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是戰是退(1)

楚莊王徹底醒了過來。他昏睡了三年,迷迷糊糊,渾渾噩噩,陷入一堆棉花裡,無力起身。忽然被人潑了瓢冷水,他睜開眼敲敲腦袋,慢慢站起來。

睜大眼睛之後,撲面而來是觸目驚心的現實。

去往各地巡視的官員回報,雖有國庫的糧食下撥,暫可緩解災情。可是,災情太過嚴重,許多地方不得不動用武力將帶頭鬧事的災民隔離,纔算勉強控制住局勢。另一方面,做好小麥耕作,亡羊補牢,或可緩解來年糧食供應的緊張。

偏偏天公不作美。災後近一個月滴雨未下。如果持續乾旱,小麥的收成勢必受影響。影響有多大,沒人敢往下想。

同時,國庫的餘糧已經到了警戒線,不能再支援地方。畢竟京畿地區是國之心臟,戍衛任務繁重,各邊關軍士的後勤補給必須顧及。尤其外部環境如此嚴峻,軍隊出問題無異於自取滅亡。

現在,只能祈求上蒼憐憫,天公作美。同時,朝野上下同心,共克時艱。

內有嗷嗷待哺的饑民,外有蠻族虎視眈眈。如果要應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勢必要準備比常備更多的糧草纔敢用兵。畢竟,誰也不知道多久能打完仗。可是,現狀卻是糧食有限,怎麼辦?一旦用兵,後勤補給跟不上,恐怕還未與敵人相遇,已經潰不成軍。

武力鎮壓平民,只能奏效一時,並非長久之策。壓制越狠,累積的反抗力量就越強大。一旦突破臨界點,爆發之後的破壞力定會反噬整個國家。

內外交困,怎麼做似乎都難兩全。

不戰而降,顯然從未被列入選項。將大好山河拱手讓人,將國土和百姓置於蠻族統治之下,後世子孫只能聆聽祖輩追憶先人開疆拓土的偉大事業,萬萬不可。

建國之初,楚國僅是個南北五十里的彈丸之地。祖輩篳路藍縷,櫛風沐雨,辛苦經營,不斷擴展疆域,國力不斷增強。如今的楚國,已然成爲逐鹿中原最重要的一股力量。晉、秦、齊等大國均不敢等閒視之。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世代楚人爲此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誓死也要捍衛這片土地的安寧。

戰是一定的,必須的。是被動應戰還是主動出戰?是現在就戰,還是暫時避開敵人鋒芒推後再戰?堂下羣臣爲此爭得不可開交。

“內部吃緊,外部再起戰火,三軍將士都無心應戰,恐怕去了也是徒勞啊。”一位白髮蒼蒼專程請來議事的前朝元老,不斷搖頭。

“依你所說,我們就坐等敵人上門,乖乖束手就擒?”這慢悠悠的老頭如此說話,鬥椒第一個不高興。

“司馬大人勿要焦躁,聽老臣把話說完。”老將軍顯然跟斗椒相當熟識,對他的不敬也沒放在心上。他繼續說道:“不戰而降,豈是我荊山子民的做派?只是現實擺在眼前,糧草是民生根本,也是行軍打仗的根基。手心手背都是肉,厚此薄彼,終會導致內外夾擊。到時首尾難顧,無疑是自掘墳墓。”

老將軍分析得頭頭是道,想必是已經有了對策,令尹鬥般客氣的問道:“既不能戰,也不能降,那該如何是好?”

“遷都。”老將軍輕輕吐出兩字,震驚四座,全場愕然。

這是楚莊王繼位三年以來,第一次臨朝聽政。機要大臣、德高望衆的武將文臣、前朝遺老,濟濟一堂。

在座都是見過世面經歷過風浪的,聽到百頭老將軍的話,仍是不約而同的驚呆了。

楚國國姓爲熊姓,羋氏。先祖是顓頊的後裔。開國君主熊繹的曾祖父鬻熊曾侍奉過周文王,熊繹的祖父熊麗、父親熊狂侍奉過周文王之子周武王。

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在位時,感念文王武王時期大臣們輔佐朝政的功績,於是提拔他們的後代。將熊繹封在南方蠻荒之地,賜給土地五十里及子爵爵位,建立楚國政權,居於丹陽(今河南省淅川西南)。

歷經十七世,到楚文王時,由於其父楚武王已經懾服漢東諸國,楚國勢力已經深入江漢地區腹地,文王決定將都城從丹陽遷至郢(今湖北省荊州市)。

郢都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兼有水陸之便。東接雲夢,西扼巫巴,北連中原通衢,南臨長江天險。不僅自然條件優越,戰略地位也相當重要。楚國疆域擴大,已經牢牢控制了江漢地區。

將都城南移,可將楚國北部各諸侯小國盡數納入都城的輻射範圍。揮師北上“欲觀中國之政”,北上風光則盡收眼底。從此,郢都成爲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誇張的說,楚國的發展與強大,郢都功不可沒。

遷都事關重大,怎能說遷就遷?況且,明明是討論如何應戰,爲何要與遷都扯上關係?

