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各有算計

若想行遷民之事,沒有劉曄的同意,以及曹操的放行,那是不可能成功的,故而早在田疇與趙明正式發出徵集百姓之前的七月十一日,他們便派出快馬將此意向傳給了徐州的劉曄,求他首肯。

“獨木難支大業,卻需得有識之士同輔,方有成功希望。”

在五月孫乾帶回洛陽的田疇與趙明想法,劉曄只是稍稍面色變化,然後便不置可否,也未見怪罪,自有親信們問他意思。當時的他並未多言,只說了上面那一句話,其中意思很明顯,他不認爲僅憑一人之力便可以改換天顏,而有識又有才之人終究只是少數,現今趙明與田疇兩個能夠自主的思考問題,想着如何才能作到謀取最大利益,這已是極爲難得之事。

先不論其最終結果如果,若不給他們機會,或者他們自己不去尋求機會,豈非事事都還得劉曄來親歷親爲,事必躬親下他又能撐得幾時?

“吃一塹長一智”,劉曄並不會在這等不會給自己帶來極大麻煩的事情上過分追究什麼。就算略有損人,用來使田疇與趙明他們,以及將所有事件看在眼中的徐州心腹們能夠從中得到提示,這便已是值得。

當時間進入到七月之時,劉曄在徐州是正忙於東海海賊的招安之事,現今水軍初成規模,至於戰艦也經過研究改成雖然行動未必多快,但卻可在風浪中與別的船隻連爲一體,從而頗爲穩定的走舸。再加上遠程之利,相對於慣於利用速度繞行,好勇鬥狠,近戰力頗強的東海水賊,已算是極強的威脅。

招安之事剛開始進行的並不順利,這些海賊們雖然由於劉曄入主徐州後,加強海防,分守各地兵員不少而使得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但長期居於海上。消息閉塞的他們也不認爲劉曄與別的逼迫他們最終淪爲盜賊的官吏有何不同。至於將水軍大營設於東海郡朐縣後,他們那種模樣難看,速度也不快地走舸陣。也讓這些海賊們嘲笑連連,自然不認爲僅憑這些能對他們有何威脅……

面對於未知地選擇。絕大多數人都會甘於處身雖然不好,小心些卻能活下去的日子,這些海賊當然也不例外。

一味的忍讓不是成事之道,也不是劉曄地性格,當他聽聞這般情況後。立時便下令太史慈領兩萬水軍出戰,直撲向對方經常活動,疑其老巢所在的島嶼。

經過一番亂戰,結果很簡單,原本氣勢洶洶迎上來地海賊們被整訓已久。吃盡苦頭早在心中憋着一股氣的劉曄水軍們好生教訓了一頓,總計有一萬餘人但並非統一屬於某人指揮,平時他們都有着各自的勢力劃分,以及對於徐州沿海各處的搶掠所屬,只是憑着“同仇敵愾”而聯合到一起的海賊們,他們強地地方也在於精於水面近戰,對於如何在水上保持體力,如何訓練自己能夠迅速適應,這些都是劉曄所想得到的。

沒有現成的實例可學。所有的一切便都得由自己去慢慢摸索。而且這“連環船”之計也不能在以後有正式的軍艦,與敵爭戰之時再用。畢竟水戰中地速度是極爲重要的,面對着同樣是訓練有素的對方水軍,遠程優勢已經不存後,對於陣形,風向,順逆流的把握都可能成爲決定一場戰鬥的重要因素!

當七月中旬時候,劉曄接到洛陽請示之信不久,這次受他之命出擊的太史慈所領水軍也回了朐縣大營,帶來了戰鬥獲勝的消息。

當然,由於海賊們見到情況不妙後逃跑得極快,並且劉曄也是有着將他們中良善者收爲部曲,故而也未下達儘量殺傷對手指令,所以此戰也僅是讓對方傷亡數百人而已。

一份捷報以及一封頗有些出乎他意料的洛陽信報,讓劉曄喜憂參半,立時便召來衆多屬下商議。

商議的當然不是太史慈地論功行賞以及關於招安東海賊地下文了,這些劉曄是在與他們商量好以後,按部就班地早有安排的。

“此等大事,況洛陽現今僅有這少數百姓,今大半願意遷離,豈非再置朝廷於尷尬位置,以後極可能再因糧食問題發生變故?這等事情又怎會得到天子首肯?”

