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馬騰降陳

張鬆回到成都以後,就對劉璋說道:“吾出使漢中,與大將軍相見,幾次三番以言語相挑,甚至詐稱自己願爲內應,試探他是否有奪取蜀地之心。”

“然而大將軍卻言主公乃漢室宗親,他身爲當朝大將軍,絕不敢輕易冒犯主公。”

“而且大將軍還說,袁紹仗着實力強大不遵皇命,妄自攻打其餘諸侯,欺壓漢室宗親。大將軍正準備起兵討伐,又豈有閒暇覬覦益州”

“此事主公但請放心,大將軍絕無奪取益州之意。”

劉璋聞言頓時大喜過望,對於張鬆重加賞賜,遂不再憂慮文昭南下之事。

由於馬騰的西涼軍中了羌人埋伏大敗而歸,隴西四郡復爲羌人所奪。

再加上以往零散的羌人全都聚集在一起,一時間羌人在隴西的聲勢極其龐大,居然在隴西四郡建國。

馬騰手中沒有了兵馬,只得帶着一些殘兵敗將躲於荒漠之中,而後遣人上表願意臣服天子,希望能夠得到大將軍的幫助。

蒲阪,田豐接到馬騰上表的文書以後,當即讓人快馬加鞭、星夜兼程,帶着馬騰的文書趕往漢中。

卻說文昭清點了漢中府庫,正感嘆漢中富庶之時,忽然有人來報,說蒲阪信使到達,有急事求見。

文昭不敢怠慢,遂令人將信使召來。

他接過書信,詳細看完裡面的內容以後,當即大笑着說道:“羌人分散各地,吾尚且要耗費時日一一征討,恐怕數年亦是難以平定。”

“今羌人不自量力,居然妄自聚集各個部落的實力建立國號,當真是不知死活”

隨後,文昭將賈詡、李儒、董昭召集在一起,把馬騰的文書交給他們觀看。三人聽說馬騰中了羌人埋伏,差點全軍覆沒的時候,都是驚訝莫名。

待看到羌人不自量力建國以後,紛紛大笑了起來。

東漢以來,羌患之所以難以平定,就是因爲羌人部落太多,難以一一征討。再加上有的部落今日投降漢室,明日卻又再次反叛,令漢室頭痛不已。

大漢乃是天朝上國,對於那些投降的羌人,哪怕明明知道他們日後可能會反叛,仍舊會對他們好生安撫。

故此哪怕段熲當時,幾乎將所有反叛的羌人斬殺殆盡。那些投降漢室的羌人,仍舊被保留了下來,爲日後羌患再起留下了禍端。

如今羌人聚集在一起建立國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文昭的目標反而明確了很多。只要能夠步步爲營,將羌人滅國,羌患早晚都能徹底平息。

賈詡若有所指的說道:“羌人之事可以暫緩,主公準備如何處置馬騰”

李儒、董昭亦是看着陳旭,想要聽一下文昭的意思。他們雖然是文昭麾下的謀士,有時候卻還要摸清自家主公的心思才行。

若事關陳氏集團的生死存亡,他們自然不會含糊,會據理力爭。

然而馬騰兵敗,羌人建國,如今馬騰已經顯得有些微不足道,完全沒有了什麼利用價值。

馬騰上表文書裡面雖然寫得非常委婉,衆人還是從中感覺到了他想要投降的心思。

這種投降可不是像上次那樣,馬騰名義上投降漢室,實際上仍舊是割據一方的諸侯。可以說,現在的馬騰已經沒有了割據的資本。

他這次若是降了陳旭,可就是真正的投降了,將會成爲文昭的屬下。

沒有利用價值的馬騰,文昭接不接納他到也沒有什麼關係。對於這種微不足道的事情,幾個謀士自然想要先探聽一下文昭的意思,再投其所好給點建議。

陳旭思量半晌,揉了揉眉頭說道:“馬騰雖然兵敗,卻也在隴西四郡頗有威望。彼爲了隴西四郡的百姓而長途跋涉,遠赴玉門關攻打羌人。”

“此時他兵敗羌人之手,吾若對他置之不理,豈不會寒了隴西四郡百姓之心”

