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徘徊猶豫

洛陽。

剛剛下了早朝的何顒,急匆匆的朝着皇城之外的幾處公府走去。

南宮城外便是三公府邸。

雖然司徒袁隗因爲幾年前河東一事,被天子免去了官職,可袁氏四世三公,名望輩分都不是尋常人能比的,早在三公府邸旁購置了家產。這一條街上,來往的大多數都是大漢重臣。

一路上,何顒儘量避免走大路,都是小巷穿行。

閃過幾個巷口後,何顒才走到了一處偏僻的角落裡。

“砰!砰!砰!”

三下敲擊大門的聲音響起後,從那後門之內,閃出一個人的身影。

見此人,何顒點點頭,閃身而入。

何顒進去後,那人在門外觀察了一會兒,發現無人注意,這才悄悄跟了進去。

此處,正是袁隗的府邸。

閃過假山花園後,何顒才推開一間房門而入。

這一路上,何顒輕車熟路!

房門剛剛打開,席地而坐的袁隗放下手中的書簡,擡頭望着何顒。

“袁公。”

何顒輕聲喚了一下。

袁隗一指,示意何顒自便。

何顒側身才發現,袁隗的兩個子侄袁紹、袁術都在。

瞧見何顒,袁紹含笑點着頭,同何顒見禮。

袁術則是挑了挑眼皮,似乎還沉浸在什麼事情之中,無暇顧及何顒。

何顒並不意外,雖然尋常時刻,見不到袁紹和袁術,但只要是出了重要的大事,絕不是兩人父親出面,往往都是袁隗接見這二人,種種跡象表明,袁氏希望就在此二人身上。要事在前,袁隗都沒有叫上自己的親子,就足見對這二人的重視。

“伯求,天子已經定下北巡了?”

袁隗擡頭望着何顒,他本人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希望天子如此,一方面又希望這不是真的。

一旁的袁紹隨意的瞧着何顒,反倒是沒有那麼緊張和急切。

彷彿一切都已經掌控在他的手裡。

何顒點點頭。

今番早朝,各處上下討論的都是這樣的事情,天子心意以下,偏偏朝臣反對的聲音極少,除卻馬日磾、盧植等人,大多數朝臣都保持了沉默,似乎都打算視而不見。盧植和馬日磾的態度雖然強硬,可卻不能阻擋天子之意,就連董太后這幾日都接連會見董重、董承等人,更是幾次會與盧植和馬日磾。今天,算是徹底敲定了天子北上的消息,即日起便要北上。

他風輕雲淡,若有似無,可在袁隗的心底有如砸下一塊石頭一般。

袁隗臉部僵硬,手中的書簡猛然跌散在地,神情呆滯的呆在那裡。

繼而,把目光轉向袁紹、袁術那裡。

袁紹倒是淡淡起身,拾起書簡,若有似無的說道:“叔父,子遠那裡已經安排妥當!”

袁術則是一臉凝重的瞧着三人,最後落在袁紹那裡,問道:“妥當?”

“難道你不信任子遠?”

見袁術如此,袁紹略有一絲怒氣,質問道。

袁紹、袁術、曹操、許攸、蔡瑁等人少時都是洛陽的地痞流氓,彼此都是貴胄之後,家底深厚,地位不凡,卻又彼此勾心鬥角,都算得上是頗有心計之人。

“信他?”

袁術冷哼一聲,道:“此事難成!”

袁紹一撩衣袍,本想回身斥責袁術,卻發現袁隗一臉怒色瞪着自己和袁術,便把拾起的書簡放到一旁,不敢的退了回去。

何顒則是無奈的搖了搖頭。

“什麼時候,你二人還有心爭執!”

“叔父,非是我胡言亂語,許子遠爲人輕謾,恐不能成事,如果事敗,牽連我袁氏一脈,屆時悔之晚矣!”

“叔父,既然公路不放心,侄兒願意親自走一趟!”

“這個不成。”

袁隗急忙起身擺擺手,示意袁紹還是打消此等主意,厲聲道:“你如果去,就當真是我袁氏的把柄!”