張昭與議事廳中幾人一樣,劉曄地“緩迎天子”策略他們都是清楚的,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曹操最終能迎得天子之上。有這等再行遷民之事,洛陽城中局勢便會激化到無法復加地步,至於天子最終是何結果,誰都難以預料……

“子布應知主公先時已有言解釋,卻是因爲洛陽百姓與朝廷所派之貪得無厭之官吏發生衝突,不堪重壓下故而全數投于田、趙兩位大人手下,無論如何勸解都不願離開,這等情況下無論兩位大人作何努力,都改變不了朝廷中那些小人勢力將目光轉移到自己身上的結局!如此一來,情願離開,而難以捨棄本就是洛陽現今五千兵馬主體所在之百姓,求問於主公,這也是正常之事。”

糜竺倒是認爲這種情形的出現是屬於必然,對於劉曄極早便叫田疇與趙明領兵離開,以防變故的遠見更是佩服不已。一時間他不能想到對策,便先將這等情形說明,以表述二人並非有意如此,實際情勢所迫而已。

“然則天子腳下行遷民之事,此於禮於法皆不可容,若有人以此事攻擊於主公,那又當如何?”

陳羣跟隨劉曄將近兩年,漸漸更像一個謀士而非只是作主管文書之大主薄。劉曄屬下們的樂意進取和表現自己,求得更上位的風氣,也是漸漸成形,他們各有各的觀念,看問題的出發點當然又有不同。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如何儘快作出決斷,防止再生枝節便是當務之急,諸卿以爲這請示,本牧是答應與否?”

劉曄的問話清楚地表明瞭他仍舊是那般並不在乎形式上的諸如道義,禮節問題。他關心的依舊是自己應當稟持的態度。

當最終結果出來後。無論是哪種,都是可以找到合適的託辭,以顯示名正言順。或者不得已而爲之。這就是明示了陳羣,使他更清楚地明白“官字兩口”地真義如何。

“如若天子真能准許。或者這其中便另有我等不知之隱秘,遷與不遷都可由主公一言而決。現今洛陽確實也容不得田、趙二位大人留下,只需早作決斷,使其能早日脫身即可。”

自己沒有多少實力之時,何談於護駕天子。還天下太平?這是劉曄先前所說過地自己看法,對於這點,謀士們當然也是持着贊成態度的,初歸不久的孫乾雖然第一次出使之事未能完滿,卻在隨後兩月地日常工作中得到了包括張昭、糜竺等人在內的衆人讚許。最終被劉曄收爲心腹之人,相對於別人,他看問題倒是簡單之極,只想着能夠使劉曄不吸引於天下人之目光,成爲顧忌之焦點所在即可。

“便如衆卿所言,洛陽城中矛盾局勢不可調和,而天子能夠私下同意這等算是置其於不顧之建議,箇中隱秘也不能盡數知之。若同意,則吾尚需派出使者與曹兗州聯絡。使其能夠配合放行。若不同意,只怕遠隔於千里。其地情勢並非我等所以料得……”

這實際上本就是一個兩難地選擇,無論選哪一樣,對於劉曄的名聲而言,都有一些損傷,當然是指在士族中。從自己屬下那裡已經得到了他們並不在意劉曄如何選擇,只是就事論事,而不堅持一種意見的態度,劉曄已經心中有底,只見他沉吟少許時間後,便朗聲道:

“田疇與趙明二人,先時盡爲本牧所考慮,雖最終結果稍有偏差,然其之忠心可嘉,現今再提出這等兩難之事,明似請示,實際上卻已多作準備,將天子之態度附上,可見個中情形絕不簡單!今便傳之由其自主行事,若攜民,則以百姓自發跟隨,不忍相棄爲由,若直接撤兵,則以先前長駐於首都,是爲國家重建都城,今已有朝廷還都,尚有足夠自保之兵,故而請退。”

