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

定海侯府,並不是北宋傳統的那樣,一個龐大院落,而是目前定海軍,最高的那一棟建築物。

這個高,不是說絕對的高,在定海軍,燈塔建在半山腰,地基的而高度都一百多米了,加上燈塔,接近200米了,這個高度,不是目前的建築能夠達到的,這是大型建築,住人和辦公的那種高。

這是一個十層的建築,按照層高4米,底層層高五米來算,高度幾乎達到了42米的大樓,看起來異常的宏偉。

當時在7層和10層之中猶豫,可是定海侯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7層明顯不夠,又不能建成特別龐大的那種,最終,決定了10層。

7層以上,會相當的不方便,後世超過7層的建築物,都是有電梯的存在,趙信也想弄一個畜力的電梯,不過考慮再三之後,還是放棄了。

簡單的,單純供幾個人使用的,可以使用畜力電梯,可是一個擁有1200間辦公室,總共容納超過4000人員,還有每天最少8000多辦事人員的大樓,畜力,真的是不行。

電梯之所以費電,就是因爲起來下去,耗費太多,還需要停下來,在沒有電的時候,就非常麻煩。

在考慮再三之後,趙信停下了這個想法,最終這個10層高的建築物,還是按照7層的標準來興建,在趙信看來,這個時代的人,身體好,10應該沒有太多的問題。

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每天要處理的事物非常的龐大,完全無法做到封建社會的無爲而治,三國演義之中,講到龐統的才幹的時候,作爲一個縣令,一個月不去做,一個下午就把全部的事情都給處理完了。

才幹是一個方面的,可是更大的方面在於,在封建社會,一般而言,是沒有多少工作要做的。

在定海軍,完全是兩回事,從趙信來到定海軍開始,幕僚團隊就開始龐大了起來的。

定海軍按照規則,是有一定職務的,這個職務,是得到了北宋中樞的認可的,並且可以升遷,進入到北宋的官場體系之中。

這個體系,不適合定海軍,一個工業化的丁海軍,一個百萬人口的,甚至接近200萬人口的定海軍,需要處理的事物衆多的。

從大名府開始組建200人的幕僚團隊,到現在,接近7000人的團隊,趙信正是通過這個幕僚團隊,控制着定海軍的一切。

讓很多北宋人不明白的是的,這些幕僚團隊,還是以局的形式存在,什麼公安局,土地局,工業局,商業局之類的,幾乎都自成體系,掌管着各自不同的體系,並且對專門負責他們的幕僚負責,然後彙總到了趙信這裡。

沒錯,趙信按照後世的政府部門,在這個時代重現了政府部門。

沒辦法,趙信不是智能專家,無法規劃出可以設置的部門,只有比葫蘆畫瓢,工業化的定海軍,跟後世的城市有些相像,180萬人口的城市,也擁有了大城市的一些形式,這樣方法,或許會臃腫,卻也可以接受。

通過這樣分類,定海軍內部事務徹底的平行化,很多底層的事務,都交給了政府各個部門來管理,可是就這樣,彙總到趙信這裡的事情也衆多的。

在衆多幕僚的幫助之下,需要趙信處理的事務,減少了九成以上,可是就算如此,他每天依然需要2個時辰左右的時間,用於處理日常事務,類似龐統那樣,一個月不幹活,整個定海軍都會亂起來。

趙信辦公室在4樓,正好處於中間的位置,按理說,一般領導,應該住的高一點,可是他不想每天都把時間花費到爬樓梯上面,4層正好。

寬大的,足足有20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此時4個人正坐在那裡,他們分別是孫吉,薛玉,周重,王雪。

