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計定待成

“主公常言,士卒不習於實戰,終只是紙上談兵,不成鐵血軍旅!故而雖然戰爭必有傷亡,卻是士兵們必須經歷之蛻變過程。爲何今時主公卻全以顧惜其之傷亡出謀,而忘卻練兵之根本所需?”

劉曄並不在意屬下當面指出自己的不足,相反他還持着鼓勵態度。於是,他的屬下便有不小的敢於直諫之人,田豐如此、張昭如此,戲志才也是如此……

“志才卻是有以偏論全之嫌。孤論述之法,與現時不作無謂傷亡而另尋戰機並無衝突,關鍵便在於傷亡既然無法避免,那麼便應當儘量減少,以最小的代價而達到預定的目的攻城戰中,攻方士卒的素質強弱,對於傷亡數字的減增影響並非極大,那麼以攻城戰來達到練兵效果,也僅是說笑而已!真正能磨鍊軍士的,還是在於曠野的遭遇決戰!現時不攻城,並不代表後面便無所作爲,只是設法使得敵手比我們更急於決戰,迫其放棄城守優勢,如此豈非大妙?”

劉曄在給下屬們解釋自己想法的同時,也將整個戰略思路再理清一遍,檢索其中不足之處,僅從這點來說,解釋下得益的不僅是茅塞頓開的屬下們,同樣還有更加完善自己思緒的劉曄。

“主公之意,似乎公孫度幾已成必敗之局,然則其立足遼東如此複雜之地數年而不倒,反而根基穩固,由此可見其本領並非虛傳!而先前主公也是多忌憚於先與其發生矛盾,以免腹背受敵,今時爲何卻又信心十足,似乎覆掌間便可將其拿下?”

爲了保密,劉曄對於自己的續步計劃並未與屬下全數講明,這並非是不信任屬下,而是畢竟人多口雜,終有泄露之嫌。他不願意在這個緊要時候走漏消息,故而嚴守安排,先前並未與張飛以及戲志才交待關鍵。

戲志才當然也是明白這點的,那麼他爲何會“明知故問”?

“現時確實已到可以與卿等說明時機,關於遼東情況,早在出戰前。孤便已通過各種渠道瞭解極多,包括於避難於外的原公孫度屬下李敏等人現今皆在薊縣安居,對於此處形勢,公孫度將採取戰法,以及攻克難易程度,孤心中自有計算。若依其餘諸侯之法,脅裹百姓打頭陣衝擊敵城,則平復遼東全境也並非極難之事。但有些理念卻需得由始至終地堅持!故而孤只得另做打算。遼東行軍地圖在此,志才。翼德,汝等且可細觀其屬地佈局,能否想到些什麼?”

這個回答解釋了戲志才爲何會在此時動問先前劉曄不願意透露情況的原因----既然戰局在劉曄實行“不攻”戰略下陷於僵持。那肯定便是到了即將動用計謀之時!

而劉曄也未將結果一次道出,卻是將早就準備好的遼東詳細地圖命人懸於帳中,令心腹們自己開動腦筋,若能得出與劉曄一樣的計劃,便是他們又接受了一次大戰謀略的歷練。

而劉曄身邊的劉協以及郭淮二人,同樣也是目不轉睛地望着地圖,心中急轉,卻也想看看他們究竟能否想到那關鍵之處……

半晌過後----

“主公可是有意請得樂浪之少數民族奮起攻擊其治所西安平。使其首尾不能顧及。待其各有損失後。而我軍再擇機直破其城。坐收漁翁之利。更可將朝鮮一地重收於治下?”

說話地還是戲志才。這是他在看完地圖上各種兵力標識。發現西安平現今最多僅有一萬正規編制軍隊後立即想到地。

樂浪郡轄朝鮮半島。但其地匪盜猖獗。郡治早已廢棄多時。只能算名義上依舊是大漢一郡而已。若將其重複爲郡治收於手中。再平復遼東。那劉曄便作到了重複初設幽州時那種政令通行狀況。可謂居功至偉。

“主公怎可能與這些蠻夷多作糾纏?依俺心理。莫如由大軍切斷安市城之補給。將公孫度俘獲。則遼東何愁不平?”

張飛是瞭解劉曄對於少數民族地“不盲目排外。卻也不作招惹糾葛”一貫態度地。故而他會在第一時間提出反對意見。並且看過安市周圍可設關卡之處極多。只用少數兵力便可完全切斷安市與外界地聯繫。而城中糧草因爲轉運並不便利原因。最多也僅能供其使用二十五天左右。有這些情報在手。故而張飛作出這個可算是猜測劉曄所想。同樣也不乏於建議味道地結論。

“末將以爲,平郭,北豐,東齊三縣之地處於遼東郡治半島之上,與西安平一帶可算是互有呼應,兩方支援下,張將軍之計略未必能保萬全!我軍即有水軍之利,爲何不選擇登陸於遼東半島,一舉拿下此三縣,使得敵人喪失大片可算穩固補給後方?”

