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持續性災難

早就有人說過:中東是世界的火藥桶。

雖然很多人不理解,畢竟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都不在中東,而且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中東都是西方列強的殖民地,但是中東是世界的十字路口,是東西方文明交匯地,在東西方對抗時代,絕對是戰略要地。

即便不考慮中東的資源,其戰略地位也足以成爲東西方的爭奪焦點。

五月二十二日,牧浩洋隨同黃瀚林回到北京。

接下來的一個月之內,他一直在處理與埃及的軍事交流工作。

受全球救災行動影響,埃及軍方沒有舉行三軍聯合演習,而是按照牧浩洋的建議,通過計算機進行了模擬演習。在此期間,牧浩洋五次飛赴開羅,對埃及軍方的模擬軍事演習進行指導。

六月底,拿到模擬演習資料後,牧浩洋返回北京。

此時,拯救行動已經取得重大進展。

根據科學家提交的觀測數據,北極冰蓋在六月初開始融化,速度與二零三四年測得的數據基本吻合。也就是說,清理微塵的行動已經取得重大效果,北極冰蓋沒有像科學家預測的那樣全面凍結。六月二十日,科學家在全球氣候事務組織公佈了觀測報告,預計冰蓋的融化速度將在八月初達到最快,在九月底結束。如果微塵的情理工作不出意外,拯救行動將在二零三七年初收到明顯成效。

按照科學家估計,到二零三七年,全球氣候將基本恢復正常。

當然,這只是基本恢復正常,而不是完全恢復正常。

在這份較爲樂觀的報告中,科學家還提到了很多悲觀的信息,即氣候的反常變化將在局部地區造成嚴重的自然災害。

最大的自然災害是由大氣循環系統紊亂造成的,說得直接一點就是降雨。

根據科學家在全球各地收集到的氣候變化數據,特別是降雨數據,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已經顯現出來。比如在二零三六年的前四個月,全球降雨分佈情況嚴重不均,而且出現了很多反常現象。三月初,撒哈拉地區出現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規模降雨,七天內的降雨量達到一百八十毫米。同一時期,亞馬遜地區的降雨量則嚴重降低,三月份的降雨總量還不到一百毫米。

如此劇烈的局部氣象變化,絕對是一場災難。

對野生物種來說,這就意味着滅亡。比如在亞馬遜地區,持續半年的乾旱,已經導致雨林面積縮小了近兩百萬平方公里,數百種已知物種、以及更多的未知物種瀕臨滅絕,而撒哈拉地區的持續降雨,則導致數十種已經適應了乾旱氣候的物種面臨威脅。其他地區,比如東南亞的熱帶雨林、非洲西部、東非高原、北歐、東歐、北美中部地區、中亞、中國南部地區與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的氣候都出現了反常變化,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而生物圈的適應能力肯定比不上氣候的變化速度。

當然,最嚴重的影響,仍然體現在農業生產上。

根據美國農業協會估計,如果反常的氣候變化持續下去,美國在二零三六年的糧食產量將銳減三成以上。別的不說,二零三六年初的嚴重乾旱,導致中部與中東部地區的小麥產量減少了四成以上。加拿大的情況也差不多,二零三五年第四季度與二零三六年第一季度的惡劣氣候,已經導致小麥、玉米、土豆等多種主要農作物的產量減少了三成以上,而且還對夏季農作物的耕種產生了影響。

可以說,這絕對不只是北美地區的問題。

在歐洲,德國與法國在一月份就宣佈,二零三六年的糧食產量將大幅度降低,隨後意大利農業部門公佈了一組數據,其糧食產量很有可能降低百分之五十。三月份,被譽爲“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宣稱,持續五個月的嚴寒,已經導致百分之八十的糧田絕收,烏克蘭由糧食出口國變爲進口國。俄羅斯也在三月底宣佈,寒冷的氣候已經導致除內高加索之外,其他所有產糧區受到影響,糧食減產量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在亞洲,除了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情況稍微好一點之外,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的糧食產量都大幅度降低,其中菲律賓的糧食減產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五。

受到影響的不僅有農業,還有漁業與畜牧業。

畜牧業方面,受影響最大的是阿根廷。根據阿根廷政府在一月初公佈的消息,二零三六年的出欄牲口數將減少百分之四十,相當於損失了三百五十萬頭肉牛。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亞、新西蘭、埃及等畜牧業大國也受到了嚴重影響,預計全球畜牧業減產規模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相對而言,漁業受到的影響最爲嚴重。

在二零三五年十月到二零三六年三月的半年內,挪威漁業產量銳減百分之九十五,澳大利亞、南非、巴西、加勒比海地區、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俄羅斯與美國等漁業大國的減產量在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四十之間。根據全球氣候事務組織預測,全球漁業減產量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事實上,這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

根據科學家提供的報告,因爲針對局部氣候變化的預測極爲困難,即便是動用全球所有超級計算機,也無法對全球各地的氣候變化做出準確預測,所以科學家很難提前制訂出應對方案。

說得直接一些,反覆無常的氣候變化很有可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在此期間內,農業、畜牧業、漁業都將受到影響,全球糧食減產已成事實,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做到自給自足,連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烏克蘭、俄羅斯、巴西、阿根廷這些糧食生產與出口大國也無法避免。如果氣候變化加劇,特別是適合農業生產的北溫帶與南溫帶地區出現嚴重乾旱、洪災與冰凍災害,那麼在二零三七年,全球農業的減產幅度將超過百分之五十。

按照一些科學家預測,即便全球氣候變化得到控制,因爲無法對局部氣候變化做出有效預測,更難以防範,所以人類仍然無法避免全球性糧食危機,而且最終必然引發更加嚴重的社會危機與國際危機。

在六月份提交給全球氣候事務組織的報告中,科學家明確提到,確保糧食生產已是全球各國的頭等大事。

問題是,如何確保糧食生產?