“老將軍可否明示,爲何要在此時遷都?”沉吟半晌之後,莊王開口打破了衆人的交頭接耳。

“內憂外患,貿然應戰,並無必勝之把握。降更不可爲。爲避敵軍鋒芒,遷都乃是首選。目的在於保存實力,待到他日蓄勢再戰。”老將軍將原因娓娓道來。

“依老將軍所說,要遷到何處是好呢?”莊王點點頭。老將軍所言不無道理,暫時避開戰爭,可贏得喘息時間。待他日國內緩和過來再戰,纔是上策。

“遷到阪高爲好。”

“阪高有何優勢,爲何遷往此處便可緩解當前困局?”莊王不解。

見莊王對此似乎頗感興趣,老將軍緩緩道出原委:“阪高地處沮漳河中下游,大巴山脈東麓,荊山山脈以南。南與郢臨近,西與訾枝、選毗鄰,東與大林臨近,北近遠安。有水陸之便,又不乏險要地勢可倚。”

“西面、東面均爲西戎和百濮進犯兵力最集中的地區。遷都到此,京師重兵皆移到此處。假如敵人來犯,我國不得不應戰,不必長途奔襲應戰,節省開支。再則,我方兵力集中,有重兵把守,相信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這樣一來,君主安全無虞,我們也可保存大部分實力。待來日國家實力恢復再戰不遲。”

末了,老將軍又補充道:“再者,此地距離郢都不遠,遷移不需耗費太多人力物力。”

聽完老將軍一席話,衆人你看我,我看你。從剛開始滿腹疑慮,接着是議論紛紛,有幾個人緩緩點點。到最後,好些人都表示贊同。

楚莊王沒出聲,他在觀察各位大臣的反應。遷都之事非同小可。雖說當前內外交困,形勢逼人,就算遷徙之處距離郢都不遠,可是一衆宗室、親戚、後宮、軍隊、大臣等等,要搬遷也需要時間啊。更何況,百姓怎麼辦?撒手不管了?雖說已經繼位三年,今天才是他的主政首秀。首次亮相就要做如此重大的決定,實在難以定奪。

