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趙構最倒黴的一天

狄烈的尿還沒淋到趙構頭上,這位建炎天子就已經倒了血黴。

建炎三年,三月二十六,杭州大亂,滿城都在高喊“苗傅不負國,只爲天下除害!”

苗劉之變,爆發。

御營司統制苗傅,威州刺吏劉正彥,不滿頂頭上司同籤書樞密院事、御營司都統制王淵與康履等宦官的作威作福,有好處卻不分潤自個,便在軍中散播不滿的情緒。由於軍中大多是河朔人,故園淪陷,大軍卻一路南逃,其憋屈程度與後世不戰而退之東北軍有得一拼。將士不敢將這種憤恨情緒噴向官家,自然就宣泄到無能的主將與宦官身上。

苗傅手下張逵也爲手下軍士打氣:“若能殺死王淵及那羣宦官,則大家都可以過好日子,朝廷又怎麼會加罪於我們呢?”

故此,苗劉之舉動,得到了很多人的響應。

這首先得怪王淵錢財露白:當初金軍打到揚州之時,王淵負責斷後,但他卻把戰船拿來運送自己的財寶,致使數萬宋兵及戰馬失陷敵營,當時百姓便耳語相傳“船上的財寶都是王淵在平定陳通時,濫殺人民搜刮而來的。”

王淵搶運家財,這本來也沒什麼,武將貪財,本就是有宋一朝的常態,官家也或明或暗給予支持——手握重兵的武將把心思用在貪財上,就不會掂念朕屁股下的位子了。但王淵壞菜就壞菜在他吃獨食,沒有分潤給拼死拼活幫他搶運財物的手下,以至怨氣橫生。

由於此時只有苗傅的軍隊在杭州護駕,韓世忠、張俊、楊沂中、劉光世等大軍都分守在長江各處要害,遠離行在。如此一來,就爲政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政變前夜,苗傅遂與幕僚王世修及王鈞甫、張逵、馬柔吉率領的“赤心軍”議定,先殺了王淵,再除去宦官。進而逼宮,掌控中樞,號令天下。

苗傅爲什麼如此仇恨康履等宦官?最大的可能是他位卑職低,想結交宦官,但人家不鳥他。這一點,可以從後來他對趙構所說的那一句話“臣若只想升官,只要連絡宦官就好了。何必來此?”可品咂出一絲絃外之音。

三月二十六,是神宗忌日,百官行香祭祀。機會難得,苗傅和劉正彥命令王世修在城北橋下埋伏兵士,等王淵退朝,將其拖下馬。宣稱他交結宦官謀反,劉正彥將其親手殺死。隨後包圍了康履的住處,大肆捕殺宦官,並掛著王淵的首級,率軍進圍皇宮,兵臨城下。

而守宮門的中軍統制吳湛,也與苗傅勾通。引導苗傅的手下大軍進城——這天時、地利、人和一結合,終於釀成影響與改變了整個南宋歷史的鉅變。

得知兵變消息的趙構,在那一瞬間,真切地感受到了王座的末日,情緒失控之下,親手撕毀了一卷平日最爲鍾愛的王獻之的書貼。

此時在宮門外,知杭州康允之帶着百官,請趙構到城樓上安定軍民。否則無法制止叛亂。慢慢恢復平靜的趙構,終於步出皇室,出現在城門樓,直面叛軍。

苗傅、劉正彥與叛軍見了天子,仍然山呼下拜。趙構憑欄問苗傅帶兵造反的原因。

苗、劉二人,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厲聲責備宋高宗任用奸佞、賞罰不公、誤國誤民。說將士有功者得不到獎賞,而宦官沒有功勞卻得到美差。黃潛善、汪伯彥“誤國至此,猶未遠竄”,王淵“遇敵不戰。因交康履,乃除樞密院”,“奸臣誤國,內侍弄權……數路生靈,無罪而就死地,數百萬之金帛,悉皆委棄,社稷存亡,懸於金人之手……”

苗、劉一樁樁,一件件歷數趙構過失,甚至公然宣稱:“上不當即大位,將來淵聖皇帝來歸,不知何以處?”

