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

無關人等都告退之後,官廨裡便剩下高嶽及韓雍。侍女們端上了香茗,也自覺地退下了。無論皇帝和宰相說什麼公事、私事、甚至是玩笑事,作爲下人,能別聽就別聽,聽見了也裝作沒聽見,不知什麼時候,可能就會引來莫名其妙的殺身之禍。明哲保身的道理,有時候是人的本能。

高嶽往椅背上一靠:“這個謝艾,說來好笑,倒曉得要關照小舅子了。呵呵,這算不算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呢?”

韓雍見高嶽面有笑意,並沒有什麼不悅神色,便也連連點頭附道:“謝艾被陛下慧眼識珠,從芸芸之中拔擢而起,資質固然是極好的。他昔年曾隨臣牧守邊塞,相交頗多,臣深知他品格端正。像這樣既有能力、又有德行、更重要是忠心不貳的臣子,叫他獨當一面經略南方,陛下確實是挑對了人。至於有些許私人情感,這也是人之常情,哪個也沒法脫俗,還是一笑了之的好。若要他時時刻刻都毫無偏頗,也是有些苛責了。”

高嶽嘆道:“相國所言不錯。但若說到忠正無疵、心同明鏡之人,卿及楊相國二人,皆是心無雜念的純臣,這也是上天降給朕的福氣。”

韓雍連忙站起遜謝不已,對高嶽從始至終待他都格外厚重的情誼,深表感激。不免回顧了一番當年的舊事,兩人倒興致勃勃地聊了半晌。

閒話說到盡興,便漸漸轉到了正題上。高嶽道:“謝艾上奏,說如今晉朝名存實亡,蘇峻曾給他去過親筆書信,名爲交好,實則暗示他要稱帝了,在探詢謝艾乃至朕的意思。實話實說,蘇峻稱帝,朕現在並不在意。其實皇帝只不過是個名頭而已,從前的惠皇帝,內有賈后篡政,外有藩鎮作亂,搞到天下鼎沸,有誰在意過他?真正能說上話的,還是憑着手中的實力。朕將來是一定要將江東土地收回來的,且給他過幾年癮也沒什麼。”

“謝艾現在上奏向朕請示。眼下陶侃難逃,武昌被蘇峻大將韓晃佔據,但畢竟根基未聞。謝艾猶豫,究竟是趁其立足未穩且無防備時,突然攻擊武昌,進而將整個江州都佔據下來,還是暫且休養生息,等到將來我軍在荊州徹底站穩了腳跟後,兵精糧足士馬歡騰之時,再發大兵,堂堂正正的討伐?卿乃是軍事總戎,且說說看法。”

韓雍應道:“蘇峻出身寒族,無依無靠,眼下卻能成爲江東之主,將一衆名門豪族踩在腳下,不比晉國那些只會爭名奪利的王公貴族,他還是有些本事的。如今他勢頭正盛,且主動向我國示好,眼下突然出師伐他,也是沒有名目,且如謝艾所說,荊州畢竟還剛剛到手未久,總也要打牢根基纔好,不然前腳出境,後腳亂起,如何處置?臣意,還是緩圖爲是。”

“嗯。卿言有理,朕便回告謝艾,讓他先收手,等徹底掌控了荊州後,再做定奪。”高嶽端起茶盞輕抿一口,望着虛無縹緲的霧氣,緩緩道:“再說另一樁。西方那邊,我軍本來連勝三場,逼近了其首府白蘭城。結果在最近的十天前,在大非川以東,被慕容吐延親率四萬大軍

絕地反擊,設伏圍攻,我軍大敗,鄧恆以下,楊堅頭、李虎等大將皆受傷。得虧王該率涼州軍救援,方纔不至於全軍覆沒。如今我方退軍五十里免戰,鄧恆發來急報,極盡悔恨愧疚之意,並向朕請罪。”

韓雍一愣,繼而面色變得嚴峻了幾分。西方戰事,本來一直順風順水,此前鄧恆還曾來報,說他一路高歌猛進,甚至不需要涼軍的輔助,便打得慕容吐延狼狽不堪。孰料這才幾天工夫,風向突然急轉,從大勝而至大敗,讓人有些難以接受。

“鄧恆從前乃是著名土著,縱橫塞北。後來藉着我軍強盛的戰力,剿滅了鐵弗人,又擊垮了鮮卑代國。所謂久勝者驕縱,必然心有鬆懈不設防備,他怕是自認爲天兵一至,敵且將如湯沃雪,但慕容吐延據說乃是狡黠機變之人,也算梟雄之輩,其以有備對無備,勝負不難料了。”

韓雍斟酌着又道:“雖然鄧恆麻痹大意,但勝負也是兵家常事。總不好因爲一朝戰敗,便嚴加懲處他。依臣愚見,陛下可下旨切責,同時發去糧秣軍械,以示資助鼓勵,讓彼輩心懷畏懼,但又不至絕望,則必然會抖擻精神重振士氣,再行小心征討。”

“如何處置鄧恆,朕再做考慮。”

高嶽未置可否,面色不見喜怒。韓雍頓了頓,接着奏道:“慕容吐延,抗拒王化,乃敢和我聖朝爲敵,則無論如何,必須要嚴厲打擊,堅決遏制他的狂悖氣勢。故而此戰非是征服青海吐谷渾部,也是叫天下人、特別是石趙僞國看看,敢犯我大秦者,雖遠必誅。所以,臣意,討伐吐谷渾,目前臨陣換帥不可,也會引起將士們的猜疑、驚憂,同時涼州軍怕也無所適從。還是留任鄧恆,且等他將功贖罪;若是再有延誤懈怠導致敗績,那時再做嚴懲不遲。”

高嶽面色終於有所緩和,微微頷首道:“好。從前,朕設立徵南行營,專任謝艾;今年又設立了徵北行營,專任楊韜——楊韜雖然失利,但他是在有石堪等特殊情況滋擾下才落入圈套的,也算情有可原,這個回頭再說;眼下朕乾脆再設立徵西行營,專任鄧恆一次,希望他不會再讓朕失望。”

“陛下聖明,有這樣的厚恩賜予鄧恆,臣料彼等必然會激勵感奮,戮力殺敵。”

“嗯。剛纔朕提到楊韜,便將幷州的事,與卿當面溝通一番。盛州軍不是有軍報才送來麼,說些什麼?”

