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窗戶紙

二零三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對日第五次覈查結束。

當天下午,國際原子能機構覈查團中國首席代表就向媒體宣稱,第五次覈查依然沒有解決實質性問題,即中方提出對可疑設施進行突擊檢查的要求沒有得到批准,連覈查常態化都被否決,中國將對此採取必要措施。

這下,事態嚴重了。

在九月份的第四次覈查結束之後,中國國務院常務副總理、兼外長杜蕾就表示,如果第五次覈查仍然無法取得重大進展,中國將針對日本的秘密核武器計劃,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當時,就有西方媒體報道,中國很有可能對日本進行戰略禁運。

中國官員再次發出威脅信號,表明中國政府即將採取實質性行動。

兩天後,在日本談判代表團單方面退出之後,中日東海油氣資源勘探與開發談判工作宣告破裂。

可以說,這是日本當局在戰爭爆發前,採取的最不明智的行動。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日本退出資源談判,主要想借此向中國施壓,或者轉移中國的注意力,把覈查問題化,但是日本過高的估計了東海油氣資源對中國的重要性,也就高估了此舉的意義。

必須承認,這是日本在外交戰場上的一大敗筆,或者國外交鬥爭的一大勝利。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關注中日關係的人都認爲,中國急需東海油氣資源,因此不會跟日本翻臉。

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根據就是,中國在資源談判上表現得非常理智。

當時,中國甚至做出了一些重大讓步,比如按照日本的提議,以雙邊在中性海域周邊的實際控制區域面積來劃分油氣資源。這就意味着,日本至少能獲得百分之四十五,而中國只能獲得百分之五十五。在此之前,中國的底線是三七開。也就是說,僅此一點,中國就讓出了百分之十五的資源。根據中性海域已經勘明的油氣資源計算,百分之十五份額的經濟價值在一千五百億美元左右。如果算上未勘明,但是理論計算存在的油氣資源的話,經濟價值在三千億美元以上。

也許,這些油氣資源的經濟價值並不大,但是戰略價值非常突出。

以中日兩國的油氣消費來看,價值三千億美元的石油與天然氣,至少能彌補中國在未來十年內的消費增長量、或者是日本在未來十八年內的消費增長量,帶動相關產業的經濟總規模在五萬億美元左右。

正是如此,纔有很多人認爲,中國非常重視東海的油氣資源。

事實上,這些人忽視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二零三四年七月底,第一座商用聚變核電站在江西的贛州開工,第一期工程預計在二零三五年底竣工,裝機容量爲五千五百萬千瓦,年發電量高達四千億度,而長江三角洲地區在二零三三年的電力缺口大約爲三千四百億度。也就是說,該電站建成之後,將徹底解決長三角地區的電力供應問題。與之配套進行的,還有從贛州經南京到上海,途經蘇州等工業城市的二千千伏超高壓骨幹電網,一百千伏支線電網則將通往杭州、寧波、溫州等工業區,整個工程也將在二零三五年底竣工。

有此可見,中國即將進入聚變能源時代。

雖然中國不可能一步跨入聚變能源時代,但是石油的戰略地位已經大大降低。

比如,二零三四年底,黃瀚林簽署了“國務院第十四號令”,對國家能源戰略發展做出了明確規劃,將在二零三五年審議十八個聚變核電站項目,在二零四零年之前建成八座總裝機容量在五千萬千瓦以上的聚變核電站,爭取在二零四五年,使聚變電能佔到全國電力消耗的百分之二十五。作爲配套項目,在二零四零年之前將建成四橫八縱,共十二條兩千千伏級超高壓骨幹輸電線,在二零四五年之前建成十六條五千千伏超高壓輸電線,形成覆蓋全國所有大中城市的超高壓。

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最快到二零五零年,聚變核能將成爲中國的主要能源。

如果出臺更多的刺激政策,鼓勵民營企業加大投資,到二零五零年,聚變核能就將超過全國電力消耗的百分之六十五。

事實上,這還是非常保守的估計。

在解決了電力供應的問題之後,還需要解決一些其他問題,比如改變現有的能源消費模式,用電動設備取代化石能源設備。比如,大力推廣電動汽車,鼓勵民營企業加大對電能儲備技術的科研投入。

當然,這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只有一點可以確定,即中國正在設法擺脫對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礦物能源的高度依賴性,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

既然如此,東海油氣資源又有什麼重要性可言呢?