“叔父無錯。”袁術起身,盯着袁紹怒道:“如果事敗,你牽連出來不要緊,可是希望你不要連累我袁氏一脈。”

“你。”

袁紹一怒,心道,這個袁術總是跟自己過意不去。

“公路之言,正是我要說的。”

袁隗回道。

“叔父!”袁紹一急,自知此時不是同袁術爭執之際,跨前幾步,走到袁隗近前,道:“叔父不放心許攸沒有關係,許攸已經誠邀譙縣曹操相助,有了曹操相助,暗通宦官,天子隨行目的,我等自然能察知!”

“這。”

袁隗遲疑,其實他不是糾纏於袁紹該不該去的問題,他是在暗想袁氏究竟該不該摻入這等逆謀之中,如果一旦有所閃失,屆時,四世三公的袁氏就該毀於一旦。這一點,袁隗其實是把持着南陽袁閥的命脈。

袁隗遲疑之時,一直未怎麼說話的何顒開口道:“袁公,本初可去!”

“嗯?”

袁隗遲疑的望向何顒。

何顒是自己的心腹,同是南陽人,袁氏很多利益他都是清楚的。

“袁公,本初可以以天子隨從屬臣前去,這樣就避免了無由而去!”

“妙!”袁紹低瓚一聲,擡頭望向何顒,滿意的點點頭,道:“伯求先生之言正是我意,如我能爲天子近臣,一可觀瞧天子異常,二可藉機掩飾身份。伯求先生主意再好不過。”

袁隗瞧了瞧何顒,一語雙關的問道:“伯求,你也以爲,本初真的該去!”

“袁公。”何顒深深一拜,走上前,拉住袁隗的手臂,道:“非是我多事,以我之見,成與不成在於天意不在我等,更何況北地諸多亂事,誰又能斷定,除了許子遠有此意,其他人就不在意嗎?比如黑山軍,比如匈奴、鮮卑、烏丸,這幾番亂事,誰也說不準,本初此去又不露面,應該無事!”

“如此正好。”

袁隗點了點頭,想了一會,轉回身望着何顒問道:“聽說皇甫岑東進?不是天子要徵調此人隨行護駕嗎?”

“呵呵。”聞聽袁隗問皇甫岑的消息,何顒笑的越發燦爛,道:“說起來我們倒還是要真感謝他,天子北巡有懷舊之意,更有還願之心,皇甫岑和他的白馬義從給了天子很大的安慰,所以……”

袁隗點了點頭,轉回頭瞧着袁紹,警惕道:“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見許子遠這些人!”

