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文前的絮語

作者有話要說:  嘿嘿,不好意思啦,我又開新文了。我知道我還有四個坑要填,但是,目前來說,這篇文章是我的主要努力方向。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的支持,對我的文章多提寶貴意見,對於大家的批評指正,我會努力改正的,謝謝!

又是一個非常非常偶然的機會,我在網購書店上逛着的時候,看到了一本書,看了書的簡介和書評之後,在好奇心驅使之下,我將它買了回來,然後利用上下班坐地鐵的時間,認真的捧讀這本散發着油墨香味的書籍。

在電子書橫行天下的時代,紙質書籍的發展日趨沒落,我常能在地鐵裡看見非常鮮明的對比,捧着書本看的我,和我身邊捧着碩大的IPAD看書的年輕男女。每次,我看到這樣的一幕,都免不了要在心裡發上幾分感慨,時代,真的發展的好快啊,將來也許連書香都可能聞不到了吧!然後,我看着手裡的書,看着字裡行間傳遞出來的信息,又會不由自主的想到,時代發展的這樣快,勢必有很多東西,很多事情,都會被人們忽略和遺忘。人們可能只會去關注眼前的,今後的,將來的事情,根本不會回過頭去看看過去,看看曾經走過的路,發生過的事。

嚴格來說,如果我沒有看這本書,那麼,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包括我在內,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不一定能很清晰的搞清楚一些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些被人爲掩蓋與湮沒、甚至篡改了許多年的歷史真相。

當然,今天,我們能在歷史被刻意的掩蓋了幾十年之後,再次看到或者說觸摸到這些真相,應該說,也是社會發展的一種進步,爲之,我頗感慶幸。但,我內心中,更多的則是感到一陣陣的遺憾、失落與無奈。

接着,我的頭腦裡開始一點點浮現出一個故事的大綱,雛形,浮現出許多個人物的樣子,“他們”的人生歷程,我想再用我並不出色的文筆,爲我被深深震撼與感動的這個羣體寫一個故事,表達一下一個在和平年代出生、成長的年輕人,如高山仰止一般,對數十年前的幾乎與我同齡的一羣年輕人的敬仰與敬佩之心。不能說是樹碑立傳,至少也可以讓更多更多人知道這羣人的故事,瞭解這羣人曾經做出過的事情,爲我們國家,爲我們這個民族的存亡做出過的偉大貢獻。

也許大家都想要知道,究竟我是看了一本什麼書,居然又會被勾出這麼多傷春悲秋的感慨來。好吧,我不再賣關子了,這本書是崔永元帶領着他的拍攝團隊出版的兩卷本《我的抗戰》。

噓……大家看到這裡,會不會在心裡發出一片不以爲然的噓聲?可能會有人說了:搞了半天,你說的是那麼沒勁的事情啊,現在什麼年代了,還總說民國年頭的破事,不就是小日本和咱中國打仗的事情,那種你殺來我殺去的事情,還有什麼好多說的?這種東西,年輕人是最不愛看的了!

還可能有朋友會不無嘲弄的調侃上幾句:現今一打開電視,所有頻道里的黃金檔,基本上全被那個年頭的諜戰劇和紅色主旋律劇給佔了,裹腳布似的把那些年的事情翻來覆去的說,清一色的高基調,一邊倒的官方論調,每個主角的那張臉,全都是一副義正嚴詞的正面形象,一眼就能瞧出好壞來,無趣又無味,早八百年沒人愛看了,你怎麼還拿出來說事兒啊!你以爲你編故事的本事能有那些編劇們還高麼?

其實,那個年頭髮生的一切事情,對中國人來說,都是不堪回首的過去,絕對的痛徹心扉,刻骨銘心。按照人類思維方式的定例,人都會下意識的選擇自己感到驕傲與自豪的記憶片段永久的儲存在頭腦中,而本能的抗拒一切帶有悲慘、不快等符號元素的信息,迴避乃至選擇性的遺忘那些記憶。

所以,從中學時代念歷史開始,直到今天,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不願意也不喜歡看從鴉片戰爭開始到文革結束那一段長達百餘年的歷史。因爲,它太沉重,太悲慘,作爲一箇中國人,回顧那段歷史,內心之中真的是充滿了難以言說的悲憫。

好吧,那麼先不說這麼沉重的話題,我也不想和那些高明的編劇們比水平高低。我先回過頭來說說將我深深打動的這本書《我的抗戰》。書名很樸素,沒多少噱頭,平實至極,與崔永元的主持風格與個人形象非常一致。這本書的內容,就像是崔永元這個人的翻版,外表看起來其貌不揚,可內涵卻很深,很有底子,與之深交之後,就會覺得,受益匪淺。

顧名思義,《我的抗戰》,說的自然就是與七十多年前的那場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有關的故事。之所以說是“我的”,因爲這本書裡所提到的每一個人,都曾經是那場戰爭的親歷者、倖存者與參與者。八年抗戰對這些人來說,無疑是他們漫長人生歲月中無法抹去的難忘經歷,是他們每一個人的,不同又相同的境遇,每一個小民、草民、普通人的抗戰歲月,因此,即所謂“我的抗戰”。

