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大小徐妃

李茂貞的鼻涕還沒擦乾淨呢,天覆二年(公元902年)九月,守洋州(今陝西洋縣)的武定節度使拓跋思敬也投降了王建。拓跋思敬心裡琢磨:“李茂貞兩面受敵,早晚要完蛋,不如跟王建,好吃好喝的,划算。”拓跋思敬說的很有道理,他們只是給人打工的,管你張三李四,誰給的工資高就跟誰,李茂貞想告他,也沒地方告去。

李茂貞大罵王建耍他,但被耍的不僅是李茂貞,王建手下第一功狗王宗滌也被王建耍了。王宗滌懂軍事、善攬人心,王建開始懷疑王宗滌。加上王宗佶等人屢在王建面前栽王宗滌,王建決定除掉王宗滌。

王宗滌死前長嘆:“兔死狗烹,何代不然?韓信大功於高祖,猶不免橫死,蜀中今已盡附我王囊下,大王已經用不着我了,能爲大王死,何憾?”王建不想多廢話,絞死了王宗滌。

據有漢中要地,王建的蜀中就可以固若金湯了。三國時劉備之所以要捨命奪回漢中,就是因爲漢中是四川盆地的天然防禦屏障,沒有漢中就沒有四川的安全。劉備知道,王建自然也知道。王建這麼玩李茂貞從道德上來說是講不過去的,君子言當有信。但亂世中千萬別講什麼仁義道德,那都是騙人的玩意,在從林世界中,唯一的真理正義只有一個,那就是實力。換成李茂貞,他一樣會這麼做的。

王建真是交上了狗屎運,天覆三年(公元903年)五月,淮南的楊行密攻鄂州(今湖北武漢),荊南節度使成汭出水師去救鄂州。結果兵敗,成汭投水自盡,荊南亂做一團。王建反正已經不要臉了,出兵東向,連下地處巴東的忠州(今重慶忠縣)、萬州(今重慶萬縣)、施州(今湖北恩施)、夔州(今重慶奉節)。同年八月,李曄封王建爲蜀王,正式承認了王建在兩川的統治地位。

在王建身邊的那幫朋友中,以朱溫對王建的威脅最大,相比朱溫來說,李茂貞相對較弱,能多吃他一點就多吃,不用客氣。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六月,王建發軍北上,攻秦州(今甘肅秦安)、隴州(今甘肅隴縣),輕鬆拿下。兩川邊境一直北推到距鳳翔不足百里,李茂貞嚇的屁滾尿流。

蜀中將士紛紛勸王建趁機拿下鳳翔,永絕邊患。王建大笑:“李茂貞垂死之魚,吾一戰就能破之。不過我們最大的敵人是朱老三,而不是李茂貞。而且李茂貞和朱溫有仇,我們如果留下李茂貞,讓李茂貞做爲我們的北方屏障,分擔一些來自朱溫的壓力,豈不更好?李茂貞多活一天,朱溫就不會拿我們開刀。”衆人拜服:“我公英明!”

王建撤軍,並和李茂貞言和,蜀岐結爲戰略同盟,並通婚姻。甚至李茂貞手頭緊了,王建都慷慨的送錢送物。王建這招非常高明,朱溫猶曹操也,王建猶孫權也,李茂貞猶劉備也,赤壁之前,劉備勢力弱小,孫權有能力滅掉劉備,但滅劉之後,曹操之患,只能由孫權自己分當。所以王建留下李茂貞,也是這個道理。

隨着勝利不斷,王建的爪子也越伸越長,到了唐昭宗天佑三年(公元906年),王建又奪取歸州(秭歸)、峽州(今湖北宜昌)。巴東地區是兩川的東部屏障,王建北據漢中之險,東守江峽之利,兩路無邊憂,王建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王建雖然做了蜀王,卻並不滿足,因爲他想做皇帝,可又不願意背上不忠的罵名,希望有人比他先行一步,這樣他就可以拿此公當擋箭牌了。遠在汴梁的朱三很“理解”王建的想法,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溫廢掉唐朝小皇帝李柷,建立樑朝。消息傳到蜀中,王建大喜:“朱老三真夠朋友!”