“回稟陛下。胡崧率軍救援楊韜、趕跑了石虎之後,我軍趁勢大舉北上。據斥候探報,石堪追悔莫及恐懼不已,但曉得我軍必然會報復他,尤其是當面被楊韜撞見,怕會是慘死當場,於是未待晉陽被圍,他便提前遁走了,似乎是從早便挖好的地道中逃脫,令人難以預防。晉陽城裡本就是人心惶惶,石堪一逃走,這羣龍,呃,是羣匪無首,更是譁然,我前軍李鳳部甫及城下,晉陽便開門迎降了。如今胡崧已然進駐晉陽,張榜安民,嚴禁擄掠。此外,胡崧在晉陽以北的五臺、以東的陽泉、以南的榆次皆迅速佈下精兵防守,並令雷七指率輕騎三千,在

城外遊曳巡視。這樣以無懈可擊的嚴密防禦態勢,專防石虎突然殺回馬槍,而保證三晉的安全。目前幷州形勢平穩,我軍正在做休整,以待下一步進攻河北常山郡。——不過,胡崧也表示,他廣派人手,目前還是沒有搜獲石堪,殊爲恨事。”

高嶽讚許地連連點頭:“好。胡崧久戰宿將,老到可靠,智勇深沉與卿相似,他做事,朕也總歸是放心的。石堪卑鄙,罪行難恕,不過偵查查訪事宜,非是胡崧本分,朕將叫他不要管了,此事交給李鬆年去辦便是。”

說着,高嶽坐直了身子,目光灼灼看着韓雍道:“軍事大致如此,有勝有敗,朕都已知道了,暫且放在一邊。眼前有樁緊要事,倒要和卿相商。”

韓雍立刻有些警覺,更加恭敬道:“不敢,臣恭聽陛下指教。”

“嗯。是這樣。如今我國在南北兩端,都已經開拓出老大一塊地盤,朕已然讓謝艾做了荊州牧。那麼,出缺的梁州、還有剛剛到手的幷州,該委派何人呢?”

自古人事變動,便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大事情。候選者、推薦者、決斷者,幾方牽扯出來的問題太多。稍有不慎或者疏忽,使不該升的升了,該升的原地不動甚至降了,導致人心懷怨懟或者有非分之想,便很容易帶來各種不良的後果。特別是封建時代,皇帝有時候在任用問題上拿捏不定,往往垂詢宰相。但宰相若是真推薦了某人,屆時做得好,皇帝認爲這是你宰相分內之事;若是某人做的不好,皇帝很可能會遷怒怪罪宰相,說他識人不明。這實在是吃力不討好的麻煩事。

韓雍坐着未動,先緩緩道:“不知陛下心中可有合適人選?若有,臣也可替陛下剖析一二,拋磚引玉。”

“啊,卿毋須這般謙恭。要說人選,只有一個,梁州刺史,朕屬意李鳳。李鳳自當年投入朕的麾下後,一直勤勞人事,謙虛謹慎,尤其上陣殺敵,敢爲人先,得勝後也不喜誇誇其談,向朕邀功。朕看中他的人品和能力,且他本就是川人,讓他來統管川北之梁州,無論風土人情、或者山川地貌,當是較爲熟悉,應保無虞。”

“陛下此言,臣舉雙手贊成。李鳳才德雙全,陛下曾誇他乃是將中之傑,誠不虛也。使其爲梁州刺史,再爲合適不過。”

高嶽笑道:“好,過幾天,朕將正式旨意,發往晉陽,調李鳳去漢中。梁州事畢,那麼幷州該當如何?朕打算就地任命胡崧轉爲幷州牧,可是盛州刺史,交給誰呢?”

韓雍默然片刻,還是壓制了自己內心的隱憂,告誡自己事君,當以忠誠爲先。他站起身來,大大方方施禮,坦然道:“陛下既然真心問臣,臣怎敢顧左右而言他。胡崧轉鎮幷州,以他的能力和名聲,絕無問題,幷州當從此爲我大秦之土矣。而盛州乃是故代之地,爲我國北方重要屏藩,若是一旦生亂,極爲麻煩。故而,當選一壓得住陣腳的可靠之人,承胡崧餘威,方能使盛州長治久安。依臣愚見,倒有一個人選,可能比較合適。”

(本章完)

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兩百九十九章 秦軍蹤跡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兩百三十章 多日未見第兩百一十二章 分析透徹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三百七十章 幷州軍議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上架感言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一百五十二章 論功行賞統一回復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發誤會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兩百五十四章 堪做棟樑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將趙染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賞私贈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一百二十五章 獻出陰平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
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兩百九十九章 秦軍蹤跡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兩百三十章 多日未見第兩百一十二章 分析透徹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三百七十章 幷州軍議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上架感言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一百五十二章 論功行賞統一回復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發誤會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兩百五十四章 堪做棟樑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將趙染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賞私贈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一百二十五章 獻出陰平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