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鄉試內簾官

應天府鄉試,按照慣例來說,與南京禮部幾乎是沒有關係的,儘管說南京的官署的設置,與京城北京是差不多的,可是南京的六部和都察院卻沒有那麼大的權力,他們所能夠管轄的範圍,也就是南直隸,其中兵部尚書參贊機務,管轄有南京京營,也可以直接干涉南直隸所轄鳳陽巡撫和應天巡撫,更可以直接管轄各府的官吏,因此還是有些權力的,其次就是戶部還有一些實權,畢竟是管轄南直隸的錢財。

來到南京六部和都察院任職的官員,大都是在朝廷不如意了,遭遇到貶斥,或者是一直都沒有收到朝廷的重視,或者是皇上看你不順眼,不過你的影響又很大,不好怎麼處置,那就放到南直隸去當官,眼不見爲淨。

南京禮部尚書董其昌就是屬於第三類的。

董其昌的名氣非常大,曾經是明光宗的老師,儘管說明光宗上任一月就暴卒,沒有形成什麼樣的影響,可董其昌畢竟是帝師,這樣的身份是抹不掉的,加上其一手書法的確是了得,在大明官員之中,絕對是排名第一的。

董其昌最大的缺陷,或者說個人的性格,那就是對政治非常的敏感,一有風波,就堅決辭職不幹,絕不會攙和到風波之中,這樣的性格,令登基時間不長、想着大有一番作爲的皇上來說,那是非常頭疼的,皇上思來想去,只有將董其昌安排到南直隸去,出任南京禮部尚書,這個職位清閒,有有着不一般的尊容和地位,最爲適合董其昌了。

董其昌到任之後,的確表現出不一般的作爲,他對政治沒有絲毫的興趣,整日沉醉書法之中,同時和南直隸的讀書人也有接觸,與其他想着改變自身命運的官員是完全不一樣的。

董其昌這樣的態度,也爲自己獲得了好處,不過問官場上的事情,不爭權奪利,自然是受到其他官員的歡迎的,在讀書人之中的威望也很不錯。

可惜事情往往都是兩面的,南直隸鄉試臨近,皇上的聖旨下來了。

董其昌出任南直隸鄉試的內簾官,而且是第一內簾官。

這也就意味着,董其昌是南直隸鄉試的主考。

內簾官一共有六人,其中主考官一人,副主考一人,同考官四人,因爲南直隸的考生人數太多,同考官的人數增加到十人,如此內簾官總數達到了十二人。

主考官的職責,主要是負責出考題,同時審定考生答卷,鄉試謝元必須是主考官定下來,其餘考官不能夠做出決定。

副主考的主要職責,是協助主考官出題,同時審閱考生試卷,同考官的職責,主要是協助主考官出題,同時負責閱卷。

鄉試同時還有補簾官,補簾官的人數不固定,主要職責就是巡視考場,維持考試秩序,禁止喧譁,也負責有監視內簾官的職責,防止內簾官在考試之中包庇某個考生。

其餘什麼收掌試卷官、彌封官、謄錄官、對讀官等等,都有着具體的職責。

董其昌成爲了南直隸鄉試的主考官,這引發了所有人的好奇,按說鄉試的主考官應該是朝廷直接派遣的,要麼是禮部的官員,要麼就是六科給事中,本地官員是不允許成爲主考官的,免得有串通的嫌疑。

不過這也很好理解,皇上登基的時間不長,需要大量的人才,鄉試就是選拔人才的起點,唯有通過了鄉試,成爲了舉人,才能夠參加會試和殿試,才能夠進入朝廷爲官,才能夠直接爲皇上和朝廷服務。

正是因爲董其昌的影響大,學識很是深厚,成爲南直隸主考官,這也是能夠理解的。

前來宣旨的是禮科給事中魏呈潤,毫無疑問,魏呈潤就是南直隸鄉試的副主考了,按照道理來說,南直隸的內簾官應該是翰林官前來的,不過董其昌成爲主考,就沒有必要派遣翰林院的官員前來了。