即使如此,王建也要再做最後一回“大唐忠臣”,書檄天下,要各鎮聯合討伐“逆臣”朱三。可王建的惡名早就傳遍江湖了,沒人信。王建當皇帝心切,不管這些。手下那幫大馬屁們都在下面竄唆王建:“大王雖盡忠唐室,然唐已滅,大王不必再爲唐守節。請大王順兩川軍民之心,自爲大蜀皇帝。”王建做害羞狀:“那怎麼好意思呢?”衆人齊道:“好意思!好意思!”

“配合”王建的還不只是朱三,還有青城山上時隱時現的巨人,萬歲縣(今重慶開縣東北)莫名其妙的鳳凰,嘉陽江中若有若無的黃龍,白鹿、烏龜、白雀都不甘寂寞,紛紛冒了出來,這些瑞獸舉橫幅高呼:“請大王即皇帝位!”王建大喜,抱拳作揖:“謝謝捧場!”

在狗頭軍師韋莊的建議下,王建命令蜀中軍民和他一起東向號哭三日,算是對唐朝盡最後一次忠。王建邊哭邊笑:“朱三,你太無恥了!我太謝謝你了!”哭完了,也鬧夠了,蜀王王建於樑開平元年(公元907年)九月,在成都稱帝,國號大蜀,改元武成,史稱前蜀。以韋莊爲,唐襲爲樞密使。在五代十國時,典章制度最接近唐朝的,除了後唐和南唐外,就是王建的前蜀。

而王建的那幫乾兒子們也都跟着沾光,其中最得勢的是武信軍節度使王宗佶。王宗佶自持軍功卓著,本期望王建稱帝能立自己爲皇太子,可王建根本就沒這個心思,只給了他中書令的位置。

王建有親生兒子,怎麼可能把蜀中江山傳給王宗佶這個外人?李從珂是李嗣源諸子中功勞最大的,照樣被踢到一邊,更何況在王家養子中王宗佶功勞不算多麼突出。雖然他改姓王,但畢竟不是王家的血脈,王建要真把位子傳給王宗佶,難保不會上演徐知誥易徐爲李的把戲,王建的後代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個問題。階級社會中的權力,從來都私都不姓公。

在以血緣爲基礎的家天下時代,帝王選擇繼承人,自然首選親生骨肉。若沒有親生子,也要在同姓近親中選擇一個,一般不會選擇外姓。象柴榮那樣是特例,所以,柴榮能當上皇帝在一定程度要“感謝”劉銖這個殺人狂。

王宗佶心中憤恨,想架空王建,指使御史中丞鄭謇等人上書王建,請拜王宗佶爲大司馬,總統六軍,就也就是實際上的軍方最高領導人。王建能夠發家致富,靠的就是軍隊,怎能憑白給了王宗佶這個不相干的人?

王宗佶也是個大笨蛋,這點道道都看不出來,讓親信連續三次上書要求王建交出軍權。樞密使唐行襲和王宗佶素來不和,俟機進讒道:“王宗佶素浮人望,文武全才,萬一哪天陛下山崩,諸皇子沒一個是王宗佶的對手”。王建徹底被激怒了。可還沒王建找王宗佶算帳呢,王宗佶自個倒送上門了,死乞白咧的要求王建交軍權。王建哪容忍得住?喝令武士當場宰掉王宗佶,同時將王宗佶的朋友鄭騫賜死。

在五代十國這個大亂世中,英雄鮮有,梟雄輩出,狗雄更是遍地都是。英雄和梟雄的區別在於人格的純粹與否,而就成事過程和手段而言,並沒有什麼質的區別。英雄和梟雄都會耍手腕,有時甚至英雄還會耍賴,比如漢太祖劉邦。劉邦並不是什麼流氓無賴,而是真英雄,劉三“仁而愛人,意豁如也”。這樣的人能算是流氓無賴。不過無論英雄還是梟雄,至少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仁而愛人”。沒點心胸,如項羽婦人之仁、匹夫之勇,斷然做不成大事。

