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順水推舟

周延儒的來信,被仔細分析過了,鄭勳睿等人從中分析出來了不少的情報,其中最爲重要的一點就是朝廷很有可能調整鄭勳睿漕運總督的職務。

鄭勳睿擔任漕運總督的幾年時間,在淮北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特別是在商貿交易之中定下的規矩,全面鋪開,在淮北做生意的商賈已經習慣了,知道必須要按照生意的大小來繳納所謂的保護費,否則就無法繼續在淮北做生意了,而這方面的收入,已經成爲漕運總督府已經地方府州縣的最爲穩定和重要的一部分。

一旦鄭勳睿離開淮安,不管到什麼地方去,這樣的情形是不是能夠繼續維持,會不會遭受到波折,要知道從商賈的手裡收取保護費可不是簡單的事情,要是有人宣佈不在收取保護費,那商賈求之不得。

這恐怕是徐望華等人最爲擔心的問題了。

鄭勳睿對這件事情不可能無動於衷,全面鋪開商貿賦稅,這是鄭勳睿的主要政策之一,淮北各地之所以能夠收取到鉅額的商貿賦稅,是因爲這裡的發展非常平衡,老百姓手中有了糧食和銀子,就可以購買更多的東西,同時淮安碼頭幾乎壟斷了運往北方的所有貨物,安全的運輸讓絕大部分的商賈,寧肯繳納一些保護費,也要將貨物集中到淮安碼頭。

協調這些事情的是洪門。

洪門在淮北以及大運河沿途,已經是大名鼎鼎,誰都知道漕運是洪門直接掌控的,若是不按照洪門的規矩來,那就不要想着依託大運河做生意了,不過洪門與之前的那些漕幫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爲洪門的規矩清清楚楚,不存在隨意剋扣的行爲,而且洪門保證水路運輸的暢通。保證任一艘來往運河的船隻安全。

洪門與漕運總督府之間的關係,同樣是盡人皆知。某些時候,洪門可以代替漕運總督府,諸多的商賈也是清楚這一點的,要說商賈心甘情願拿出來保護費,這不現實,正是因爲洪門的背後是漕運總督府,故而淮北以及到淮北做生意的商賈,才乖乖的繳納保護費。

但洪門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沒有官府的身份。

這樣的情況,說的好聽一些,有漕運總督府的支持,洪門可以呼風喚雨,想要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問題,可一旦離開了漕運總督府的支持,洪門很有可能舉步維艱,甚至是遭受到商賈集體的盤算。

皇上和朝廷既然決定調整鄭勳睿的職位,那是遲早的事情,不會因爲鄭勳睿傾心搞好漕運就可以罷休的。同時鄭勳睿也有自身的打算,他不能夠總是以漕運總督的身份來做事情,侷限性太大了。他所能夠統領的也就是淮北的四府三州,儘管這些地方基本都是富庶的地方。

徐望華等人也做出了分析,一旦朝廷決定調整鄭勳睿,那麼下一個職位,不可能到京城去,如今的情形之下,皇上和朝廷都不會這樣做,依照鄭勳睿的資歷和功勞,到京城就要進入內閣。那恐怕是皇上不能夠忍受的,而地方的巡撫職位更是不可能。那麼想來想去,只有兩個職位可能。其一是薊遼總督,其二是南京兵部尚書。

綜合兩個職位,各有利弊,但顯然薊遼總督的職權大很多,能夠控制的地方更多,可惜朝廷若是讓鄭勳睿出任薊遼總督,就意味着鄭勳睿與朝廷徹底翻臉,畢竟薊遼總督的職責是鎮守遼東,打擊後金韃子,這個時候讓鄭勳睿出任薊遼總督,豈不是讓鄭家軍去和後金韃子拼命,造成兩敗俱傷的情形。

南京兵部尚書,權力小一些,可以控制的地方也小一些。

南直隸的情形是很特殊的,有漕運總督,鳳陽巡撫,應天巡撫,他們各自負責一塊地方,若是南京兵部尚書有着足夠的資歷,這些人還可能買賬,但要是資歷或者能力不夠,那這些人不會聽從命令,南京兵部尚書很有可能成爲空架子。

