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勝與負

追趕杜貞的,果然是一隊宋軍。

劉良和震山子見到杜貞時,都吃了一驚。只見他滿頭是汗,身上衣服東拖一截,西拉一塊,亂得不成樣子。更可笑的是他髮髻上居然還插着一隻鵰翎箭,離頭皮不過半寸,再低一點兒只怕就沒命了。

杜貞停住馬車,慌慌張張跳下來,叫道;“劉兄,震兄,點子扎手得很,千萬不可大意。”

劉良皺皺眉,道:“慌什麼?我們三人聯手,便是郜銀兒親至,又有何懼?”

震山子伸手取下他頭上羽箭,見只不過是尋常軍中用箭,只是箭桿上刻一個“嚴”字。便道:“宋軍還有這等好手,居然能在杜兄頭上留下印記,真是了不起。”

杜貞不理他譏諷,喘息兩下,綽鞭瞪眼,盯着來路。

馬蹄疾踏,追兵已如旋風般卷至。

劉良默默一數,心中暗想:“只有十人?這可奇了,憑杜貞的紫金鞭,便是一百人一千人,他也決不會弄得如此狼狽。難道敵人皆是高手?但南宋自來重文輕武,目不識人,更加不信任草莽豪傑。宋軍中怎會有這多高手?”

那十騎宋軍突見對面有人攔路,爲首一人大旗一搖,喝道:“停。”十匹馬齊刷刷站住,那人右手一騎催馬上前,喝問道:“你們是什麼人?”

這人生得極瘦,但手擎大桿刀,聲音更宏亮粗獷,頗爲威武。

震山子心想:“你們一路追着杜貞到這兒,還裝什麼蒜?先下手爲強,打發了你再說。”不等劉良說話,忽然嗔目道:“小子,看錘。”長身撲出,雙錘泰山壓頂,向那軍官當頭砸下。他身高近丈,縱起空中便似天神下凡,聲勢煞是驚人。

誰知那人微微冷笑,不慌不忙,眼見雙錘逾頂不過數寸,突然矮身舉臂,大喝一聲:“開!”“咣”一聲巨響,震山子巨神般的身子便如斷線的風箏,栽了下來。若不是劉杜二人早有準備,暗中幫忙,震山子這醜可就丟大了。

劉良低聲道:“今日廝殺,非同尋常。不用全力,萬難抵擋。”

震山子臉漲得通紅。適才他自仗力大,未把對方放在眼裡,只使了七分勁,準擬將他連人帶馬砸成肉餅。那料對方人雖瘦,刀卻不瘦。斜眼一瞥杜貞幸災樂禍的樣子,氣更不打一處來。衝上兩步,喝聲道:“下來。”

那人哈哈一笑:“好,你等我片刻。”撥馬回去,卸下甲冑,跳下坐騎,提刀走到陣前,道:“嚴某刀下不斬無名之輩,報上名來。”

震山子暗想:“原來杜貞頭上那支箭是你射的。”他與杜貞素不甚睦,但二人均受辱於此人,心中頓時大生敵愾之念,喝道;“我名金震山,你是何人?”

那人道:“我是嚴嚴。你沒聽說過麼?”

震山子一震:“又是‘三長兩短’中人。”他知道長江兩岸有五大使刀名家,楊欽,姜玄均列名其中,這嚴嚴人稱“大刀”,威名極盛,武功不在楊欽之下。

震山子道;“久聞大名,今日有幸一搏,我手下決不留情,你小心了。”

嚴嚴道:“廢話少說,看刀。”他聲音固然比震山子大,出手更是凌厲霸道,大刀力劈華山,渾沒把對方瞧在眼裡。

震山子再不敢馬虎,凝氣聚力,運足十二分內勁,喝道:“開。”錘刀相擊,又是一聲暴震。嚴嚴倒退四五步,方始卸去對方力道,拿樁站穩。震山子卻只退了一步,這次顯是他佔了上風。

劉良暗道:“不好,震山子如此好強,只怕要受內傷。”這兩人內力外功不相上下,嚴嚴既須退後數步,震山子也必如此,方可化去對方猛力。他硬撐不退,內息會被震亂,立時便要露出破綻。

嚴嚴怔了一怔,迅即猱身而上,大刀攔腰斬去。

杜貞也瞧出不對,急搶上幾步。忽見大旗飄飄,迎面飛來一人,旗槍揮出,直指自己前心。大駭之下,忙揮鞭擋開。哪知對方如附骨之蛆,一槍一槍又一槍,人在空中,已連出三槍,將杜貞迫回原處,大旗展處,一個倒縱七星式,復又回到坐騎之上,身形飄逸瀟灑,正是那爲首宋將。