王建在這一點上就做的不錯,雖然自己起身鄉野無賴,但王建善待士人、善馭武將,終王建之世,蜀中固若金湯。提到蜀中文士,倒想起一個笑話,前唐宰相韋昭度之子韋巽仕蜀,韋巽憨樸愚拙,王建因爲是故人之子,所以也善加擢用。有些人瞧不起韋巽,當韋巽面說風涼話:“三公門前出死狗。”韋巽出身京兆韋氏,天下望族,故人譏之。韋巽並不傻,反譏道:“死狗門前出三公。”其滑稽若此。

王建共有十一個親生兒子,最長的王宗仁身體殘疾,不適合接班,決定以次子王宗懿爲皇太子。在以血緣爲基礎的家天下時代,帝王選擇繼承人,自然首先要是親生骨肉。若沒有親生子,也要在同姓近親中選擇一個,一般不會選擇外姓。象柴榮那樣是特例,所以,柴榮能當上皇帝在一定程度要“感謝”劉銖這個殺人狂。

王建妻妾成羣,而最得寵的卻不是正室周氏,而是兩位姓徐的大美女。五代宋初有一個大名鼎鼎的花蕊夫人,就是後蜀皇帝孟昶的愛妃,但這個時期其實還有一個花蕊夫人,論資色才貌均不遜色後蜀版的花蕊夫人,這就是王建所寵愛的小徐妃。

徐氏姐妹年方花信之時便被王建納入宮中,極受寵幸,因愛屋及烏,王建對大徐妃生的王宗衍也格外疼愛。大小徐妃雖然受寵,但知道皇太子王宗懿不是她們生的,一旦嗣位,她們肯定落不到好果子吃。大小徐妃自然希望能搬倒王宗懿,改立王宗衍,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王宗懿爲人輕佻無方,做事毛燥。王建對樞密使唐襲非常寵信,但王宗懿偏偏看不上唐襲,經常在背中說壞話。王建不喜歡王宗懿這樣對朝政指手劃腳:老子還沒死呢!王宗懿有頭無腦,繼續在外面搖脣鼓舌,讓王建大爲不滿。唐襲看到皇太子對自己這個態度,也擔心王宗懿即位對自己不利,便使出搬倒王宗佶的手段,在七十歲的王建面前嚼舌根子:“皇太子私下罵陛下是個老不死的,請陛下加派甲兵自衛。”

王建大驚,急命唐襲召重甲入宮。王宗懿則以爲唐襲要搞掉自己,也不動動腦子就率親軍在大街上和唐襲的部隊幹了起來。唐襲命短,被王宗懿的人馬給射死了。王建知道了,以爲王宗懿要弒父,還反了這個王八蛋了。(還別說,王宗懿真是個“王八蛋”。”遣義子王宗賀收拾王宗懿。

王宗賀帶的是正規軍,很快就殺散了王宗懿的雜牌部隊,王宗懿逃出成都。身上沒錢只好到處討飯吃,結果被老百姓認出來了:“哇!這不是皇太子嗎?”告了官。王建派王宗翰去勸王宗懿回來,畢竟骨肉連心。但還沒等王宗翰到地方,王宗懿已經被人殺了。

