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珙救宋篇

孟珙救宋篇

12月5日,光州守臣董世臣、司戶柳具因棄城降敵被治罪。一個殺頭、一個發配海外。

本年,蒙古國中諸勳貴商議將嚴實山東西路東平的地盤瓜分,一分爲十,分封給勳貴們做私產。當時,嚴實的一個屬官王玉汝正在和林,聽說後大驚“若是,則嚴公事業,存者無幾矣”當晚夜深人靜時,便來到耶律楚材帳後大哭。第二天,耶律楚材召見,問他爲何而哭?王玉汝答“玉汝爲嚴公之使。今嚴公之地公裂而不能救,無面目還報。將死此荒寒之野,是以哭耳”耶律楚材也覺不平,於是帶着他直接來見窩闊臺陳訴。王玉汝進言“嚴實以三十萬戶歸朝廷,崎嶇兵間,三棄其家,卒無異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由於王玉汝的堅持,窩闊臺最終收回成命。

嘉熙3年(1239)1月2日,宋理宗任命喬行簡爲少傅、平章軍國重事。李宗勉爲左丞相兼樞密使。史嵩之爲右丞相兼樞密使,督視兩淮、四川、京湖軍馬。余天錫爲參知政事。遊侶爲同籤書樞密院事。15日,特下詔“朕法元祐尊大老之典,特諮重事於平章;遵紹興並二相之規,蓋欲相應於表裡。望衆卿毋狃舊習、毋玩細娛”

本月,蒙古富人劉廷玉提出以每年140萬兩白銀買斷天下賦稅。耶律楚材極力反對“此貪利之徒,欺上虐下。一旦成真,爲害甚大”耶律楚材常對人說“‘興一利不如除一害,生一事不如省一事’真乃千古定論。後世之負譴者,將知吾言之不妄也”

窩闊臺晚年縱情酒色,每飲必徹夜不休。耶律楚材屢諫不聽。本月,耶律楚材特意將一口酒槽鐵口搬上朝來“此鐵爲酒所蝕,尚且如此。人身五臟,遠不如鐵”窩闊臺雖一時覺悟“卿真愛君憂國”賞賜金帛。並下令:每日獻酒,只獻三鍾爲限。但事過情遷,終不免故態復萌。2年多後,蒙古第二任大汗窩闊臺最終死於酗酒…

2月2日,宋理宗任命余天錫爲兼同知樞密院事。6日,命史嵩之依舊兼都江南西路、荊湖南路軍馬。13日下詔“朕以命宰相前往前線開設督府。兩淮、西蜀,相距迢遙,須脈絡貫通。諸制閫、監司、帥守、戎師等,皆須同心協力、毋徇己私”

3月,被南宋朝廷封爲京湖制置使的大宋戰神孟珙終於開始了主動出擊!屢敗蒙古軍。接連收復荊湖北路的信陽軍、京西南路的光化軍。又收復京西南路的首府重鎮襄陽、樊城。原屬金國南京路的息州、蔡州亦向孟珙投降。一連串的勝利並沒衝昏戰神的頭腦,他上奏朝廷“取襄不難,而守爲難。非將士不勇、軍馬器械不精,實乃力之不給。襄、樊爲朝廷根本,今百戰而得,當加經理。如護元氣,非甲兵十萬,不足分守。與其抽兵於敵來之後,孰若保此全勝!上兵伐謀。此不爭之爭也”宋理宗此時全力支持孟珙,馬上下詔孟珙便宜行事。孟珙於是將蔡、息降人編爲忠衛軍;襄、郢降人編爲先鋒軍,駐紮各戰略要地。南宋中部戰場得以轉危爲安,而戰神下一步又要馬不停蹄的趕往西部。去收復廣闊的川蜀大地…

