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稅改

說起前朝北宋的軍事,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般弱,至少西軍是很強悍的,只是缺騎軍而已。

前朝宋國和遼國在和平時期對西夏多次用兵,曾多次打得党項人幾欲滅國,只是每逢西夏危險之際,遼國便會橫插一手導致宋國功歸一簣。

而宋國與西夏這幾十年的交兵戰事,之所以能取得不俗的戰果,採用的就是穩步推進的堡壘蠶食戰術。

這個戰術說起來也簡單,就是依靠步卒戰陣往前推進,隔一段地便修營寨,而且往往是三個五個營寨一起修建形成犄角防禦陣地。宋國缺少騎軍,但重甲步卒可是橫行天下的,依靠營寨、戰車、弓弩,只要守將不糊塗,基本立於不敗之地。

這種推進戰術,就是逼迫對方來強攻營寨,對國家的財政經濟和後勤是很大的考驗。宋朝每年軍費佔財政百分之六十以上,數以億萬計的錢砸在邊軍上,可不是開玩笑的。

現在中華帝國更是沿用這個蠶食戰術,燕雲一帶本就有長城關還好些,往西鄰接原大遼西京一帶,隨處可見用磚石和水泥建造的營寨堡壘。

這些營寨在戰時可以當做軍營,戰後和平便能轉爲百姓們的村落住宅。

宋國遺留下來的冗官冗兵情況,在經過一年的整頓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雖然各大軍區的總兵力才四十五萬人,但戰鬥力卻比前朝數倍提升。

中華帝國接手宋國後,後者並沒有如後世歷史那般被金人打成爛攤子,相反,還是一個處於健康活力的狀態。

經濟在新政策促進下,飛速增長,據最新一期的調查,百姓們的平均月工資已是達到了十一二元上下,但物價依舊還是每鬥米一元。

正常情況下,一個活蹦亂跳的百姓每天要吃一斤左右的米,一個月吃三十五斤上下,也就是三鬥米,平均花費爲三元。算上肉蔬之類,百姓們的月錢是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

處於溫飽線上的百姓佔了大頭,另有相當一批中產階級尤其是大城鎮裡的居民的月工資已達到二十元上下,最基層的公職人員月錢也漲到了二十元左右。

這羣百姓,每天不但可以滿足溫飽,還可以有閒錢花銷。

情況雖有好轉,但依舊沒有達到張某人的期望。只有當國內百姓們的溫飽花費達到工資的十分之一水平,纔算接近後世的小康層次。也就是說,在物價不變的基礎上,百姓們的月錢工資平均漲到五十元纔算達標。

所以,當財政總署見經濟好轉後就提出了全民增漲稅賦的建議,被張林拒絕了。並於官報上作出承諾,在國內平均生活水平增至十五元每月之前,絕不實行全民增加賦稅。

在現有人口基礎上想要提高百姓生活水平,要麼是降低物價,要麼是大力發展經濟提高百姓的工資。所以在維持物價的基礎上,財政總署聯合稅務總署制定了累進制個人所得稅,針對超過二十元/月的階層徵收個人所得稅,針對五人以上的公司徵收商業稅,並破天荒地對財產繼承徵收高額遺產稅。

這些針對公職人員和商人們的新稅制引發了資產階級百姓的動盪,尤其是商人們通過商會和各式各樣的民間商報廣爲抱怨。

爲了平息商人們的怨氣,內閣經過研討,決定把磚石、水泥、造船、新式馬車、冶鐵、礦山開發、國家工程建設項目、新居民住宅改建項目、釀酒(蒸餾酒)、部分軍工產業、官署棉花采購/種植項目、海陸交通運輸項目、一系列西北開發項目等幾十個產業項目的名額開放出來。

面對新朝廷作出這麼大的讓步,加上百姓們天生的仇富心理,商人們怨氣稍減,幾個帶頭的商會也偃旗息鼓,不再鬧騰。

商務總署各地官署在上級指示下,對各地的商會和有名氣的散商們進行約談教育,警戒貧富差距拉大產生社會動盪的風險。商人們當然不想看到“打大戶、分財產”的農民起義事情上演,均都捏着鼻子收斂起來。

