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

定海軍是趙信千挑萬選,最終選出來的發展之地,位置和麪積,都相對的比較的合適的,沒有合理的位置,就無法發揮出巨大的商業和交通價值,至於沒有足夠的土地,連一個大型的工廠都容納不了,更別說是龐大的人口。

在之前趙信的定位之中,是把定海軍作爲一個大規模的工業城市和商業中心來設定的,這個定位是非常的高,趙信是要把定海軍當做後世的上海來看待,那是一個國家商業和製造業的龍頭了。

在地理位置上面,跟上海比起來,定海軍除了沒有長江流域水道之外,就沒有別的問題了,甚至還有一定的優勢。

同樣是港口,距離淮河的終端洪澤湖也相當的近,只要花費一定的功夫,挖掘一個300里長的水道,解決掉洪澤湖入海的問題,也進一步的把北宋的核心水系,跟他結合在一起,河運和海運的聯動,最終會創造出不錯的結果。

在最初選擇落腳之地的時候,趙信也曾經考慮過上海,可是最終,沒有決定上海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現有的狀況問題。

現在的上海,還是一片沿海的荒地,長江流域,在北宋,除了江南的少部分的地區,大部分的地區,比如說,湖南,湖北,還有四川等的一部分,現在還是一片沒有開發的地方。

實際上,促進江南的開發,是要到南宋的時期,金國攻破了汴粱,滅亡了北宋,南宋皇帝直接南渡,在江南開闢了新的王朝,北方黃河南岸的大片領土的缺失,讓南宋不得不加強江南的開發。

本身一片瘴氣之地,卻因爲人口和朝廷的行政命令,得到了開發,只有一百多年,卻奠定了江南的根基,真正讓整個封建王朝的重心,從北方轉移到了南方,也因此奠定了未來南方的根基。

幾百年後,元蒙無道,漢人重新獲得主權的明朝,就是整個中國歷史上,由南向北的統一王朝,建立政權的,在此之前,無論是漢,三國,唐,甚至是宋,全部都是從北方統一南方的,王朝爭霸的根基,就在於拿到了北方政權之後,然後統一南方。

哪怕南方政權,在最初的時候,比北方政權強大,甚至可以坐山觀虎鬥的看着北方混戰,可是一旦北方統一,南方也就沒有一點的機會,被統一,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現在,北宋還沒有南渡,江南的發展還是在緩慢之中發展的,就算是趙信強行的開發了上海,上海也有這個底蘊發展起來,可是距離中樞,距離整個北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太遠,這是一個天然的劣勢,如果無法改變,對於發展相當的不利。

現在說上海,爲時尚早,未來,或許當趙信,奠定了根基之後,還會把沿海的這些港口給開發出來,做在長江口,可以輻射大半個南方的上海,天然的地理優勢,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他也必然會變成一個大的港口。

極限時代,上海幾乎佔據了整個中國工業產值一半以上,上海造即是品牌,也是生產能力的,趙信佈置之下的定海軍也是如此,甚至得到了趙信的技術的加持,卡牌系統的配合,會更加的可怕。

不知不覺,穿越已經2年的時間了,從剛剛穿越的迷茫,到現在的清晰,趙信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一個在11世紀,可以稱之爲現代化的,充滿了工業魅力和快節奏的城市,就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在黃海崛起的,這種的成就感是難以言明的。

從苗家莊起步,再到大名府奠基,毫不客氣的說,定海軍的發展的,比起趙信的估計要快很多,來自淮南東路的災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果趙信沒有能力,吃下這一部分的災民的話,等待他的,或許就是還薄弱的定海軍的分崩離析。

可是趙信的實力,比表現出來的強大的多,別說是30萬的災民,再多一倍也容納的下,從樞密院和三司,獲得了北宋鋼鐵的訂單了之後,加上其他的產業,趙信手中掌握的資金非常的多,走海上運輸的方式,只要從江南運送到足夠的大米,就足以養活這些人。