“還需得一使前往曹孟德處,表述無論攜民亦或只是數千軍士們經過,都請其配合放行依着現今劉曄能力,往往在一件事情剛剛擺到他面前,稍作考慮下他便有了處理方案,但他仍舊會問於衆心腹,不僅是爲了給他們表現機會,同樣也是爲了考慮到他有可能忽略之處,全面再作計算後方才作出最終決定,集自己見識以及屬下補全充實,這就是劉曄不知不覺間已完全成形的一套固定處理大事方法。

跟隨在劉曄身邊的郭淮,也是默默地將這套極爲合理地方法記於腦中,對於整個事件的過程以及複雜的局面更是在腦海中牢記,結合於劉曄的處理決定,到最後有了結果再來回想,如此又會理通不少關鍵,這也是郭淮自己極爲獨特的一套學習方式了。

“主公明見……”

這等看似並示明確作出答覆,極似於“和稀泥”地態度,實際無論在大勢還是細節上都顯示出了劉曄充分給屬下以發揮空間,不以一時成敗來決定自己的好惡某人,充分的信任再加上難辦之處的親自處理,無論田、趙二人如何選擇,都會是一個不需擔憂行路困難的結果。告,以及仍是孫乾主動請纓,使於曹操處盡述於請其“借道”之事,先後進行最終各於七月十五日以及七月十七日到達洛陽和許縣。

正在全面施行屯田的曹操,對於劉曄這位盟友的態度在這等“小事”上當然是儘量與之方便,以示其結盟誠意,故而孫乾此次並未花費太多時間,只是兩言說盡,曹操稍作考慮便立即給了孫乾“本牧自省得”的答覆。

帶着一份終於算是實際地大功勞,孫乾立時便告辭返回徐州----求學於鄭玄,並能得其賞識地他,對於自己的理解卻是使得他想着以更重要地位置來發揮更多的才能……

“哈哈!子泰,我早說了依着往日的性子,大哥必然會答應了,枉你還整日愁眉苦臉……”

田疇與趙明接到劉曄的“可自行其事,順機應變”回覆後。心頭那一顆也有些忐忑的大石也終是落了地。趙明更是極爲輕鬆地調侃道。

兩次地婉拒於劉曄撤回意思。卻是發現最終自己堅持得方向正確,實際情況卻不容許他們能走到那個程度後,田疇與趙明對於劉曄的態度現在可算是又是敬服又是怕其反對。

依着現今他們勢成騎虎。那件緊要之事也進行到最後階段,不可能停下來的情況。就算是劉曄再次反對,他們也只能硬着頭皮繼續往前謀劃,只期望最後劉曄不會因這三次違他心意而責怪了。

他們私心裡當然還是盼着劉曄能夠答應地,不是爲了最終若出了岔子可以推脫責任,而是爲了使自己能得到一份最爲重要的堅持而已。

“子清莫要五十步笑百步。你先前還不是相似貌樣,頗有些坐立不安?何況疇所慮者不僅是爲主公之如此態度,更有我等若遭逢萬一變故,怎樣能利用現今手中只有五千餘地兵力保護住所有人……”

話說到這裡,田疇短暫的高興後又是漸漸沉默下來。顯然又是在考慮起事情。

趙明當然也不想如此打斷他的思路,便由得田疇去多想,他自在那裡相着自己若歸於徐州又應當首先作哪些事情……

“子清,你說我們如此行事,最終主公會認爲這是一件好事麼?”

過了半晌,就在趙明認爲萬事大吉,思緒飄飛着正想回到徐州後劉曄可能會很快爲他安排婚事……之時,忽然聽得田疇面色有些猶豫地問道。

“子泰你這又是何苦?之前不是已然說定,並且付諸於實踐了?無論過程如何。便如你早前所言。亦得到前次孫使者之同意,最終得到天子的大哥。必定會佔據極其有利地位。現今萬事俱備,只待那裡準備妥當,我等便可立時撥營,領後攜民而回徐州!現時難道還有我們反悔的餘地?若是如此,先前你我在天子面前好映像,豈非全成了泡影?”