崔永元在患上了憂鬱症,逐漸淡出電視熒幕之後,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那些缺少人關注的抗戰老兵身上,他選擇去關心、採訪這些多年來無人關心、無人問津的戰後老兵。因爲他們在逐漸凋零、因爲他們在逐漸消失,因爲他們就要被人們遺忘。所以,崔永元帶着他的攝影團隊,走上了尋訪他們身影的道路,爲後人,所有關注國家命運的後人,留下了一份彌足珍貴的歷史記錄。這本書,其實就是那些記錄的文字版。

這些老兵的前半生在一場場殘酷戰爭的槍林彈雨中度過,而後半生經歷也都過得艱苦至極,原因很簡單,因爲他們當年都曾經是,或者說大部分都是國民黨部隊的士兵。改朝換代的影響,政治風雲的來襲,讓這些曾經爲保衛國家而與小日本廝殺過,流過血,負過傷,爲國家存亡而立下不朽功勳的且並不懂政治的普通人首當其衝。幾乎所有人的經歷中,都留下了這個深深的,無法言說卻又傷痛至骨的烙印。

很多老兵在飽受生活與心靈的摧殘之後,選擇了沉默,爲的只是想要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家庭,保護自己身邊的人不再因此而受到牽連。其中有不少人,已經帶着許多秘密,永遠的沉默了。後人,包括他們自己的孩子們,都不可能知道,他們的父輩、祖輩,曾經是一個爲了國家奮勇殺敵的勇者,一個值得人們尊敬的無名英雄。

我們身邊也許就有這樣的老者,平時他們看起來就是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老頭兒,滿臉風霜,步履蹣跚,可我們又有誰能想到,想當年,這樣一個個佝僂着背的老頭兒也都是意氣風發的昂揚少年,他們爲着各種理想與抱負,參了軍,端着槍,冒着硝煙與炮火,爲了國家而英勇的與日寇鬥爭。他們是一羣勇敢的人,一羣可以被稱作“民族脊樑”的人。

他們其實完全可以驕傲的向自己的孩子們、孫輩們描述他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經歷,然而,現實的殘酷讓他們都無一例外的選擇了閉嘴。艱苦的生活和來自身邊的巨大壓力幾乎壓彎了他們的腰,曾經在敵人面前都不曾彎下過的腰。

於是,他們沉默着,沉默着,沉默了幾十年,當他們以爲就要帶着這些歷史,這些回憶悄然的走到人生終點的時候,崔永元的出現,使他們黯淡了許多年的人生陡然變得光彩無限起來。面對話筒與鏡頭,他們的話匣子被打開了,他們的情緒被調動了起來,無數的隱藏了許多年的感情,如同泄洪的大壩,一下子噴涌出滔天巨浪,讓人歎爲觀止。

所以,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真實的人,都讓我感動與傷感,震撼與心酸。爲他們的命運,爲他們的經歷,也爲他們所得到的不公。我常常在地鐵裡看到情深處而不能自已,眼淚一次次的涌上我的眼眶,又一次次的被我使勁的眨了回去。動容與感慨,總是讓我掩卷而唏噓不已。

今天,我已經很難想象,當年這些年輕人走上戰場時,明知前方就是不歸路,明知前方就是敵人的火力封鎖線,只要衝上去必死無疑時,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我始終無法理解,他們知道眼前是一條通往黃泉的道路,爲什麼還能如此義無反顧的奮勇向前。難道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身後有着多少雙期盼他們迴歸的眼睛,難道他們忘記了自己身後始終翹首期盼着他們的家人與愛人?難道真的只是爲了那句空泛的“爲了國家”?

抱着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士兵、帶着士兵血戰守城到最後一兵一卒的將軍、高高舉起大刀向鬼子頭上劈殺而去的將士、倒在異國他鄉土地上的數萬中華子弟、衰草枯楊之中殘破的英靈之墓、被國家拋棄與遺忘了的無名烈士……許許多多,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個普通小人物的人生,構築起了一個完整而形象,豐滿而生動的歷史真相。

我想說得是,也許曾經的某個黨已經忽略了他們的功績,也許今天的國家也已經忘記了他們,但是,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總有一些人會記住他們,記住他們曾經爲中華民族做出過什麼樣的貢獻。沒有人能夠篡改歷史,歷史永遠就在那裡,靜靜的等待着有心人去尋訪,一如崔永元,還有許許多多個與崔永元一樣,關注歷史,關注真相的人們。

可以說,這本書開啓了我對那個年代的關注,同樣也勾起了我對那場戰爭的探究之心。我想要更深刻的瞭解那場戰爭,然後,我開始找更多的書、更多的紀錄片來看。一看,就一發不可收拾。一看,就知道,自己所能瞭解到的,不過只是冰山一角,瀚海沉舸。它引發了我的沉思,我的反思,同樣也引出了我所要寫的這個故事。