這些災民,要的只是一口飯吃,在這個絕境的情況下,只要有人給他一口飯吃,別說是這樣的幹活,賣力氣,就算是殺人放火,把命都送上,他們都願意去做,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次的逃荒,卻成爲改變命運的所在。

龐大的人口,讓定海軍比起預料的更快的發展,本身一年的時間,趙信估摸着,定海軍的勞動力人口,能夠達到40萬,已經是算不錯了,可是現在,卻有120萬,是三倍。

三倍的人口增長,帶來的可不是產能的擴張三倍,那是10倍以上,工業化,單獨一個人擁有的生產效率,非常之高,快速發展的定海軍,已經有了大都市的跡象了。

城市化,是一個工業化國家的根基,一個八成都是農民的國度,工業再怎麼的強大也有限。

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聽起來,在21世紀很多,百萬人口,已經不能夠稱之爲大城市,可是在11世紀,整個世界上,只有汴粱一個,再到一百多年之後,又增加了臨安,這還是在吸收了北宋遺澤之後,才擁有。

定海軍用了不足一年的時間,就辦成了別的城市,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辦到的事情,當這個人口一旦爆出來,肯定會讓很多人,大跌眼球的。

趙信當然不會宣傳,任何有可能觸動到某些人神經的動作,他都不會去做,定海軍必然震驚整個世界,現在,還是不要表露的好。

水泥和鋼筋的出現,一些六七層的樓房,讓定海軍的人口突破了120萬之後,卻一點都不顯眼。

在北宋,哪怕是汴粱,人口的密度也不算很大的,按照汴粱的城牆數十公里的長度來計算的話,汴粱城的面積,起碼也超過百平方公里了,實際上,加上週圍鄉村,因爲京畿帶去形成的一些類似於鎮的聚居區,汴粱的核心區域的面積,遠比城牆更大,百萬人口,是包括了常住人口和駐軍在內的前部的。

就算是按照100萬人口,100平方公里的城市來計算的話,每一平方公里的人口也就是萬人左右,這個人口密度不能算低,卻也不能算高。

在後世,也就是一箇中型城市的規模,如果再扣除了大量的駐軍,汴粱的人口,真正的常住人口並不多。

爲什麼,漢唐時期,沒有的百萬規模的城市,就算是的唐朝的長安,也就是幾十萬人,龐大的城市,對於一個王國造成的壓力是巨大,只有真正的富國,才能夠形成這樣可怕的城市。

北宋吸取了其他王朝更迭的經驗教訓,不但用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奪取了將軍手中的兵權,減少了將領在軍隊之中的影響力,用樞密院取代大將軍,來控制軍隊的,終宋一朝,沒有因爲兵變,或者是叛亂而影響巨大的軍事政變。

在北宋,通過發展的,用強幹弱枝的方法,在汴粱集中了大量的禁軍。

北宋的八十萬禁軍,基本上都駐紮在汴粱,這是他們天然的駐地,這些年,伴隨着戰亂興起,特別是西北的邊患,陸陸續續的調動出去不少,可是常年駐紮在汴粱的,也有50萬以上。

汴粱的百萬人口,如果扣除了50萬禁軍,還有依附於禁軍的那些家屬工匠,可能要少掉六七十萬,剩下的也不過是三四十萬。

這樣算下來,在覈心的城區範圍之中,每平方公里大概是3000-5000人,這比起來傳統的封建城市來說,算是高了,卻高的有限,汴粱用一個龐大的城市規模,容納了百萬的人口,清明上河圖就是展現北宋風光的。

任何時候,軍隊的密度都是最大的,一戶人家,起碼要有幾間房子,有一個院落吧,北宋少有高樓,就算是在汴粱繁華地帶有,比如說,大名鼎鼎的樊樓,就以高大而著稱。

樊樓那樣的高樓,在沒有水泥,沒有鋼筋混凝土的時代,修建的代價也非常之高,單純構築樊樓的那些主樑,那些幾乎可以建造宮殿的木頭,每一個都是價格不菲的,那也不是普通人能夠蓋得起的,大部分都是平房,這樣天然的制約了人口密度。