趙明原本以爲田疇卻是在憂心於具體如何行事地問題,卻不想他半晌卻是問出了這句在他看來“沒頭沒腦”的話語,自然是極爲奇怪的連連反問道。

“因遠隔千里,中間又屬於他人之地,故而不可能以明言盡述你我佈置,若是如此,能得主公明確首肯,我亦不會有此憂心之理。我等早不聽主公之勸已錯了兩次,這最後一次若反而爲主公帶來麻煩,你們豈非便成了最是無用,不能爲主上分憂,反而屢屢破壞其計劃之廢人?”

所謀不小的田疇,對於最終將面對的局面,現今他卻是極爲擔心了起來,畢竟那並非是一件小事,而是絕對驚天動地地極大變故,與天子一席談話,結合以現今之矛盾不可調和局面來反映出劉曄的料事之能,好容易說服了劉協,雖然確如趙明所說,他們沒有退路可走,但這依舊免不掉本來敢作敢爲的田疇在兩次受挫之後的那種諸多顧忌心理……

“大哥曾說過不以成敗論英雄,子泰能得初歸時便得大哥之信任重用,位置尚在我之上,便足見大哥對子泰之肯定!先不說大哥必定不會以前時成敗而怪罪於你我,便是最後這一事究竟影響如何,能否爲大哥帶去大利,這也是難以在最先便料定之事!”

趙明在此時反而顯出他極爲了解劉曄性情,又屬於認爲背後有劉曄可以爲靠故而遇事不驚的長處來,他此時也扮演起了開導者的角色,先說明成敗之論,最後再話鋒一轉說道:“何況,變不利之事成爲有利之因本就是爲大哥拿手好戲,就算此次我們不能爲他帶去直接大利之處,大哥也自會開動腦筋,將此事轉變爲於其有大利之處,子泰信不過我趙明,總該信得過大哥的處事能力吧?”

劉曄也未少過遭遇逆境之時,利用本來於己不利之事而行有益之法,也不在少數,對這其中故事極爲熟悉的趙明對於劉曄潛意識中那種極爲深刻的信服,也是從未改變過。

“若謀成此事。無論有無益處。到得大哥手上,都會有用處!”

這就是趙明一直以來地想法,很簡單直接卻也是根深蒂固……

“哈!於此事上。反倒是我想得太多了!不錯,正如子清所言。現今無論我等意願如何,當牽扯到天子自身態度問題,都無法輕鬆脫身!那還不如以輕鬆冷靜之心態面對往後諸事,此節疇乃受子清之教也……”

實際上就是沒有趙明地勸靠,田疇也只是會徘徊很短一段時間。最後也會想到這點。當然,有了趙明的勸說,他清醒得也就極快了些,將先前兩次不聽劉曄所令,堅持己見下反而最終出錯地陰影拋開。只放眼於現時情況。看來卻又是另一場洛陽大變結束時候,從劉子揚遣使教吾借道讓其部曲經過之事,可見其必於短期內便會完全撤出,從此洛陽一地便只有楊奉那一萬五千戰力並不算極強的原白波軍士兵了,卿等以爲,面對這等情形,吾又當如何行動應變?”

由於有孫乾的爲使求見,故而曹操在洛陽方面還未發出正式通告之時,便已知曉了必然會發生地劉曄留在洛陽一部軍士完全撤出之事。

就在十七日晚間。曹操便在許縣自家府坻中召來心腹謀士們。想着早作打算,以圖應變。不至於事發時無有準備而不能得利。這也是曹操一貫以來地行事作風,對於需要夜間商議不能休息,謀士們知道事情緊急,需得爭分奪秒下當然也不會有心裡嘀咕的想法了。

“先前主公卻也知道當時局勢想要使得天子遷都於許縣可能性極小,故而並未下死令要攸必須完成任務。攸爲使臣赴於洛陽時,已知楊奉與田疇一部貌和神離,屬下軍士也多有矛盾。有今日一山難容二虎之事,已屬於必然!而今主公內施行屯田,外則可早作打算,爭取見時機合宜,立時便迎奉天子,那便可使得修耕植,蓄軍資,奉天子以討不庭之即定政略順利完成!”