大小徐妃逮到了機會,豈肯放過?天天逼着王建立王宗衍爲太子。王建哪敢不依,即立王宗衍爲皇太子。

第61章 驚變第32章 夜襲第13章 虛實之間第16章 江寧之伏第75章 宋國的震驚第28章 潤州第91章 君臣一諾第70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八)第11章 南唐變法之士卒歸家第140章 西川詔討第36章 風起雲涌第158章 南漢劉隱第28章 漳泉史事(中)第7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二)第48章 實戰演練第139章 逐鹿中原第69章 黑鴉,幽狼,獵鷹第23章 趙光義第44章 金大牙第159章 城中火起第81章 裡通外敵第141章 王建第152章 收兵第74章 打草驚蛇第45章 佈陣第102章 內鬨第94章 天下無敵否?第63章 英雄墓冢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48章 舉城投降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97章 野心第106章 試槍第68章 天意第24章 大戰尾聲(下)第15章 荊南節度使第24章 常郢論勢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152章 收兵第25章 山越敗亡第78章 土地隱患第7章 南唐變法之賈闔第33章 夜宴第154章 四家軍閥第99章 鐵騎破陣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26章 才驚四座第70章 南唐毒刺第78章 土地隱患第60章 伏兵第80章 誓殺之第165章 天下第52章 株連九族第41章 步卒大陣第50章 噩耗傳來第34章 十面埋伏第4章 南唐變法之軍械第6章 情迷第115章 士氣大損第50章 雄雄虎賁第119章 直取常州第31章 荒蕪深山,特種操練第33章 搏虎第143章 兵發楚國第48章 徹底交惡第170章 長安復定第38章 南地亂起(中)第29章 傭兵自重第22章 風滿樓第28章 書生意氣第105章 犒勞大軍第164章 逝去第20章 威勢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1章 花前月下第153章 破城第7章 小周後第51章 骨肉不可相爭第6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一)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6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二)第81章 鐘太後第45章 殺機四伏第104章 軍師可巡夜去?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26章 阿保機第58章 決戰的凱歌第3章 江寧府第152章 匹夫之力第64章 三十六州第29章 新式軍訓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97章 怒髮衝冠第6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二)第10章 採石山第114章 困獸猶鬥第26章 竟然是你第7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三)
第61章 驚變第32章 夜襲第13章 虛實之間第16章 江寧之伏第75章 宋國的震驚第28章 潤州第91章 君臣一諾第70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八)第11章 南唐變法之士卒歸家第140章 西川詔討第36章 風起雲涌第158章 南漢劉隱第28章 漳泉史事(中)第7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二)第48章 實戰演練第139章 逐鹿中原第69章 黑鴉,幽狼,獵鷹第23章 趙光義第44章 金大牙第159章 城中火起第81章 裡通外敵第141章 王建第152章 收兵第74章 打草驚蛇第45章 佈陣第102章 內鬨第94章 天下無敵否?第63章 英雄墓冢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48章 舉城投降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97章 野心第106章 試槍第68章 天意第24章 大戰尾聲(下)第15章 荊南節度使第24章 常郢論勢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152章 收兵第25章 山越敗亡第78章 土地隱患第7章 南唐變法之賈闔第33章 夜宴第154章 四家軍閥第99章 鐵騎破陣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26章 才驚四座第70章 南唐毒刺第78章 土地隱患第60章 伏兵第80章 誓殺之第165章 天下第52章 株連九族第41章 步卒大陣第50章 噩耗傳來第34章 十面埋伏第4章 南唐變法之軍械第6章 情迷第115章 士氣大損第50章 雄雄虎賁第119章 直取常州第31章 荒蕪深山,特種操練第33章 搏虎第143章 兵發楚國第48章 徹底交惡第170章 長安復定第38章 南地亂起(中)第29章 傭兵自重第22章 風滿樓第28章 書生意氣第105章 犒勞大軍第164章 逝去第20章 威勢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1章 花前月下第153章 破城第7章 小周後第51章 骨肉不可相爭第6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一)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6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二)第81章 鐘太後第45章 殺機四伏第104章 軍師可巡夜去?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26章 阿保機第58章 決戰的凱歌第3章 江寧府第152章 匹夫之力第64章 三十六州第29章 新式軍訓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97章 怒髮衝冠第6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二)第10章 採石山第114章 困獸猶鬥第26章 竟然是你第7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