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

崇禎五年的春節到來了,這個春節,鄭勳睿過得很是匆忙,因爲崇禎四年閏十一月,故而春節期間的氣候,變得稍微暖和了一些,他帶來的玉蜀黍和甘薯種子,必須要種下去了,家裡已經收到了信函,擴大了玉蜀黍和甘薯種子的種植規模,鄭福貴在信函之中專門說了,江寧縣連續幾年玉蜀黍和甘薯都獲得了豐收,如今種子的生意太好了,需要種子的士紳富戶,熟悉的大都是直接找到家裡來,也有找到孫進如和鄭伶俐幫忙的,表示一定要買到玉蜀黍和甘薯種子,當然也有大商賈看中了商機,提出來聯合經營種子生意的事情,鄭福貴沒有答應,畢竟這是鄭家獨自擁有的技術,也是最爲賺錢的技術。

鄭勳睿很是欣慰,家裡的一切都好,唯一有些頭疼的是文曼珊、冬梅、荷葉於楊愛珍四個人都有些落寞,大概是鄭勳睿沒有在身邊,可惜鄭勳睿還是不能夠將他們接過來。

種植玉蜀黍和甘薯,要求很高,依靠諸多的農戶是不大可能的,而且鄭勳睿帶來的種子,可以種植五千畝以上的面積了,沒有辦法的情況之下,鄭勳睿只能夠動用鄭家軍來種植了,好在洪家堡的八百青壯,都是熟悉種植技術的。

因爲重傷留在米脂縣的四人,早就回來了,好在沒有留下什麼後遺症,在圍殲紫金樑王自用的戰鬥之中,損失了五名護院,這讓鄭勳睿心疼了很長的時間。

從正月初八開始,一直到正月底,鄭家軍三千零五十名軍士,全部都到田間種植玉蜀黍和甘薯,耕地被大雪浸泡過,不存在病蟲害的問題,唯一有些苦惱的,是耕牛不夠,畢竟連續四年的災荒,人都沒有東西吃了,不可能有多少的耕牛存在了,沒有辦法的情況之下,西南馬被用來耕地。

被官府收歸的無主土地,數不勝數,流寇連續幾年的侵襲,大部分士紳富戶的田契都被毀掉了,有些甚至全家都被狂暴的流寇斬殺了,幾年的大旱,土地上什麼收成都沒有,人口銳減,有些耕地甚至開始荒蕪了。

鄭勳睿對於官府收回來的大量土地,倒是不很着急,土地是農戶的命根子,只要情況有所好轉,這些土地就能夠招徠大量的農戶前來種植的。

接近一個月的時間裡面,鄭勳睿親自到田間去示範種地,這個舉措讓那些投降鄭家軍的流寇異常的吃驚,他們想不到知府大人會親自耕耘勞作,這種無聲的教導,也讓他們明白了,什麼叫做上下一心,什麼叫做鄭家軍的歸屬感。

鄭家軍的軍士,幾乎個個都是種田的好手,五千多畝的耕地,大半個月的時間,全部都種植了玉蜀黍和甘薯,接下來就是春季澆灌的事宜了,苗木出土的時候,必須要保證水源的充足,好在池子裡有大量的集聚的雪水,倒是不用過於的擔心。

正月底,楊廷樞的緊急信函送來了。

鄭勳睿看完了信函之後,臉色鐵青。

馬祝葵和孫啓萌兩人來到了二堂,看見鄭勳睿的神情不對,沒有說話。

“馬大人,孫大人,朝廷有人彈劾本官了。”

馬祝葵和孫啓萌異常的吃驚,要說知府大人到來之後,延安府各地的情況明顯的好轉,冬小麥種植下去了,開春就要出苗了,連續四年的災荒,總算是看見緩和的時節了,再說知府大人穩住了百姓,就算是遭遇到暴雪的襲擊,百姓也沒有出現凍餓致死的情況,如此的功勞,朝廷嘉獎都來不及,居然有人彈劾了。

“大人,是誰在朝廷彈劾啊。”

“遠南京戶科給事中,如今調到京城出任戶刻給事中的陳堯言大人,彈劾本官擅自動用官府的糧食,沒有奏報朝廷。”

