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戰略平衡

與歐盟一樣,劇烈變化的國際形勢,也把俄羅斯推到了十字路口上。

可惜的是,與歐盟相比,俄羅斯的處境更加惡劣。更重要的是,俄羅斯的成敗不是繫於某種社會力量,而是一個人。

從歷史影響上看,成就俄羅斯與毀掉俄羅斯的是同一個人。

作爲前蘇聯主要的衣鉢繼承者,俄羅斯依然是世界上幅員最爲遼闊、資源最爲豐富的國家,也是得到公認的世界強國。只是,剛剛獨立的俄羅斯並不強大,反而因爲過分的信賴西方集團,遭遇了十年的寒冬。直到從克勃格走出來的普京當上總統,俄羅斯這臺龐大而又老舊的戰車纔回的正軌。普京的第一次任期,是俄羅斯經濟發展最快、社會復甦最爲迅速的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講,普京一個人拯救了俄羅斯,把這個歷史沉重的國家拖出泥潭,推上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正是這位“強硬的獨裁者”,把俄羅斯帶上了歧途。

在普京的第二次總統任期內,俄羅斯的發展狀況就沒有那麼理想了。

雖然在此期間,通過與中國加強合作,俄羅斯獲得了大好的發展勢頭,特別是中國巨大的資源需求,極大的促進了俄羅斯經濟增長,比如在二零一六年到二零一九年間,與中國的貿易就爲俄羅斯提供了數百萬個就業崗位,使俄羅斯迅速走出金融危機。但是這種單純依靠資源的貿易,對俄羅斯的幫助並不大,而且不具有持續性。比如從二零二零年開始,隨着中國加強了從其他地區的進口力度,大力開闢海外資源產地,對俄羅斯的需求大爲降低,貿易額開始萎縮。

僅僅如此的話,俄羅斯受到的影響還不是很大。

中國的需求減少,不等於俄羅斯找不到買家,比如歐盟也需要俄羅斯的資源,特別是石油與天然氣。

最重要的是,沒有任何一個大國以出口資源爲主。

要知道,真正的大國,都是進口資源,出口更有價值的工業產品,特別是含有更高附加值的高技術工業產品。

這一點,在軍火貿易上體現得非常明確。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前,俄羅斯都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軍火出口國,每年都能創造數十億美元、甚至上百億美元的外匯收入,而軍火貿易也是除了能源貿易之外,俄羅斯的第二大外匯收入。

可是從二零一五年開始,俄羅斯的軍火貿易額開始急劇下降。

到二零二零年左右,俄羅斯不但沒有保住第二的位置,連前五位都不是,軍火貿易額僅有可憐的七億美元,比美國的七百八十億、中國的六百二十億、英國的一百七十億、德國的一百六十八億、法國的一百四十億美元差了不僅僅是一個級別,即便跟以色列、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亞這些國家相比,也差了好幾倍。

雖然在二零二四年,隨着T-50定型量產,俄羅斯的軍火貿易額有所增加,但是仍然遠遠落後於其他強國。

歸根結底,正是俄羅斯的經濟結構出了問題。

說得直接一點,俄羅斯在科技實力上已被中國、美國、歐洲甩在了後面,根本沒有能力與其他強國競爭。

問題是,這並不等於俄羅斯失去了大國的資格。

利用資源貿易,俄羅斯不但與中國、歐盟保持着良好關係,還鞏固了傳統勢力範圍,周邊環境大爲改善。

當然,最主要的不是俄羅斯的實力增強了,而是美國的相對實力減弱了。

說得直接一點,在美國必須面對中國挑戰的時候,不再把遏制俄羅斯當成主要任務,也就不再打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在某些時候甚至把俄羅斯當成遏制中國的夥伴,也就不得不爲俄羅斯鬆綁。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第一次印度洋戰爭。

當時,美國爲了遏制中國進軍印度洋,不得不拉攏俄羅斯,以戰略利益做交換,幫助俄羅斯鞏固中亞地區的地位,阻止中國向中亞滲透,利用俄羅斯的野心,特別是在傳統地緣地區的野心來牽制中國。

