百零章 另一層打算第五百四十一章 配合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二百一十三章 我也太傻了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二十一章 孫傳庭第四百九十九章 賣個人情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軍的一大弊端第二百六十五章 京城的那位第五百一十四章 庫爾纏的猜測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五百五十六章 宴請名單第四十九章 “將軍的搖籃”第六百零九章 今時不同於往日第一百五十章 壯觀的早朝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二百四十章 貨幣戰爭(五)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三百一十一章 沒有絕對的信任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六百一十一章 正主來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第八十八章 無奈之舉?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十)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棄“重農抑商”的思維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龍不再那麼重要第五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四十四章 和談的相對重要性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與被侵略的最大區別第四百零八章 諸多因由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四百八十四章 一場豪賭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六甲海峽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養計劃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爲合適的處理方式第四百七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三十五章 爲恢復最強時期的萬能都司而準備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個名額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二百八十章 郵票的概念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一百七十九章 鞏固既得成果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
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四十九章 “將軍的搖籃”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三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四百五十五章 佔盡優勢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會掙錢的皇帝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六十七章 就那麼爽快的答應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第三百零章 另一層打算第五百四十一章 配合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二百一十三章 我也太傻了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二十一章 孫傳庭第四百九十九章 賣個人情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軍的一大弊端第二百六十五章 京城的那位第五百一十四章 庫爾纏的猜測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五百五十六章 宴請名單第四十九章 “將軍的搖籃”第六百零九章 今時不同於往日第一百五十章 壯觀的早朝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二百四十章 貨幣戰爭(五)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三百一十一章 沒有絕對的信任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六百一十一章 正主來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第八十八章 無奈之舉?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十)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棄“重農抑商”的思維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龍不再那麼重要第五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四十四章 和談的相對重要性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與被侵略的最大區別第四百零八章 諸多因由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四百八十四章 一場豪賭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六甲海峽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養計劃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爲合適的處理方式第四百七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三十五章 爲恢復最強時期的萬能都司而準備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個名額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二百八十章 郵票的概念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一百七十九章 鞏固既得成果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