至於說其餘的考官,那是主考和副主考商議之後決定下來的。

董其昌對於這個任命非常的高興,絲毫沒有推辭,欣然接受了,要知道南直隸是爲朝廷輸送人才最多的地方,每一次的殿試,南方錄取的進士最多,其中以南直隸排名第一,浙江排名第二,大抵都是如此的,能夠成爲南直隸鄉試的主考官,就意味着有很多的學生了。

衆人對董其昌成爲南直隸鄉試主考官,主要是從學問方面分析的,但南京兵部尚書楊成,從中看出了端倪,董其昌不喜歡過問爭執,也從來不牽涉到黨爭之中,也許是因爲這個原因,才能夠成爲南直隸鄉試的主考官,至於說朝廷之中的官員,絕大部分都是有着偏向的,就算是沒有陷入到黨爭之中,可也有較爲明確的態度,這樣的情況,在六科給事中也表現出來了。

南直隸的主考可不簡單,若是有着明確的政治傾向,豈不是要直接影響到被錄取的舉人,這對皇上來說,肯定是不利的。

魏呈潤前來宣旨的時間,是七月二十五日,來到了南京之後,他就進入到守備衙門。

這裡戒備森嚴,由南京京營的軍士直接守衛。

接旨之後的董其昌,也進入到守備衙門,身爲南直隸的主考官,他肯定是要避嫌的,若是還留在府中,那前來拜訪的人就要擠破門了。

兩人首先面對的就是考題的事情。

考題以董其昌爲主,魏呈潤也可以發表見解。考題確定下來之後,兩人就可以考慮其他的事情了,包括諸多的其他考官人選,這些事情要容易很多,凡是被選中的官吏,接到董其昌的手諭之後,也要馬上進入到守備衙門的。

鄉試的時間是從八月初九開始,一直到八月十五結束,正是八月桂花香的時候。

鄉試分爲三場考試,第一場八月初九,第二場八月十二,第三場八月十五,三場考試以第一場最爲重要,也是決定考生是不是能夠被錄取的關鍵所在。

考生八月初八進入到貢院,一直到八月十五才能離開貢院,期間足足八天的時間,吃住都在貢院,官府提供飯菜,這期間,貢院外面是嚴密戒備的。

主考官、同考官以及外簾官等人,也是不準離開貢院的,以防出現作弊的情況。

七月二十六日,董其昌和魏呈潤開始商議考題的事情。

兩人的性格完全不一樣,董其昌醉心於書法和學問,對政治沒有絲毫的興趣,魏呈潤就不一樣了,職責所在,時常要上奏摺,提出諸多的意見建議,所以兩人一起商議考題,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不過有一件事情是明確的,那就是董其昌是主考官,從品階方面來說,董其昌是正二品的官階,魏呈潤是正七品的官階,兩者相差是很大的,所以出考題肯定是以董其昌爲主。

董其昌的意見非常明確,考題必須從學問方面出發,可以考慮是不是從考生對自古至今的學問認識方面來出題,但魏呈潤的觀點不一樣,他認爲鄉試之後,被錄取的舉人,就算是會試落榜了,也是能夠進入朝廷爲官的,品階雖低,還是朝廷官員,所以說考題必須要結合當前的時政,讓考生做出評判。

給事中雖然只是七品的官階,可從來都不會被人小看,他們有着一項最爲要害的權力,那就是可以直接給皇上上奏摺,彈劾官吏,或者是指出朝政之不足,這一條是很要命的,皇上直接看到奏摺,若是情緒一激動,豈不是要懲罰被彈劾的官吏了。

所以魏呈潤能夠和董其昌爭論。

董其昌堅持自身的觀點,他的意見非常明確,鄉試之後還是會試和殿試,特別是殿試,就是一場策論的考試,到時候皇上會親自出題,那個時候就是考生真正的發揮自身之見解的時候,提出對家國天下之意見建議,至於說鄉試,重點還是要考學識。

魏呈潤雖然堅持了自身的觀點,但也無法反駁董其昌的觀點,董其昌說的是有道理的,若是鄉試、會試和殿試,全部都是要側重於策論,讓考生對家國大事提出來意見建議,那豈不是忽略了考生最爲基礎的儒學知識。

