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

大西洋的作戰行動,導致攻打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推遲到了三月底。

客觀的講,推遲一個月,不是壞事,而是好事。

到三月底,中國海軍與空軍已經能夠爲登陸美國西海岸的陸戰隊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強大的空中掩護與空中支援。

當時,在東太平洋上,海軍集中了十五支航母戰鬥羣。

事實上,打到這個時候,主力艦隊的主要任務已不是奪取制海權與制空權,而是在戰場附近遊弋,專門搜尋與殲滅出港尋找偷襲機會的美軍艦艇,特別是那些用非金屬材料製成的小型艦艇。

說得直接一點,主力艦隊的任務是保護聚集在前沿的上千艘各類缺乏機動能力、也缺少有效自衛手段的艦船免遭美軍高速小型艦艇的突然襲擊,在前線製造一片安全海域,確保其他艦船不受影響。

顯然,主力艦隊成了打雜艦隊。

真正承擔主要作戰任務的,反而是那些之前不受重視,甚至被認爲無法在戰場上生存下來的普通艦船。

說得準確一點,是用商船改裝的艦船。

在正規海戰上,這些“軍輔船”確實沒有生存能力,可是在海戰之後,特別是在敵人已經喪失了海戰能力的情況下,這些之前不被海軍重視的艦船卻大有用武之地,作戰效費比遠遠超過戰艦。

比如,一艘護航航母的實際價值只有一艘超級航母的二十分之一,常規作戰費用只有超級航母的十分之一,維護費用只有超級航母的五分之一,但是能攜帶三十架艦載戰鬥機、或者二十四架固定翼艦載反潛巡邏機,作戰能力相當於一艘超級航母的三成,其綜合效費比是超級航母的五到十倍。

也就是說,用同樣的經費來採購護航航母,比採購超級航母划算得多。

正是如此,從二零五四年開始,中國海軍就開始大批量採購護航航母,甚至因此放棄了第六批超級航母的訂單。事實上,到大戰結束的時候,第五批超級航母都沒完全建成,最終只完成了四艘,其餘八艘在拆除敏感設備後出售給了鋼鐵回收企業,而現役的超級航母只有三分之一保留了下來,其餘的都在大戰結束後的五年之內退役,部分封存了起來、部分低價出售給盟國、部分則成爲測試新式反艦武器的靶船、還有一些被拖到南海成爲了人造海底珊瑚礁的基石。

到二零五六年三月底,中國海軍中的護航航母已經超過一百八十艘。

這是個什麼概念?

按照一艘護航航母搭載三十架戰鬥機,這些護航航母總共可以搭載五千四百架,而實際遠不止如此,因爲一些後期改進的護航航母的載機量超過了六十架,一些用三十萬噸級集裝箱貨輪改裝的護航航母甚至能搭載一百架戰鬥機。當時,部署在前線的一百五十艘護航航母總共搭載了八千架戰鬥機。

太平洋艦隊的十五艘超級航母,最多也就只能搭載不到一千四百多架戰鬥機。

這麼一比,就能發現護航航母羣有多麼龐大了。

當然,如何部署與調動這些護航航母,絕對是一門科學。

從指揮的角度來講,同時調動一百八十艘護航航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同時指揮八千架戰鬥機作戰,也幾乎不可能。

所幸的是,當時海軍已經研製出了功率更大的電磁彈射器,能夠在甲板零風速、甚至是負二十五節風速的情況下,讓j-33m滿載起飛,不需要像以往一樣,必須讓航母迎風航行使甲板風速超過二十節。如此一來,聚集在一起的護航航母就可以在錨泊的狀態下彈射與回收艦載戰鬥機。

