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分合篇

從陳橋到崖山 諸國分合篇

金國山東東路濟南府長清縣令嚴實因受主將所疑,於是舉家避往青崖堌,投靠將整個山東東路獻給南宋的。這時正巧南宋官員趙拱正奉朝命在山東招攬豪傑,嚴實便向趙拱表達願意內附南宋之意,隨後,嚴實分兵四路南下,太行山以東的所至州縣皆下。魏、博、恩、德、懷、衛、開、相等州郡也在這時隨嚴實一起歸入南宋版圖。

嚐到甜頭後的賈涉再派趙拱過河招攬,命李全率萬餘軍隊隨行。到達山東地界後,趙拱建議李全聯合山東東路的的軍隊,去收復山東西路的首府東平府。於是數萬軍隊殺奔東平而去。金將蒙古綱固守城池。李全、在東平府城南的汶水兩岸紮下營寨。第二天,金軍監軍王庭玉率三百騎兵來到,李全出戰,殺數人、奪其馬。一路北追至山谷中,卻遭遇金將鄂博臺的伏兵,李全大敗,與趙拱先後退回楚州…

之後,攻打金國河北東路的滄州,‘九公’之一的滄海公王福開城投降。

15日,安丙給西夏人寫信,約定夾攻金國。夏兵負責野戰、宋軍負責攻城。利州統制王仕信隨時整裝待發,同時南宋官方還傳檄招諭陝西五路的官吏軍民。

27日,西夏攻陷金國臨洮路的會州。南宋則在東方攻陷山東東路的海州。

本月,木華黎的蒙古軍駐兵中都路保州的滿城縣,命布哈率3千輕騎由長城上的著名關隘、定州的倒馬關南下。正碰上葛鐵槍奉‘九公’之一的恆山公武仙之命,去攻打台州。遭遇戰,葛鐵槍戰敗,武仙隨後投降。

本月,木華黎聽從史天倪之勸,正式下令:嚴肅軍紀!禁止剽掠、所俘老幼一律遣還。

9月5日,西夏樞密院使寧子寧率20萬大軍圍攻金國臨洮路的鞏州。且派使者來到南宋四川,要求南宋即刻發兵。8日,王仕信率川軍從西和州的宕昌出發。9日,質俊、李實率川軍從下城出發。12日,安丙再發諸路兵,從西向東分別是:張威出天水、程信出長道、陳立出鳳州的大散關、田胃出洋州的子午谷、陳昱出金州的上津。13日,張威下令:各道毋得擅進。14日,質俊攻陷鞏州來遠鎮,繼續往東北而進,在定遠城又擊敗金軍。15日。王仕信攻陷鞏州西邊20多公里的鹽川鎮。19日,程信、王仕信的川軍與西夏軍會合於鞏州城下。21日,攻城不克,也不跟西夏人打招呼,便撤圍往東,去攻打鳳翔路的秦州。30日,西夏從安遠寨撤兵。10月1日,程信又邀西夏一起攻打秦州,被西夏人理所當然的拒絕了。程信於是撤兵回國。諸將也盡皆罷兵。22日,程信奉宣撫司的將令,在西和州將王仕信斬首、將張威罷官。

10月,達呼奉成吉思汗之命。隨金國求和的使者烏古論仲端一起去見金宣宗。傳達大汗的口諭“當初我只要你將河朔之地給我,我們兩家便彼此罷兵,可你不從。現在河朔已爲我有,但念汝遠來。這樣吧:關西還有數城在你之手,馬上全部割給我。我就罷兵,並封汝爲河南王。這次不要再三心二意了”

時全、時青叔侄所率的紅襖軍餘黨本隨李全一起歸降南宋。數萬兵馬駐於淮南東路盱眙軍的龜山鎮。本月,紇石烈約赫德遣人招降。時青同意,並說自己當襲取盱眙、盡定淮南以贖罪。但要求金國將山東西路的邳州劃給自己。最後,金宣宗封時青爲濟州宣撫使、滕陽公,仍領本部兵馬。但並未將邳州給時青。

11月1日,‘九公’之一的易水公靖安民出兵收復礬山、檐車寨。而自己本來所居之山寨卻被蒙古兵圍攻。守寨將領馬豹將靖安民之妻、之子及城內老弱出降。在前線作戰的靖安民手下之軍士聞之駭亂,紛紛欲降蒙古,以保妻子。靖安民及經歷官郝端不從,遂被部下所殺。

