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落井下石

崇禎十六年九月十五日,紫禁城,乾清宮,早朝。

內閣首輔錢士升率領諸多的內閣大臣、六部尚書、侍郎,以及都察院左右都御使等人,早早就等候在乾清宮的外面,他們站在最前面,身後是京城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

彈劾的奏摺揣在錢士升的袖子裡面,由內閣首輔出面彈劾,這在大明朝廷還是第一次,內閣是需要處理都察院或者其餘文武大臣彈劾奏摺的地方,此番卻由內閣首輔親自出面彈劾,看來這一次的彈劾非同一般。

辰時,朱由檢準時出現在乾清宮,所不同的是,朱由檢的身後跟隨有司禮監大太監王承恩,司禮監太監、提督京營曹化淳,司禮監太監、內侍高起潛,司禮監太監、東廠提督王德化,司禮監太監龐天壽、杜勳等人。

司禮監太監參與早朝的格局早就形成,可如此整齊的陣形還是第一次,而且還是跟隨皇上直接到乾清宮的,比起在乾清宮外面等候的諸多文武大臣來說,待遇高了很多。

天啓年間的司禮監大太監魏忠賢,曾經權傾朝野,引發了朝廷的震動,現如今這樣的格局,不禁讓人再次想起了魏忠賢。

早朝開始,首先討論的是糧食問題。

由於流寇入侵北直隸,佔領了大名府,其勢力已經侵入到河間府等地,導致漕運被迫中止,京城的糧食瞬間變得緊張起來了,京城內人口接近百萬,一旦糧食供給不足,必將大亂,更加關鍵的是,山海關、宣府以及保定府等地的駐軍,糧食也是必須要保證的。

至於說北直隸其他地方,內閣暫時沒有考慮,或許認爲這些地方不需要糧食。

這已經成爲第一大問題,作爲內閣首輔。錢士升不得不考慮。

討論開始之後,爭吵就出現了,一部分人認爲漕運必須要恢復,漕運總督府必須要保證漕糧的供給。漕糧的安全也應該由漕運總督府直接負責,這個觀點很是幼稚,誰都知道漕運總督府被鄭勳睿直接掌控,漕運總督曹馳就是鄭勳睿的心腹,人家願不願意提供漕糧都說不清楚。你還要人家保證漕糧的安全,這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比較務實的觀點是對糧食實施管制,同時在京城內找到諸多的士大夫募集糧食,要知道京城內不少的大戶人家,存糧是不少的,若是能夠募集到糧食,京城還是能夠維持大半年以上時間的,至於說大半年之後怎麼辦,沒有誰去想。

錢士升的觀點是對糧食實施管制的措施,同時戶部拿出來一定的銀兩。在京城購買糧食,保證供給,這個供給的主要對象,其一是朝中文武大臣,其二是宣府、山海關和保定府的大軍,至於說尋常的百姓,根本沒有考慮。

錢士升還提出來建議,給漕運總督府去函,要求他們不能夠停止漕運,一旦北直隸的局勢穩定下來。漕運立刻恢復。

錢士升的觀點得到了絕大部分人的贊同,也有少部分人認爲朝廷對待漕運總督府應該要強硬,不能夠一味的示弱,不管北直隸遭遇到什麼樣的境況。漕運總督府都是要保證漕糧的調運,這樣的觀點不可能得到採納和重視。

皇上一錘定音,採納了錢士升的辦法,命內閣票擬,司禮監起草聖旨。

其次討論的是京城防禦以及抵禦流寇的事宜。

錦衣衛和東廠蒐集到的情報,表明流寇已經佔據北直隸的大同府。且佔據了真定府與河間府的部分地方,山西大同邊軍正在與流寇激戰,大概是感覺到短時間之內難以擊潰大同邊軍,流寇已經撤離大同,朝着北直隸真定府的方向而來。

情報對流寇總人數的統計爲八十萬人。

這個數字讓人涼颼颼的,朝廷目前能夠調集的大軍,包括山海關、宣府、大同以及保定等地,總數不過三十萬左右,其中保定府十五萬人,山海關十萬人,宣府三萬人,大同三萬人左右,這其中山海關、宣府和大同的軍隊是不能夠調動的,他們負責的都是邊關,唯一能夠與流寇作戰的就是駐紮在保定府的十五萬大軍。