簡化了使用方式,護航航母的價值大增。

除此之外,嶄新的軍事指揮體系也已成型,並且開始發揮作用。

事實上,這算不上全新的軍事指揮體系,因爲其核心,實際上就是基於軍事通信衛星的指揮與通信網絡。

當時,中國在清除近地軌道太空垃圾的時候,也發射了數十顆軍事衛星。

這些軍事衛星,就在清理衛星羣裡。

在清除太空垃圾的時候,中國採用的辦法是在同一條軌道上,部署一組清理衛星,數量在十枚以上,一枚清理衛星能夠清除掉前方橫向寬度一公里之內的太空垃圾,十顆衛星同時工作,就能清除一條寬度在十公里左右的軌道空間,而每一組中,還至少有兩顆備用的清理衛星,以便及時替換受損的清理衛星。在這些清理衛星後面,就是軍事衛星,包括通信、偵察與警戒衛星。一般情況下,由六顆或者九顆軍事衛星組成一個衛星羣,每一個衛星羣裡至少有兩顆通信、兩顆偵察與兩顆警戒衛星,以確保在任何情況下,每個類型的軍事衛星都至少有一顆能夠工作。

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軍事通信衛星,因此每個衛星羣裡,往往有三顆、甚至更多的軍事通信衛星,以便在必要的時候,比如穿越戰場上空的時候,讓幾顆衛星同時工作,爲作戰部隊提供更多的通信頻道。

事實上,這些通信衛星也決定了軍事打擊的節奏。

當時,軍事衛星都處在低軌道上,在戰場上空滯留的時間在兩個小時左右,所以中國空軍的轟炸行動往往會集中在這兩個小時裡進行,即讓轟炸機在此期間進入轟炸區域,投下炸彈,在衛星通信中斷之前撤出。

通信效率提高,意味着指揮效率提高。

要知道,在大戰期間,限制指揮效率的結症就是通信效率太低。

雖然利用超高空長航時無人飛機,軍事通信情況有所改善,但是無人飛機的工作效率遠遠不如軍事通信衛星,特別是覆蓋的戰場範圍僅有軍事通信衛星的百分之一,而同時動用一百架無人機,意味着需要在這一百架無人機之間交換信息,組建通信網,從而大幅度降低了通信效率。

用一顆通信衛星取代一百架大型無人機,通信效率自然提高了不少。

當時,中國發射的軍事通信衛星有二千四百個通信頻道,也就是能夠同時接通二千四百條通信線路,爲二千四百個作戰單位提供服務。雖然受衛星數量限制,即便讓三顆軍事通信衛星同時工作,也只能支持七千二百個作戰單位,遠沒有達到全球自然災害前的水準,當時中美兩國的軍事通信衛星網絡能夠同時支持數萬個作戰單位,但是與大戰期間相比,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要知道,在大戰期間,中**隊已經簡化了通信系統,對部隊間的通信聯絡進行了較爲嚴格的限制,並且找到了其他替代方式。拿陸軍來說,一支突擊集羣就是一個作戰單位,內部通信完全依靠定向通信系統與戰術電臺,只有在與其他單位通信的時候,才需要藉助軍事通信衛星。

在海軍裡,一支艦艇編隊就是一個作戰單位。

當時,海軍把六艘護航航母編成一個作戰單位,其中一艘爲旗艦,只有旗艦需要利用軍事通信衛星,而另外五艘都通過定向通信系統與旗艦交換信息,編隊裡的其他艦艇也以同樣的方式與旗艦交換信息。

這樣一來,海軍的通信效率大大提高,指揮效率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利用這些手段,指揮一百八十艘航母就不再是什麼難事了。

數量衆多的護航航母,正是中國海軍在東太平洋戰場上保持制空權,並且掩護戰略轟炸的重要基礎。

隨後,也將成爲攻打美國本土的重要力量。

有趣的是,絕大部分護航航母的命運都比超級航母好得多。大戰結束之後,只有很少一部分船齡較長的護航航母被拆毀,以廢鋼鐵的價格出售,其餘的護航航母都重新改造,恢復了本來面目,即集裝箱貨輪,再次航行在各大洋的主要航線上,爲世界各國的重建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後來,還有一艘護航航母以其戰時模樣保存了下來,成爲中國海軍博物館裡的展品。