荀攸可以算是現今曹操屬下智囊中進言最爲積極,所提策略也極爲有效,身份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以官職論,郭嘉是所有人中最低地,但實際上無論是誰都不能小視於他,原本便是曹操惟一全心信任,並最終所決之事,必然有着郭嘉的最先肯定支持!

而現在,郭嘉卻是一反常態地早早發言道:“諸公與主公莫要忘記一點,前時已有四千兵員回到徐州,依着觀察以及各地哨卡所報,他們多爲早前在代郡便跟隨劉幽州之人,那現今留於洛陽之五千餘兵員,必然是爲當地百姓中從軍而成!現今有百姓與朝廷官吏發生衝突,最終求庇于田、趙二人之事,可見得若其遷離,這此百姓們地想法以及行動不難猜測……”

郭嘉依舊是他的進言風格,話語並不說盡,只道明其中關鍵,然後由得其他人去依此考慮,衆說一辭後,他再來作出總結,並表明態度支持一方或者堅持己見。

這種行事方法在曹操的眼中,是極爲了欣賞的,他雖然精明過人,但同樣免不掉許多極其有智之人卻是生性多疑性子。雖然多智卻又考慮之處極多,顧忌處處下,往往難以在需得立下決斷的大事前立即作出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有一位像郭嘉一樣不喜居功,又不欣於佔據高位心腹能夠挺身而出,直言其利弊實際上替他先作出了選擇,這是極其難得地!故而對於郭嘉,曹操心裡的位置是看得比任何謀士都重要的。

“依着百姓心意,應當願意隨軍同回徐州,但是洛陽位於天子直轄之處,沒有規矩行事,卻得爲劉子揚帶來極大罵名。他的屬下們未必不會想到這點,存了顧忌!而從其遣使來請於主公之事看來,必然就此事也與劉子揚作過聯絡。”

滿寵的話語意思倒是說得明白,就是他認爲一向顧及名聲地劉曄,對於這等於他極其不利之事所抱態度應當是避免發生的,也就是百姓隨軍回徐之事,並無太大可能。

“伯寧此言雖有道理。卻不能盡表實際情形!此洛陽之民非前時都城四圍固定之民。他們大多是爲劉曄初平三年時候聚攏之流民,實際上戶籍皆不存在,憑何便言之必屬於朝廷早就名存實虛之河南尹管轄?對於流民。歷代都是鼓勵各地郡縣以及士族私人能夠出力解決,故而就算劉曄要帶走這些可算屬於他救濟的百姓。也能說得通!”

程昱卻是持着相反意見,先是從道理上說明劉曄就算真要“胡來”,別人也難以指責於他,然後卻是話語再轉,續而以另外方面說道:

“實際上。無論此處田疇與趙明會否攜民過境而返徐州,對於主公而言,都無太大影響!攜民,則洛陽只怕不會剩下太多百姓,糧食急缺。終將無所供給後,朝廷百官以及楊奉的一萬五千大軍以何渡日?不攜,則民衆與洛陽朝廷矛盾激化,最終必然也會自發逃離,結果都是一般!面對無糧可用之軍士以及天子百官,此時主公以奉迎口號迎接,何愁天子不歸於許縣?”

“仲德此言大妙!”

不用郭嘉表態,曹操便清楚地知道這句話一定是最合乎實際情況的!

說白了,決定這個最終朝廷軍隊官吏無糧可用情況的。還是他們自己對於百姓的態度……

只要這個態度不改。劉曄對於洛陽百姓地去留決斷,都只是一個急緩促使變化地問題罷了!

正在愁於有劉曄餘部。以及楊奉大軍干擾下,難以“奉天子”地曹操,現今見得事情已漸漸走向於自己極爲有利地地步,當然由不得他不喜,而後所有地細作安排也就有條不紊地進行了下去……

那麼,萬事俱備地不僅是趙明與田疇兩個,現在同樣也有目地更加明確的曹操!