24日,臨安府大風。26日,臨安府大火。著作郎吳泳上疏“京城之災,陛下所見。四方有敗,陛下亦得而見之乎?夫慘莫慘於兵也,而連年不戢,則甚於火。酷莫酷於吏也,而頻歲橫徵,則猛於火!閩之民困於盜、浙之民困於水、蜀之民困於兵。橫斂之原既不澄於上,苞苴之根又不絕於下,內涸之形見矣”

本月,耶律楚材完成《庚午元歷》新曆法編制。

本月,木華黎以輕騎入山東東路濟南府。三個月前投降南宋的嚴實又以所部2府6州30萬戶投降蒙古。成爲繼史、張之後的又一位蒙系漢人名臣。嚴實的部將李信乘嚴實外出,殺掉其家屬,想來投奔南宋。結果被嚴實所殺。

此時,20萬金軍重兵屯駐黃陵岡,並派出2萬步卒想偷襲濟南府中的木華黎。結果反被木華黎擊敗,蒙古大軍兵逼黃陵岡,與金軍隔河對陣。木華黎命令騎兵全部下馬,短兵接戰。金兵大敗,溺死者衆。黃陵岡失陷,隨後木華黎攻陷金國南京路歸德府的楚丘縣,經單州北上,圍攻山東西路的首府東平府。

本月,李全繼續挑撥賈涉與石珪之間的關係。終於逼得石珪在12月16日,殺掉裴淵,挾持孫武王、宋德珍北上,投降木華黎。而石珪留在漣水軍的餘部則被李全收編。

12月,時青又再次叛變金國,投降南宋。被封爲京東路衿轄。

本月,木華黎見金兵固守東平府,一時難以攻克,於是留下蘇嚕克圖、薩里臺等蒙古兵與嚴實,讓他們繼續圍攻“東平糧盡,必棄城去。嚴實、石珪分城內南北以守之。當安撫百姓,勿苦郡縣以敗事”木華黎自己則率軍北歸。

金國禮部郎中穆延呼圖賚因進諫觸怒龍顏,大怒的金宣宗命令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員,商議如何教訓此人一頓。完顏伯嘉說“自古帝王,莫不欲法堯舜,而恥爲桀紂。蓋堯、舜納諫;桀、紂拒諫也。納諫者昌,拒諫者亡。今陛下獨不欲爲堯舜乎”

本年,遼王耶律留哥去世。其妻姚里氏受成吉思汗之命。佩虎符,繼續統領其衆。

成吉思汗西征,一路攻城拔寨,並沒遇到滅裡可汗式的人物。他想繼續追擊摩柯末,畢其功於一役。可盛夏到了,生於寒帶的漠北遊牧民族無可避免的出現了懶散懈怠…酷烈的陽光、悶熱的天氣,蒙古軍隊開始了避暑。除非受到等級很高的威脅,不然他們要到秋風吹指大地時,纔會重新騎上戰馬…

這是花剌子模和摩柯末的天賜良機,貌似也只有這段日子才能讓他們重新集結抵抗力量。可摩柯末還在狂奔中…

他嚴格遵守最初訂下的計劃:從前線逃往河中、從河中逃向哥疾寧。如有必要,將繼續逃出國境,逃到印度…蒙古軍隊避暑,對他來說,意味的只是跑得更順暢些,不必太擔驚受怕時刻警戒而已…

這樣跑,他收穫了古往今來及當時所有人的鄙視!他媽的族人,也就是康裡族的貴族官員們首先受夠了,當摩柯末東征西討、如日中天時。他們都敢違逆,都保持了鄙視。何況這時惶惶如喪家之犬不可終日的摩柯末!

禍起身邊,總算滅日臨頭的摩柯末保持了足夠的機警,他連夜出逃。當第二天清晨返回原駐地時。發覺他的御帳射滿了箭,跟刺猥似的…差一點就成了完顏亮第二!

衆叛親離讓摩柯末逃得更加堅決!他一口氣逃到裡海的一小荒島上,到了這,應是徹底的遠離了陸地。以當時條件。蒙古軍基本上不可能再抓到他?可他仍覺得不安全,每天患得患失、忐忑不安!想來想去,似只要還活着。就還是危險…那麼只好去死了!

