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海市蜃樓

戰後,歐洲人在痛批皮諾、甚至罵他是賣國賊的時候,卻給予了黃瀚林極高的評價。

也許,這與黃瀚林統帥中國打贏了第三次世界大戰有關。也許,這與他處理戰後世界秩序的手段有關。

在歐洲,很多人把黃瀚林跟“鐵血宰相”俾斯麥相提並論,認爲黃瀚林是唯一能與俾斯麥齊名的超級謀略家。

如果從影響上講,黃瀚林所做的事情,絕對超過了俾斯麥。

當時,黃瀚林沒有直接提到地中海的勢力劃分問題,而是提到了一個相關問題:阿拉伯國家聯盟。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雖然在大戰期間,阿拉伯國家是中國的盟友,敘利亞、埃及、約旦、伊拉克、沙特等國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還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是阿拉伯國家與中國的關係,在本質上是利益同盟。

這種同盟關係,很難在戰後維持下去。

要知道,阿拉伯國家與中國結盟,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藉助中國,來抵消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霸權,最終實現阿拉伯世界大統一。別忘了,納傑夫早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十多年就提出了類似的想法。

大戰結束了,還有什麼辦法能夠阻止阿拉伯世界大統一?

中國直接出面干預,顯然說不過去,而且會步美國的後塵。更嚴重的是,以『色』列已經成爲歷史,如果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翻臉,在中東地區就沒有立足點了,也就無法藉助第三方來牽制阿拉伯國家。說得直接一點,到時候,中國只有直接出面,甚至要因此在中東引發幾場戰爭。

毫無疑問,黃瀚林再自信,也應該知道,民衆絕對不會讓他在大戰結束後發動戰爭。

結果就是,黃瀚林想到了歐洲聯邦,而且知道一個統一了阿拉伯世界的國家,不但對中國構成了威脅,也對歐洲聯邦構成了威脅。

要知道,任何一個大國,都不可能容忍在周邊存在另外一個大國。

如此一來,當黃瀚林提出了阿拉伯問題,就與皮諾有了共同語言,而且很快就引起了皮諾的共鳴。

只是,皮諾不會輕易上當,更不會心甘情願的充當黃瀚林的打手。

問題是,在對待阿拉伯世界的態度上,皮諾的轉圜餘地比黃瀚林小得多,因爲北非國家都屬於阿拉伯世界,而離中國最近的阿拉伯國家在印度洋西北,因此阿拉伯世界大統一對歐洲聯邦造成的影響大得多。

最突出的就是,歐洲聯邦不可能稱霸地中海。

此外,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即巴爾幹半島上的阿爾巴尼亞與阿拉伯國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如果阿拉伯統一運動發展起來,那麼歐洲就會受到影響,而歐洲聯邦也就不可能統一歐洲大陸了。

當然,黃瀚林沒有這麼『露』骨的提到地中海的勢力歸屬問題,而是提出了一個讓皮諾不可能拒絕的條件,即中國首先通過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孟加拉國與伊朗等伊斯蘭國家,發起泛伊斯蘭運動,以此削弱埃及與敘利亞的泛阿拉伯運動的影響力。作爲對等條件,歐洲聯邦必須拉攏北非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與突尼斯,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削弱泛阿拉伯運動。

很明顯,這次當排頭兵的是中國。

要知道,泛伊斯蘭運動是泛阿拉伯運動的死對頭,而且埃及與敘利亞一直在想辦法削弱伊朗在伊斯蘭世界的影響力。

在皮諾看來,既然中國肯帶頭遏制阿拉伯世界,歐洲聯邦做點貢獻也無不可。

只要咬了鉤,皮諾就得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當時,黃瀚林暗示皮諾,如果歐洲聯邦與中國合作,中國就會在必要的時候,採取任何行動來阻止出現一個統一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國家,而中國只希望歐洲聯邦在必要的時候,提供一些道義上的支持,並且承認中國在中東地區的主導地位,以便讓中國能夠在處理阿拉伯問題時不用瞻前顧後。

這下,皮諾放鬆了警惕心理。

當然,黃瀚林的暗示,也讓皮諾意識到,中國正在構築針對歐洲聯邦的包圍圈,其核心目的不是壓制阿拉伯統一運動,而是把歐洲聯邦限制在歐洲大陸上,使其沒有機會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

要知道,中東是世界的十字路口,誰控制了中東,誰就控制了世界。

中國妄圖霸佔中東,肯定損害了歐洲聯邦的利益。

那麼,有什麼辦法能夠阻止中國獨霸中東呢?