四年前,我因爲一張二戰德軍的側面照片而大受啓發,寫下了我的第一篇長篇歷史愛情小說。它的背景是二戰,地點是在歐洲戰場,故事主要發生地是在法西斯軸心成員國。四年後,我因爲一本書內所寫的這羣人而大爲感動,決定再寫一篇同樣題材的歷史愛情故事。它的背景也是二戰,地點是在亞洲戰場,故事主要發生地是在反法西斯同盟國。同樣的年代,不同的地點。同樣的歷史大背景,不同的人和事。

我想,以前,我能爲老外們的二戰而寫下一篇小說,那麼現在,我爲什麼不爲我們自己國家的抗戰歷史寫一本小說呢?寫我們國家自己的歷史,寫我所在的這個城市曾經的歷史,寫我筆下男女主人公們的生活、愛情與命運。我想,它也許又是一個長篇,也許又是一個很難把握與左右的大題材,也許我掌控的能力還是不夠強,但是,我還是想寫,想用這樣一個虛構的故事來表達我對那些已然逝去的英魂一縷哀思與滿心的敬意,表達我對那些飽受生活的欺凌卻還頑強活着的老兵們最深切的崇敬之心。

都說亂世兒女情最堅。在多舛的國家命運之中,離亂的世道之下,相愛的男女能夠相守,無疑就是人生之中最美最大的幸福。所以,我想,我寫這篇虛構的故事裡,一定要多添加一些美好的成分,粉紅的元素,美麗的愛情,至少要爲這個在悲苦大環境下發生的故事,多增添一些希望與祝福,讓大家在看得時候,能夠感受到一種期待,一種振奮,一種傲然,那就是——中華永遠不死,真情永遠長存!

新篇開篇之前,又絮叨了這麼多,無非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內心感受。我努力的想讓自己的內心能夠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裡變得安寧一些,沉穩一些,努力的想要去做一些需要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的事情。我希望自己的這個新故事,可以讓大家在打發業餘時間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些與我相同的感覺,也能有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至少在看完全文的時候,大家都還可以覺得,哦,這個叫“大唐昭儀”的作者,寫的這個故事,不算太無聊,還算有些主題思想。

在這個感想結束的時候,我想引用美國那位著名的二戰將軍麥克阿瑟的話,再次表達我心中對那些在七十多年前爲中國抗戰而流血犧牲的老兵們的敬意:

老兵永遠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大唐昭儀

2012年3月14日晚十一時於家中

第一百零四章第二百十一章第一百七十九章第一百八十一章番外之一    竹馬弄青梅(中)休息公告第一百九十四章第五十章第九十五章第二十一章第一百十九章第一百九十四章第三十七章第一百十二章第二百十章文中隨想之五——一棟建築引發的無盡暢想第二百零九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一百零八章第六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四十三章第五十九章第六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一百六十一章寫在文前的絮語第四十六章第三十五章第四十四章文中隨想之三——從臺灣回來之後第十九章第一百九十九章第一百十八章第一百二十六章(中)第一百十七章第一百六十九章第八十五章第一百十一章第八十八章第一百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二十五章文中絮言番外之十三 閨情第一百十九章蝶戀花(下)第一百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一百九十二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三章(下)第一百九十六章文中隨想之七——狗,日的戰爭第一百五十一章第四十一章第一百零九章第八十章第八十四章第一百七十八章第八十八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三十五章第一百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二百十一章文中隨想之八 記毛澤東誕辰120週年第七十一章第六十七章第七十五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四十六章第一百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一百七十九章第六十章第三十章第六章文中隨想之八 記毛澤東誕辰120週年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八十三章第一百章寫在文前的絮語第九十七章第二百零九章第二百零五章番外之九 絕·心第三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番外之九 絕·心第八十五章番外之十四 她的他,他的她 (上)
第一百零四章第二百十一章第一百七十九章第一百八十一章番外之一    竹馬弄青梅(中)休息公告第一百九十四章第五十章第九十五章第二十一章第一百十九章第一百九十四章第三十七章第一百十二章第二百十章文中隨想之五——一棟建築引發的無盡暢想第二百零九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一百零八章第六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四十三章第五十九章第六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一百六十一章寫在文前的絮語第四十六章第三十五章第四十四章文中隨想之三——從臺灣回來之後第十九章第一百九十九章第一百十八章第一百二十六章(中)第一百十七章第一百六十九章第八十五章第一百十一章第八十八章第一百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二十五章文中絮言番外之十三 閨情第一百十九章蝶戀花(下)第一百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一百九十二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三章(下)第一百九十六章文中隨想之七——狗,日的戰爭第一百五十一章第四十一章第一百零九章第八十章第八十四章第一百七十八章第八十八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三十五章第一百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二百十一章文中隨想之八 記毛澤東誕辰120週年第七十一章第六十七章第七十五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四十六章第一百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一百七十九章第六十章第三十章第六章文中隨想之八 記毛澤東誕辰120週年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八十三章第一百章寫在文前的絮語第九十七章第二百零九章第二百零五章番外之九 絕·心第三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番外之九 絕·心第八十五章番外之十四 她的他,他的她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