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 孀居婦

秦素的突然冒頭,若說其背後無人,鍾氏絕不會信。

林氏不是個聰明人,亦不會拿着禮制爲由頭自己打自己的臉。所以,鍾氏懷疑,此事是吳老夫人暗中授意。

她暫時還想不明白,吳老夫人爲何突然要針對西院,現在的鐘氏最爲憂心的,是西院並非水潑不進,她明明已經叮囑過下人,在給秦彥昭加棉被鋪軟褥時,不許走漏風聲,可最後,東院還是得到了消息。

鍾氏暗自打量着吳老夫人,那張無悲無喜的臉,此際看來,總有那麼幾分高深莫測。

太夫人輕輕嗽了一聲,端起了一旁的茶盞。

她今日起得早,此時已是微感疲憊,便叫人拿一隻隱囊放在背後靠着,環視了衆人一眼,方慢慢地道:“留你們下來,是要與你們說件事,此事……”她說到這裡忽然停住,轉首喚周嫗:“嫗,你去一趟蕉葉居,請大夫人過來一趟。我一時卻忘了,這件事她也需知曉。”

周嫗躬身應是,至廊下喚了一個青衣小鬟,二人一起出了院門。

太夫人所言的大夫人,便是秦世宏的遺孀俞氏。

自秦世宏去逝後,俞氏母子三人便被太夫人接至中路主院,將德暉堂南面的一所安靜雅緻的院子單撥了出來,供他們居住,便是蕉葉居。

俞氏是個識趣之人,住進蕉葉居便過起了深居簡出的日子,凡府中有喜事,她必會避開。每年幾位夫人過壽,她皆是從不出席的。而當年林氏有孕之後,病體初愈的俞氏甚至還帶着未足一歲的秦彥雅避去了府外,於上京城外的白馬寺爲亡夫誦經、爲長子祈福,整整靜修了三年,直待林氏生下了嫡長女秦彥婉並長至週歲過後,俞氏方纔回府。

自回府後,俞氏每日皆會去德暉堂走兩趟,朝定暮省、雨雪不輟,謹守規矩、從無逾越。而每逢初一、十五這兩日,她則是從早到晚足不出戶,儘量不與兩院諸人見面。

太夫人十分愛惜她的懂事,便時常勸她出來走動,又憐惜秦彥雅幼年失考,便將她當作嫡長孫女養在身邊,還派了極穩妥的僕婦照料癱瘓在牀的秦彥端。

近些年,秦彥雅年歲漸長、將及婚配,俞氏一片慈母心腸,便也願意出來走一走,偶爾亦會受邀去兩院老夫人處坐坐。

見她如此,太夫人便越發地看重她,家中大小事宜多會請她過來商議,也是一份尊重之意。久而久之,便連吳、高、林、鍾這幾人,亦對她十分信重。

衆人在屋中閒話了一會,俞氏便也到了。

太夫人隔窗瞧去,只見俞氏款款步上曲廊,身上披了件素面竹灰棉氅衣,頭髮上、肩膀上皆落了雪。一旁扶着她的秦彥雅也是滿身的雪花,兩個人立在廊下撲撣着,又有小鬟上前幫忙除屐,一時便未及進屋。

太夫人便吩咐:“叫大夫人和雅兒進來吧,廊下冷得很。”

僕婦得令便挑開了簾子,頓時一陣冷風掠了進來,那竹屏映了天光,無數雪片亂影紛紛,直撲了過來。

“外頭風大,你們快進來暖暖。”太夫人提了聲音說道。

俞氏與秦彥雅應了一聲,雙雙進了屋。此時二人皆褪去了外衫,俞氏一身竹灰棉襦裙,秦彥雅則是齊衰喪服加身,進屋後先向太夫人請了安,又按着輩分依次與各位夫人問好。

周嫗便叫人端了一張鼓凳來,置於太夫人身後的位置,秦彥雅扶俞氏坐了,方轉立於堂前,柔聲道:“太祖母恕罪。雪忽然便下得大了,我不放心母親一人出來,便跟着過來了。屋中此時正熬着藥,雅兒還需回去看着,這便告退。”說着便折腰行禮,復又直身站好,儀態風度皆是上佳。

她生着一張清清淨淨的瓜子臉,墨眉澈眸,雪白晶瑩的肌膚像是能發光,隻立在那裡,整間屋子便跟着亮了幾分。

俞氏慈愛地看着自己的女兒,太夫人便和聲道:“小雅便是孝順,回去吧,路上行慢些。”

秦彥雅躬身應是,又向各位夫人告了罪,便很識趣地退了下去。

待她離開後,太夫人便遣去了屋中使女,只留下周嫗服侍,方緩聲道:“前些日子,董涼去了大都,約摸要到明年初才能回來了。”

諸人聞言,皆沉默不語。

董涼去大都做什麼,兩院夫人就算不知道,也能猜出兩分來。必與薛家有關。

薛二郎一路護送秦素回青州,半途還幫着處置了一羣強匪,這般恩情,秦家總要有些表示,哪怕明知對方並不在乎,禮儀上卻不能落了下乘。

“不知董涼是幾時走的?帶了哪些人手?六孃的字條可一併帶去了?”吳老夫人問道,並未掩飾語氣裡的熱切。

太夫人半闔了眼睛道:“人是三天前走的,侍衛家僕也有十來個,董安也跟着一併去了,他叔侄兩個一併上路,也好有個照應。六孃的致謝字條也帶去了。左家另派了管事左誠幫着打點。”

一聽這話,吳老夫人不由喜動顏色,一迭聲地道:“甚好,甚好。終是君姑想得周全,如此便不虞路途有誤了,那左誠聰明謹慎,可堪一用。”

此時的她再不復平素的不動如山,真真是發自內心地笑了出來。

有左家的大管事跟着,那就表明太夫人將她的提議聽了進去,願意在薛家人面前提一提左思曠的名字,這叫她如何不喜?