雖然這一招沒有收到明顯效果,畢竟中國沒有進軍中亞的野心,也不想挑戰俄羅斯的傳統勢力,但是至少讓俄羅斯有了喘息機會,也減輕了俄羅斯的戰略負擔,比如藉此機會鞏固了在外高加索地區的控制力。

當然,俄羅斯得到的好處絕不僅僅如此。

比如在美國進行戰略收縮後,俄羅斯控制了烏克蘭,聯合白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着手重組獨聯體,並且把獨聯體作爲建立戰略邊疆的重要基礎,以此提高國際地位,獲得國際大國身份。

有一點必須承認,即俄羅斯的處境並不樂觀。

在軍事領域,反映得特別明顯。

二零三五年前後,中國與美國率先開始了第五代戰鬥機的量產工作,由法國與德國聯合研製的“歐洲先進戰鬥機”也完成了首飛,預計在二零四零年前量產,而俄羅斯的第五代戰鬥機連影子都沒有。

在這個急流勇進的時代,跟不上就等於倒退。

對俄羅斯來說,前蘇聯的遺產已經消耗一空,卻沒能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未來自然暗淡無光。

事實上,這也正是俄羅斯爲什麼堅決反對全面銷燬核武器,在美國與中國的壓力下卻又無可奈何的原因。對俄羅斯來說,核武器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戰略安全保障,可是兩個超級大國的壓力又讓俄羅斯不得不屈服。

這些現象,無一例外的表明,俄羅斯充其量算得上是地區強國。

只是,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憑藉獨一無二的地緣優勢,俄羅斯仍然是世界大國。

原因很簡單,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西接歐洲、東連中國,彼得大帝等老祖宗打下的基業足夠後世子孫享用幾百年了。

正是利用與歐洲、中國的緊密關係,俄羅斯的地位得以維持。

說得直接一點,俄羅斯是中國與歐洲的緩衝帶,也是美國遏制中國、牽制歐洲的主要着力點。如此優越的地理位置,讓俄羅斯獲得了足以維持身份地位的資本,也足以在多邊外交中獲得一席之地。

打個很簡單的比喻,中國不希望俄羅斯過於弱小,歐盟也不希望俄羅斯過於羸弱,而美國則希望俄羅斯足夠強大。

受此影響,俄羅斯總能左右逢源。

二零三六年初,美國新任總統出訪的第一個國家就是俄羅斯,而不是像傳統那樣,首先訪問英國。

在莫斯科,美國總統不但承諾爲俄羅斯提供一千萬噸糧食,還答應促進雙邊貿易。

可以說,這是美俄關係出現重大轉折的標誌性事件。

在此之前,美國的對俄戰略以遏制與牽制爲主,即便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後,因爲俄羅斯與中國關係密切,美國都在積極牽制俄羅斯。在此之後,美國的對俄戰略將以扶持爲主,把俄羅斯變成對抗中國、制衡歐洲的橋頭堡。

美國對俄態度的轉變,可以說是這輪國際局勢大變革中最引人矚目的重大事件。

在很多人看來,這肯定毀導致中俄與歐俄關係倒退。

顯然,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短期內,中國肯定不會與俄羅斯交惡,因爲中國的主要戰略對手不是俄羅斯,而且與俄羅斯還有合作基礎。

對歐盟來說,俄羅斯更加重要。

原因很簡單,在可控聚變技術取得關鍵性突破之前,歐盟依然要從俄羅斯進口能源,而且主要從俄羅斯進口能源。

對俄羅斯來說,也不可能因爲美國而與中國、歐盟交惡。

原因也在經濟層面上,即俄羅斯需要歐盟的能源市場,更需要與中國維持良好穩定的關係。不管與美國的關係有多麼密切,在今後的一段時期內,美國都不可能取代歐盟、更不可能抵消中國對俄羅斯的影響。