他們坐在辦公室裡面,等待着趙信批改完最後的幾份文件。

趙信看似在批改文件,實際上,心思也在他們四個人身上,這些文件,都是複覈的,只要看看複覈結果,再簽上字就沒有問題了。

之所以把他們幾個叫過來,原因還是在於趙信對他們的看重,這幾個人,是目前趙信,最重點培養的對象。

趙信之前,還真的沒有想過,要培養一些專業的管理人員,畢竟,在他看來,這個時代的人員,眼光都不行,沒有他前瞻性的眼光點的前提下,很容易在做事情的時候,出現一些誤判。

在前期,趙信做任何的事情,都是親力親爲,用一己之力的,推動了整個定海軍的建設,並且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趙信的心態發生變化,實際上還是在鋼鐵廠的事故,這個定海軍最大的事故,給了趙信提醒,無論是在保州,還是在大名府,他更多的充當的一個團體,或者是一個商會的負責人角色,這一個角色,之前做的非常的好,他賺到了很多的錢,以這些錢爲基礎,開啓了整個定海軍的建設。

一個就算是放在21世紀,也可以稱之爲一個大城市的城市,就這樣的,用了不足2年的時間,在定海軍建起了,這是他自豪的地方,卻有些忽略了一些東西。

一場巨大的災難,直接的損失,幾乎超過了千萬貫,平息影響只是一個方面,對於趙信而言,更加重要的,是讓他醒悟,他之前忽略的地方。

從進入到定海軍開始,他不是一個商會的負責人,定海軍,是屬於他領導的地方,在這個區域內部,他是無可爭議的王。

單純,定海軍來說,連百里候都稱不上,就說定海軍,從東到西,最大長度,才堪堪的超過百里,北宋有無數的縣,都要比定海軍大,可是在穿越者的眼光,還有衆多北宋基礎的幫助下,定海軍開始騰飛了。

騰飛了之後,麾下擁有了足夠的人員之後,趙信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這一點他沒有第一時間的想到的,定海軍只是一個小島,以趙信的身體素質的,一天都可以跑一圈的地方,這個地方他可以面面俱到,可是未來,當定海軍向外擴展,當衆多的島嶼拿下了之後,就是另外一個局面了。

最好的解決方法是,趙信負責統籌一切,下面的,交給適合的人去做的。

第一個島嶼已經出現,就是哪個海盜島,距離定海軍不算太遠,最多也就是一天半的航程,新式帆船可能更快,更加的深入定海軍的內部,只要防護好,任何想要越過這個島,進攻定海軍的行動,將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這是一個防衛性的島嶼,不會給定海軍添加很多麻煩,最多就是駐紮一批的士兵,並且興建起一些棱堡就可以了。

未來臺灣和琉球的拿下,那就不一樣了,那些島是深入到海洋深處,並且擁有足夠的面積,可以承接定海軍的工業的島嶼。

污染這種東西,是相對,越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必須要嚴格的控制,一些污染,對於人的影響非常大,人口稠密的地方,後果就會越發的嚴重。

可是在人口不那麼稠密的地方,就沒有那麼必要了。

目前定海軍的人口密度,稍稍有污染性的工業,都沒辦法開啓,否則的話,污染着容易,要重新治理,那就困難的多了,一旦釀成類似倫敦那樣的污染事故,死的人可就多了。

總共就300多平方公里,最長的直徑,也就是一百多裡,真的污染了,連降解和散去的機會,都非常的難。

定海軍遠洋,還沒有真正的步入正規,也沒有足夠多的海船,支撐着跨海大戰,對於距離並不算很遠的琉球,定海軍暫時只是偵查。

派出了幾百人過去的,先臨時的建立定居點的,進一步的探查琉球的情況,爲接下來的大規模的進駐,打下基礎。

現在,定海軍在琉球的發展,已經相當的不錯了,只要海船完成之後,運力得到巨大的提升,就可以直接開啓琉球的攻略。

到時候,琉球會在短時間得到擴充,不會擴充到目前定海軍的程度。

定海軍是用億萬資金堆起來的,一個180萬人的城市,保證這些人都有地方住,都有工作,這需要的東西特別的多,沒有定海幣這個可怕支撐,早就撐不下去了。

無論是水泥,還是鐵,這些壟斷了整個北宋的市場的物資,他們利潤是有限,鐵來說,每年會在整個北宋範圍之中,銷售20萬噸左右,也就是4億萬斤,這些的利潤是真的不高,大概就是800多萬貫。