到此,皮諾主動提到了地中海的勢力劃分問題,希望黃瀚林能夠承認地中海是歐洲聯邦的勢力範圍。

當然,這也只是希望。

別忘了,中國艦隊早就開進了地中海,還進入了北大西洋,而且中國當局已經在跟馬耳他談判,準備租借一座港口,加上仍然在中國手裡的直布羅陀要塞,由中國軍隊控制的蘇伊士運河,可以說,中國纔是地中海的霸主。

如果中國不肯退出地中海,那麼歐洲聯邦也只能乾着急。

黃瀚林沒有立即答應皮諾的提議,而是提出了一個疑問,即歐洲聯邦有沒有能力控制地中海?

毫無疑問,這個疑問與阿拉伯世界產生了關係。

談到最後,黃瀚林明確表示,中國沒有進軍地中海,也沒有控制地中海的企圖,因爲這裡離中國本土太遠了,也遠離中國的核心利益區,至於在馬耳他獲取軍港,更是子虛烏有的事情。至於地中海是誰的勢力範圍,中國不可能爲了一個盟國去得罪十幾個盟國,更不會替歐洲聯邦出頭。

說白了,就是搞不定阿拉伯世界,中國就不會承認地中海是歐洲聯邦的勢力範圍。

到這一步,皮諾已經沒有選擇,只能拋出橄欖枝,主動提去跟中國聯手粉碎阿拉伯統一運動。

既然是皮諾主動提出來,黃瀚林就不會喧賓奪主。

當時,黃瀚林只表示,中國只關注中東利益,即中國不會容許其他國家在中東有足夠大的影響力。

事實上,這是在暗示皮諾,中國不會讓阿拉伯世界統一到一個政fu之下。

皮諾不是笨蛋,立即就明白了過來,也緊跟着表示,只要中國不反對,歐洲聯邦會考慮吸收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與利比亞,並且承認中國在埃及、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的利益,只是建議讓黎巴嫩成爲永久中立國,因爲在中東地區,黎巴嫩是在以『色』列滅亡之後唯一的非阿拉伯國家。

談到這個時候,黃瀚林已經達到了目的,只是他沒有立即表態。

當時,黃瀚林提出了兩個新的問題,即必須在地中海沿岸地區,設立一道緩衝區,避免中國與歐洲聯邦發生直接衝突。結果就是,利比亞與土耳其被端上談判桌,最終成爲了中國與歐洲聯邦的利益均分國。

爲了把這顆定時炸彈埋得更深一些,黃瀚林還提到,中國不會支持歐洲聯邦吞併北非國家,只承認歐洲聯邦在地中海南岸的利益,因爲北非國家是中國的盟國,中國不會出賣盟國的利益。

顯然,黃瀚林的意思表達得不夠明確。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黃瀚林肯定是故意含糊其詞,讓皮諾產生誤解。

雖然皮諾在戰後就下臺了,但是繼任者確實誤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即認爲中國會默認歐洲聯邦吞併北非三國。說得簡單一些,只要歐洲聯邦的吞併行動不越過俄羅斯、土耳其與利比亞,就不會觸及到中國的底線。

到這個時候,黃瀚林已經完全達到了目的。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黃瀚林處置歐洲聯邦的方式,那就是:『欲』擒故縱。

不可否認的是,黃瀚林只是完成了戰略佈局,而一個巴掌拍不響,歐洲聯邦何去何從則不是黃瀚林能夠掌握的,畢竟歐洲聯邦的政權掌握在歐洲人的手裡,黃瀚林的影響力再大也不可能讓歐洲聯邦聽從他的指揮。

