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可怕的一幕

;

朝廷之中的暗流突然開始涌動。

開封府城的陷落,讓皇上震怒,也讓一些人看出皇上對內閣極大的不滿,特別是兩次的朝會,內閣首輔周延儒認爲目前需要穩定局勢,暫時不要追究已經過去的事情,團結一致圍剿流寇,可這個提議被皇上直接否決,皇上要求追究開封府城陷落的責任。

已經沉默很長時間的東林黨人,抓住了這個機會。

蝸居了很長時間的工部右侍郎張溥,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採、楊彝,大理寺右寺丞吳昌時,詹事府右俞德龔鼎孳等人,明銳的把握住時機,開始了行動。

張溥等人是已經遭遇重創的東林黨人之中的骨幹,內閣大臣錢士升、侯恂等人也是非常看着張溥等人的,朝廷之中發生的任何事情,他們幾乎都要告知張溥等人,錢士升等人還曾經努力,讓發配到遼東的錢謙益和瞿式耜等人回到京城,可惜機會不成熟,沒有能夠成功。

就在皇上決定追究開封府城陷落責任的同時,張溥召集張採、楊彝、吳昌時和龔鼎孳等人,詳細商議,結合他們掌握的情報,開始提出來彈劾的奏摺。

張溥等人的彈劾奏摺,在朝中迅速引發了波瀾。

按照張溥等人的建議,已故的兵部尚書、五省總督孫傳庭,應該要遭受到懲戒,因爲其在作戰部署的安排方面的失誤,直接導致後來的開封府城失陷,已故的河南巡撫吳甡,應該被削去一切的名爵,因爲其對開封府城的陷落有着直接的責任,河南總兵賀人龍應該交由刑部和大理寺審訊,其身爲河南總兵,未能保住開封府城,明顯失職。

至於說朝廷之中,張溥等人也將矛頭直接指向了已經辭去內閣大臣、兵部尚書職務的楊嗣昌,剿滅流寇的整體作戰部署。是兵部負責的,開封府城的失陷,表明兵部在用人上面和戰略部署方面,都出現了重大的失誤。楊嗣昌必須要承擔主要的責任。

內閣次輔張鳳翼也在被彈劾的人員之中,按照內閣首輔和內閣次輔的分工,原則上內閣首輔周延儒協理禮部、吏部和戶部的事宜,內閣次輔張鳳翼協理兵部、刑部和工部的事宜,兵部出現如此重大的失誤。導致開封府城陷落,張鳳翼同樣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張溥等人的奏摺,猶如重磅炸彈,不少人認爲他們的膽子太大了。

不過內閣首輔周延儒卻是暗自佩服,他從彈劾奏摺之中,看到了錢士升和侯恂等人的影子,更是看到了錢士升等人揣摩皇上心思的本領。

皇上之所以一定要抓住開封府城陷落的事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就是對內閣不滿意,希望通過這件事情來整頓內閣。而內閣之中的張鳳翼、楊一鵬、楊嗣昌等人,被認爲與南京兵部尚書鄭勳睿之間的關係不錯,皇上早就不滿意了,只不過找不到機會發泄而已。

錢士升、侯恂和張溥等人,一定是經過了仔細的分析,切中要害上奏了這份彈劾的奏摺,他們在關鍵的時刻迎合了皇上的心思。

周延儒幾乎都是在皇上的身邊,他隱隱感覺到了,皇上對鄭勳睿和鄭家軍已經是恨之入骨,日夜擔心。要不是因爲流寇和後金韃子的威脅,早就會對鄭勳睿和鄭家軍動手,可就算是局勢危急,也不能夠眼睜睜看着鄭勳睿和鄭家軍壯大起來。東林黨人與鄭勳睿之間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這個時候啓用部分的東林黨人,放開手腳去對付鄭勳睿,皇上可以居中協調,毫髮無損的看着兩邊廝鬥,等到兩敗俱傷局面出現的時候。出手去收拾鄭勳睿。

錢士升和侯恂等東林黨人,應該是看清楚了局面,不過爲了振興東林黨,爲了能夠爭取到權力,付出一定的犧牲也是值得的,東林黨人通過效忠皇上、通過與鄭勳睿之間的博弈,來重新發展壯大,未嘗不可。

