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藩鎮割據

自從安史之亂後,唐朝的藩鎮之禍愈演愈烈,局勢動盪不安,對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但藩鎮之禍和五代十國比起來還是尚遜一籌,畢竟五代十國是藩鎮之禍的“升級換代版”,面對這樣的一個災難式的時代,歷代史家多對五代十國持否定意見。歐陽修在著《新五代史》時不住的嗚呼:“五代不仁之極矣”。

雖然五代是著名的亂世,但並非是一無可取,在五代前期就曾經出現過一個短期“盛世”,就是唐明宗李嗣源“長達”(相對於五代的那幫短命皇帝)八年的小康時代。

雖然這個“盛世”在“量”和“質”上都無法和昭著青史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提並論,但相對混亂至極的五代歷史來說,卻是一個難得的喘息時機,讓在戰亂中飽受苦難的老百姓們多了一絲對生活的企盼。

唐明宗李嗣源和唐莊宗李存勖一樣,都是沙陀人。但和李存勖不同的是,李存勖本姓朱邪,而李嗣源生下來卻連姓什麼都與史無考,只知道名字叫邈佶烈,李嗣源這個名字李克用收其爲義子時給起的。

在亂世時代,象李煜這樣的書呆子是吃不開的,想不被別人吃掉,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學會吃人。李嗣源就是這樣,他十三歲時便能騎馬射箭,而且射雁的技術尤爲一絕,每發必中)。

義父李克用很喜歡他,而且李嗣源曾經救過他一次命。不過李嗣源真正轟動江湖的是在乾寧三年(公元896年),李嗣源奉命去鄆州救援被朱溫圍困的朱瑄,只帶了三百人便殺敗當時強悍的汴州軍,把朱瑄從虎口中奪了回來。之次河東軍被魏博軍節度使羅宏信偷襲,李嗣源斷後讓前軍撤退,李克用給他的部隊命名爲“橫衝都”,一時間,李橫衝的大名響徹河朔諸鎮。

在晉樑爭霸中原的這十年中,雖然李存勖的軍事天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功勞不可能只歸於他的賬上(雖然李存勖堅持這樣認爲),周德威、李嗣昭、郭崇韜這些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功勞最大的,無疑是李嗣源。

當初李存勖在鄆州全殲王彥章的時候,李嗣源就勸他偷襲汴梁,擒賊擒王。李存勖讓李嗣源率兵直撲汴梁城,朱友貞畏俘自殺。李存勖曾經動情的牽着李嗣源的手說:“我的天下可以說是大兄你打下來的,以後我們一起共享富貴。”雖然沒多久李存勖就把這個承諾拋到了九霄雲外。

李嗣源從戎三十多年,大戰小戰數百起,在軍中的威望甚高,人稱李令公,這也是李存勖漸漸對李嗣源疏遠的主要原因。在亂世中,失去民心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失去軍心,其實在“盛世”中何嘗不是如此。

由於李存勖的昏憒糊塗,釀出魏博兵變,導致李存勖兵敗身死。不能說李嗣源對此一點責任沒有。事實上,李嗣源的“無責任過錯”和趙匡胤的“無責任過錯”都不過掩人耳目的政治表演罷了。

當然,我們不能因此指責李嗣源(趙匡胤)不忠於李存勖(柴宗訓),一個人的忠與不忠不在於“小我”的表現,而在於“大我”,即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李存勖雖然是軍事天才,但在政治上遠不成李嗣源成熟,所以李存勖滅樑僅僅三年便迅速腐化墜落。後唐局勢岌岌可危,再次爆發大動亂的可能性非常大,而這時李嗣源站了出來,並迅速穩定住了局勢。

後唐橫跨中原,兼有巴蜀,是當之無愧的天朝大國,南方一些小國根本無法和後唐國力相併比,只有北方強大的契丹屢屢挑釁,是李嗣源的心頭大患。李嗣源也不想和契丹刀兵相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後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七月,也就是李嗣源繼位兩個月後,李嗣源派供奉官姚坤去契丹告哀,並希望得到耶律阿保機的承認。沒想到可愛的耶律阿保機居然和姚坤上演了一場難得的舌戰,其精彩程度,絕不遜於諸葛亮舌戰羣儒。

阿保機聽說李存勖死了,放聲大哭:“我的朝定兒(漢語即朋友之意)!聞你有難,我方欲救之,因渤海國未息,不便前去救你,不意出此變故。”哭了一會,阿保機責問姚坤:“新天子明明知道莊宗有難,爲何不相救?!”姚坤狡辯:“魏州離洛陽太遠,夠不着。”