畢竟董其昌是主考官,最終的考題,還是董其昌定下來的,魏呈潤沒有過多的爭論,這不大符合給事中的身份,其中恐怕還有其他的原因。

董其昌雖然不關心政治,但嗅覺非常的敏銳,對於朝廷的局勢,還是有着獨到認識的。

七月底,陸續有官吏進入到守備衙門,這意味着考官人選已經確定下來,所有進入守備衙門的官吏都要開始做好準備了。

八月初,貢院開始清理,南京京營的軍士協助清理,首先是打掃,其次是考舍若是有缺漏的地方,必須要修補好,畢竟考生要在小小的考舍裡面八天的時間。

到了八月初四,貢院收拾完畢,軍士守候在貢院外面,這表示貢院已經被全面封閉,任何人都不得擅自進入到貢院裡面去。

八月初五,一些考官進入到貢院,開始做着前期的準備工作。

八月初六,主考官董其昌、副主考魏呈潤和同考官、補簾官進入到貢院。

這預示着南直隸鄉試正式開始了。

兩千多生員要進入到貢院之中考試,這裡面的準備工作,絕不輕鬆。

第161章 皇上聖旨第7章 生意經第789章 碰釘子的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657章 寇白門第498章 多爾袞的意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66章 發榜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405章 以身相許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664章 追窮寇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692章 揪心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94章 會試第483章 誓言第188章 計謀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84章 納采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577章 依靠的是自身第87章 取捨之間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803章 算是安心了第111章 陰影第670章 掌控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37章 不一樣的認識第687章 兩個步驟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759章 最殘酷的戰鬥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862章 我就是要改變第433章 以假亂真第589章 痛心(2)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770章 何謂閃電戰第374章 漢奸之痛苦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751章 決定性的錯誤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756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2)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33章 無法淡定第773章 閃電戰(3)第359章 血戰(3)第257章 湖廣告急第327章 預知危險第589章 痛心(2)第822章 精準的掌控第143章 緊急奏摺第268章 攻其不備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438章 靜觀其變第1000章 瀋陽之戰(4)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604章 心上心下第234章 誘惑第790章 權力佈局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201章 蘇蠻子的功勞第761章 齊聚南京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982章 戰遼河(4)第518章 什麼是大局第810章 是坑也要跳第888章 權力集中第51章 壯士(2)第877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2)第240章 慘烈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384章 淮安火器局第197章 望洋興嘆第374章 漢奸之痛苦第422章 前奏第790章 權力佈局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533章 高陽之戰(6)第681章 興辦義學第375章 皇太極的睿智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956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92章 沒有那麼好奇第396章 大膽的決定(1)第53章 搬遷第377章 湯若望和薄玉第401章 自不量力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91章 京城路上第446章 求助第432章 引誘
第161章 皇上聖旨第7章 生意經第789章 碰釘子的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657章 寇白門第498章 多爾袞的意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66章 發榜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405章 以身相許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664章 追窮寇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692章 揪心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94章 會試第483章 誓言第188章 計謀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84章 納采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577章 依靠的是自身第87章 取捨之間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803章 算是安心了第111章 陰影第670章 掌控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37章 不一樣的認識第687章 兩個步驟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759章 最殘酷的戰鬥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862章 我就是要改變第433章 以假亂真第589章 痛心(2)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770章 何謂閃電戰第374章 漢奸之痛苦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751章 決定性的錯誤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756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2)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33章 無法淡定第773章 閃電戰(3)第359章 血戰(3)第257章 湖廣告急第327章 預知危險第589章 痛心(2)第822章 精準的掌控第143章 緊急奏摺第268章 攻其不備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438章 靜觀其變第1000章 瀋陽之戰(4)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604章 心上心下第234章 誘惑第790章 權力佈局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201章 蘇蠻子的功勞第761章 齊聚南京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982章 戰遼河(4)第518章 什麼是大局第810章 是坑也要跳第888章 權力集中第51章 壯士(2)第877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2)第240章 慘烈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384章 淮安火器局第197章 望洋興嘆第374章 漢奸之痛苦第422章 前奏第790章 權力佈局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533章 高陽之戰(6)第681章 興辦義學第375章 皇太極的睿智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956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92章 沒有那麼好奇第396章 大膽的決定(1)第53章 搬遷第377章 湯若望和薄玉第401章 自不量力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91章 京城路上第446章 求助第432章 引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