經過了仔細認真的分析,也經過了長時間的思索,周延儒終於下定決心,在皇上決定追究開封府城陷落責任的時候,辭去內閣首輔的職位,讓位給東林黨人,就讓這些東林黨人給皇上賣命,與鄭勳睿去博弈。

周延儒很清楚,一旦東林黨人決定要動手,等待他們的就是覆滅的命運,皇上保不住這些東林黨人,關鍵時刻也不會出手保護,當初在南直隸和淮北等地發生的事情,他記得很清楚,鄭勳睿是讀書人,不願意動手殺讀書人,那是因爲勝券在握,也是希望東林黨人能夠反省,不過鄭勳睿的隱忍換來如此的局面,人家再次動手的時候,還會手軟嗎。

六月中旬的朝會,足足持續了兩整天的時間,這在大明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朝會上發生了激烈的爭論,甚至是爭吵,而這次的朝會,也開啓了大明皇室迅速衰敗的源頭,從這個時候開始,朱由檢開始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也就是從這次的朝會開始,朱由檢做出了一個決定,司禮監的太監參與到朝會之中,可以明確的發表意見建議。

這個大膽的決定,讓不少的朝臣反對,畢竟先皇的時候,魏忠賢儘管是權傾朝野,但也沒有參加過朝會,表面上還是要維持皇室規矩的,可朱由檢居然推翻了這一切,明確要求司禮監太監參與到朝會之中。

朝臣的反對沒有作用,朱由檢最終拍板,做出決定,要求司禮監太監參與朝會並針對朝政提出意見建議,朱由檢甚至還準備爲司禮監太監參與朝會下發聖旨,將這件事情完全明確下來,今後都照此執行,被司禮監大太監王承恩勸阻了。

激烈的爭吵之中,朱由檢始終掌控局勢,有了司禮監太監參與朝會,他產生了強大的自信,也能夠冷靜的分析出來文武大臣的心思了。

兩天的朝會結束,朱由檢也做出了最終的決定。

崇禎十四年六月二十日,皇上下旨。

原內閣首輔周延儒、原內閣次輔張鳳翼、原內閣大臣楊一鵬因爲身體原因致仕;原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因開封府城陷落之事免去一切職務;已經陣亡的原兵部尚書、右副都御使、五省總督孫傳庭,因指揮大軍作戰出現重大失誤,剝奪一切的名爵;陣亡的原河南巡撫吳甡,未能很好的護衛開封府城,本應遭受懲戒,不過其拼死守衛開封府城,效忠朝廷,此等精神應該嘉獎,賜予太子少保之職銜,着令厚葬;原河南總兵賀人龍,未能履行職能,免去其河南總兵職務,交由兵部和大理寺審訊。

內閣大臣錢士升出任內閣首輔,內閣大臣陳新甲出任內閣次輔。

工部右侍郎張溥出任河南巡撫,即刻上任,主持河南局勢,包括調遣軍隊事宜;右僉都御史張採出任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張採出任戶部右侍郎;大理寺右寺丞吳昌時出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詹事府右渝德龔鼎孳出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聖旨出來之後,舉朝震驚。

兩起兩落的周延儒,準備回到家鄉去了,其實他的年紀並不是很大,以身體原因致仕,這有些說不過去,不過對於內閣首輔的職位,周延儒已經沒有任何的眷念了。

朝中的局勢已經完全明確,皇上的心思已經表露無遺,自此之後,朝中的局勢將會出現重大的變故,這一點是在周延儒的預料之中的。

大明江山自此之後,將出現三個重大的對手,鄭勳睿和鄭家軍成爲了大明王朝最大的對手,其次就是後金韃子,最後是流寇,從大明朝廷的實力方面來看,無法戰勝任何的一個對手,而且皇上已經將鄭勳睿和鄭家軍作爲了最大的對手,在內閣的調整方面,包括朝廷大臣的調整方面,重用了鄭勳睿的死對頭。