1220年底,摩柯末死於不知名的裡海小荒島。臨死前,他把算端之位傳給自己一直不喜歡的長子扎闌丁。扎闌丁身材不高,面色黝黑,勇武過人,母親是印度人,是花剌子模滅亡前僅存的兩名硬漢之一!

不知道臨終之際的摩柯末會不會想起自己老爹臨終之際對自己的告誡:千萬不要和西遼國打仗。因“這是一道其後有可怕敵人的長城”可惜摩柯末沒有聽,和屈出律一起把這座長城給推倒了。於是“可怕敵人”從蒙古草原上洶涌而來,最終結束了他自己的生命和好不容易從艱難中崛起的花剌子模帝國!當然,摩柯末此時的死並不意味着花剌子模的滅亡,因他還有一偉大的兒子:扎闌丁!

嘉定14年(1221)1月12日,蒙古兵攻打金國河東南路澤州的天井關。

20日,金宣宗下令:諸軍集合於南京道的蔡州,由僕散安貞統帥,再次發動南征!2月16日,僕散安貞率軍在蔡州的新息縣渡淮,先是擊敗淨居山上的宋兵,並縱火焚寺。又乘勝追至洪門山,奪其柵。宋軍最後退保光州與黃州交界的黃土關天險,堅壁不出。僕散安貞命3千士兵正面攻關,別遣輕兵分爲左、右兩軍,悄悄的繞到關後。第二天,左、右兩軍于山頂會合,突然出現在守關的南宋軍背後,宋兵頓時大潰。僕散安貞隨後又攻克梅林關、黃州的麻城縣。之後一路南下來到長江邊上的團風,因無法渡江,於是轉向攻打黃州州城,再派一路軍溯江而上,攻打荊湖北路的漢陽軍。

22日,李全攻打泗州,被金將紇石烈約赫德擊敗。約赫德進逼渦口,因糧盡而還。

29日,宋寧宗緊急下詔給淮東、京湖沿江制置司,命他們火速馳援淮西,防守長江江面。

3月1日,扈再興率兵北上,攻打金國南京路的唐州。

2日,黃州城內兵變,黃州陷落,知州何大節自沉於江。14日,僕散安貞攻破淮南西路的蘄州,知州李誠之一家自殺,官屬亦多死者。28日,僕散安貞命令全體南侵金軍退兵。4月14日,金軍渡淮北歸。李全遣兵追擊,敗之。18日,僕散安貞將俘虜的南宋宗室男女70餘人送進開封城。

僕散安貞不僅在戰場上戰力驚人,政治上也非常成熟。他深知金國是沒法和南宋徹底分輸贏的,所以萬事都留了一線。

如不輕易發動渡江戰役,去威脅南宋的底線;如不殺俘虜,尤其是在俘虜中發現有南宋皇室成員的話,他都嚴密保護,送到後方給金國朝廷…這種舉動,放在任何一時代裡,哪怕是宋朝,都會搏得君主的歡心:這樣的槍才真正握在了朝廷手裡,多好的同志啊…該死的是,問題就出在這一塊上了!

金國尚書省不知哪根筋擰了,成心找僕散安貞的毛病,彈劾他通敵謀反。消息傳出,僕散安貞沒當回事,大兵們也一通鬨笑,尚書省這羣白癡,什麼都敢說…可緊接着金宣宗說話了“前日之俘,隨時誅戮,獨於宋族,曲活全門”於是僕散安貞被定性:這的確是通敵謀反!

4月,‘九公’之一的東莒公燕寧與蒙古兵作戰中敗死。其所居天勝寨中餘部由孫邦佐爲招撫使。

5月,因東平府被蒙古兵圍已達半年,糧道斷絕。蒙古綱上奏請求:移軍於河南。金宣宗命百官討論。紇石烈呼圖克們等人贊同“金城湯池,非粟不守。東平孤城無援,萬一失之,則官吏兵民俱盡,宜徙之河南”穆延阿固貸則反對“車駕南遷,恃大河以爲險,大河則以東平爲籓籬。今若棄之,則大河不足恃矣”金宣宗猶豫不能決。樞密院則命蒙古綱將軍隊南撤至邳州,監軍王庭玉則往黃陵岡屯守。蒙古綱隨即佈置南遷,卻被索嚕呼圖的蒙古兵伏擊,被斬七千餘級,蒙古綱率數百騎而遁,金國則徹底放棄了山東之地。