商業稅還好說,只要朝廷肯開放一些賺錢的國營項目,這點損失算不了什麼。主要是遺產稅,這讓自古“子承父業”的漢商們一時間很難接受,好在朝廷承諾遺產稅不會超過50%,而且採取累進制度收取,又答應扶持商人們建設“工業園區”,可謂誠意十足。

稅務改革在第一波的強勢反彈被內閣用各種“妥協”政策壓下來後,始作俑者張某人也暗暗鬆口氣。這個稅務改革在三五年內大概是別想大幅度增加財政收入了,收回來的稅錢跟朝廷工建項目下方給商人們的損失差不多少。

不過萬事開頭難,只要第一波反彈能壓制下來,商人們肯低頭,那以後就好辦了。改革向來不會春風細雨,必要的時候,他也會舉起屠刀殺他幾個帶頭鬧事的大商。

這年頭,雖然律法嚴酷,但商人們的屁股依舊沒幾個是乾淨的,想抓把柄太容易了。

商人們雖然低頭,但朝廷做出的讓步不可謂不小,尤其是在國內大興土木的現下時期,磚窯、水泥等國營項目絕對是賺錢賺到手抽筋的行當。

朝廷當然不會允許商人們胡亂地擾亂市場,從各地商會入手,按照商會大小批下不同數量和規模的工廠名額,並且新居民住宅區、工業區和也優先對商人們的磚頭、水泥進行採購。

這麼一個細水長流的賺錢行當還沒把持一年時間就被迫下放給民間,張某人也是心痛萬分,暗道人心真如蛇吞象。

前朝宋國對商人強徵這個稅那個稅,動不動就抄家罰錢,也沒見這羣商人敢跳出來搞事啊。真如自己後宮女人一樣,商人們都被新朝廷寵壞了。

稅改的另一批“受害”人羣就是朝廷中的公職人員了,公職人員分爲基層辦公員和官員。基層辦公員平均每月二三十元,基本沒什麼區別。而官員則大多月工資在四五十元以上,屬於徵稅人羣。

爲了朝廷穩定,內閣亦是採取了增加醫療福利的措施,開建公營醫院,爲公職人員舉行半年一次的定期體檢活動,爲其中一部分病人和病人直系家屬按比例減免醫藥診治的花費。

誰家還能沒個病人呢?這下大多數官員們也無話可說了,比起工資多繳的那點稅錢,能減免一些看病吃藥的花費,而且還能半年免費檢查一次身體,顯然稅改後更划算。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內閣亦是把這個醫療福利政策普及到了軍隊中,規定正在服役期和因傷退役的軍人享有這項福利政策,軍隊的士氣愈發高漲。