內閣此次的調整很大,他周延儒、張鳳翼、楊嗣昌和楊一鵬等人都離開了內閣,新任的內閣首輔和內閣次輔都是曾經的內閣大臣,按說需要補充不少人進入內閣的,皇上對這件事情沒有馬上做出決定,而是要求朝中大臣舉薦。

周延儒對皇上的這些做法感覺到可笑,一方面依靠司禮監牢牢掌控朝政,一方面利用東東林黨人與鄭勳睿對抗,殊不知鄭勳睿根本沒有將這些事情看在眼裡,人家悶頭髮展,實力已經非常強大了,可以說鄭勳睿和鄭家軍若是公開造反,朝廷根本無法抵禦,大明京城很快就會被鄭勳睿和鄭家軍拿下。

周延儒的動作很迅速,此次他能夠全身而退,很不簡單了,必須在皇上尚未想到過往事情之前,迅速的離開,他知道不少的秘密,不少的秘密都是很要命的。

新上任的內閣首輔錢士升、內閣次輔陳新甲等人,都打算前來拜訪,被周延儒直接拒絕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既然離開了,那就徹底離開。

僅僅在京城逗留了兩天的時間,周延儒就起身離開京城,回老家去了。。

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228章 蛇鼠一窩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290章 死者爲大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655章 攪局第15章 新鮮的玉蜀黍第828章 騎虎難下第276章 下有對策第428章 預兆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606章 不給面子第861章 紅顏禍水第568章 京城故事(2)第947章 終於力不從心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166章 慘烈第343章 旅順口第885章 宵小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831章 各懷鬼胎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161章 皇上聖旨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36章 再赴秦淮河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778章 閃電戰(8)第740章 段宗奎的作用(1)第922章 故伎重演第658章 找理由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225章 突破口第139章 大勝第593章 深層次分析第109章 需要靠自己第456章 閃電戰第315章 抵達淮安第690章 焦灼(2)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250章 用事實說話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366章 拉攏和挑撥第861章 紅顏禍水第23章 秦淮河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572章 明晰的調整第319章 文坤其人第580章 講武堂第147章 登萊兵變第127章 血腥屠殺第745章 兩極分化第33章 無法淡定第244章 算是智慧第492章 連鎖反應第829章 重要的決斷第67章 鄉試解元第236章 朱存樞的選擇第969章 疑點重重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342章 親自指揮第174章 老軍戶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311章 爭論和辯駁第79章 主婚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267章 出其不意第124章 徐光啓第262章 一錘定音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761章 齊聚南京第157章 招募軍士第100章 殿試禮儀第241章 噩耗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229章 狠下決心第82章 無奈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333章 讓你選擇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413章 兩難第515章 慘敗(4)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786章 單項選擇第24章 盛澤歸家院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
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228章 蛇鼠一窩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290章 死者爲大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655章 攪局第15章 新鮮的玉蜀黍第828章 騎虎難下第276章 下有對策第428章 預兆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606章 不給面子第861章 紅顏禍水第568章 京城故事(2)第947章 終於力不從心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166章 慘烈第343章 旅順口第885章 宵小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831章 各懷鬼胎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161章 皇上聖旨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36章 再赴秦淮河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778章 閃電戰(8)第740章 段宗奎的作用(1)第922章 故伎重演第658章 找理由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225章 突破口第139章 大勝第593章 深層次分析第109章 需要靠自己第456章 閃電戰第315章 抵達淮安第690章 焦灼(2)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250章 用事實說話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366章 拉攏和挑撥第861章 紅顏禍水第23章 秦淮河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572章 明晰的調整第319章 文坤其人第580章 講武堂第147章 登萊兵變第127章 血腥屠殺第745章 兩極分化第33章 無法淡定第244章 算是智慧第492章 連鎖反應第829章 重要的決斷第67章 鄉試解元第236章 朱存樞的選擇第969章 疑點重重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342章 親自指揮第174章 老軍戶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311章 爭論和辯駁第79章 主婚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267章 出其不意第124章 徐光啓第262章 一錘定音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761章 齊聚南京第157章 招募軍士第100章 殿試禮儀第241章 噩耗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229章 狠下決心第82章 無奈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333章 讓你選擇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413章 兩難第515章 慘敗(4)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786章 單項選擇第24章 盛澤歸家院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