阿保機不饒他:“新天子爲什麼要自立爲帝?”姚坤有些招架不住,勉強答道:“新天子浴血三十年,領兵三十萬,天意如此,豈可違?”阿保機知道就算說死姚坤,李存勖也活不過來,只好嘆道:“我兒喜酒及色,不恤軍民,所以亡身。我現在不敢牛飲,不敢玩樂,就怕象我兒那樣亡國。”

然後又冷不防的射了姚坤一箭:“我與新天子無仇,願意和貴朝和好,只要你們答應割讓河北地,我有生之年絕不南下。”姚坤氣的直搖頭:“這事陛下和我說沒用,得問我朝天子答應不答應。”

阿保機大怒,把姚坤投進了大牢。過幾天又把姚抻拎了出來,和言悅色的說道:“我知道你家皇帝捨不得河北,那就把鎮、定、幽州給我吧,我不嫌地盤小。”並拿出紙筆讓姚坤畫押,姚坤哪肯幹這賣國的勾當,根本不理他。阿保機氣的直咬牙,要舉劍要殺姚坤,幸虧韓延徽苦勸,這才作罷。

李嗣源知道阿保機這個人向來就這副德性,也沒跟他多做計較,憑他的實力,守住河北是沒什麼問題的,契丹再強,也奈何不了他李嗣源。李嗣源開始整頓內政,首選殺掉在李存勖時代因“刻斂天下之財”而惹衆怒的租庸使孔謙,改由任圜以宰相兼判三司。三司是指度支、戶部、鹽鐵轉運三個國家財政要害部門的總稱,三司使是實際上的國家財政大總管,權力極大,當然也是個肥差使。並廢止專職的鹽運使、租庸官職務,而由節度使或刺史兼管。

李存勖當政時期,政治**、貪污盛行。李嗣源爲了清除積弊,杜絕後患,不惜痛下狠手。先是把同光朝禍害天下的宦官集團進行剿殺,除了留下一些做爲宮中雜役外,把那些因避李嗣源起兵而躲到廟裡當和尚的太監,也都給揪出來砍頭。而李嗣源對那些“閒坐說玄宗”的“白髮宮女”們也大發善心,多數遣歸家鄉,擇婿而嫁(真是善舉!)。

雖然李嗣源此時已經富貴至極,但因爲他出身民間,所以對民間的疾苦非常關心。李嗣源知道老百姓沉重的負擔其實多是由於地方官藉着官府的名義橫徵暴斂引起的,所以李嗣源下詔,讓地方的封疆大吏們除了春節等重大節日可以向內廷進奉錢物外,這也只能“千里送鵝毛”,略表孝心,其他時間不允許打着皇帝的旗號搜刮老百姓的財物。

李嗣源不僅對“立國之本”的農業進行恢復性改革,還對“四民之末”的商人專下一道詔令,規定一些必要的稅收,不允許地方官濫設雜稅,以此保證商業的正常運轉。這些詔令傳到民間,老百姓和商人們歡躍異常,無不齊稱萬歲。

李存勖奪取中原,不僅沒讓“四民”從朱樑的“暴政”下解脫出來,反而更加痛苦。這次李嗣源的幾大舉措,深得民心,而且大大的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薛居正評價李嗣源“比歲豐登,中原無事,言於五代,粗爲小康。”。

如果五代時有居民戶口本的話,那麼李嗣源的戶口本上文化一欄上填寫的將是“文盲或半文盲”,李嗣源不認識字。當然,這並不能妨礙李嗣源“好好學習、茁壯成長”的決心,他經常讓樞密使安重誨讀書給他聽。哪知安重誨也是個半瓶醋,識字不多,安重誨說的不知所云,李嗣源聽的雲山霧罩,兩人大眼瞪小眼,很有意思。

不過安重誨還算是個誠實人,知道自己的那點斤兩,便對李嗣源說:“陛下,臣雖然受陛下恩寵,入掌軍機,大小事體能勉強處理。但臣確實沒讀過多少書,不能解陛下之惑。還請陛下簡選幾個大文豪,給陛下講講歷史課程。”李嗣源覺得這個辦法好,便讓翰林學士馮道和趙鳳入端明殿,時常伴從講課。

李嗣源嚐到了啓用新人的甜頭,便考慮黜退那些不思進取、滿腦子教條的老傢伙們,尤其是豆盧革這個老東西,當然不能排除李嗣源想抹去李存勖時代印跡的可能。也該豆盧革倒黴,在李嗣源厲行改革的當口,豆盧革卻在皇帝面前耍起了大牌。