十五萬對陣八十萬,這樣的戰鬥不知道該如何的進行。

看上去就是沒有希望的戰鬥。

抵禦流寇戰鬥的討論剛剛開始,內閣首輔錢士升就拿出來彈劾奏摺,當場高聲宣讀了。

這是彈劾內閣次輔、兵部尚書楊嗣昌的奏摺,彈劾奏摺上面,幾乎所有的內閣大臣都署名了,彈劾的罪行是非常嚴重的,那就是楊嗣昌暗地裡勾結流寇,讓李自成獲取到了都督同知的敕封,楊嗣昌率領的朝廷大軍,根本就沒有想着抵禦流寇,而是想着投降流寇,朝廷大軍本應該進入山西剿滅流寇,如今卻退到了保定府,讓流寇輕易佔據了大名府等地。皇上要嚴懲楊嗣昌,削去其一切官職,投入到大牢之中,派遣其他人掌控大軍,抵禦流寇。

彈劾奏摺寫的有些長,錢士升念得聲情並茂。

整個的乾清宮都是靜悄悄的,只有錢士升的聲音迴盪。

朱由檢的臉色變得難看起來了,錢士升準備彈劾楊嗣昌的事宜,他早就知道,也專門委託司禮監太監、內侍高起潛與錢士升交談,勸說錢士升不要彈劾,如此關鍵時候,楊嗣昌正率領朝廷大軍抵禦流寇,朝廷內部需要的是團結一心。

可惜事情沒有朝着朱由檢的意願發展,錢士升在早朝的時候,公開彈劾楊嗣昌。

錢士升唸完彈劾奏摺之後,侯恂等內閣大臣也站出來,列舉楊嗣昌的罪狀。

文武大臣開始議論紛紛,總體的意見是要懲戒楊嗣昌,派遣其他人掌控大軍。

就在衆人議論的時候,司禮監大太監王承恩開口說話了。

太監說話的聲音有些奇特,可以用娘娘腔來形容。

王承恩開口的時候,乾清宮內迅速安靜下來。

王承恩不同意對楊嗣昌的彈劾,有關楊嗣昌勾結流寇的事宜,王承恩斥之無稽之談,當初楊嗣昌建議招撫李自成,讓流寇進攻陝西,這件事情與他王承恩有着莫大的關係,乃是他王承恩與楊嗣昌直接商議的,至於說李自成爲什麼掉轉身進攻朝廷大軍,則有可能是形勢發生了變化,需要詳細瞭解情況。

王承恩認爲,現在正是關鍵時刻,楊大人率領的大軍正在保定府抵禦流寇,且楊大人文武雙全,朝廷之中暫時無人能夠代替,撤回楊大人的舉措,就是自毀長城。

王承恩還強調指出,朝廷處於多事之秋,此刻需要內部團結一致,共同渡過難關。

王承恩說完之後,高起潛也跟着開口了。

作爲內侍,高起潛的身份也是不一般的,可以幫助皇上處理諸多的奏摺。

高起潛開口,說及皇上敕封李自成的事宜,聖旨是他親自起草的,並非是楊嗣昌做出的決定,楊嗣昌只不過是建議,錦衣衛和東廠偵查到的情報,流寇的確在潼關發動了進攻,此番流寇轉頭進攻朝廷大軍,可能是在潼關遭遇到了慘敗。

高起潛認爲楊嗣昌率領大軍撤離到保定府,那是部署的需要,絕非是退卻,更不是勾結流寇的罪證。

在楊嗣昌的問題上面,司禮監與內閣產生了直接的對撞。

其實司禮監與內閣的矛盾由來已久,早在嘉靖和萬曆年間就表現的很是突出了,天啓年間,司禮監完全壓制了內閣,崇禎初年,內閣完全壓制了司禮監,現在司禮監慢慢開始擡頭,得到了皇上充分的信任,不說完全壓制內閣,至少與內閣分庭抗禮了。

司禮監與內閣之間的爭議,最終還是需要皇上拍板。

其實王承恩開口爲楊嗣昌辯護的時候,衆人就知道最終結局如何了,王承恩時刻都跟隨在皇上的身邊,其開口說出來的話語,肯定是代表了皇上的意思,如今的情況之下,內閣已經沒有辦法與司禮監抗衡了。

內閣首輔錢士升,幾個月之前就失去了皇上徹底的信任,特別是楊嗣昌出任內閣次輔之後,而此番錢士升不遺餘力的彈劾,怕也是想除去內閣之中的阻礙。

朱由檢終於開口了,這一次他非常的乾脆,毫不留情的駁斥了錢士升的彈劾,認爲楊嗣昌忠心耿耿,完全值得信任,此番的彈劾乃是親者痛仇者儘快的舉措,日後不要提及。

朱由檢還當場宣佈,敕封楊嗣昌爲太子太師,率領朝廷大軍抗擊流寇。

朱由檢開口的時候,錢士升一直都是低着頭,本來想着反駁的他,沒有開口,不知道內心在想些什麼。

早朝結束之後,朝中的議論很快出現,此番的議論對錢士升很是不利,衆人認爲皇上已經開始完全信任司禮監以及內閣次輔楊嗣昌,排斥內閣首輔錢士升,或許不長時間之後,內閣首輔就要調整人選了。