5月8日,宋理宗特地詢問蜀地情況,早已是一塌糊塗…

6月1日,因江潮侵蝕。臨安城江堤多處塌損。趙與懽被任命爲兩浙西路安撫使兼臨安知府,專責修築塘岸、以防沖決。兩浙轉運副使曾穎秀爲其協助。

本月,蒙古大軍開始攻打夔州路的憲司所在地重慶府。

9月。前線帥司們的矛盾爆發。陳韡以不從本司調遣爲名,私斬趙葵的愛將崔福。

12月,蒙古人有備而來!他們似認真瞭解過中原王朝的歷史?知道欲取江南,必先取四川,之後順流而下,無所阻擋!而這時的蜀川已支離破碎,曾經超級穩固的蜀口防線早已完全失效!

蜀口,在與金國對戰時,指的是秦嶺弧圈上的大散關、黃牛堡、皁郊堡,這是第一道防線。大散關、黃牛堡控制着陳倉道、皁郊堡控制着仙人關。這一關二堡,就是史書經常提到的“蜀口外三關”

外三關以南的階、成、西和、鳳州及天水軍,稱關外五州,是“蜀口內三關”的前沿陣地,也是第二道防線。

第三道防線是武休關、仙人關、七方關。武休關控扼陳倉道入漢中的道路、仙人關控制從仙人關入漢中的道路、七方關控制從階州入漢中的道路。這是史書所說的“蜀口內三關”

蜀口外三關分佈在秦嶺的南北弧圈上,很難被敵軍迂迴。在歷次戰爭中損傷較小。內三關的小道和斜徑很多,很容易被敵軍迂迴偷襲,吳玠就曾吃過大虧。宋金當年在這片區域內共爆發過四次重大戰役,導致內三關嚴重損毀,不可修復…

吳玠時期,蜀口兵力在10萬左右。到宋蒙交戰時,兵力最多時爲7萬上下,幾乎全是步兵,戰馬只有幾千匹!

如此兵力、如此殘關,面對蒙古縱橫天下之師,結局可想而知!至1239年前後,蜀口關隘已全部被拔除,四川全境淪陷,東西兩川任由蒙古軍出入!而本月,蒙古更是調集重兵,對外號稱80萬,在塔爾海的統帥下,攻重慶、破開州、抵萬州、直達夔峽!

下一步很顯然:就是佔據長江上游,然後順流而下,直搗江南!

南宋徹底慌了!宋理宗趙昀十萬火急的下詔:大宋戰神孟珙以最快速度率本部軍馬入川!哪怕讓京湖一帶空虛,也要先擋住蜀川敵軍!而孟珙也終將用他的戰功證明:他就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戰神、最神奇的萬金油!不論陸地還是水面、山地還是平原,都百分百起效!

孟珙料定蒙古軍必將從夔州路的施、黔2州東下,於是向朝廷要了10萬石粟爲軍餉,在荊湖北路的峽州安排了2千人駐守、歸州安排1千人駐守。再命其弟孟瑛率精兵5千駐守江陵府鬆滋縣,爲己聲援。自己則親自在歸州的重要隘口萬戶谷佈防,再加派千人往施州駐屯。蒙古大軍果沿長江一路順流東下,殺至夔州路的萬州,施、夔震動。孟珙急忙增置營寨、分佈戰艦。佈置防禦。當時任峽州知州的孟珙之兄孟璟最後在歸州的大埡寨大敗蒙古軍,並乘勝收復夔州…熬過這一大劫之後,戰神將正式入川,收復失地!