第七十一章 調離大軍第二章 初露端倪第十七章 安撫皇甫第五十七章 誰家心思第七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三十三章 東都神匠第十四章 布衣太守第十五章 賭鬥之贏第八章 徐徐圖之第二十六章 陰損李儒第二十一章 先生入遼第二十四章 騙局在後第七十九章 身陷敵軍第五十四章 勢必阻攔第六十一章 呂布出手第十七章 北海鄭玄第五十章 說服法正第九章 西涼馬超第八十六章 君心臣心第七十章 撐一口氣第六十一章 荊楚豪傑第四十一章 烏丸內鬥第十四章 拒絕出兵第十八章 縱虎歸山第三十三章 東都神匠第二十四章 綿裡藏針第十三章 西涼宿將第三十二章 在就足夠第十八章 此戰親往第四十一章 曹操弒宮第十一章 有人誣陷第三十二章 忘恩負義第六十四章 物傷其類第八十八章 轉回河東第七章 天子崩殂第十六章 成王敗寇第四十七章 協理河工第二十九章 洛陽鼎沸第八十九章 河東上下第二十六章 遼東邊軍第七十四章 鴻都夏牟第四十四章 百廢俱興第十三章 中山之後第八十六章 全線壓進第三章 說服閻忠第四十一章 生死較量第十章 三十六羌第十八章 箕關奪權第六十二章 強烈預感第二十四章 縞素誓師第二十二章 今非昔比第四十五章 黃巾廖化第六十四章 天降暴雨第五章 投靠鮮卑第三十七章 懸屍掛旗第八十二章 天要亡漢第十二章 鹹豬無賴第二十七章 神威天將第八十三章 殺父之仇第二十一章 我的決心第六十四章 一場酒宴第八十八章 鷸蚌相爭第六十四章 是不是你第三十六章 舊友報恩第五十章 恭請先生第十章 河東黃巾第四十九章 依依惜別第三十八章 誓死存亡第二十五章 劉虞心思第二十一章 方士襄楷第六十二章 擼盾成牆第四章 何進引兵第八十八章 鷸蚌相爭第七章 遼西突變第七十四章 各懷鬼胎第五章 原來是她第九十八章 共舉反旗第十二章 宦官決斷第四章 太平符水第九十二章 偷渡樂平第一章 三部鮮卑第三十五章 二見曹操第五十四章 死在此地第九十八章 目的初衷第十二章 鮮卑退兵第二十五章 逐一介紹第七十一章 調離大軍第三十三章 太史子義第十一章 你信不信第四十六章 改易州牧第四十八章 好狠好絕第五十七章 痛下殺手第二十三章 罪該當誅第二十六章 猶豫不決第四十一章 伯仲兄弟第十八章 流言四起第九十六章 三百洪都第十七章 三家心思第八十七章 袁紹應對第三十章 搶奪潼關
第七十一章 調離大軍第二章 初露端倪第十七章 安撫皇甫第五十七章 誰家心思第七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三十三章 東都神匠第十四章 布衣太守第十五章 賭鬥之贏第八章 徐徐圖之第二十六章 陰損李儒第二十一章 先生入遼第二十四章 騙局在後第七十九章 身陷敵軍第五十四章 勢必阻攔第六十一章 呂布出手第十七章 北海鄭玄第五十章 說服法正第九章 西涼馬超第八十六章 君心臣心第七十章 撐一口氣第六十一章 荊楚豪傑第四十一章 烏丸內鬥第十四章 拒絕出兵第十八章 縱虎歸山第三十三章 東都神匠第二十四章 綿裡藏針第十三章 西涼宿將第三十二章 在就足夠第十八章 此戰親往第四十一章 曹操弒宮第十一章 有人誣陷第三十二章 忘恩負義第六十四章 物傷其類第八十八章 轉回河東第七章 天子崩殂第十六章 成王敗寇第四十七章 協理河工第二十九章 洛陽鼎沸第八十九章 河東上下第二十六章 遼東邊軍第七十四章 鴻都夏牟第四十四章 百廢俱興第十三章 中山之後第八十六章 全線壓進第三章 說服閻忠第四十一章 生死較量第十章 三十六羌第十八章 箕關奪權第六十二章 強烈預感第二十四章 縞素誓師第二十二章 今非昔比第四十五章 黃巾廖化第六十四章 天降暴雨第五章 投靠鮮卑第三十七章 懸屍掛旗第八十二章 天要亡漢第十二章 鹹豬無賴第二十七章 神威天將第八十三章 殺父之仇第二十一章 我的決心第六十四章 一場酒宴第八十八章 鷸蚌相爭第六十四章 是不是你第三十六章 舊友報恩第五十章 恭請先生第十章 河東黃巾第四十九章 依依惜別第三十八章 誓死存亡第二十五章 劉虞心思第二十一章 方士襄楷第六十二章 擼盾成牆第四章 何進引兵第八十八章 鷸蚌相爭第七章 遼西突變第七十四章 各懷鬼胎第五章 原來是她第九十八章 共舉反旗第十二章 宦官決斷第四章 太平符水第九十二章 偷渡樂平第一章 三部鮮卑第三十五章 二見曹操第五十四章 死在此地第九十八章 目的初衷第十二章 鮮卑退兵第二十五章 逐一介紹第七十一章 調離大軍第三十三章 太史子義第十一章 你信不信第四十六章 改易州牧第四十八章 好狠好絕第五十七章 痛下殺手第二十三章 罪該當誅第二十六章 猶豫不決第四十一章 伯仲兄弟第十八章 流言四起第九十六章 三百洪都第十七章 三家心思第八十七章 袁紹應對第三十章 搶奪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