與護航航母一道寫入歷史的,還有在這些軍輔船上奮戰的船員。

當時,絕大部分軍輔船上,只有軍官享受海軍現役軍人的待遇,大部分船員都是應徵入伍的水手,可他們並沒納入海軍的正式編制,成爲一個非常獨特的“準軍事羣體”,因此在戰後也沒有得到退役軍人的待遇。整個大戰期間,有近兩百萬海員應徵入伍,其中近二十萬人戰死沙場。直到戰爭結束十五年,中國政府才正式承認應徵海員的軍人身份,並且爲其提供退役軍人待遇。

後來,中國海軍在舟山港,專門建立了一座“陣亡海員紀念碑”。

不僅僅是海軍纔有這樣的情況,陸軍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當時應徵參加陸軍運輸隊的就有一百多萬人,其中近五萬人在戰場上殉國。直到戰爭結束後,在上百萬準軍人的安置問題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並且引發衆多社會知名人士爲之奔走的時候,陸軍才承認了他們的軍人身份。

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了。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三月二十七日,牧浩洋簽署了登陸美國西海岸的登陸作戰方案。

如果天氣狀況良好,登陸行動將在二十四小時之內開始。

第14章 戰爭前奏第44章 蛇困淺灘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84章 連環拳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77章 分歧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9章 以退爲進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35章 聲東擊西第96章 瞞天過海第33章 嘎然而止第4章 科技競賽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20章 混戰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42章 四個小時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15章 風頭正勁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98章 追趕第24章 昏了頭第33章 超級航母第127章 改進第40章 自作主張第2章 厚積薄發第68章 搶任務第33章 科技戰略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84章 戰略平衡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14章 向前看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9章 第二戰線第25章 偃旗息鼓第39章 去臺灣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78章 中國化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114章 向前看第14章 宣戰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44章 加速追擊第8章 經濟賬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98章 假戲真做第56章 家宴第274章 覺悟第46章 豐收年第71章 任人唯才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1章 棄武從文第44章 防空火網第39章 出其不意第73章 擴軍備戰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64章 外交勝利第48章 全身而退第141章 入朝第50章 匿蹤突擊第84章 戰將第38章 猛攻第21章 慘敗第86章 全面競賽第314章 大重建第49章 最佳選擇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41章 糧食投資第297章 警戒圈第68章 措手不及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83章 一錯再錯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75章 三板斧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19章 關鍵結點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24章 勇敢面對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203章 覆滅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9章 水深火熱
第14章 戰爭前奏第44章 蛇困淺灘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84章 連環拳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77章 分歧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9章 以退爲進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35章 聲東擊西第96章 瞞天過海第33章 嘎然而止第4章 科技競賽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20章 混戰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42章 四個小時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15章 風頭正勁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98章 追趕第24章 昏了頭第33章 超級航母第127章 改進第40章 自作主張第2章 厚積薄發第68章 搶任務第33章 科技戰略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84章 戰略平衡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14章 向前看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9章 第二戰線第25章 偃旗息鼓第39章 去臺灣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78章 中國化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114章 向前看第14章 宣戰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44章 加速追擊第8章 經濟賬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98章 假戲真做第56章 家宴第274章 覺悟第46章 豐收年第71章 任人唯才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1章 棄武從文第44章 防空火網第39章 出其不意第73章 擴軍備戰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64章 外交勝利第48章 全身而退第141章 入朝第50章 匿蹤突擊第84章 戰將第38章 猛攻第21章 慘敗第86章 全面競賽第314章 大重建第49章 最佳選擇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41章 糧食投資第297章 警戒圈第68章 措手不及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83章 一錯再錯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75章 三板斧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19章 關鍵結點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24章 勇敢面對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203章 覆滅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9章 水深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