這時,幾位前朝元老衝他點點頭。過一會,又有三位將軍交換眼色之後也表示贊成。他猶豫了。

終究,他仍是要爲自己過去的無所事事付出代價。從前有多瀟灑恣肆,如今就有多恐慌無措。從前積壓下來的懸而未決的問題,如今全部蜂擁而至,逼他限時抉擇。

第17章 落日餘暉(1)第227章 臾駢叮囑(1)第3章 新國新家(3)第2章 岌岌可危第55章 突破在即第67章 塵埃落定(1)第161章 握手言和(3)第128章 暢聊人生(2)第115章 兩敗俱傷(1)第55章 突破在即第132章 河曲之役(2)第227章 臾駢叮囑(1)第69章 塵埃落定(3)第224章 斐林之役(2)第224章 斐林之役(2)第39章 路見不平第30章 撲朔迷離(2)第2章 岌岌可危第214章 葬馬風波(4)第41章 巧遇巧去第17章 桃園玩樂(1)第155章 返鄉之路(1)第79章 遊玩結怨(1)第111章 陰謀敗露(1)第25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142章 秋後算賬(4)第106章 鮮花早凋(4)第244章 有人觸槐(2)第54章 亮明身份第3章 欲說還休第3章 欲說還休第220章 發兵陳宋(2)第2章 新國新家(2)第175章 不問政事(1)第90章 全線落敗(4)第30章 造訪軍械作坊第35章 告別昨天(3)第134章 河曲之役(4)第84章 蓄勢待發(2)第144章 議定新策(2)第151章 冰釋前嫌(1)第77章 喜中有憂(3)第13章 故地重遊(1)第111章 陰謀敗露(1)第7章 出使遇阻第11章 新君作爲(3)第114章 陰謀敗露(4)第157章 返鄉之路(3)第231章 銳氣大減(1)第2章 希望失望第81章 遊玩結怨(3)第22章 重見天日(2)第10章 新君作爲(2)第135章 趙穿上陣(1)第137章 趙穿上陣(3)第133章 河曲之役(3)第32章 玲瓏定製第4章 新國新家(4)第9章 尋人二日(1)第35章 有趣的一頓飯第168章 新城會盟(2)第14章 尋人三日(2)第93章 陰雲密佈(3)第188章 伐庸遇挫(2)第7章 情思漸深第2章 新國新家(2)第85章 蓄勢待發(3)第93章 陰雲密佈(3)第76章 喜中有憂(2)第49章 不負託付第248章 麋鹿晚宴(2)第128章 暢聊人生(2)第134章 河曲之役(4)第119章 重置六卿(1)第4章 故人重逢第200章 收禮休戰(2)第40章 有趣的靈魂第138章 趙穿上陣(4)第177章 不問政事(3)第61章 登堂審案(3)第227章 臾駢叮囑(1)第4章 故人重逢第184章 是戰是退(2)第167章 新城會盟(1)第226章 斐林之役(4)第234章 銳氣大減(4)第60章 登堂審案(2)第249章 麋鹿晚宴(3)第123章 一念之仁(1)第170章 新城會盟(4)第30章 造訪軍械作坊第3章 欲說還休第86章 蓄勢待發(4)第3章 欲說還休第105章 鮮花早凋(3)第162章 握手言和(4)第62章 登堂審案(4)第32章 撲朔迷離(4)第42章 一絲線索第55章 突破在即
第17章 落日餘暉(1)第227章 臾駢叮囑(1)第3章 新國新家(3)第2章 岌岌可危第55章 突破在即第67章 塵埃落定(1)第161章 握手言和(3)第128章 暢聊人生(2)第115章 兩敗俱傷(1)第55章 突破在即第132章 河曲之役(2)第227章 臾駢叮囑(1)第69章 塵埃落定(3)第224章 斐林之役(2)第224章 斐林之役(2)第39章 路見不平第30章 撲朔迷離(2)第2章 岌岌可危第214章 葬馬風波(4)第41章 巧遇巧去第17章 桃園玩樂(1)第155章 返鄉之路(1)第79章 遊玩結怨(1)第111章 陰謀敗露(1)第25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142章 秋後算賬(4)第106章 鮮花早凋(4)第244章 有人觸槐(2)第54章 亮明身份第3章 欲說還休第3章 欲說還休第220章 發兵陳宋(2)第2章 新國新家(2)第175章 不問政事(1)第90章 全線落敗(4)第30章 造訪軍械作坊第35章 告別昨天(3)第134章 河曲之役(4)第84章 蓄勢待發(2)第144章 議定新策(2)第151章 冰釋前嫌(1)第77章 喜中有憂(3)第13章 故地重遊(1)第111章 陰謀敗露(1)第7章 出使遇阻第11章 新君作爲(3)第114章 陰謀敗露(4)第157章 返鄉之路(3)第231章 銳氣大減(1)第2章 希望失望第81章 遊玩結怨(3)第22章 重見天日(2)第10章 新君作爲(2)第135章 趙穿上陣(1)第137章 趙穿上陣(3)第133章 河曲之役(3)第32章 玲瓏定製第4章 新國新家(4)第9章 尋人二日(1)第35章 有趣的一頓飯第168章 新城會盟(2)第14章 尋人三日(2)第93章 陰雲密佈(3)第188章 伐庸遇挫(2)第7章 情思漸深第2章 新國新家(2)第85章 蓄勢待發(3)第93章 陰雲密佈(3)第76章 喜中有憂(2)第49章 不負託付第248章 麋鹿晚宴(2)第128章 暢聊人生(2)第134章 河曲之役(4)第119章 重置六卿(1)第4章 故人重逢第200章 收禮休戰(2)第40章 有趣的靈魂第138章 趙穿上陣(4)第177章 不問政事(3)第61章 登堂審案(3)第227章 臾駢叮囑(1)第4章 故人重逢第184章 是戰是退(2)第167章 新城會盟(1)第226章 斐林之役(4)第234章 銳氣大減(4)第60章 登堂審案(2)第249章 麋鹿晚宴(3)第123章 一念之仁(1)第170章 新城會盟(4)第30章 造訪軍械作坊第3章 欲說還休第86章 蓄勢待發(4)第3章 欲說還休第105章 鮮花早凋(3)第162章 握手言和(4)第62章 登堂審案(4)第32章 撲朔迷離(4)第42章 一絲線索第55章 突破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