但南京兵部尚書若是能夠控制整個的南直隸,那權力也是驚人的,因爲大明王朝最爲富庶的地方,全部都在南直隸。

朝廷一旦準備調整鄭勳睿,究竟是出任薊遼總督還是南京兵部尚書,徐望華等人分析不出來,不過提前做好一切準備,倒是可以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出任南京兵部尚書是最佳的。

接連兩天的分析和商議,鄭勳睿終於下定了決心。

漕運總督府,書房。

聽完了徐望華、鄭錦宏等人的分析,鄭勳睿已經思考成熟。

“你們的分析都是很不錯的,皇上和朝廷既然不想我來幹這個漕運總督,那總是要想到很多辦法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所調整。”

“第一件事情,今年的漕運,運送的漕糧從二百萬石削減到八十萬石,多一粒都沒有,我不妨給朝廷機會,讓他們來調整我這個漕運總督的職銜。”

“漕糧運輸減少,北方必定陷入到困難之中,朝廷也肯定會着急,那就讓他們着急去,而且他們着急還不會是短時間之內的事情。”

“第二件事情,加強洪門的力量,決不能夠因爲我們離開了漕運總督府,讓先前定下的規矩毀於一旦。”

“這件事情至關重要,必須要不惜一切代價做好,特別是淮北各地的商賈,若是因爲漕運總督更換了人選,就以爲變天了,那他們就要受到洪門的懲罰,就不要想着能夠在淮北繼續做生意了。”

“第三件事情,穩定四府三州的各級官府,不要讓朝廷短時間之內調整知府知州和知縣,只要這些官員沒有調整,我們在這裡的根基就是穩定的,而且洪門與這些官府的接觸是很多的,官府的穩定意味着洪門能夠繼續很好的發揮作用。”

“第四件事情,鄭家軍一部分的軍士繼續駐紮在淮安,其主要職責就是護衛淮安火器局、講武堂等地方,這些地方是禁區,任何人都不得干涉。”

“第五件事情,讓新任的漕運總督無法履職,讓漕運徹底的停止,只要是不符合我心意的人出任漕運總督,那北方就等着斷糧和餓肚子,那他們就等着從陸地上運輸糧食。”

“只要我們能夠增強洪門的力量,穩定府州縣衙門,那麼新任的漕運總督就算是神仙,也無法在淮安施展手腳,皇上和朝廷不會要我推薦漕運總督人選的,但我要逼迫他們這樣做,我要讓他們偷雞不成蝕把米。”

。。。

鄭勳睿一一說出來安排的時候,臉色是平靜的。

誰都知道這背後隱含的腥風血雨,漕運近乎停止,北方的糧食驟然減少,本就遭遇多年災荒的北方,很快就會陷入到巨大的震盪之中,崇禎元年流寇大規模的造反,一方面是因爲官府徵收歷年拖欠的賦稅,另外一方面就是遭遇災荒,百姓斷糧了。

這幾年北方的情形大致穩定,就是因爲漕運暢通,每年兩百萬石以上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送到北方去,這等於是南方支持了北方,但這樣的支持一旦中止,穩定的局面瞬間不存在。

洪門力量的增強,意味着其有些時候甚至能夠之間代表官府,而深層次的含義,就是在鄭勳睿離開淮北之後,洪門敢於和漕運總督對着幹,保證鄭勳睿確定的所有政策都是不會變化的,這需要的是不一般的力量,很多時候,對於反彈的商賈,洪門會採取不一般的手段進行懲處,讓那些商賈乖乖的幾乎繳納保護費。

再說火器局和講武堂,這兩處地方的關鍵,衆人都清楚,留下鄭家軍護衛這兩處地方,無疑會讓新任的漕運總督極其的不舒服,不過攝於鄭家軍的威名,想必新任的漕運總督也就是內心不滿意罷了。

最爲關鍵的還是排擠漕運總督一事,這極有可能讓皇上和朝廷憤怒。

洪門實際上控制了漕運,一旦洪門從中作梗,漕運根本無法繼續下去,新任漕運總督面對這樣的情形,就算是天天罵人也沒有作用,畢竟洪門就聽鄭勳睿的,而且漕船上面的精英,譬如說阿炳等人,都是洪門的一員了,這讓新任漕運總督另起爐竈的希望都徹底破滅。