杜貞尚未站定,旁邊風聲乍起,只聽劉良道;“接我一槍。”一人身在半空,宛似龍翔鳳旋,雙槍飛舞處,已與那宋將交換數招。“嗤”一聲輕響,劉良笑聲中,人在空中旋轉數週,退了回去,穩穩站在杜貞身邊。

那震山子和嚴嚴“叮叮咣咣”,又已硬對硬拚了幾招,仍是旗鼓相當。劉良和杜貞互看一眼,心中都想:“我看走了眼,沒想到震山子內功居然剛中帶柔,並非徒恃力大。”他二人原本對震山子頗有輕視之意,此時見他竟能以柔勁卸去嚴嚴大刀上巨力,不受絲毫損傷,心下均是又驚又妒。

劉良畢竟爲三人之首,胸懷非常。借刀殺人的惡念只一閃而過,立刻有了主意:“看對方情景,以這嚴嚴和那使旗的軍官武功最強。震山子纏住了嚴嚴,待我殺了那軍官,這一仗便操勝券。”低聲向杜貞道:“我上去向那宋將挑戰,你看準時機去殺散那些宋兵,然後去助震山子。”

杜貞自然一口答應。他一敗於嚴嚴,二挫於使旗宋將,實不想上去挑戰。那八名宋軍人數雖多,料也敵不住他手中金鞭。

計議一定,劉良左手鎖龍槍一指,喝道;“兀那將軍,你槍法不錯,可敢下來與我一戰否?”

那宋將手中旗槍被劉良一槍挑破旗沿,正自驚怒交迸,聞言也不答話,大旗一招,人已離鞍飛出。

劉良微笑道:“這裡太擠,我們再去遠些打。”身不動,腳不擡,忽然疾退。那宋將雖急舞大旗,借旗的浮力在空中居高臨下,連出九槍,卻始終差了尺餘。

二人一前一後,一上一下,疾行十餘丈,劉良見對方氣勢稍衰,忽使千斤墜定住身體,雙槍一分,“當”的一聲,崩開他旗槍,笑道:“就在此處罷。”

宋將翻身落地,雙目炯炯,不怒而威。上下打量劉良兒眼,道:“好身法,果然是風流雙槍將的真傳,請問閣下高姓大名?”

劉良道;“在下劉良,將軍尊姓?”

宋將道:“姓方,方炯。”

劉良點頭:“久仰,久仰。”

方炯道:“你認識我?”

劉良道;“鄂西雙傑,方大旗,嚴大刀,威名不薄,豈有不知?”

方炯一笑;“你莫捧我,我不如你。”

劉良正色道:“此非將軍之錯,乃令師誤也。”

方炯道:“哦?”

劉良道;“九朵葵花槍非一等槍法。將軍本不當習之,令師更不該教之。”

方炯道:“然盧俊義世稱第一,卻是爲何?”

劉良道:“盧天資絕世,不可正常而視。而林沖剛烈,得雷霆槍;岳飛縝密,得六合槍;至於史文恭,機警陰摯,故周侗授筆管槍,以正其心性。此所謂因材施教,因人而宜。令師不明師道,大謬之極。”

方炯肅然起敬:“高論。”

原來三十年前,北宋有一位武學大宗師,姓周名侗,人稱“槍神”。這位周大俠精通多門武功,尤其對槍法的研究已達前人未達的境界。後來他收徒傳技,造就四位名傳千古的絕代人物。這四人各自性情、稟賦、際遇均不相同,但周侗精心**,人人得成大器。

他收的第一位弟子,便是玉麒麟盧俊義。盧俊義天賦奇稟,周侗甚異之,自思己之所學,門門皆有所短。無論傳他何門,均不免束錮他本身潛質。於是破從來之慣例,開古今之首傳,僅只將最基本的九招槍式授予盧俊義,取名“九朵葵花槍”,命他自行研習,便大笑而去。盧俊義苦練三年,忽然一天豁然開朗,於槍中諸術盡皆瞭然,於是攜技而出,試研江湖。不數年,打遍河南河北,所向無敵。武林公認,單以槍法而論,盧俊義可稱第一。

劉良道:“世間本無九朵葵花槍,只是因爲盧俊義自稱,方有其名。此等因人成器,武林少見。今盧俊義已死,九朵葵花槍自也當隨之而殉,令師又如何能傳將軍九朵葵花槍呢?”

方炯又恭敬道:“高見。”

劉良道:“將軍槍上加旗,確能補天分之不足,然戰無定法,一旦大旗被人毀去,將軍何以處之?”

方炯驚訝之極:“說得好!你真不愧是槍中之龍鳳,目光竟如此了得,佩服,佩服!”

劉良道:“此刻勝負已分,將軍還要打麼?”

方炯搖搖頭:“不必打了。”

劉良道:“既如此,將軍何不歸順於我?”

方炯又吃了一驚:“什麼,要我歸順你們?”