馬祝葵和孫啓萌瞬間沉默。

官府的糧食,按照規矩來說,是不準動用的,除非是得到朝廷的旨意,當年海瑞看見百姓饑荒,擅自動用府庫的糧食,差點被套上謀反的罪名。

所以說陳堯言的彈劾是有道理的。

不過延安府所屬的州縣,動用府庫的糧食救濟百姓,賬目都是清楚的,不存在有誰從中貪墨,包括經手人等等,都是一目瞭然的,而且農戶開挖池子、蒐集雪水領取的錢糧,都有簽字或者是手印,要說朝廷派人來調查,絕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關鍵是府庫的糧食是不準隨意動用的。

鄭勳睿的臉上露出了冷笑的神情,他來到延安府,就是想着實實在在的做事情,避免朝廷之中的黨爭,避免陷入到漩渦之中去,想不到有人還是想着暗算他,儘管說這種暗算不算什麼,他能夠應對,但這也提醒他了,不要總是想着埋頭做事情,該出手的時候,還是要出手的,特別是針對那些喜歡以個人利益爲重的人。

安靜了好一會,馬祝葵開口了。

“大人,下官覺得,延安府的情況特殊,連續的災荒,百姓已經沒有了生路,開倉救濟百姓,這是必須要做的善舉,否則走投無路的百姓,要麼凍餓致死,要麼就是加入到流寇的隊伍之中,朝廷剿滅流寇,耗費大量的錢財,將這些錢財拿來救濟百姓,怕是早就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了,朝廷之中的大人,不知道延安府的實際情況,總是死板硬套,胡亂彈劾,難道他們就不知道下來巡查嗎。”

孫啓萌要開口的時候,鄭勳睿擺了擺手。

“這些本官都知道,可惜你們兩位不知道朝廷之中的情況,你們沒有在朝廷之中做事情,恐怕以爲朝廷裡面的大人都是清明睿智的,不要以爲朝廷是風平浪靜的,有些人爲了自身的利益,不管不顧大明天下,這樣的人留在朝廷裡面,是皇上最大的不幸。”

馬祝葵和孫啓萌兩人臉色有些發白,他們隱隱想到了,年前知府大人舉薦清澗庠生李攀龍出任清澗縣知縣,可是沒有得到朝廷的許可,理由就是李攀龍是本地人,出任知縣不符合規矩,但吏部遲遲不派遣知縣,只是下達了一道敕書,任命李攀龍爲清澗縣縣丞,主持縣衙的所有事宜,當時知府大人看到敕書,很不高興,甚至發脾氣了。

“二位大人說說,本官應該如何應對此等的彈劾啊。”

“下官以爲,大人完全可以將延安府之情況,實實在在稟報朝廷,這開倉賑濟百姓的事情,是必須要做的,當時的情況緊急,若是等到朝廷的聖旨,只怕是百姓早就走投無路了。”

“馬大人,本官沒有接到朝廷的敕書,只是私下裡知道這件事情,若是公開的寫去奏摺,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舉措。”

馬祝葵和孫啓萌愣住了,他們沒有想到這一點,但不應對也是不行的,若是等到朝廷的敕書或者是皇上的聖旨下來了,那一切都晚了。

兩人思索了好一會,也想不到什麼辦法。

“本官倒是有一個辦法,只是幸苦馬大人跑一趟,本官將延安府諸多情況,詳細寫下來,重點寫如何的賑濟百姓的事宜,這封信函,請馬大人送到西安去,交給巡撫大人,並且當着巡撫大人的面,說清楚事由,若是巡撫大人需要派人前來調查,本官在府衙恭候。”

馬祝葵和孫啓萌兩人離開之後,鄭勳睿迅速開始寫信。

史可法調到京城去的事情,他已經知道了,想必史可法到延安府看過之後,是給吳甡詳細稟報情況的,不過吳甡沒有什麼表示,這說明吳甡非常的聰明,知道什麼事情應該說,什麼事情暫時不要說。

遭遇到陳堯言的彈劾,鄭勳睿本人回覆是不行的,也是不夠份量的,而且還可能牽連到楊廷樞,但是吳甡出面就不一樣了,吳甡是陝西巡撫,這些事情肯定是知曉的,朝廷也會詢問相關的情況,到了那個時候,吳甡給朝廷的回覆,就至關重要了。