也許在十到二十年之內,電動設備不可能完全取代化石能源設備,比如不可能完全取代內燃機與渦輪發動機,但是中國本身就有足夠多的化石能源儲備,至少能夠確保在戰爭時期的能源供應。

可以說,在能源問題上,中國表現得非常自信。

比如在二零三四年底,黃瀚林在簽署了“國務院第十四號令”之後,又通過水利部公佈了一項政策,即從二零四零年開始,中國將逐步減少水電供應,爭取在二零五五年之前拆除包括三峽大壩在內的所有水電站。到二零五六年,只保留以農業灌溉爲主、以及具有文物價值的水利設施。

表面上,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必然步驟。

對於人年均國民產值已經接近三萬美元,初步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中國來說,保護環境成爲比經濟發展更加重要的事情。事實上,這也是絕大部分國民的要求,也是衆多民營企業的生存基礎。

看得更深一些,這也是中國在能源領域高度自信的直接表現。

要知道,水電在中國能源中佔的比重在百分之十以上,而且前期投資非常巨大,很多水電站都處於最佳狀態。拿三峽大壩來說,即便到二零五五年,也只有不到五十年的歷史,而其設計壽命在一百年以上。

不管怎麼說,日本這次打錯了牌。

十二月二十二日,黎平寇離開北京,三天後才返回元首府。

雖然沒有對外宣佈,但是知情人都清楚,黎平寇肯定去見了傅秀波,爲對日戰爭的事情做最後決策。

當天,牧浩洋接到了黃峙博的電話,隨即趕了過去。

“聽說,你已經提交了戰爭計劃?”

“這是副本。”牧浩洋早有準備,知道黃峙博會找他,因此帶上了計劃書。“只規劃到戰役層面上,戰術上的細節部分由參謀部制訂。只是元首還沒做出決定,成立前線指揮部的事情也沒有下文。”

“你制訂的計劃,我就放心了。”黃峙博笑了笑,沒有接住文件,而是說道,“元首那邊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時機成熟了,他自然會找你。至於前線指揮部,你可以先把人員確定下來,跟老騰商量一下。”

牧浩洋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黃峙博的意思。

“我找你來,只想聽聽你對這場戰爭的看法。”

“看法?”

“軍事上的看法。”

“這……”

“跟我還有什麼不能說的嗎?”

牧浩洋笑了笑,說道:“黃總,我的主要觀點是,這場戰爭必須速戰速決,絕對不能打成持久戰。”

“想法沒錯,但是有可能實現嗎?”

這下,牧浩洋沉默了。

“你是我一手帶出來的,也算得上是我的弟子。你的想法沒有錯,但是作爲最高軍事指揮官,必須考慮全面。”黃峙博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二十年前,我也有同樣的想法,認爲能夠速戰速決,可是事實恰恰相反。說得直接一點,在你的位置上,不能有任何幻想,只有做好了充足的思想準備,才能擊敗對手。”

“你是說,不可能速戰速決?”

“不是軍事上不可能,而是政治上不可能。”

“這……”

“首先,這是一場全面戰爭,我們的目的不僅是擊敗日本,而是要徹底擊敗日本,確保在未來數十年之內,日本不再具有威脅。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的,那麼這場戰爭就沒有任何意義。”

牧浩洋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黃峙博的觀點。

“其次,日本不是一個國,即便國土面積狹,也擁有兩億多人口,全球第四大的經濟規模,以及十分完善的工業基礎。此外,日本還擁有巨大的戰略儲備。這些都決定,日本不會迅速戰敗。”

“至少需要一年。”

“這還叫速戰速決嗎?”黃峙博笑了笑,說道,“最後,如果打得太狠,日本很有可能向我們妥協,必然導致美國等西方國家介入。真要如此,即便沒有發展成世界大戰,我們也得不到一分的戰爭紅利。”

“也就是說,得給日本一點希望?”