在下屬們爭論意見時,劉曄是不會第一時間作出迴應的,而現在說話地便是郭淮,十四歲的他已經長得頗有些高度,見識在隨着劉曄東奔西走過程中,也在日益增長。當然,同樣的還有劉協。

只不過他二人不同點卻在於,劉協因爲身份以及個人屬於那種默默吸收新知識類型,故而極少發言,在這一點上,兩位劉曄的“跟班”卻顯示出於鮮明的對比。

“伯濟年紀輕輕卻能有如此見識,典韋算是服了!此計應屬妙法,若主公有意如此,則末將請命參戰!”

典韋領騎兵隊伍,在前面攻城戰中並不算得到了充分的戰鬥機會,而破襲戰卻又不同,面對敵人無所防備的城池,騎兵的威力可算極強,他只聽郭淮講完,再看劉曄面上頗有幾分讚許的意味,立時便請命道。

“淮兒之見卻實可行,但卻並非萬全之計!”

劉曄終究是心下暗歎一口氣,其實屬下們如若能夠靜下心來,並且吸收其他們所看到優劣之處,未必便不能作出最合適地選擇。他終是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既然志才先說出敵方治所守備力量不足,而淮兒亦點出我軍擁有水軍力量,若運大軍奇襲此處,結果……會如何?”

站起身來發話的劉曄,將手指點到了地圖中那個不小地紅點之上----西安平。

“這……”

衆人立時默然:是啊,爲什麼不選擇攻其治所,使得敵人穩固統治的象徵化爲烏有,軍心大亂下爲求早些穩定形勢,必然引軍救援時以野戰決勝?

這時的他們,方纔明白如劉曄先前所言最終意思“決勝之地不在於此,在西安平,但同樣也在此地……”

如此天馬行空的思路,以“攻其必救”策略來拉動敵手,使得其不得不放棄自身慣於守城優勢,而需得野戰突圍,反之則使得劉曄大軍揚長避短,不僅減少了無謂傷亡,更是會達到練兵目的,爲何不作?

相較於這個完整的環環相扣計劃,再來看戲志才與郭淮建議,便有了一種漏洞百出,未必會使得僵持局勢得到緩解的想法。

“主公明見!”

“主公請委末將出此決戰……”

回過味來的衆人,立時便心服口服的拜禮稱道。然後便紛紛請命,求爲主上分憂。

雖然跟隨劉曄來到幽州地只有兩艘蒙衝艦隻,滿載下也僅能運送一千五百人左右,但劉曄從回到幽州開始,便付圖紙於工房,調用熟練裝配手來趕建水軍艦隻,僅是一月間,便又趕製出三艘。

有這五隻蒙衝大艦運送兵員先至於鴨綠江口無人島嶼之上,再回幽州轉運一次,兩次足可運送將近八千人。待其整頓調整完畢後,以此部曲奇襲於西安平這座並不算堅城之處,就算短時內無法拿下,也可攻略於四處,退而求其次“圍點打援”!

所以,在這種安排下,擔任奇襲隊首領職務的,依着劉曄論功行賞的風格,必然功勞會大於正面戰場上作戰勝利主將!有如此機會,這些在劉曄屬下已找到所屬位置,想着通過表現自己來證明劉曄厚待並未錯的他們,當然會將立功放在極爲重要的位置……

“奇襲之事,因需得海路行進數日,常文不識於水性,亦有些暈船不適,便還是由得翼德前去主理此事罷!志才也應一同前往,爲翼德出謀劃策,謹記不可強爲,只要汝等保存實力而對西安平造成極大威脅,便已算功德圓滿,戰後當居首功!”

劉曄實際上是想僅派張飛一人主事的,但他實在不願意在關鍵之處出何意外,故而選擇了求穩而令戲志才同往。

張飛與戲志才配合也算得融洽,有一智者提醒,劉曄在作些安排,便可保障計略平穩進行。

“末將(屬下)領命!”