太夫人淡淡地看了她一眼,並未說話。

高老夫人端起茶盞,不冷不熱地道:“姒婦如願以償了。”語罷飲了一口茶。

她與吳老夫人原先便是妯娌,後秦世章兼祧兩房,改口喚吳老夫人爲母,她二人當着外人的面便互稱對方爲“夫人”,然私下卻仍是習慣舊時稱呼,兩個人也從不覺得有何不妥。

高老夫人話中有話,吳老夫人自是聽出來了。她倒也坦蕩,頷首道:“吾願已足,自是欣然,多謝娣婦。”

高老夫人愣了愣,旋即失笑:“姒婦也真是……”無奈地搖了搖頭,亦不再往下說。

林氏卻蹙起了眉,憂心忡忡地道:“董涼這一走,便只有馮德與周喜這幾個了。不日便至年下,諸事繁雜,喪中亦有喪中的規矩,且天氣又冷,每日採買也成問題。”

她主着中饋,操心一家子的吃喝用度,董涼總領諸事,其侄董安管着採買,這二人離開讓她頓覺不便。

第569章 井中衣第584章 比皓月第784章 雪湯飲第420章 一掬水第792章 願還鄉第722章 始回京第808章 思無解第830章 盡知悉第967章 勿造次第193章 西風涼第189章 錦樓會第553章 錦屏人第380章 約瘦腰第608章 梨花落第952章 柳扶風第1012章 從前慢第160章 東陵叟第298章 青衿舞第404章 雅投壺第266章 九旒冕第949章 衣華裳第432章 名有刀第513章 何所歡第431章 福運隆第192章 琥珀凝第525章 棋簟涼第052章 雪千樹第986章 梅初綻第003章 三分三第257章 斷絃吟第193章 西風涼第373章 峰如素第302章 書頁卷第949章 衣華裳第581章 何曾錯第578章 如潑婦第1037章 墨少津第517章 欺以方第813章 重奏起第809章 非要挾第003章 三分三第510章 空往返第549章 虛實間第358章 聞廣陵第952章 柳扶風第099章 輕拂雪第698章 老劉來第732章 曲水流(400月票加更)第338章 趙夫人第653章 珍珠匣第308章 哀涼意第057章 潁川秦第744章 博南音第496章 下衣房第591章 知情否第524章 膩香膏第896章 潛秦府第595章 林文信第183章 銀光轉第233章 黎明前第663章 有婚約第841章 論姊妹第044章 勿姓秦第124章 何不爲(第三更)第789章 代巡邊第675章 守謙沖第1004章 風花斜第684章 隱可見第597章 進家庵第888章 問梅簪第109章 瓊玉郎第748章 端午宴第760章 與同舟第1018章 爾活該第996章 猛虎來第601章 拍案起第796章 素巾溼第303章 妙覺庵第733章 移春檻第770章 龍陽好第697章 驚鴻現第601章 拍案起第377章 錦巾雪第775章 拎小雞第208章 空谷音第088章 錦簾春第441章 曉霜河第1027章 水龍吟第589章 且去也第834章 且着棋第533章 柳下問第622章 彈金冠(草莓癡和氏璧加更)第607章 願引路第847章 望行雲第184章 攬秀園第747章 石榴箋第865章 情有寄第385章 細雪來第632章 思青桓第354章 忽有疾
第569章 井中衣第584章 比皓月第784章 雪湯飲第420章 一掬水第792章 願還鄉第722章 始回京第808章 思無解第830章 盡知悉第967章 勿造次第193章 西風涼第189章 錦樓會第553章 錦屏人第380章 約瘦腰第608章 梨花落第952章 柳扶風第1012章 從前慢第160章 東陵叟第298章 青衿舞第404章 雅投壺第266章 九旒冕第949章 衣華裳第432章 名有刀第513章 何所歡第431章 福運隆第192章 琥珀凝第525章 棋簟涼第052章 雪千樹第986章 梅初綻第003章 三分三第257章 斷絃吟第193章 西風涼第373章 峰如素第302章 書頁卷第949章 衣華裳第581章 何曾錯第578章 如潑婦第1037章 墨少津第517章 欺以方第813章 重奏起第809章 非要挾第003章 三分三第510章 空往返第549章 虛實間第358章 聞廣陵第952章 柳扶風第099章 輕拂雪第698章 老劉來第732章 曲水流(400月票加更)第338章 趙夫人第653章 珍珠匣第308章 哀涼意第057章 潁川秦第744章 博南音第496章 下衣房第591章 知情否第524章 膩香膏第896章 潛秦府第595章 林文信第183章 銀光轉第233章 黎明前第663章 有婚約第841章 論姊妹第044章 勿姓秦第124章 何不爲(第三更)第789章 代巡邊第675章 守謙沖第1004章 風花斜第684章 隱可見第597章 進家庵第888章 問梅簪第109章 瓊玉郎第748章 端午宴第760章 與同舟第1018章 爾活該第996章 猛虎來第601章 拍案起第796章 素巾溼第303章 妙覺庵第733章 移春檻第770章 龍陽好第697章 驚鴻現第601章 拍案起第377章 錦巾雪第775章 拎小雞第208章 空谷音第088章 錦簾春第441章 曉霜河第1027章 水龍吟第589章 且去也第834章 且着棋第533章 柳下問第622章 彈金冠(草莓癡和氏璧加更)第607章 願引路第847章 望行雲第184章 攬秀園第747章 石榴箋第865章 情有寄第385章 細雪來第632章 思青桓第354章 忽有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