“可以這麼說,你得換個角度考慮問題。”黃峙博停頓了一陣,說道,“對我們來說,這場戰爭關係到未來數十年的國運,對日本也是如此。日本如此積極的進行戰爭準備,肯定認爲這將是獲得獨立地位的最佳機會,或者說是擺脫美國控制的最佳機會,也就不會急於向美國求援。”

“因此給日本一些希望,反而對我們有利。”

“明白就好。”

牧浩洋當然明白,而且知道,黃峙博叫他來就是爲了這件事——

如果不是某章的最後一頁——

如果是某章的最後一頁

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58章 潛艇伏擊第138章 警鐘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11章 經濟圍剿第88章 奢望第15章 受害者第71章 以進爲退第23章 金狗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18章 戰爭推手第23章 戰略誤判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41章 糧食投資第10章 重在過程第19章 伏擊第71章 以進爲退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72章 炮擊第39章 餘輝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321章 起源第60章 圍剿第50章 另有其人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168章 暴風雪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2章 唯一選擇第6章 爭取和平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52章 空中力量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59章 猶豫不決第40章 突襲第40章 援助戰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80章 戰術推斷第93章 鋌而走險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26章 理由第72章 炮擊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76章 樂觀派第73章 捆綁政策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74章 信心十足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7章 太空戰第83章 科學寶藏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48章 戰爭準備第21章 慘敗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43章 各有所謀第5章 戰略方向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9章 備戰第31章 接觸第80章 轉變第228章 導火索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15章 遭遇第170章 崩潰第156章 難題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307章 壁壘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10章 站隊第85章 重拳出擊第237章 攻堅戰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39章 餘輝第24章 重大發現第73章 餘波第32章 針鋒相對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55章 決戰在即第52章 全速追擊第39章 積極備戰第2章 鬥爭第35章 聲東擊西第31章 政治變更第90章 機遇第32章 關鍵時刻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51章 再接再厲第73章 擴軍備戰第44章 艦炮怒吼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93章 鋌而走險第153章 關鍵日第184章 強攻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130章 進攻方向
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58章 潛艇伏擊第138章 警鐘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11章 經濟圍剿第88章 奢望第15章 受害者第71章 以進爲退第23章 金狗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18章 戰爭推手第23章 戰略誤判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41章 糧食投資第10章 重在過程第19章 伏擊第71章 以進爲退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72章 炮擊第39章 餘輝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321章 起源第60章 圍剿第50章 另有其人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168章 暴風雪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2章 唯一選擇第6章 爭取和平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52章 空中力量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59章 猶豫不決第40章 突襲第40章 援助戰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80章 戰術推斷第93章 鋌而走險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26章 理由第72章 炮擊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76章 樂觀派第73章 捆綁政策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74章 信心十足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7章 太空戰第83章 科學寶藏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48章 戰爭準備第21章 慘敗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43章 各有所謀第5章 戰略方向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9章 備戰第31章 接觸第80章 轉變第228章 導火索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15章 遭遇第170章 崩潰第156章 難題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307章 壁壘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10章 站隊第85章 重拳出擊第237章 攻堅戰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39章 餘輝第24章 重大發現第73章 餘波第32章 針鋒相對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55章 決戰在即第52章 全速追擊第39章 積極備戰第2章 鬥爭第35章 聲東擊西第31章 政治變更第90章 機遇第32章 關鍵時刻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51章 再接再厲第73章 擴軍備戰第44章 艦炮怒吼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93章 鋌而走險第153章 關鍵日第184章 強攻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130章 進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