當初,耶律楚材定的稅銀,是每年50萬兩。金國滅亡後,增至110萬兩。本年,一叫奧都剌合蠻的深受窩闊臺合罕寵信的回回人提出自己將以220萬兩買斷。耶律楚材再次極力反對“雖500萬兩亦可得。不過就是嚴設法禁、陰奪民利罷了!可這絕非帝國百姓之福”反覆爭論、聲色俱厲,甚至聲淚俱下。但奧都剌合蠻絕非年初的劉廷玉可比!他深受窩闊臺的信任!最終窩闊臺怒斥耶律楚材“爾欲爲百姓哭耶?朕決定了:姑試行之”耶律楚材力不能止,嘆息曰“民之困窮。將自此始”

嘉熙4年(1240)1月15日,宋理宗又下罪已詔。

本月,窩闊臺任命奧都剌合蠻爲諸路課稅所提領。又命張柔等將領再次分道南征。

2月9日,宋理宗命史嵩之赴臨安奏事。

本月,安篤爾率蒙古軍攻打夔州路的萬州。宋軍以數百戰船溯流迎戰。安篤爾率勁兵,乘巨筏順流而下,浮草舟於其間,弓弩如雨。宋軍大敗於夔門。

本月,宋理宗緊急將大宋戰神孟珙的頭銜由京西湖北路制置使改爲四川宣撫使。戰神。去吧…孟珙沿長江逆流而上,一路頂着號稱80萬的蒙古大軍,使其沿原路返回!這一戰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初夏時節。蒙古史書裡宣稱是因天氣原因,僅僅是天氣馬上就要炎熱了。所以蒙古戰士纔回家度假…

戰爭告一段落,工作纔剛剛開始!孟珙要把蜀川修復一新才行!原來的蜀口關隘已不合時宜了,孟珙提出“新三關”概念。他要在夔州設置制置司副使,調關外都統司駐防。負責涪州、萬州以下江面,這裡是第一道防線。以常德府、澧州一帶作爲第二道防線。以辰州、沅州、靖州、桂陽軍、郴州爲第三道防線!

這套方案不僅能防禦蒙古軍從四川順流東下,又可抵禦蒙古從雲南方向的迂迴穿插。歷史會證明:大宋戰神的眼光有多麼獨到老辣!不久後。這兩個方向果然都給南宋帶來了巨大威脅!

破壞如只需要一秒,那麼建設或許要經歷十年…

3月28日,宋理宗下詔“邊塵未靖、備禦方嚴,需人才相與協濟。命侍從、臺諫、兩省、卿監、郎官、監司、師守,各舉曉暢兵機、練習邊事、才略卓然可用者二人”同日,史嵩之到達臨安。29日,史嵩之上殿奏事。

本月,右正言郭磊卿、監察御史謝方叔二人因彈劾史嵩之被罷職。

4月5日,有人建議給鄭損復官。程公許極力反對“損撤關外五州重屯,移之內郡。丁酉蜀禍,損實爲之!若損官可復,不知千億萬赤子死者可否復生”8日,前漢川路轉運判官吳申入奏,談及目前的蜀事,宋理宗感惻久之“蜀地從前委寄非人”吳申答“棄邊郡不守,鄭損也;啓潰卒爲亂,桂如淵也;忌忠勇而不救,趙彥吶也。而今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又是險譎變詐之人。還請陛下速令孟珙進夔門,如此,夔州纔可自保”

9日,宋理宗趙昀之侄、榮王趙與芮之子趙禥(未來的宋度宗)出生。

9日,宋理宗特下詔:史嵩之轉官三等。10日,監察御史王萬因彈劾史嵩之被罷職。

本月,宋理宗下詔“祖宗之法:宰執有輪日當筆者。今二相併命,當仿舊規。而平章總提其綱,應軍國重事參酌施行。其三省、樞密印,並令平章喬行簡掌之”

5月,蒙古使者王檝第五次來到南宋。但宋蒙和議始終沒法達成,王檝最終隱憂病卒,南宋遣使歸其柩於蒙古。

衍聖公孔元措受窩闊臺之命,來到大金昔日的首都燕京,訪求知禮樂的舊人,尋得金國掌樂許政、掌禮王節、樂工瞿剛等92人。本月,窩闊臺下令:制登歌樂,肄習於山東曲阜的宣聖孔廟。