而且新任的漕運總督,還有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那就是淮北各級官吏的俸祿,淮北各級官吏的俸祿,與其他地方大不一樣,月餉是固定的,但補助很高,往往是月餉的數倍,就以知縣的俸祿爲例子,其應該得到的俸祿,每月爲五兩銀子,全年六十兩銀子,但其補貼每月爲五十兩白銀,全年六百兩白銀,是月餉的十倍,正是因爲如此高的俸祿,保證了知縣體面的生活,讓其能夠安心的做事情。

可以說淮北的局面與大明各地情況完全不一樣,新上任的漕運總督除非是得到了鄭勳睿的認可,完全維持原來的局面,纔有可能穩定下來,否則無法做任何事情。

鄭勳睿籌謀這麼長的時間,就是要逐漸控制更多的地方,他曾經擔任陝西巡撫,如今基本控制陝西,那麼他離開淮安,不再擔任漕運總督,自要也要控制整個的淮北。(。)

第705章 局勢的突然變化第278章 皇太極稱帝第651章 露崢嶸第267章 出其不意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466章 口服心服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705章 局勢的突然變化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323章 突破口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560章 宿命第293章 軍情緊急第573章 需要清醒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849章 兌現承諾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73章 戒急用忍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428章 預兆第752章 慈悲之心第533章 高陽之戰(6)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77章 有情有義第503章 監軍第329章 徐佛家的拜訪第130章 上任第549章 也是必然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937章 范文程的頹廢第899章 收復臺南第661章 雷霆一擊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947章 終於力不從心第76章 割袍斷義第92章 京城第173章 情報網絡第279章 預料之中第410章 毛瑟槍第148章 捉襟見肘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398章 回家看看第175章 火炮的作用第659章 爭取最大支持第957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108章 若即若離第852章 山傾第216章 內訌第166章 慘烈第484章 風雨春秋第556章 改變部署第885章 宵小第577章 依靠的是自身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392章 報復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793章 第一次的掙扎第197章 望洋興嘆第727章 天妒英才(3)第74章 孰可忍第67章 鄉試解元第862章 我就是要改變第130章 上任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5章 父子長談第166章 慘烈第763章 該來的遲早是來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9章 教諭先生第559章 青縣第795章 不一般的調整第443章 巨大的突破第150章 突如其來第634章 蠢蠢欲動第193章 車廂峽第708章 不是一條心第290章 死者爲大第932章 皇太極的能力第830章 王承恩的堅持第707章 被迫做出的調整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873章 歸宿(3)第622章 襄陽失陷(5)第238章 真正的聯合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982章 戰遼河(4)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9章 教諭先生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835章 潼關之戰(1)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705章 局勢的突然變化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
第705章 局勢的突然變化第278章 皇太極稱帝第651章 露崢嶸第267章 出其不意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466章 口服心服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705章 局勢的突然變化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323章 突破口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560章 宿命第293章 軍情緊急第573章 需要清醒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849章 兌現承諾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73章 戒急用忍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428章 預兆第752章 慈悲之心第533章 高陽之戰(6)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77章 有情有義第503章 監軍第329章 徐佛家的拜訪第130章 上任第549章 也是必然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937章 范文程的頹廢第899章 收復臺南第661章 雷霆一擊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947章 終於力不從心第76章 割袍斷義第92章 京城第173章 情報網絡第279章 預料之中第410章 毛瑟槍第148章 捉襟見肘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398章 回家看看第175章 火炮的作用第659章 爭取最大支持第957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108章 若即若離第852章 山傾第216章 內訌第166章 慘烈第484章 風雨春秋第556章 改變部署第885章 宵小第577章 依靠的是自身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392章 報復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793章 第一次的掙扎第197章 望洋興嘆第727章 天妒英才(3)第74章 孰可忍第67章 鄉試解元第862章 我就是要改變第130章 上任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5章 父子長談第166章 慘烈第763章 該來的遲早是來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9章 教諭先生第559章 青縣第795章 不一般的調整第443章 巨大的突破第150章 突如其來第634章 蠢蠢欲動第193章 車廂峽第708章 不是一條心第290章 死者爲大第932章 皇太極的能力第830章 王承恩的堅持第707章 被迫做出的調整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873章 歸宿(3)第622章 襄陽失陷(5)第238章 真正的聯合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982章 戰遼河(4)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9章 教諭先生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835章 潼關之戰(1)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705章 局勢的突然變化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