七月二十日,每日只是草草參加朝議,在朝廷衆多官吏以及楊奉奇怪的目光下經常會見於趙明與田疇的劉協,直接於這一日早朝間由中常侍宣讀了田疇與趙明的上表,其中述言“職守已盡,思歸舊屬,而百姓多有不捨,願意跟隨良多,請皇上批覆,準願遷離者隨軍而行”。這個表章一出,當然是引得朝廷一片大譁,反對者極衆,其中更是包括了太尉楊彪這個絕對忠於漢室地重臣。

令人奇怪的是,劉協的表情極爲的淡然,無論反對聲音如何強烈,依舊是以“洛陽之地多有流民聚積,本無固定戶籍,今準其入徐州由幽州牧、安平侯安置,請田、趙二位將軍準備妥當後,可以此月底,次月初之際離都”作爲結論。

劉協雖然平日間多是聽從大臣所言,但在少數自己有主見的問題上,卻也是油鹽不進,明白他這點地臣子們,立時便熄了請其收回成命念頭,只是依着平日派系,於下朝後多互相往來,多番猜測其中究竟並想着往後之事……

此後的十數天,劉協依舊是至少每過兩日,必然會召見因爲情勢變得更加微妙,故而所帶隨從侍衛極多的田疇與趙明二人。

而到了七月二十三日,忽然間御醫診斷出劉協感染風寒,不宜過多說話,因爲情況嚴重,十六歲的劉協又屬於變聲期的緊要時刻,故而極可能以後聲音會有變化。

於是其後朝議之時發言漸少,愈來愈喜歡以點頭搖頭,而以身邊輪職之中常侍代宣準與不準,也不用多說理由。

實際上,現今所謂朝議也根本沒有極爲重要之事,無錢糧自然沒有依着官職發放俸祿,沒有太多軍隊,自然也只能固襯於關隘,一切朝議之事都是形式上過場而已,往往有隻是百官與劉協入宣政殿,然後無事啓奉下再退朝而已。田疇與趙明二人,便浩浩蕩蕩地領着連綿數裡的隊伍,依着前時吩咐規矩地向徐州進發。歷十一日,於八月十六日到達徐州郯縣。

而這時,正是劉曄招安於東海海賊取得最重要進展之時,難道洛陽的大變,便以這種最終結果而落幕了麼?

當然不是!