劉良道:“不是我們,是我。方將軍,以你的武功,若肯助我,將來封侯拜將,前程不可限量。”

方炯倒退兩步,扭頭看去。劉良道:“你不用看,結果已出。”

方炯慢慢轉頭回來,盯着劉良又看了幾眼:“你這麼自信?”

劉良道:“當然。”

方炯沉吟道:“你也是梁山一脈嫡傳,有件事不知你知不知道?”

劉良道:“什麼事?”方炯想了想,道:“盧俊義一生無兒無女,但他卻有一個智勇兼備的義子。”

劉良道:“我知道,浪子燕青。”

方炯皺皺眉;“你知道的真不少,可是,你知不知道,本將軍便是浪子燕青的大弟子?”

劉良微訝道:“哦,你是燕青的徒弟?”

方炯道:“正是。”仔細審視對方的臉色,又道:“如果我告訴你,九朵葵花槍不但沒死,反而在我師父手中發揚光大,已成爲一門人人可習的上乘槍法,你相不相信?”

劉良目中閃過一絲困惑。

方炯看在眼裡,點點頭:“你早就知道。我一出手,你就看出九朵葵花槍的妙處,你知道要贏我並不容易,所以就說出一番道理,故意拖延時間,好讓杜貞有時間制住我的親兵。你不明白的,只是我爲什麼會聽你的說教,是不是?”

劉良道:“爲什麼?”他臉上雖然還保持着相當的鎮靜,語氣間卻已有些不安。

方炯道:“劉先生,你武功識見,俱各不凡。適才你講的那番話,和我恩師當年傳我槍法時的諄諄教誨居然大同小異,你憋在肚子裡不肯講的另一半,想來也與我恩師設計差不多,所以,我很佩服,也替你惋惜,如果你肯棄暗投明,我一定爲你向上峰盡力保薦。”

劉良道:“你已知道我們是什麼人?”

方炯道:“如果我不知道,我怎會讓八驃騎用八方藏刀陣對付杜貞?”

劉良這回額上沁出了汗珠,八方藏刀陣!怎會是八方藏刀陣?

方炯道:“看來你也聽說過八方藏刀陣。唉,你什麼都強過我,就是你太自信,太自負了。這麼長時間,你居然對那邊戰場不望一眼,難道你以爲杜貞真的不動聲色便能制住那些軍校?”

劉良暗歎一聲,道:“我低估了你,也低估了你的屬下。你能不能告訴我,杜貞怎麼樣了?”

方炯道:“你何不自己看呢?這很方便的,來人啊!”一聲輕喝,數人暴應道:“將軍有何吩咐?”方炯道:“把杜貞帶過來。”

劉良不願看,卻又忍不住看了一眼,只見杜貞被捆得像個糉子似的,兩名軍校用根木棍穿住繩索,把他擡將過來。另有二人一左一右,各持鋼刀,在旁邊守護。

劉良再向稍遠處看去,那邊的拼鬥也已結束,震山子束手而立,四口鋼刀交叉鎖在他脖項上,嚴嚴提刀站在一旁,正朝這邊張望。

劉良心知大勢已去,暗自籌思對策,口中淡淡道:“方將軍一直將劉某玩於股掌之間,劉某敗得心服口服。”

方炯謙虛道:“劉先生過獎。這次你輸給我,一是過於自信,二則是不瞭解我。不然,誰勝誰敗就難說了。”

他雖說得客氣,眉宇神情卻仍隱隱透出抑制不住的得意。

劉良道:“方將軍,劉某還有一事不明,不知將軍可願指教?”

方炯道:“哦,什麼事?”

劉良道:“八方藏刀陣乃是昔日神機軍師朱武自創的羣毆陣法,據說他本擬傳授梁山衆頭領,以應付史文恭和欒廷玉,後因盧俊義出手,生擒史文恭,擊傷欒廷玉,而不久宋江又率衆歸宋,一直未得機會,所以此陣並沒傳與任何人。便連以陣法聞名的襄陽朱家也只能四處懸榜,以萬金求購,似乎也沒得到手。不知將軍從何學來?”

方炯道:“劉先生,你我雖爲敵國,我卻不想騙你,老實說,我不知道。”

劉良慢慢踱了幾步,詫道:“將軍不知道?”

方炯道:“正是。”

劉良又退數步,道:“難道令師也不知麼?”

方炯道:“我家恩師雖聰明機巧,卻也未蒙朱前輩傳授,這陣法自二十年前使在岳家軍中廣爲流傳,想是嶽元帥所授。”

劉良心念一閃,忽道:“莫非是……”

方炯道:“是什麼?”

劉良道:“龍鰍戰船圖?”