可以說,只要歐洲聯邦妥善處置戰後事務,黃瀚林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費。

比如,不急於完成統一,而是把選擇權留給各個歐洲國家的人民,讓其他歐洲國家自覺自願的併入歐洲聯邦。比如,不對東歐的領土抱任何野心,讓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東歐國家保持獨立。比如,不對地中海存任何幻想,充分利用中國在中東的戰略佈局,對北非國家產生影響等等。

只要做到這些,歐洲聯邦絕對能發展壯大。

可惜的是,不管是皮諾、還是那些通過貶低他當上歐洲聯邦總理的政治家,都沒有能夠避免這些誤區。

最關鍵的就是,歐洲聯邦和平發展壯大所需的時間太多了。

非常可惜的是,在戰後,歐洲聯邦的時間並不充裕,因爲拖得越久,歐洲聯邦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就越低。

甚至可以說,如果歐洲聯邦不能儘快發展壯大,甚至會被戰敗的美國超越。

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歐洲聯邦只能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也就不可避免的爲自己埋下了覆滅的禍根。

從某種意義上講,黃瀚林的高明之處,就是一把抓住了歐洲聯邦的要害,讓歐洲聯邦不可避免的沿着他設計好的道路走下去,最終因爲迅速膨脹,像超過了極限的氣球一樣,在盛極之後迅速衰落。

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45章 宣傳戰第19章 關鍵結點第24章 反擊第3章 前沿科技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2章 秘密任務第5章 鐵娘子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56章 快馬加鞭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93章 主旋律第4章 各算各的第60章 立即反擊第6章 錯失先機第190章 主動權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48章 交戰第297章 警戒圈第51章 整軍備戰第28章 九死一生第68章 南海戰略第56章 快馬加鞭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34章 矯枉過正第190章 總攻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章 利益交換第97章 戰前會議第58章 海航突擊第62章 太陽風暴第18章 雙輸第6章 爭取和平第4章 不留活口第75章 咄咄逼人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199章 等不起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93章 主旋律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49章 最佳選擇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67章 突然打擊第64章 孤注一擲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33章 超級航母第115章 遭遇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237章 攻堅戰第1章 極限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12章 開戰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88章 各讓一步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49章 彈道導彈第168章 上前線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7章 實幹階段第3章 大難不死第28章 裁軍大會第33章 最後反擊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234章 決勝點第76章 新機會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64章 退與不退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5章 合理搭配第98章 假戲真做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2章 利益交換第64章 三管齊下第5章 軍事冒險第10章 補充攻擊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45章 越界第21章 慘敗第4章 戰爭危機第54章 生於憂患第52章 全速追擊第154章 總撤退第23章 堅持主見第46章 豐收年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58章 功虧一簣第50章 民間力量
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45章 宣傳戰第19章 關鍵結點第24章 反擊第3章 前沿科技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2章 秘密任務第5章 鐵娘子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56章 快馬加鞭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93章 主旋律第4章 各算各的第60章 立即反擊第6章 錯失先機第190章 主動權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48章 交戰第297章 警戒圈第51章 整軍備戰第28章 九死一生第68章 南海戰略第56章 快馬加鞭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34章 矯枉過正第190章 總攻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章 利益交換第97章 戰前會議第58章 海航突擊第62章 太陽風暴第18章 雙輸第6章 爭取和平第4章 不留活口第75章 咄咄逼人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199章 等不起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93章 主旋律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49章 最佳選擇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67章 突然打擊第64章 孤注一擲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33章 超級航母第115章 遭遇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237章 攻堅戰第1章 極限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12章 開戰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88章 各讓一步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49章 彈道導彈第168章 上前線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7章 實幹階段第3章 大難不死第28章 裁軍大會第33章 最後反擊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234章 決勝點第76章 新機會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64章 退與不退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5章 合理搭配第98章 假戲真做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2章 利益交換第64章 三管齊下第5章 軍事冒險第10章 補充攻擊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45章 越界第21章 慘敗第4章 戰爭危機第54章 生於憂患第52章 全速追擊第154章 總撤退第23章 堅持主見第46章 豐收年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58章 功虧一簣第50章 民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