第9章 一個賭約21 徐無細說進兵由大軍圍攏北平城24 收管亥竟得奇書看黃巾怒書諷信22 知陰謀曹操爲難衆謀士事急束手01 千里外代郡亭院才女蔡琰動心思19 各懷心思三家主管亥鳴金收下屬第7章 釜底抽薪14 州府爭劉虞爲難子揚怒果斷斬使21 徐無細說進兵由大軍圍攏北平城06 猛張飛三戰惡來互勝負惺惺相惜04 斬徐榮先滅伏兵誘呂布伏擊反施第29章 各有謀略21 管亥親留斷後路三家盡付招降信第3章 平復遼東第24章 劉曄封王20 重甲精騎再建功典韋勇武擒嚴善03 登堂入室會三英子揚且爲軍主薄05 得秘法思慮實用殺敵無聲毒箭計第3章 再聞喜訊第7章 釜底抽薪05 蘇張送馬贈鑌鐵劉關張各造奇兵第6章 變亂再起09 典韋大吼攪婚宴劉曄借勢搶佳人第17章 風雨欲來03 文若細說士族事劉曄恍然任官職06 常言道知足長樂宴席間各有心思第8章 張角毒計37 陳羣進獻聯姻計糜曹兩家齊嫁女15 兩軍陣前交辭令熱血豈畏沙場行08 豺狼至朝廷大亂檄文起諸侯討董11 賜女劉曄欲定親劉玄德自有念想24 收管亥竟得奇書看黃巾怒書諷信23 管亥自認罪加身劉曄豈爲小器人24 三劉二袁孫陶爭狼狽公孫餘威存03 登堂入室會三英子揚且爲軍主薄40 袁術貪心蛇吞象趙雲拍案令進兵05 少女心思單純念文辨武鬥漸健全26 遷民移居洛水畔施行屯田解隱憂26 陳宮張邈迎呂布徐州陶謙請劉曄26 處置降將有法度完畢諸事返州府第20章 天子之事第22章 按步就班01 劉備辣手滅活口劉曄初稱安平君第15章 攜美回徐09 兩年治郡初見成回薊重逢劉關張第6章 變亂再起17 黃巾圍攻都昌城袁劉援軍次第至28 劉曄督造三山關陳風終得遇趙明09 師事水鏡習兩月得諾典韋知自途第22章 按步就班第27章 四面楚歌11 賜女劉曄欲定親劉玄德自有念想03 登堂入室會三英子揚且爲軍主薄06 得兵器武裝鄉勇劉曄三人探敵情31 換裝備誓師出擊分將令會營當陽10 才女劉郎入洞房佳話流傳千古揚04 聞鮮卑殘暴行徑陳風悲諫逢轉機第20章 天子之事23 子揚妙語退曹操傲骨仗劍闖歧途第18章 洛陽之變13 匹馬出營戰千軍溫酒斬將傳美名06 常言道知足長樂宴席間各有心思09 箕關戰罷處置間是非分明性情顯20 上任明發討逆令荀彧郭嘉分道行23 劉曄分兵固營寨胡族遇挫屠邊民第27章 四面楚歌02 荀彧進獻統一計忠心耿耿爲漢室32 攻營戰誘敵深入重騎兵首戰建功04 治政之道有精華劉曄半年升郡守07 用田豐代郡漸興歷數月大變乍起03 文若細說士族事劉曄恍然任官職31 換裝備誓師出擊分將令會營當陽02 兩難時喜得田疇佈局終統兵北上第6章 變亂再起10 劉焉臥病思後事張鬆密報劉備逃06 常言道知足長樂宴席間各有心思第9章 獻帝還都06 猛張飛三戰惡來互勝負惺惺相惜35 陶謙再次讓徐州暗流涌動待局收24 劉曄督軍破前鋒張飛念定乾坤謀19 軻劉各自細謀劃幽燕北地戰雲密06 貪生怕死鼠目光疏而不漏有公道第22章 按步就班05 斬索落橋典韋勇鐵騎破甲敵心寒33 糜貞料準曹劉爭子揚閉營倚彭城18 出陣答話斥敵首兩方令下戰事起13 匹馬出營戰千軍溫酒斬將傳美名第17章 風雨欲來15 獻帝年幼有雄心二荀念迥各行事22 知陰謀曹操爲難衆謀士事急束手17 張飛初戰趙子龍惺惺相惜真英雄01 劉備辣手滅活口劉曄初稱安平君18 賊衆怎敵騎兵勇孔融開城迎援兵04 典韋矢志破雄關萬事俱備待東風02 荀彧進獻統一計忠心耿耿爲漢室14 先有袁術截劉和劉曄領命再出徵10 戲志才現身幕府排衆議劉曄出兵08 豺狼至朝廷大亂檄文起諸侯討董16 師出有名正義戰謀略得宜何懼敗06 貪生怕死鼠目光疏而不漏有公道