戰場上刀槍無眼,缺胳膊斷腿兒或是殘廢太正常了,前朝都是發一筆撫卹金就不再過問軍人退役後的生活了。還是新朝廷好,體諒他們爲國爲民效命的奉獻。

第677章 新貨幣返稅政策第712章 日本國要走出去第408 化學火藥的難題第 719章 時代的變遷第427章 東京城外第490章 鼓勵商貸第86章 小王國第478章 商業帶動第68章 新天地第62章 親去藥家鎮第367章 時代在改變第86章 小王國第398章 大項目第519章 新改第645章 教育體制第383章 宋軍裝備火器第271章 改造海船第283章 從梁山身上割肉第722章 歐洲聯盟第59章 被人當豬養第350章 水力鍛造第489章 階層鬥爭第200章 賺李應上山第376章 一切都在變第229章 暗度陳倉第308章 筆桿子和槍桿子第410章 無炮不戰第628章 熊鷹倆派第268章 取杭州,擄船坊第197章 數落扈三娘一頓第63章 山賊衝宅第398章 大項目第555章 戰損處罰第3章 嫂嫂潘金蓮第287章 日異月新第307章 體系構思第632章 經濟增漲的速度第254章 女追男,隔層紗第383章 宋軍裝備火器第58章 喜當爹第166章 緣分送錢法第290章 突擊檢查第274章 商船改炮艦第247章 再會吳用第455章 遷都在即第533章 婚嫁移民第329章 法治人治第174章 花魁爭選的意外第267章 蘇州城遇方臘軍第175章 梁山要搞事第668章 混血規則第234章 聲東擊西第502章 最後的遼軍第343章 整治寺廟第396章 磚窯第325章 科技專利第517章 天竺海駐軍第45章 提拔陶小娘子第552章 稅種第691章 德里蘇丹國第358章 新式唐刀第112章 堂姐邀請第554章 草原叛心第409章 合兵廬州城第611章 土地第557章 西遷第121章 辭歸莘縣第177章 忽然間索然無味第484章 大版圖第477章 單兵發展第520章 讓商人登臺第416章 遼兵討伐第700章 五月戰爭第444章 正統國教國學第676章 移民第160章 與蔡媛瞎掰扯第626章 大皇子的選擇第605章 新戰爭模式第94章 學塾和學院的規劃第232 軍人和政治家的區別第430章 整治國務第614章 宗教第390章 閻家口寨第711章 世界不需要和平第263 朝廷鼠輩第116章 逗弄蔡媛第458章 行省和軍權第332章 使對使第452章 哄哄就得了第97章 王婆投奔第540章 金國身上的刺第439章 比鬥第414章 高俅求和第642章 世界第一第338章 夷州遷徙第630章 第四期五年計劃第541章 救回趙富金第128章 教育教材的提議第635章一國無二主第450章 邦交事宜
第677章 新貨幣返稅政策第712章 日本國要走出去第408 化學火藥的難題第 719章 時代的變遷第427章 東京城外第490章 鼓勵商貸第86章 小王國第478章 商業帶動第68章 新天地第62章 親去藥家鎮第367章 時代在改變第86章 小王國第398章 大項目第519章 新改第645章 教育體制第383章 宋軍裝備火器第271章 改造海船第283章 從梁山身上割肉第722章 歐洲聯盟第59章 被人當豬養第350章 水力鍛造第489章 階層鬥爭第200章 賺李應上山第376章 一切都在變第229章 暗度陳倉第308章 筆桿子和槍桿子第410章 無炮不戰第628章 熊鷹倆派第268章 取杭州,擄船坊第197章 數落扈三娘一頓第63章 山賊衝宅第398章 大項目第555章 戰損處罰第3章 嫂嫂潘金蓮第287章 日異月新第307章 體系構思第632章 經濟增漲的速度第254章 女追男,隔層紗第383章 宋軍裝備火器第58章 喜當爹第166章 緣分送錢法第290章 突擊檢查第274章 商船改炮艦第247章 再會吳用第455章 遷都在即第533章 婚嫁移民第329章 法治人治第174章 花魁爭選的意外第267章 蘇州城遇方臘軍第175章 梁山要搞事第668章 混血規則第234章 聲東擊西第502章 最後的遼軍第343章 整治寺廟第396章 磚窯第325章 科技專利第517章 天竺海駐軍第45章 提拔陶小娘子第552章 稅種第691章 德里蘇丹國第358章 新式唐刀第112章 堂姐邀請第554章 草原叛心第409章 合兵廬州城第611章 土地第557章 西遷第121章 辭歸莘縣第177章 忽然間索然無味第484章 大版圖第477章 單兵發展第520章 讓商人登臺第416章 遼兵討伐第700章 五月戰爭第444章 正統國教國學第676章 移民第160章 與蔡媛瞎掰扯第626章 大皇子的選擇第605章 新戰爭模式第94章 學塾和學院的規劃第232 軍人和政治家的區別第430章 整治國務第614章 宗教第390章 閻家口寨第711章 世界不需要和平第263 朝廷鼠輩第116章 逗弄蔡媛第458章 行省和軍權第332章 使對使第452章 哄哄就得了第97章 王婆投奔第540章 金國身上的刺第439章 比鬥第414章 高俅求和第642章 世界第一第338章 夷州遷徙第630章 第四期五年計劃第541章 救回趙富金第128章 教育教材的提議第635章一國無二主第450章 邦交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