楊嗣昌面臨的局勢,也是非常不利的,以十五萬大軍抵禦近百萬的流寇,想要獲取勝利太困難,能夠讓流寇知難而退,回到山西與河南去就很不錯了。

沒有人認爲楊嗣昌能夠真正獲取戰鬥的勝利。(。)

第659章 爭取最大支持第633章 掣肘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841章 漸入絕境第273章 明智第447章 一萬對十一萬第787章 勸服第912章 大禍臨頭的感覺第844章 難得的大勝第220章 彈劾第797章 李自成的變遷第865章 通州之戰第468章 同心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357章 血戰(1)第716章 朱仙鎮之戰(6)第854章 絕唱(2)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459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222章 天意如此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466章 口服心服第813章 自負的本錢第535章 大戰部署第11章 家務事第657章 寇白門第692章 揪心第364章 必須穩定第433章 以假亂真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345章 蓬萊閣第685章 裂縫第60章 儒學教授第889章 不可能心軟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8章 縣學第633章 掣肘第309章 寒心第161章 皇上聖旨第714章 朱仙鎮之戰(4)第462章 還算是明智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894章 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第684章 誤判?第945章 萬國來朝(3)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57章 奧妙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499章 穩不住第665章 雲山霧罩第562章 天助(1)第901章 對外貿易司第247章 內心感慨第482章 吳偉業的心思第588章 痛心(1)第348章 用兵當用強(2)第938章 巴達維亞的消息第284章 有信心第629章 上當的感覺第706章 進退兩難第613章 洪門錢莊發威第471章 第一個建議第950章 做好狗急跳牆的準備第734章 可怕的一幕第831章 各懷鬼胎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845章 都面臨抉擇第926章 權鬥第116章 帝心第62章 道不同(2)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335章 洪門第516章 慘敗(5)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699章 如願以償第360章 慘勝第722章 以假亂真第701章 低頭就是出路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5章 父子長談第782章 閃電戰(12)第553章 雪崩的感覺第977章 多爾袞的勝出第566章 不算是結束第782章 閃電戰(12)第620章 襄陽失陷(3)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86章 必須改變第504章 重大決定第198章 喜得貴子第387章 畢懋康的認識第928章 必須精準分析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906章 進退兩難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487章 軒然大波
第659章 爭取最大支持第633章 掣肘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841章 漸入絕境第273章 明智第447章 一萬對十一萬第787章 勸服第912章 大禍臨頭的感覺第844章 難得的大勝第220章 彈劾第797章 李自成的變遷第865章 通州之戰第468章 同心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357章 血戰(1)第716章 朱仙鎮之戰(6)第854章 絕唱(2)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459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222章 天意如此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466章 口服心服第813章 自負的本錢第535章 大戰部署第11章 家務事第657章 寇白門第692章 揪心第364章 必須穩定第433章 以假亂真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345章 蓬萊閣第685章 裂縫第60章 儒學教授第889章 不可能心軟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8章 縣學第633章 掣肘第309章 寒心第161章 皇上聖旨第714章 朱仙鎮之戰(4)第462章 還算是明智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894章 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第684章 誤判?第945章 萬國來朝(3)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57章 奧妙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499章 穩不住第665章 雲山霧罩第562章 天助(1)第901章 對外貿易司第247章 內心感慨第482章 吳偉業的心思第588章 痛心(1)第348章 用兵當用強(2)第938章 巴達維亞的消息第284章 有信心第629章 上當的感覺第706章 進退兩難第613章 洪門錢莊發威第471章 第一個建議第950章 做好狗急跳牆的準備第734章 可怕的一幕第831章 各懷鬼胎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845章 都面臨抉擇第926章 權鬥第116章 帝心第62章 道不同(2)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335章 洪門第516章 慘敗(5)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699章 如願以償第360章 慘勝第722章 以假亂真第701章 低頭就是出路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5章 父子長談第782章 閃電戰(12)第553章 雪崩的感覺第977章 多爾袞的勝出第566章 不算是結束第782章 閃電戰(12)第620章 襄陽失陷(3)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86章 必須改變第504章 重大決定第198章 喜得貴子第387章 畢懋康的認識第928章 必須精準分析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906章 進退兩難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487章 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