第9章 一個賭約21 徐無細說進兵由大軍圍攏北平城24 收管亥竟得奇書看黃巾怒書諷信22 知陰謀曹操爲難衆謀士事急束手01 千里外代郡亭院才女蔡琰動心思19 各懷心思三家主管亥鳴金收下屬第7章 釜底抽薪14 州府爭劉虞爲難子揚怒果斷斬使21 徐無細說進兵由大軍圍攏北平城06 猛張飛三戰惡來互勝負惺惺相惜04 斬徐榮先滅伏兵誘呂布伏擊反施第29章 各有謀略21 管亥親留斷後路三家盡付招降信第3章 平復遼東第24章 劉曄封王20 重甲精騎再建功典韋勇武擒嚴善03 登堂入室會三英子揚且爲軍主薄05 得秘法思慮實用殺敵無聲毒箭計第3章 再聞喜訊第7章 釜底抽薪05 蘇張送馬贈鑌鐵劉關張各造奇兵第6章 變亂再起09 典韋大吼攪婚宴劉曄借勢搶佳人第17章 風雨欲來03 文若細說士族事劉曄恍然任官職06 常言道知足長樂宴席間各有心思第8章 張角毒計37 陳羣進獻聯姻計糜曹兩家齊嫁女15 兩軍陣前交辭令熱血豈畏沙場行08 豺狼至朝廷大亂檄文起諸侯討董11 賜女劉曄欲定親劉玄德自有念想24 收管亥竟得奇書看黃巾怒書諷信23 管亥自認罪加身劉曄豈爲小器人24 三劉二袁孫陶爭狼狽公孫餘威存03 登堂入室會三英子揚且爲軍主薄40 袁術貪心蛇吞象趙雲拍案令進兵05 少女心思單純念文辨武鬥漸健全26 遷民移居洛水畔施行屯田解隱憂26 陳宮張邈迎呂布徐州陶謙請劉曄26 處置降將有法度完畢諸事返州府第20章 天子之事第22章 按步就班01 劉備辣手滅活口劉曄初稱安平君第15章 攜美回徐09 兩年治郡初見成回薊重逢劉關張第6章 變亂再起17 黃巾圍攻都昌城袁劉援軍次第至28 劉曄督造三山關陳風終得遇趙明09 師事水鏡習兩月得諾典韋知自途第22章 按步就班第27章 四面楚歌11 賜女劉曄欲定親劉玄德自有念想03 登堂入室會三英子揚且爲軍主薄06 得兵器武裝鄉勇劉曄三人探敵情31 換裝備誓師出擊分將令會營當陽10 才女劉郎入洞房佳話流傳千古揚04 聞鮮卑殘暴行徑陳風悲諫逢轉機第20章 天子之事23 子揚妙語退曹操傲骨仗劍闖歧途第18章 洛陽之變13 匹馬出營戰千軍溫酒斬將傳美名06 常言道知足長樂宴席間各有心思09 箕關戰罷處置間是非分明性情顯20 上任明發討逆令荀彧郭嘉分道行23 劉曄分兵固營寨胡族遇挫屠邊民第27章 四面楚歌02 荀彧進獻統一計忠心耿耿爲漢室32 攻營戰誘敵深入重騎兵首戰建功04 治政之道有精華劉曄半年升郡守07 用田豐代郡漸興歷數月大變乍起03 文若細說士族事劉曄恍然任官職31 換裝備誓師出擊分將令會營當陽02 兩難時喜得田疇佈局終統兵北上第6章 變亂再起10 劉焉臥病思後事張鬆密報劉備逃06 常言道知足長樂宴席間各有心思第9章 獻帝還都06 猛張飛三戰惡來互勝負惺惺相惜35 陶謙再次讓徐州暗流涌動待局收24 劉曄督軍破前鋒張飛念定乾坤謀19 軻劉各自細謀劃幽燕北地戰雲密06 貪生怕死鼠目光疏而不漏有公道第22章 按步就班05 斬索落橋典韋勇鐵騎破甲敵心寒33 糜貞料準曹劉爭子揚閉營倚彭城18 出陣答話斥敵首兩方令下戰事起13 匹馬出營戰千軍溫酒斬將傳美名第17章 風雨欲來15 獻帝年幼有雄心二荀念迥各行事22 知陰謀曹操爲難衆謀士事急束手17 張飛初戰趙子龍惺惺相惜真英雄01 劉備辣手滅活口劉曄初稱安平君18 賊衆怎敵騎兵勇孔融開城迎援兵04 典韋矢志破雄關萬事俱備待東風02 荀彧進獻統一計忠心耿耿爲漢室14 先有袁術截劉和劉曄領命再出徵10 戲志才現身幕府排衆議劉曄出兵08 豺狼至朝廷大亂檄文起諸侯討董16 師出有名正義戰謀略得宜何懼敗06 貪生怕死鼠目光疏而不漏有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