張飛與戲志才同時作禮大聲應道。雖然同樣不習水性,對於操練水軍以及指揮其作戰同樣毫無所知,但張飛卻能作到不暈船,這卻是奇事一件。

諸事已然安排妥當,當諸將散去劉曄出得中軍帳望着天上那輪明月,思緒一時飄飛極遠……

第10章 濮陽再敗第6章 蒼天黃天11 賜女劉曄欲定親劉玄德自有念想13 匹馬出營戰千軍溫酒斬將傳美名16 任前路艱險渺茫吾卻要勇往獨闖第12章 收降呂布第34章 將欲親臨第11章 記事(下)13 暫且緩過蔡琰事再至天使名劉和40 袁術貪心蛇吞象趙雲拍案令進兵14 先有袁術截劉和劉曄領命再出徵第6章 蒼天黃天23 東門兵變驟然發田楷趙雲齊上陣23 管亥自認罪加身劉曄豈爲小器人17 黃巾圍攻都昌城袁劉援軍次第至第22章 按步就班第16章 孫乾爲使第17章 風雨欲來第3章 初現端倪08 大興山初戰黃巾劉備冒進險喪命08 一語驚醒夢中人劉曄轉念定心思第27章 四面楚歌19 戰陣沙場流血地爲活而戰不言輸08 一語驚醒夢中人劉曄轉念定心思22 郭佔投身說地形劉曄改策迎面戰31 換裝備誓師出擊分將令會營當陽23 子揚妙語退曹操傲骨仗劍闖歧途15 鮮卑擾邊欲寇境劉曄掌印任都督19 軻劉各自細謀劃幽燕北地戰雲密06 常言道知足長樂宴席間各有心思07 逢契機劉曄爲難借敵策解圍學醫18 出陣答話斥敵首兩方令下戰事起09 破重圍誘敵功成關張斬帥並奪旗19 戰陣沙場流血地爲活而戰不言輸02 乍聞郭嘉至代郡劉曄驚奇速回歸17 黃巾圍攻都昌城袁劉援軍次第至19 劉虞滿意言訓示劉曄恍接州牧職32 兩方默契虛廝拼劉曄勇將曹心驚05 入十月招賢隊返遇二賢劉曄心喜第6章 變亂再起07 逢契機劉曄爲難借敵策解圍學醫18 陣前三英戰呂布依計傷人再敗兵02 劉曄再定破關計李儒進獻抽薪策第14章 大變前兆13 沉穩將才太史慈出兵是爲徐州資24 收管亥竟得奇書看黃巾怒書諷信13 沉穩將才太史慈出兵是爲徐州資22 知陰謀曹操爲難衆謀士事急束手36 劉曄分析陰謀事暫督徐州兩牧實12 勸劉虞移營北城誓戰鬥最後一刻23 劉曄分兵固營寨胡族遇挫屠邊民21 袁紹陰謀雙算計亂世年月人心險32 攻營戰誘敵深入重騎兵首戰建功10 緩急兩策驚羣座劉曄心起拜師念03 登堂入室會三英子揚且爲軍主薄05 蘇張送馬贈鑌鐵劉關張各造奇兵12 勸劉虞移營北城誓戰鬥最後一刻04 趙明李政通文理左右雙翼初顯成22 袁詭孔辨搶先機回營諸將問事宜第3章 再聞喜訊05 少女心思單純念文辨武鬥漸健全23 管亥自認罪加身劉曄豈爲小器人18 出陣答話斥敵首兩方令下戰事起01 窮則思變立清醒劉曄幡然悟己途16 師出有名正義戰謀略得宜何懼敗第7章 浮出水面24 劉曄督軍破前鋒張飛念定乾坤謀14 先有袁術截劉和劉曄領命再出徵16 回代郡問明敵情得典韋各有喜憂17 劉曄曹操細計較董卓李儒有商量10 大破黃巾功顯赫劉備心狠棄子揚06 得兵器武裝鄉勇劉曄三人探敵情12 話細語寧靜時光劉燕說蔡琰心思第36章 計定待成01 曹劉皆判遷都事擊掌爲誓定追擊12 勸劉虞移營北城誓戰鬥最後一刻25 劉曄誠懇得趙雲子龍武勇並三英04 治政之道有精華劉曄半年升郡守06 猛張飛三戰惡來互勝負惺惺相惜20 軻比能狼子野心長城內熱血將士第5章 兗荊曹劉第13章 張遼之屬第31章 宣戰遼東11 伴美製藥樂其中曹操郭嘉舍相逢21 袁紹陰謀雙算計亂世年月人心險15 搜城三日無所獲無奈放棄議政策24 三劉二袁孫陶爭狼狽公孫餘威存23 子揚妙語退曹操傲骨仗劍闖歧途10 戲志才現身幕府排衆議劉曄出兵05 得秘法思慮實用殺敵無聲毒箭計13 半月後知曉情況魄力下直諫劉虞第35章 決勝之地19 戰陣沙場流血地爲活而戰不言輸07 劉曄改動文試題典韋一力敗三甲第21章 帝皇親兵第14章 大變前兆22 佯攻解作操練事不聞趁夜進兵時26 遷民移居洛水畔施行屯田解隱憂02 逢黃巾圍攻劉虞曉利害定計破敵12 勸劉虞移營北城誓戰鬥最後一刻