可是在軍中不一樣,一個大通鋪,一個帳篷,就住上十幾二十個人,這在普通的家庭,那是無法想象,可能一片只能容納幾萬人的地塊,就可以容納下幾十萬的軍隊,軍營之中的人口密度,遠比城市更高。

定海軍是一個有幾百平方公里土地的島嶼,拋開一些不適合建設的地方,整個定海軍,被規劃了8成以上,也就是說,整個定海軍差不多擁有300平方公里的土地。

目前,120萬的人口,集中在了港口附近的城市區域,按照一平方公里8萬人的標準,這在封建社會,在北宋,很難實現的人口密度,在定海軍,根本沒有問題。

按照一家三口,住一個70平方的兩室一廳,一個1000平方住宅用地,除掉公攤差不多一層等於10戶,一共七層的話,最少可以容納70戶人家,按照一家四口的平均,1000平方米的住宅區,容納的人口大概就是280人。

一平方公里的土地,100萬平方米的土地面積,按照這個比例來的話,足以容納28萬人。

當然,城市的規劃,不可能規劃到28萬人,那是一個令人髮指的密度,可以說,到處都是人的程度,會非常的可怕,一些密集恐懼症的,甚至會犯病。

可是每平方公里6萬人,還是可以達到的,這也就是汴粱的10倍程度,在普及了小戶型,用單元房取代了小型住宅,減少了院子和其他的耗費,用更高的樓層帶來更大的人口容納度,這個看起來還很和諧。

目前丁海軍擁有120萬人口,以港口爲中心的核心住宅區,一共開發了20平方公里左右,整個定海軍的核心,港口,住宅,還有絕大部分工廠,都集中在這個區域之中。

聽起來,定海軍還有很多的區域可以利用,20平方公里,相對於整個定海軍,接近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來說,未利用的很多。

可是一個鐵路,按照兩側150米的隔離綠化,單純40公里環線的鐵路,就佔據了12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而縱橫的道路,也是佔據很大區域的,爲了避免未來城市毛病,趙信在建設道路的時候,預留的區域巨大,街道兩側的距離,起碼在80米以上,現在不可能用上很寬敞的道路,卻可以給人行道流出足夠的區域,用類似廣場一樣的方法預留。

這些都佔地巨大的,可是實際上,佔地最大的,是鍊鐵廠。

北宋不可能達到21世紀,現代化的鋼鐵聯合體,用更高和更加智能化的控制,減少鋼鐵廠的佔地,這個時代,沒有機器,沒有自動化,每一個高爐,都不單單是高爐本身,他包括了周圍所有的附屬建築。

一個220萬噸年產量鍊鐵廠,大大小小的各種高爐,近百個,單純鍊鐵廠的佔地,就高達60平方公里,這已經佔據了整個丁海軍,可以利用的面積五分之一了,可以說,一個鋼鐵廠就佔據了大半個城市。

除了鍊鐵廠之外,來到丁海軍之後,還興建了其他一些大型的工廠,比如說,水泥廠,陶瓷廠,諸如此類的,佔據了定海軍的大部分的空間,還留下了50平方公里左右的保留空間,卻不太適合貿然的投入。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定海軍太小了,未來的定位,也是一個商業中心和和一個簡單的工業基地,這個工業,基本上,是不包括重工業和化工業,就連日化,未來都需要剝離,原因很簡單,並不是丁海軍不需要這些輕重工業,而是未來定海軍的定位來說,這些對於丁海軍的作用有些雞肋。

工業,在任何時間,對於城市都有巨大的作用,可是一個污染問題,就是一個難以越過的問題,對於越是發達的城市,就越是如此,更別說龐大都市的利用率,本就沒有辦法容納大規模的廠礦。

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二百零六章 高層的麻煩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
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二百零六章 高層的麻煩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