方炯一震,他也不傻,劉良未說出是什麼,他已恍悟,暗想:“原來如此,難怪人人都想搶這龍鰍戰船圖……”

劉良見他失神,這一刻當真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他本一直暗暗挪動腳步,此刻忽然縱身一躍,一個八步趕月,雙足在空中連着虛踩八步,落將下來時,不偏不倚正坐在過隙鞍上,他兩腳用力一夾,叱喝一聲,過隙箭也似竄將出去。

劉良這一招動如脫兔,急如電閃。卻有人反應比他還快,他胯下過隙剛剛起動,身後一聲斷喝:“看箭。”嗖嗖幾聲風響。劉良心知嚴嚴暗算,此箭如此迅疾便至身後,顯是話未出口箭已射出,顧不得斥罵,左槍蘇秦背劍,右槍犀牛望月,掃開兩支箭,百忙中仍欲一顯功夫,左足忽擡,一腳踢在了事環上金槍槍桿上,聽準風聲來路,要以此槍攔開第三支箭。

方炯喝一聲採。忽見劉良身子一晃,那箭已紮在他的右肩上。方炯一呆之下,又喝一聲採。這次卻是稱讚嚴嚴弓力強勁,劉良一腳之力居然只碰歪了箭桿,未能將箭擊落。

過隙如飛,轉眼已在裡許之外,劉良的聲音遠遠傳了過來:“方炯,這次你勝了,下一回,可沒這麼便宜了。”

嚴嚴氣得把弓摔落地上。他的連珠箭向不虛發,上次射杜貞只是嚇唬還差點失手傷了他,這次卻不惜偷襲,連發三箭,竟然無功。劉良聲音如此清晰純正,那最後一箭自是作用有限。

方炯轉回身,道:“兄弟不必如此,這次沒逮住他,愚兄的錯,下次再捉他不遲。好在這時間並不會很長。”一使眼色,示意軍校拾起他的巨弓。

嚴嚴慢慢吐出一口悶氣,道:“大哥說得是。”

方炯四下掃了一眼,道:“這地方想必是牌樓,你帶人去查查,看看還有沒有活着的人。”嚴嚴道:“是。”

這一查,就查出了嶽霖和楊欽。

三、正與邪八、言與行十、真與假二、情與仇六、 忠與奸三、正與邪四、敵與友一、生與死四、敵與友九、奸與忠六、 忠與奸二、情與仇七、 勝與負一、生與死六、 忠與奸九、奸與忠十、真與假十、真與假一、生與死十、真與假七、 勝與負三、正與邪七、 勝與負六、 忠與奸十、真與假六、 忠與奸三、正與邪七、 勝與負四、敵與友九、奸與忠五、今與昔九、奸與忠八、言與行四、敵與友六、 忠與奸五、今與昔四、敵與友二、情與仇一、生與死二、情與仇一、生與死三、正與邪八、言與行三、正與邪九、奸與忠五、今與昔六、 忠與奸九、奸與忠二、情與仇四、敵與友五、今與昔一、生與死四、敵與友三、正與邪二、情與仇五、今與昔一、生與死四、敵與友九、奸與忠三、正與邪一、生與死一、生與死五、今與昔二、情與仇一、生與死八、言與行六、 忠與奸二、情與仇二、情與仇二、情與仇五、今與昔六、 忠與奸三、正與邪三、正與邪四、敵與友一、生與死一、生與死二、情與仇六、 忠與奸七、 勝與負四、敵與友十、真與假八、言與行五、今與昔二、情與仇七、 勝與負四、敵與友八、言與行
三、正與邪八、言與行十、真與假二、情與仇六、 忠與奸三、正與邪四、敵與友一、生與死四、敵與友九、奸與忠六、 忠與奸二、情與仇七、 勝與負一、生與死六、 忠與奸九、奸與忠十、真與假十、真與假一、生與死十、真與假七、 勝與負三、正與邪七、 勝與負六、 忠與奸十、真與假六、 忠與奸三、正與邪七、 勝與負四、敵與友九、奸與忠五、今與昔九、奸與忠八、言與行四、敵與友六、 忠與奸五、今與昔四、敵與友二、情與仇一、生與死二、情與仇一、生與死三、正與邪八、言與行三、正與邪九、奸與忠五、今與昔六、 忠與奸九、奸與忠二、情與仇四、敵與友五、今與昔一、生與死四、敵與友三、正與邪二、情與仇五、今與昔一、生與死四、敵與友九、奸與忠三、正與邪一、生與死一、生與死五、今與昔二、情與仇一、生與死八、言與行六、 忠與奸二、情與仇二、情與仇二、情與仇五、今與昔六、 忠與奸三、正與邪三、正與邪四、敵與友一、生與死一、生與死二、情與仇六、 忠與奸七、 勝與負四、敵與友十、真與假八、言與行五、今與昔二、情與仇七、 勝與負四、敵與友八、言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