第10章 濮陽再敗第6章 蒼天黃天11 賜女劉曄欲定親劉玄德自有念想13 匹馬出營戰千軍溫酒斬將傳美名16 任前路艱險渺茫吾卻要勇往獨闖第12章 收降呂布第34章 將欲親臨第11章 記事(下)13 暫且緩過蔡琰事再至天使名劉和40 袁術貪心蛇吞象趙雲拍案令進兵14 先有袁術截劉和劉曄領命再出徵第6章 蒼天黃天23 東門兵變驟然發田楷趙雲齊上陣23 管亥自認罪加身劉曄豈爲小器人17 黃巾圍攻都昌城袁劉援軍次第至第22章 按步就班第16章 孫乾爲使第17章 風雨欲來第3章 初現端倪08 大興山初戰黃巾劉備冒進險喪命08 一語驚醒夢中人劉曄轉念定心思第27章 四面楚歌19 戰陣沙場流血地爲活而戰不言輸08 一語驚醒夢中人劉曄轉念定心思22 郭佔投身說地形劉曄改策迎面戰31 換裝備誓師出擊分將令會營當陽23 子揚妙語退曹操傲骨仗劍闖歧途15 鮮卑擾邊欲寇境劉曄掌印任都督19 軻劉各自細謀劃幽燕北地戰雲密06 常言道知足長樂宴席間各有心思07 逢契機劉曄爲難借敵策解圍學醫18 出陣答話斥敵首兩方令下戰事起09 破重圍誘敵功成關張斬帥並奪旗19 戰陣沙場流血地爲活而戰不言輸02 乍聞郭嘉至代郡劉曄驚奇速回歸17 黃巾圍攻都昌城袁劉援軍次第至19 劉虞滿意言訓示劉曄恍接州牧職32 兩方默契虛廝拼劉曄勇將曹心驚05 入十月招賢隊返遇二賢劉曄心喜第6章 變亂再起07 逢契機劉曄爲難借敵策解圍學醫18 陣前三英戰呂布依計傷人再敗兵02 劉曄再定破關計李儒進獻抽薪策第14章 大變前兆13 沉穩將才太史慈出兵是爲徐州資24 收管亥竟得奇書看黃巾怒書諷信13 沉穩將才太史慈出兵是爲徐州資22 知陰謀曹操爲難衆謀士事急束手36 劉曄分析陰謀事暫督徐州兩牧實12 勸劉虞移營北城誓戰鬥最後一刻23 劉曄分兵固營寨胡族遇挫屠邊民21 袁紹陰謀雙算計亂世年月人心險32 攻營戰誘敵深入重騎兵首戰建功10 緩急兩策驚羣座劉曄心起拜師念03 登堂入室會三英子揚且爲軍主薄05 蘇張送馬贈鑌鐵劉關張各造奇兵12 勸劉虞移營北城誓戰鬥最後一刻04 趙明李政通文理左右雙翼初顯成22 袁詭孔辨搶先機回營諸將問事宜第3章 再聞喜訊05 少女心思單純念文辨武鬥漸健全23 管亥自認罪加身劉曄豈爲小器人18 出陣答話斥敵首兩方令下戰事起01 窮則思變立清醒劉曄幡然悟己途16 師出有名正義戰謀略得宜何懼敗第7章 浮出水面24 劉曄督軍破前鋒張飛念定乾坤謀14 先有袁術截劉和劉曄領命再出徵16 回代郡問明敵情得典韋各有喜憂17 劉曄曹操細計較董卓李儒有商量10 大破黃巾功顯赫劉備心狠棄子揚06 得兵器武裝鄉勇劉曄三人探敵情12 話細語寧靜時光劉燕說蔡琰心思第36章 計定待成01 曹劉皆判遷都事擊掌爲誓定追擊12 勸劉虞移營北城誓戰鬥最後一刻25 劉曄誠懇得趙雲子龍武勇並三英04 治政之道有精華劉曄半年升郡守06 猛張飛三戰惡來互勝負惺惺相惜20 軻比能狼子野心長城內熱血將士第5章 兗荊曹劉第13章 張遼之屬第31章 宣戰遼東11 伴美製藥樂其中曹操郭嘉舍相逢21 袁紹陰謀雙算計亂世年月人心險15 搜城三日無所獲無奈放棄議政策24 三劉二袁孫陶爭狼狽公孫餘威存23 子揚妙語退曹操傲骨仗劍闖歧途10 戲志才現身幕府排衆議劉曄出兵05 得秘法思慮實用殺敵無聲毒箭計13 半月後知曉情況魄力下直諫劉虞第35章 決勝之地19 戰陣沙場流血地爲活而戰不言輸07 劉曄改動文試題典韋一力敗三甲第21章 帝皇親兵第14章 大變前兆22 佯攻解作操練事不聞趁夜進兵時26 遷民移居洛水畔施行屯田解隱憂02 逢黃巾圍攻劉虞曉利害定計破敵12 勸劉虞移營北城誓戰鬥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