在朝見李嗣源時,豆盧革不能嚴格遵守君臣禮儀,有時對李嗣源說些不恭敬的話,讓李嗣源很生氣。便藉着豆盧革多領公務員薪水的問題發揮,把豆盧革和他的好朋友韋說貶到了荒郊野嶺,不久將豆盧革賜死。

第138章 李煜親征第19章 太原府衙第126章 吳越一統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8章 南唐變法之華夏商行第17章 巍巍宋魂南唐歷史下第28章 潤州第37章 龍門軍營第59章 匹夫之勇第131章 傷亡第82章 南漢新帝第155章 淮南楊家第10章 建州王延稟第22章 郭無爲第160章 伐宋第103章 以牙還牙第152章 收兵第34章 茹毛飲血第76章 千里追殺第106章 試槍第95章 奇襲晉州城第21章 宋有猛將,名曰政忠第30章 延定往事,楊門秘辛第69章 黑鴉,幽狼,獵鷹第83章 花燈夜市第56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六)第53章 夜巡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129章 黃家信儒第46章 這,就是戰爭!第145章 孟知祥第80章 誓殺之第86章 箭如雨下第133章 致命一擊第90章 荒原第7章 黃雀在後第164章 逝去第109章 火藥槍的歷史(下)第12章 昏君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15章 暗流涌動第30章 留從效第38章 帝王第96章 金沙城第140章 西川詔討第76章 千里追殺第19章 太原府衙第129章 黃家信儒第115章 士氣大損第46章 這,就是戰爭!第14章 浩蕩宋遼第48章 實戰演練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98章 形勢第47章 絕處逢生第37章 龍門軍營第168章 平復無期第15章 戰後第30章 延定往事,楊門秘辛第8章 南唐變法之華夏商行第99章 天下精銳?第1章 南唐變法之藍第60章 伏兵第10章 江家之禍第91章 泉州城破第160章 伐宋第159章 追兵第14章 屠戮第126章 血戰山越族第88章 南越平定第32章 夜襲第122章 佛家第7章 均地齊民令第41章 獵梟第126章 吳越一統第156章 激戰黃縣第87章 五百鐵騎第84章 浪漫的事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141章 王建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17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121章 定鼎天下第7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九)第71章 金陵,朕回來了第89章 蠢蠢欲動第139章 逐鹿中原第63章 北伐契丹第52章 株連九族第21章 霸絕天下第99章 一線峽第41章 步卒大陣第84章 火燒袞州軍第8章 王審知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23章 南越孫虎第48章 實戰演練第167章 公元一千年
第138章 李煜親征第19章 太原府衙第126章 吳越一統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8章 南唐變法之華夏商行第17章 巍巍宋魂南唐歷史下第28章 潤州第37章 龍門軍營第59章 匹夫之勇第131章 傷亡第82章 南漢新帝第155章 淮南楊家第10章 建州王延稟第22章 郭無爲第160章 伐宋第103章 以牙還牙第152章 收兵第34章 茹毛飲血第76章 千里追殺第106章 試槍第95章 奇襲晉州城第21章 宋有猛將,名曰政忠第30章 延定往事,楊門秘辛第69章 黑鴉,幽狼,獵鷹第83章 花燈夜市第56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六)第53章 夜巡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129章 黃家信儒第46章 這,就是戰爭!第145章 孟知祥第80章 誓殺之第86章 箭如雨下第133章 致命一擊第90章 荒原第7章 黃雀在後第164章 逝去第109章 火藥槍的歷史(下)第12章 昏君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15章 暗流涌動第30章 留從效第38章 帝王第96章 金沙城第140章 西川詔討第76章 千里追殺第19章 太原府衙第129章 黃家信儒第115章 士氣大損第46章 這,就是戰爭!第14章 浩蕩宋遼第48章 實戰演練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98章 形勢第47章 絕處逢生第37章 龍門軍營第168章 平復無期第15章 戰後第30章 延定往事,楊門秘辛第8章 南唐變法之華夏商行第99章 天下精銳?第1章 南唐變法之藍第60章 伏兵第10章 江家之禍第91章 泉州城破第160章 伐宋第159章 追兵第14章 屠戮第126章 血戰山越族第88章 南越平定第32章 夜襲第122章 佛家第7章 均地齊民令第41章 獵梟第126章 吳越一統第156章 激戰黃縣第87章 五百鐵騎第84章 浪漫的事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141章 王建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17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121章 定鼎天下第7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九)第71章 金陵,朕回來了第89章 蠢蠢欲動第139章 逐鹿中原第63章 北伐契丹第52章 株連九族第21章 霸絕天下第99章 一線峽第41章 步卒大陣第84章 火燒袞州軍第8章 王審知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23章 南越孫虎第48章 實戰演練第167章 公元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