說到這裡,文昭揹着手在屋內來回走動幾次,而後道:“吾欲將其召回蒲阪,賦予衛尉之職,令其在京城好好養老,可好”

賈詡、李儒、董昭頓時躬身說道:“主公仁義”

敲定了馬騰投降一事,文昭當即說道:“五十萬新徵的士卒,現在全都滯留在涼州境內,也是時候該將他們安頓一番了。”

賈詡、李儒對視一眼,臉上都露出了笑意。這一次整個關中大徵兵,完全是他們一手謀劃的。

徵兵爲虛,遷徙百姓纔是首要目的。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震懾漢中張魯,以及他麾下的文武官吏。

可以說,若是沒有這個龐大的兵力基礎,楊氏不見得能夠這麼爽快投奔陳旭。雖然那五十萬大軍沒有開赴前線,卻也給了漢中極其龐大的壓力。

文昭估計將五十萬大軍留在涼州,就是爲了能夠充實涼州的人口。

現在的涼州,哪怕用千里無雞鳴形容都不以爲過,整個涼州被文昭統治的郡縣,人口加起來還不到三十萬人。

當然,有不少百姓根本沒有登記戶口,可是隨着局勢的穩定,以及文昭在涼州推行的各種優渥政策,不少百姓都主動前往官府登記。

饒是如此,涼州境內的百姓仍舊十分稀少。

這一次文昭大徵兵,一方面是爲了籌集糧草,更多的卻是爲了將百姓遷徙到涼州。

而且考慮到河內郡、河南尹兩郡在函谷關、箕關以東,文昭也起了儘量將百姓遷徙到其他地方的心思。

畢竟,現在大漢缺的不是地盤,而是人口。

諾大的一個涼州,登記在冊的百姓尚且不足三十萬,這不得不說是個天大的悲哀。

若將公告頒佈下來,明言讓百姓們遷徙往涼州,恐怕會應之寥寥。一旦處理不好,甚至會導致百姓們怨聲載道。

然而,只要將五十萬青壯帶到涼州,文昭就有很多辦法,把他們的家人也遷徙過去。如此一來,不但不會激起民怨,操作得當的話,反而會使得這些人歡欣鼓舞。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相同一件事,若是使用不同的策略,所取得的結果也會有所不同。

第380章 謀兵權第925章 改名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242章 出塞第24章 國輔第759章 先登營第223章 安頓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115章 抓走再說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617章 讒言第866章 孫權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495章 父與子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491章 心憂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56章 折辱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29章 薦文昭第491章 心憂第107章 身亡?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447章 韓遂第281章 往事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880章 當街襲殺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467章 殺羌令第72章 華雄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547章 渡河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62章 孤膽英雄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972章 爭功第31章 練兵第892章 陷陣營第524章 簡雍第372章 勸降第231章 遭遇第224章 襲城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227章 來使第763章 綠洲第895章 大破曹軍第503章 傳統第437章 離間第485章 家事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496章 家宴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230章 郭嘉第759章 昏迷第342章 斬郭汜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867章 美人殤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794章 三策第525章 兩封信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109章 報仇第266章 勸降第999章 刺殺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40章 出戰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497章 衝突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134章 褚燕第461章 議事第875章 孔明戲益德第714章 合縱伐陳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251章 祭奠第785章 背水一戰
第380章 謀兵權第925章 改名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242章 出塞第24章 國輔第759章 先登營第223章 安頓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115章 抓走再說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617章 讒言第866章 孫權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495章 父與子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491章 心憂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56章 折辱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29章 薦文昭第491章 心憂第107章 身亡?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447章 韓遂第281章 往事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880章 當街襲殺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467章 殺羌令第72章 華雄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547章 渡河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62章 孤膽英雄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972章 爭功第31章 練兵第892章 陷陣營第524章 簡雍第372章 勸降第231章 遭遇第224章 襲城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227章 來使第763章 綠洲第895章 大破曹軍第503章 傳統第437章 離間第485章 家事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496章 家宴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230章 郭嘉第759章 昏迷第342章 斬郭汜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867章 美人殤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794章 三策第525章 兩封信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109章 報仇第266章 勸降第999章 刺殺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40章 出戰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497章 衝突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134章 褚燕第461章 議事第875章 孔明戲益德第714章 合縱伐陳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251章 祭奠第785章 背水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