北伐前奏篇趙昚之死篇秦檜暴走篇朝臣辯論篇繼遷輝煌篇封賞天下篇黨派紛爭篇北國安定篇仁瞻斬子篇澤潞平定篇宋金儲君篇秋後算賬篇侂胄登場篇瀟灑撤軍篇陳錢獻土篇災難臨頭篇韓琦上書篇太子冊立篇趙桓出城篇宗弼崩潰篇孟珙救宋篇宋金開戰篇秦檜入朝篇變法前奏篇包拯登場篇朱熹被罷篇書生張亢篇議和失敗篇汝愚罷相篇蔡京首相篇災難前奏篇蒙哥登基篇蘇軾回朝篇重文輕武篇侂胄權臣篇治河方案篇皇帝遇刺篇允文罷相篇雍熙北伐篇君臣和諧篇三國換天篇免役新法篇理宗駕崩篇太祖流浪篇汝愚罷相篇汝愚罷相篇蒙古大汗篇皇帝護短篇遼後遭誣篇岳飛死因篇望都之戰篇澶淵之盟篇高宗禪位篇戰局轉折篇宋遼定盟篇秋後算賬篇城下之盟篇司馬復出篇議和失敗篇似道之死篇蒙金首戰篇神宗駕崩篇同文之獄篇趁火打劫篇變法起始篇崖山海戰篇趙構逃跑篇君臣和諧篇仙人前戰篇太后撤簾篇仲淹三光篇趙盧鬥法篇金軍南征篇皇業肇基篇親征太原篇蒙哥之死篇最高國策篇出兵後蜀篇恭帝出降篇烏臺詩案篇戰局轉折篇隱相登場篇河東之戰篇金齊南侵篇海陵被弒篇嘉定和議篇西征東伐篇祥興改元篇北宋六賊篇上神秘木牌篇秦檜暴走篇災難臨頭篇司馬復出篇幽州陷落篇伯顏出兵篇雍熙北伐篇宋夏初戰篇十二金牌篇哲宗駕崩篇李璮叛亂篇
北伐前奏篇趙昚之死篇秦檜暴走篇朝臣辯論篇繼遷輝煌篇封賞天下篇黨派紛爭篇北國安定篇仁瞻斬子篇澤潞平定篇宋金儲君篇秋後算賬篇侂胄登場篇瀟灑撤軍篇陳錢獻土篇災難臨頭篇韓琦上書篇太子冊立篇趙桓出城篇宗弼崩潰篇孟珙救宋篇宋金開戰篇秦檜入朝篇變法前奏篇包拯登場篇朱熹被罷篇書生張亢篇議和失敗篇汝愚罷相篇蔡京首相篇災難前奏篇蒙哥登基篇蘇軾回朝篇重文輕武篇侂胄權臣篇治河方案篇皇帝遇刺篇允文罷相篇雍熙北伐篇君臣和諧篇三國換天篇免役新法篇理宗駕崩篇太祖流浪篇汝愚罷相篇汝愚罷相篇蒙古大汗篇皇帝護短篇遼後遭誣篇岳飛死因篇望都之戰篇澶淵之盟篇高宗禪位篇戰局轉折篇宋遼定盟篇秋後算賬篇城下之盟篇司馬復出篇議和失敗篇似道之死篇蒙金首戰篇神宗駕崩篇同文之獄篇趁火打劫篇變法起始篇崖山海戰篇趙構逃跑篇君臣和諧篇仙人前戰篇太后撤簾篇仲淹三光篇趙盧鬥法篇金軍南征篇皇業肇基篇親征太原篇蒙哥之死篇最高國策篇出兵後蜀篇恭帝出降篇烏臺詩案篇戰局轉折篇隱相登場篇河東之戰篇金齊南侵篇海陵被弒篇嘉定和議篇西征東伐篇祥興改元篇北宋六賊篇上神秘木牌篇秦檜暴走篇災難臨頭篇司馬復出篇幽州陷落篇伯顏出兵篇雍熙北伐篇宋夏初戰篇十二金牌篇哲宗駕崩篇李璮叛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