元豐榜單篇澶淵之盟篇秋後算賬篇二次南征篇恭帝出降篇遼帝親征篇似道之死篇遼夏交戰篇李全攻宋篇侂胄轉念篇狄青升官篇狄青升官篇免役新法篇秦檜迴歸篇朝臣辯論篇蒙古草原篇繼遷輝煌篇允文罷相篇丁謂之奸篇劉豫瘋狂篇世忠阻敵篇中都陷落篇皇帝遇刺篇夏蒙絕金篇西夏內亂篇北國安定篇寇準歸來篇岳飛出生篇君子內訌篇趙禎之慟篇大理亡國篇嘉定和議篇皇帝性情篇北伐開始篇孟珙救宋篇英宗駕崩篇光宗被嚇篇年表南宋仁宗廢后篇理宗駕崩篇李煜歸降篇趙禎誕生篇岳飛剿匪篇諸國分合篇襄樊陷落篇海陵登場篇宋遼激戰篇趙韓鬥法篇皇帝護短篇趙盧鬥法篇北國安定篇韓琦上書篇嶽軍苦戰篇魏勝首戰篇趙昚皇子篇議和前奏篇收奪兵權篇向氏登場篇太原陷落篇北遼內亂篇岳飛死因篇蒙古發兵篇重文輕武篇宋軍反擊篇陳橋兵變之回城篇天聖七年篇永樂築城篇戰和紛紛篇禪位前奏篇親征揚州篇趙昚皇子篇北伐前奏篇蒙古草原篇孟昶暴斃篇韓琦上書篇大理亡國篇金軍南征篇蔡州終點篇封賞天下篇北伐前奏篇仁朝文人篇度宗登基篇金軍退師篇童貫使遼篇文人之春篇奔赴西北篇熙河開邊篇天災人禍篇趙桓出城篇局勢動盪篇川陝再戰篇孟氏皇后篇種姚敗亡篇安石罷相篇鵝湖之會篇熙河開邊篇趙佶轉型篇熙河開邊篇熙寧大旱篇允文罷相篇
元豐榜單篇澶淵之盟篇秋後算賬篇二次南征篇恭帝出降篇遼帝親征篇似道之死篇遼夏交戰篇李全攻宋篇侂胄轉念篇狄青升官篇狄青升官篇免役新法篇秦檜迴歸篇朝臣辯論篇蒙古草原篇繼遷輝煌篇允文罷相篇丁謂之奸篇劉豫瘋狂篇世忠阻敵篇中都陷落篇皇帝遇刺篇夏蒙絕金篇西夏內亂篇北國安定篇寇準歸來篇岳飛出生篇君子內訌篇趙禎之慟篇大理亡國篇嘉定和議篇皇帝性情篇北伐開始篇孟珙救宋篇英宗駕崩篇光宗被嚇篇年表南宋仁宗廢后篇理宗駕崩篇李煜歸降篇趙禎誕生篇岳飛剿匪篇諸國分合篇襄樊陷落篇海陵登場篇宋遼激戰篇趙韓鬥法篇皇帝護短篇趙盧鬥法篇北國安定篇韓琦上書篇嶽軍苦戰篇魏勝首戰篇趙昚皇子篇議和前奏篇收奪兵權篇向氏登場篇太原陷落篇北遼內亂篇岳飛死因篇蒙古發兵篇重文輕武篇宋軍反擊篇陳橋兵變之回城篇天聖七年篇永樂築城篇戰和紛紛篇禪位前奏篇親征揚州篇趙昚皇子篇北伐前奏篇蒙古草原篇孟昶暴斃篇韓琦上書篇大理亡國篇金軍南征篇蔡州終點篇封賞天下篇北伐前奏篇仁朝文人篇度宗登基篇金軍退師篇童貫使遼篇文人之春篇奔赴西北篇熙河開邊篇天災人禍篇趙桓出城篇局勢動盪篇川陝再戰篇孟氏皇后篇種姚敗亡篇安石罷相篇鵝湖之會篇熙河開邊篇趙佶轉型篇熙河開邊篇熙寧大旱篇允文罷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