由此可見,俄羅斯在歐亞大陸上扮演中戰略平衡者的角色。

也正是這個角色,賦予了俄羅斯舉足輕重的國際地位。

問題是,隨着中美關係惡化,以及歐盟的一體化進程加快,俄羅斯的戰略重要性不會無限制的增長,而會出現波動。準確的說,俄羅斯的基本政策,將決定其在美國製訂的戰略體系中的地位。

對俄羅斯來說,要想獲得美國的援助,就得爲美國利益服務。

如果俄羅斯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遲早會與美國分道揚鑣。在這個時候,不管是中國、還是歐盟,都不可能取代美國,即不可能勞心費神的培養一個強大到有足夠威脅的鄰國。

也就是說,從長遠來看,俄羅斯必然倒向美國,沒有第二種選擇。

可以說,這也是國際形勢中,最難以預測的變數。美國需要俄羅斯在歐亞大陸上起到的戰略牽制作用,而俄羅斯也需要來自美國的援助。至於俄羅斯在什麼時候投靠美國,成爲美國製衡歐亞大陸的幫兇,將由中美關係與歐美關係決定,即中國與美國的鬥爭在什麼時候發展到檯面上,歐洲在什麼時候脫離美國控制。

只有一點不可否認,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之內,俄羅斯仍然是國際舞臺上最具有影響力的大國之一。

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75章 真真假假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38章 戰役目的第91章 迎難而上第76章 自知之明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65章 完勝之途第4章 怎麼打第34章 炮戰第73章 餘波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38章 技不如人第68章 推波助瀾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41章 入朝第114章 向前看第34章 盟友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3章 科技戰略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27章 戰略目的第80章 援助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6章 軍事化第48章 針鋒相對第17章 緊急出動第34章 中流砥柱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97章 長遠考慮第79章 盲目猜測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5章 轟炸任務第32章 拼光拼盡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19章 人心所向第54章 反擊第27章 戰略目的第60章 集體智慧第52章 預料成真第21章 次優選擇第67章 全面動員第80章 戰術推斷第93章 空中偷襲第30章 虎口逃生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6章 準備第85章 重拳出擊第1章 千錘百煉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23章 敵後營救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83章 一錯再錯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12章 封鎖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75章 預演第170章 崩潰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59章 再接再厲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17章 緊急出動第15章 千慮一失第81章 臨時調整第82章 理論突破第97章 戰略分歧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79章 另闢蹊徑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30章 周旋第80章 援助第8章 不知進退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38章 戰前會議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82章 理論突破第29章 力挽狂瀾第80章 援助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27章 戰略目的第53章 繼續打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84章 連環拳第1章 海軍強國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13章 分外事第75章 咄咄逼人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31章 圍攻埃拉特
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75章 真真假假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38章 戰役目的第91章 迎難而上第76章 自知之明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65章 完勝之途第4章 怎麼打第34章 炮戰第73章 餘波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38章 技不如人第68章 推波助瀾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41章 入朝第114章 向前看第34章 盟友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3章 科技戰略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27章 戰略目的第80章 援助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6章 軍事化第48章 針鋒相對第17章 緊急出動第34章 中流砥柱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97章 長遠考慮第79章 盲目猜測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5章 轟炸任務第32章 拼光拼盡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19章 人心所向第54章 反擊第27章 戰略目的第60章 集體智慧第52章 預料成真第21章 次優選擇第67章 全面動員第80章 戰術推斷第93章 空中偷襲第30章 虎口逃生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6章 準備第85章 重拳出擊第1章 千錘百煉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23章 敵後營救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83章 一錯再錯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12章 封鎖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75章 預演第170章 崩潰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59章 再接再厲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17章 緊急出動第15章 千慮一失第81章 臨時調整第82章 理論突破第97章 戰略分歧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79章 另闢蹊徑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30章 周旋第80章 援助第8章 不知進退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38章 戰前會議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82章 理論突破第29章 力挽狂瀾第80章 援助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27章 戰略目的第53章 繼續打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84章 連環拳第1章 海軍強國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13章 分外事第75章 咄咄逼人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31章 圍攻埃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