這最後一句,纔是真正的誅心之言。一羣老大粗軍將,竟然敢當着天子與百官的面,說出此等大逆之言。從這一幕,就可以得窺一斑,趙構即位之初,身處的局面有多尷尬、心裡是多惶恐。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何一聽說,在太行山中竟有如此之多足以將他撬下龍椅之人,他會在自身都難保的情況下,還要鬧這一出挺而走險的逆襲了。

名不正言不順,又屢屢戰敗失地,人望低到極點。若不是毫無選擇,文臣武將未必會將寶全壓在這隻會玩帝王心術,卻沒有半點中興之君模樣的九王身上。

而今歷史已經改變,這位九王也不再是唯一,若是第三次奈何關之戰前因後果傳開,建炎朝諸臣突然有了諸多選擇,他們又將何去何從?

趙構爲解眉睫之危機,當場大肆批發官帽,任命苗傅爲承宣使及御營都統制,劉正彥爲觀察使及御營副都統制,二人麾下官兵,一率升一級,並有大量錢糧賞賜,希望政變就此平息。

苗、劉在脅迫趙構交出康履、藍圭、曾擇三個最親近的宦官,以竹籃將三人垂吊下城,對最憤恨的康履施以腰斬。滿足了泄憤、升官、發財等慾望之後,開始提出政治要求:陛下退位、魏公登基,太后垂簾。

魏公是誰?就是趙構唯一的兒子,魏國公、太子趙旉,時年不滿三歲。

太后就是隆祐太后,這位哲宗廢后,曾淪落民間十餘年,早已變成一個標準的民婦,性子淡泊,與世無爭,不沾權利。

黃口小兒、垂垂老嫗,控制起來,真是再好不過了。

此時張逵還引用孟子“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的說法,要求今日之事應以社稷百姓爲重,並表示已有宋徽宗禪位的先例。而羣臣也議論紛紛,有的支持官家接受退位的條件,有的大力斥責叛軍。當時天氣寒冷,趙構坐在城樓沒有被褥的竹椅上,派人去請太后時,就楹立一側而不就坐。百官請他上坐,他則表示“我已經不配坐這個座位了”。

趙九,果然深諳盈虧伸縮之道。

已知無法挽回的趙構,隨即下詔遜位,令兵部侍郎李邴起草詔書。表示“自即位以來,強敵欺凌都是因爲自己而來,不忍生靈塗炭,宣佈退位,希望敵國能休兵和好。”

宣詔完畢,叛軍即退去,喧鬧於市集並大叫“天下太平了!”杭州知州恐怕叛軍乘勢屠殺百姓。出城慰撫。

當天趙構就前往顯忠寺,隔天太后垂簾聽政,大赦,尊遜位的趙構爲“睿聖仁孝皇帝”,並將顯忠寺改名爲睿聖宮,只保留宦官十五人。其餘都編遣解散。

苗劉之變,深刻地影響了整個南宋百年格局。

因爲這場兵變,隨後參與勤王復僻的張浚、張俊、劉光世、韓世忠得以崛起;因爲這場兵變,更令趙構深信祖宗之言,大將握重兵,必爲國家之患,遂有後來收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兵權之舉;而最大的變數是。這場兵變,把一個不諳世事的幼童,太子趙旉,生生凍嚇成疾,數月之後,就此夭折。

趙構從此絕後,太宗趙光義一脈在中原完結,大宋江山又重回太祖一脈手中。

不過。以上是另一個時空的歷史演變,而在這個時空裡,趙構絕後,並不代表太宗一脈的完結,而是預示着,更大的變數即將來臨……

四月中,陳兵江北、得知南朝兵變消息的兀朮。開始蠢蠢欲動。而此時,由於沿江佈防的宋軍各部將領,尤其是卡住金軍第一線的鎮江府的呂頤浩率精兵回師勤王,造成長江南岸的防線出現明顯空隙。而杭州兵變,更使得人心浮動,軍心不穩。

面對如此良機,若不趁機渡江進擊,那就不是兀朮了。四月下旬,完成兵力集結與戰船籌備的金軍,開始正式發起南渡作戰。

金軍一開戰,所有的壓力,一下全壓在代替杜充鎮守的建康副留守郭仲荀身上(此時杜充的死訊尚未傳到建炎朝,所以郭仲荀也沒能轉正),令這位萬年老二叫苦連天。

四月二十,聞知頤浩呂、張浚、張俊、劉光世、韓世忠等勤王大軍即將合圍杭州,苗劉大爲驚恐,被迫接受宰相朱勝非與馮轓的提議,率百官奏請高宗復辟。是日,“太后下詔還政,皇帝復大位。”