加上各種鐵器製品,他們的利潤還可以翻兩翻,也就是2400萬貫。加上水泥,還有各種的日用品,還有玻璃這樣的奢侈品,遍佈在整個北宋的各個商業領域,定海軍每年的利潤,都在3億到4億之間。

一年時間,可以獲得北宋歲入20倍,這個收入不少了吧,可是相對於定海軍投入,只能夠說勉強。

去年定海軍的整體投入,高達7億,今年,因爲鐵路,鋼鐵,還有造船的投入的,定海軍累計投入了12億貫,這筆錢如果不是定海幣支撐着,幾乎要蹦了。

好在,連續的投入,已經逐步完成,未來大規模的興建項目,也就是大量興建房屋,以保證定海軍在人口進一步的增長之後,依然可以保證相當的居住條件,其他的大規模的投入不會增加。

預計整體的投入,在5億左右,這樣單純定海軍目前的收入就可以滿足,甚至略有盈餘。

這部分的盈餘,加上定海幣進一步的擴大,是可以爲未來開發琉球提供資金,可是一個300平方公里的定海軍,三年的投入,已經超過了20多億,相當於北宋100年的歲入,一個琉球,要多少。

200倍與定海軍的面積,扣掉了那些不適合發展的山區,算40倍吧,累積投入800億,這可不是21世紀,這是11世紀,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並且,北宋也沒有那麼多人,填充在其中。

未來,琉球發展方向,就是工業,定海軍不適合容納的工業,都可以放在琉球去。

地盤大了,就有地盤大的好處,在定海軍必須要嚴格執行的污染標準,就可以不那麼的嚴格了,毫不客氣的說,一些輕微,甚至是中等污染的項目,也可以建立,甚至可以略微的排放,只要它的影響不擴張出去,自然界,是可以平復這些污染的。

這麼一個重要的,未來,有可能是整個定海軍的工業中心的地方,肩負着把定海軍開發出來的科技,轉換成實際上的產品的地方,絕對的可以稱之爲重要的,他的負責人的挑選,就必須要慎重了。

一個出色的管理人員,會讓一個城市,一個工廠,迸發出多麼大的活力,這一點,不但是後世,無數的例子證明過的,而且還是在定海軍證明過的。

趙信是從鍊鋼廠的事故之後,纔開始有意識的培養人員,可是在定海軍成立,趙信成爲了定海侯開始,就有一大批人員投奔,加上之前在保州帶來的人員,孫吉等人的,這些共同組成了趙信目前的班底。

在超過7000人的幕僚團隊之中,在超過幾十個行局,還有衆多的專業幕僚之中,最終脫穎而出的人員不多,這些人,都坐在趙信的辦公室裡面,等待着趙信的召見。

幾個人之中,孫吉和薛玉,那是完全軍人的做派,坐的是筆直筆直,目不斜視的,他們軍人出身,天然就擁有着服從命令的特性,不管趙信說什麼,他們按照着做就好了。

另外兩個人,看起來也是那樣的坐着,可是眼珠不時的轉動,呼吸略微有些急促,證明了他們心中,並不是那麼的平靜。

趙信叫他們過來,並不是要給他們下馬威,他們能夠在衆多人員之中,脫穎而出,個人的能力是有的,跟了趙信這麼久,也沒有敲打的必要,在趙信處理了幾份文件之後,終於走了過來,對着他們說道:“你們知道我叫你們來是幹什麼的?”

四個人不約而同的搖搖頭,趙信沉聲說道:“說說吧,對我開啓的運河工程的看法!”

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業的威力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
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業的威力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