給吳甡的信函寫好之後,鄭勳睿沒有歇息,接着開始給恩師徐光啓寫信。

楊廷樞的信函,來到延安府需要一定的時間,這說陳堯言早就彈劾了,不過迄今爲止朝廷沒有什麼動作,說明彈劾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可陳堯言是給事中,本來就是負責彈劾事宜的,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沒有受到訓斥和打擊的情況之下,會一直彈劾下去,所以自己必須主動出擊,讓皇上訓斥陳堯言,讓內閣警號陳堯言,這樣才能夠制止陳堯言的彈劾,也才能夠讓延安府穩定下來。

要說對陳堯言動手,鄭勳睿不是沒有想過,不過目前還不到時間,自身的力量還沒有壯大,官職也是一般,這個時候動手,不能夠保證成功,反而可能壞事。

陳堯言的背後,肯定是東林黨,有張溥等人的影子,可張溥暫時沒有那麼大的能力,不可能讓陳堯言言聽計從,陳堯言的背後究竟是誰,還需要慢慢觀察,朝廷裡面,東林黨的力量已經很強大了,特別是陳於廷出任左都御史之後,東林黨暗地裡幫助內閣首輔周延儒,與以溫體仁爲代表的浙黨相互鬥爭,已經到了你死我活、難以收拾的地步。

第458章 洛陽古城第98章 會試會元第346章 知己知彼第421章 穩定的根源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948章 范文程的悲哀第937章 范文程的頹廢第213章 盧象升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751章 決定性的錯誤第175章 火炮的作用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960章 草原新規矩第471章 第一個建議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311章 爭論和辯駁第520章 精心的部署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544章 狂妄的代價(8)第125章 三月修撰第511章 被打消的念頭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654章 鼓動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240章 慘烈第972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285章 這是天意第886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第129章 暮氣第348章 用兵當用強(2)第394章 不一般的算計第884章 命該如此第841章 漸入絕境第113章 險鑄大錯第70章 護院第494章 摘牌第618章 襄陽失陷(1)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206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477章 勝利導致的變化第670章 掌控第877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2)第938章 巴達維亞的消息第357章 血戰(1)第242章 失去方向第514章 慘敗(3)第113章 險鑄大錯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29章 銀子的作用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661章 雷霆一擊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19章 震驚第487章 軒然大波第7章 生意經第525章 認清事實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888章 權力集中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491章 醉翁之意第428章 預兆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644章 秦淮河的聚會第918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4)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649章 驚豔第433章 以假亂真第148章 捉襟見肘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676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333章 讓你選擇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553章 雪崩的感覺第719章 作戰思想的變化第970章 時機終於成熟第66章 發榜第205章 行軍路上第165章 選擇正面對決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435章 死不瞑目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653章 糧食最重要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198章 喜得貴子第664章 追窮寇第689章 焦灼(1)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779章 閃電戰(9)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266章 需要小心第698章 收復襄陽府城(2)第66章 發榜
第458章 洛陽古城第98章 會試會元第346章 知己知彼第421章 穩定的根源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948章 范文程的悲哀第937章 范文程的頹廢第213章 盧象升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751章 決定性的錯誤第175章 火炮的作用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960章 草原新規矩第471章 第一個建議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311章 爭論和辯駁第520章 精心的部署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544章 狂妄的代價(8)第125章 三月修撰第511章 被打消的念頭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654章 鼓動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240章 慘烈第972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285章 這是天意第886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第129章 暮氣第348章 用兵當用強(2)第394章 不一般的算計第884章 命該如此第841章 漸入絕境第113章 險鑄大錯第70章 護院第494章 摘牌第618章 襄陽失陷(1)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206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477章 勝利導致的變化第670章 掌控第877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2)第938章 巴達維亞的消息第357章 血戰(1)第242章 失去方向第514章 慘敗(3)第113章 險鑄大錯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29章 銀子的作用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661章 雷霆一擊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19章 震驚第487章 軒然大波第7章 生意經第525章 認清事實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888章 權力集中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491章 醉翁之意第428章 預兆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644章 秦淮河的聚會第918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4)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649章 驚豔第433章 以假亂真第148章 捉襟見肘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676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333章 讓你選擇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553章 雪崩的感覺第719章 作戰思想的變化第970章 時機終於成熟第66章 發榜第205章 行軍路上第165章 選擇正面對決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435章 死不瞑目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653章 糧食最重要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198章 喜得貴子第664章 追窮寇第689章 焦灼(1)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779章 閃電戰(9)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266章 需要小心第698章 收復襄陽府城(2)第66章 發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