傳統農業肯定無法克服氣候變化產生的影響,即便通過灌溉能夠應對旱災、通過疏浚能夠應對洪災、通過溫室能夠應對冰凍,可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足夠的實力,用這些傳統方法來提高糧食產量。

說得簡單一些,這些傳統農業手段的效率太低了。

要知道,在拯救行動中,消耗了全球接近百分之三十的勞動力,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來提高農業產量。雖然拯救行動在二零三七年就能收到成效,但是到這個時候再來改善農業生產環境,肯定來不及了。

別的不說,如果二零三七年的糧食產量降低百分之五十,就算所有國家都嚴格按照日常能量消耗來分配糧食,也會有超過百分之二十的人,也就是大約十四億人餓肚皮,而這必然引發全球危機。事實上,根本不可能讓所有國家嚴格按照日常能量消耗來分配糧食,至少發達國家不會這麼做。如果按照二零三六年的糧食消耗水平計算,將有二十八億人,也就是全球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在二零三七年分不到一顆大米,而且這些人主要集中在一百多個發展中國家與不發達國家。

果真如此的話,即便是發達國家也無法倖免。

要知道,從貧窮地區涌來的難民,足以摧毀所有發達國家。

這樣一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讓農業擺脫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成爲解決糧食危機的唯一辦法。

可喜的是,中國已經在該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在牧浩洋回國之前,中國政府就已宣佈,已經完成了“農業工廠”的第一階段測試性生產,取得了超過預期的結果。在二零三六年底之前,中國將有四座“農業工廠”投產,預計在二零三七年將產出二點五億噸水稻,爲五億人提供基本口糧。如果獲得更多的能源,還能在二零三七年建成第二批四座農業工廠,在二零三八年產出四點五億噸水稻與小麥,爲近十億人提供基本口糧。

毫無疑問,這是中國手裡的王牌。

消息公佈後的三天之內,就有一百三十二個國家的大使向中國外交部提出,希望引進相關技術。

事實上,農業工廠的關鍵不是無土壤栽培技術,而是能源。

如果沒有高效、廉價的能源,根本不可能生產出價格低廉的糧食,也就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糧食問題。說得直接一點,傳統農業無法應對自然災害,就是因爲生產效率低下,導致生產成本高昂。生產成本本身就是生產效率,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關鍵,就是降低能源的價格。

歸根結底,就是可控核聚變技術。

沒有可控聚變核電站,如果用傳統電站提供電能,那麼農業工廠生產出的糧食肯定會貴得離譜,沒有幾個國家能夠承擔,也沒有多少人買得起。變相來說,就是農業工廠根本無法正常運轉。

要讓中國在這個時候轉讓可控聚變技術,顯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27章 商船立功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219章 做徹底第39章 餘輝第70章 外交戰場第79章 盲目猜測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4章 鬼子出動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17章 遠景第20章 別無選擇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69章 左右爲難第38章 勞動力第59章 猶豫不決第81章 防空攔截第5章 宣戰第32章 金融戰爭第2章 厚積薄發第33章 超級航母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49章 場外因素第62章 暗涌滾滾第36章 前仆後繼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4章 掃帚星第24章 反擊第26章 理由第87章 接敵第24章 重大發現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56章 守株待兔第34章 空軍出擊第59章 再接再厲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1章 關鍵人物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16章 陰差陽錯第12章 開戰第20章 進攻意識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27章 戰略目的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236章 消耗戰第63章 反導攔截第28章 力所不及第7章 太空戰第47章 證據第32章 成果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0章 補充攻擊第32章 成果第53章 生存競賽第50章 關鍵技術第6章 爭取和平第237章 攻堅戰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20章 惹是生非第81章 臨時調整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45章 面面俱到第196章 突襲第6章 點火第109章 未來第94章 託管第9章 進軍神速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39章 餘輝第211章 大包抄第228章 導火索第78章 中國化第6章 戰略籬笆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29章 選將第53章 巧合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40章 自作主張第64章 退與不退第78章 多此一舉第54章 自亂陣腳第28章 力所不及第53章 橄欖枝第43章 試探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64章 孤注一擲第63章 朋友第18章 千鈞一髮
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27章 商船立功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219章 做徹底第39章 餘輝第70章 外交戰場第79章 盲目猜測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4章 鬼子出動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17章 遠景第20章 別無選擇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69章 左右爲難第38章 勞動力第59章 猶豫不決第81章 防空攔截第5章 宣戰第32章 金融戰爭第2章 厚積薄發第33章 超級航母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49章 場外因素第62章 暗涌滾滾第36章 前仆後繼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4章 掃帚星第24章 反擊第26章 理由第87章 接敵第24章 重大發現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56章 守株待兔第34章 空軍出擊第59章 再接再厲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1章 關鍵人物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16章 陰差陽錯第12章 開戰第20章 進攻意識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27章 戰略目的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236章 消耗戰第63章 反導攔截第28章 力所不及第7章 太空戰第47章 證據第32章 成果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0章 補充攻擊第32章 成果第53章 生存競賽第50章 關鍵技術第6章 爭取和平第237章 攻堅戰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20章 惹是生非第81章 臨時調整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45章 面面俱到第196章 突襲第6章 點火第109章 未來第94章 託管第9章 進軍神速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39章 餘輝第211章 大包抄第228章 導火索第78章 中國化第6章 戰略籬笆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29章 選將第53章 巧合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40章 自作主張第64章 退與不退第78章 多此一舉第54章 自亂陣腳第28章 力所不及第53章 橄欖枝第43章 試探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64章 孤注一擲第63章 朋友第18章 千鈞一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