勤王軍到達叛軍駐紮的臨平,張俊所部陳思恭率軍力戰,大破叛軍苗翊與馬柔吉,挺進北關。苗傅、劉正彥率精銳兩千人,拿着趙構所敕賜鐵券逃出杭州,同時命令手下縱火,但天降大雨,火不能起。

之後,苗劉盡爲韓世忠所擒,押回行在,被磔棄市。

就在建炎朝廷焦頭爛額應付內亂時,面對金軍的強大壓力,郭仲荀叫苦不迭,根本頂不住,頻頻向杭州告急請援。每次得到的回覆就是再堅持一會,等聖天子復位就有大把生兵了。

四月底,“聖天子”復位了,不過,郭仲荀望眼欲穿等來的不是生兵,而是又一封乞和表。

這一次的使者,是殿中侍御史杜時亮,頂着的名頭是“奉使大金軍前使”。在乞和表中,趙構再一次擺出可憐兮兮的模樣。

“……今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此所以朝夕諰諰(戰戰兢兢)然,惟冀閣下之見哀而赦己也……前者連奉書,願削去舊號,是天地之間,皆大金之國而尊無二上,亦何必勞師遠涉而後爲快哉……”表示願意削去宋朝國號稱臣。

這封乞和表,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稍稍延緩了金軍的攻勢。兀朮將乞和表上呈東京,交與負責整個南略作戰的完顏宗輔定奪。儘管兀朮也知道結果會是什麼,但爲了表示尊重與恭順,這等邦交之事,還得讓三皇兄作主。

結果不出所料,半個月後,加急信使飛報通傳:“右副元帥有令,除非宋主親奉降表前來!任何來使、乞表,一率拋入大江!大金勇士,只用戰刀對話!”

兀朮當即大笑:“吾當手擒宋主,親縛於三皇兄馬前。”

長江南岸,戰火再起。

得到這結果,趙構木然半響,哀嘆着對親近的朝臣說“朕自登位以來,爲了求和,卑辭降禮,無所不至。”不想金人還是“迫逐凌犯,未有休息之期,朕甚憚之。”

五月下旬,眼見長江防線岌岌可危,有過上一次揚州教訓的趙構,再不會等到兵禍臨頭才跑,而是提前上路,跑他孃的。方向,當然是越往南越好,珍愛生命,遠離金人。

最窩火的要數郭仲荀,苦苦鏖戰一個多月,要生兵沒生兵,要賞賜沒賞賜,前方打生打死無大功,倒是後方勤王有重酬。臨到末了,天子與整個朝廷班子全開溜了——真當爺爺是傻子啊!郭仲荀不是冤大頭,你官家逃得,我就逃不得?爺爺非但逃,還要逃到一個比你們這夥喪家之犬更好的所在。

五月底,郭仲荀率建康康近萬宋軍降金——歷史的慣性真是頑固啊!原本的歷史上,率建康府宋軍降金的,是杜充。現在杜充沒了,郭仲荀卻又步其後塵。國家危亡之際,這樣的人總是層出不窮、生生不息。

正應了唐人劉禹錫那首古詩名句“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石頭城淪陷,金軍終於跨過長江,趙構的苦逼逃難史,開始了!

第164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六)第289章 東京攻略第69章 兄弟快跑第61章 意外的消息第247章 耳光響亮第460章 日暮途窮第37章 勇氣與怯懦第431章 最後一戰第395章 女兵最終戰(六)第199章 這就是宋軍的戰鬥力?第308章 三激婁室(上)第237章 狙殺!又見狙殺!(下)第9章 七槍九命第178章 五馬山告急第191章 血色五馬山(八)第219章 狹路相逢第138章 軍事演習之升級版步兵方陣第35章 怒火燎原第354章 困獸之掙第424章 兇靈入侵第94章 不速之客第315章 又見斷橋第274章 太原軍校第144章 奇襲榆關(下)第191章 血色五馬山(八)第223章 有足之城第441章 兵臨城下第435章 亡國亂象第268章 銀州見聞第319章 “將” 軍!第95章 整軍備戰第436章 女真人的出路第20章 痛,並爽着!第449章 鐮計劃第308章 三激婁室(上)第35章 怒火燎原第53章 下 馬 威第二 次奈何關之戰四女兵營首戰第149章 遭 遇(下)第82章 新的根據地第178章 五馬山告急第410章 溫柔鄉即英雄冢第230章 單挑太原第1章 荒野孤狼第69章 兄弟快跑第275章 旋翼彈與狙擊隊第415章 戰爭藉口(下)第96章 十寨圍城第383章 完顏昌的最後選擇第170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十二)第113章 全 殲第14章 拯救行動開始第432章 炮轟上京(上)第304章 城下之盟第358章 兀朮的反撲第325章 平定相逢第248章 狄烈的新計劃第414章 戰爭藉口(上)第124章 千年之恥第296章 誰襲擊誰?第358章 兀朮的反撲第446章 內政、整軍第405章 以戰促和第54章 復裝子彈的威力第204章 山雨欲來第388章 風暴前夜第264章 步奚自潰第1章 荒野孤狼第36章 最後的碰撞第188章 血色五馬山(五)第111章 新附軍覆亡第197章 拯救大刀關勝第292章 棄 子第371章 擒 龍(上)第324章 風雪歸途第267章 你扔石頭,我砸炸彈第212章 宗輔的對策第373章 擒 龍(下)第177章 趙榛的焦慮第111章 新附軍覆亡第388章 風暴前夜第319章 “將” 軍!第273章 被遺忘的大禮第89章 大練兵之站軍姿第352章 作死就一定死第89章 大練兵之站軍姿第8章 出 擊第177章 趙榛的焦慮第58章 何去何從?第454章 血戰破軍砦第298章 東京之變(中)第104章 餘恨未了第173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十五)第430章 戰犯名單第262章 車城再現第283章 玩 真 的!第427章 宿命對決第152章 禮花計劃第336章 第三次奈何關之戰第285章 無 間
第164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六)第289章 東京攻略第69章 兄弟快跑第61章 意外的消息第247章 耳光響亮第460章 日暮途窮第37章 勇氣與怯懦第431章 最後一戰第395章 女兵最終戰(六)第199章 這就是宋軍的戰鬥力?第308章 三激婁室(上)第237章 狙殺!又見狙殺!(下)第9章 七槍九命第178章 五馬山告急第191章 血色五馬山(八)第219章 狹路相逢第138章 軍事演習之升級版步兵方陣第35章 怒火燎原第354章 困獸之掙第424章 兇靈入侵第94章 不速之客第315章 又見斷橋第274章 太原軍校第144章 奇襲榆關(下)第191章 血色五馬山(八)第223章 有足之城第441章 兵臨城下第435章 亡國亂象第268章 銀州見聞第319章 “將” 軍!第95章 整軍備戰第436章 女真人的出路第20章 痛,並爽着!第449章 鐮計劃第308章 三激婁室(上)第35章 怒火燎原第53章 下 馬 威第二 次奈何關之戰四女兵營首戰第149章 遭 遇(下)第82章 新的根據地第178章 五馬山告急第410章 溫柔鄉即英雄冢第230章 單挑太原第1章 荒野孤狼第69章 兄弟快跑第275章 旋翼彈與狙擊隊第415章 戰爭藉口(下)第96章 十寨圍城第383章 完顏昌的最後選擇第170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十二)第113章 全 殲第14章 拯救行動開始第432章 炮轟上京(上)第304章 城下之盟第358章 兀朮的反撲第325章 平定相逢第248章 狄烈的新計劃第414章 戰爭藉口(上)第124章 千年之恥第296章 誰襲擊誰?第358章 兀朮的反撲第446章 內政、整軍第405章 以戰促和第54章 復裝子彈的威力第204章 山雨欲來第388章 風暴前夜第264章 步奚自潰第1章 荒野孤狼第36章 最後的碰撞第188章 血色五馬山(五)第111章 新附軍覆亡第197章 拯救大刀關勝第292章 棄 子第371章 擒 龍(上)第324章 風雪歸途第267章 你扔石頭,我砸炸彈第212章 宗輔的對策第373章 擒 龍(下)第177章 趙榛的焦慮第111章 新附軍覆亡第388章 風暴前夜第319章 “將” 軍!第273章 被遺忘的大禮第89章 大練兵之站軍姿第352章 作死就一定死第89章 大練兵之站軍姿第8章 出 擊第177章 趙榛的焦慮第58章 何去何從?第454章 血戰破軍砦第298章 東京之變(中)第104章 餘恨未了第173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十五)第430章 戰犯名單第262章 車城再現第283章 玩 真 的!第427章 宿命對決第152章 禮花計劃第336章 第三次奈何關之戰第285章 無 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