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秦昭襄王怒伐上黨

韓王派陽城君去秦國,以割上黨爲代價,止息兵戈。陽城君來到秦國咸陽,面見秦王稷。秦王稷聽說韓國派陽城君前割地求和,心中歡喜的同時,也鄙視韓王的懦弱。

秦王稷爲了在陽城君面前,彰顯秦國的國力,以達到震懾韓國的目的,進而在和談之中,取得更大的優勢。秦王稷讓范雎率領大秦威武之師,以盛大儀式,迎接陽城君。

陽城君剛抵達咸陽宮,便聽到一聲雷喝之音,“宣,韓國使臣,入殿。”

一道又一道虎喝之音,傳出大殿。三江將士也跟着高呼,“宣,韓國使臣,入殿。”

陽城君聽着秦國數十萬之音,看着秦國數十萬將士強悍的陣容。陽城君頓時感到秦國的強大和可怕。陽城君也被秦國強大的氣勢,震懾住。頓時,被嚇得,額頭上汗如雨下。

陽城君朝大殿走去,每走一步,步履沉重難行。陽城君心道:“這就是虎狼之國,虎狼之師。”

秦國宮衛將士,見陽城君抵達大殿,高喝道:“韓國使臣,面見吾王。”

陽城君被這突然其來的聲音一嚇,頓時,六神無主,瑟瑟發抖走進秦國大殿。秦國文臣武將,見韓國使者,瑟瑟發抖,皆發出爽朗般的嘲笑。殿門離秦王王座,距離也不算遠。然,這段路是陽城君走過,最艱難的路。

陽城君伴隨秦國朝臣的嘲笑聲,走到大殿中間,行禮道:“韓國使臣,拜見秦王。”

秦王稷見韓國使臣陽城君被秦國強大的氣勢震懾住,連說話的語氣都透露出緊張,輕問道:“秦、韓兩國正在交戰。韓國使臣,來我秦國做甚。”

陽城君忙道:“外臣,奉吾王之令,前來秦國議和。”

“議和。”秦王稷笑着對文臣武將,淡淡地問道:“諸位,韓國議和,你們怎麼看。”

秦國朝臣齊聲道:“絕不答應。”

秦王稷張開手,語調輕蔑道:“你聽見了,這是大秦將士的態度。你覺得,寡人會答應與韓國議和。”

陽城君被秦王稷及秦國朝臣的氣勢,嚇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范雎笑道:“韓王見了我秦師,竟敢選擇抵抗。區區韓國,安敢阻我秦師。韓王被我國教訓了,纔想到求和,是不是晚了。”

秦王稷輕笑道:“韓國是戰敗國,豈有資格,與我國議和。韓王豈不知與寡人作對,有什麼下場。”

陽城君語調顫抖道:“吾王抵抗秦國,自知,犯了大錯。吾王認識到錯誤,爲了彌補秦國的損失,打算將上黨十七邑割給秦國。”

秦王稷見韓使沒有男兒氣概,更加輕視韓國,羞辱道:“韓王割地,就不怕辱沒了韓氏祖宗的英明。”

面對羞辱,韓臣也不還擊,以弱姿態道:“請秦王納上黨。”

“韓王不割上黨給寡人。寡人也有能力取之。”秦王稷問道:“寡人,拒絕納上黨,韓王睡不安穩吧!”

秦國朝臣見秦王大笑,也跟着大笑。

陽城君倍感壓力,又道:“請,秦王納地。”

秦王稷教訓了韓臣,也出了胸中之氣。秦王稷見韓使面對羞辱,竟然不敢還之。尤其可見,韓國是多麼脆弱。秦王稷見韓王派這樣膽小的人來秦國,丟盡臉面,也不知道韓王是如何想的。

然,秦王稷冷靜下來,又想了少許。韓使能夠坦然接受屈辱,而不怒色,他的心胸和氣量不可估量。

秦國和韓國打了三年,秦國雖取得了可觀的戰果。但,戰爭持續下去,對秦國也不利。尤其是齊國、楚國,態度不明;魏、趙兩國糧草、兵力調動頻繁,又在邊境囤積大量的軍力。秦國過分緊逼,也會導致韓國上下舉國而戰。

秦王稷見韓王割上黨,不僅達到了出兵伐韓的目的,還能守住戰果,話鋒轉變道:“韓王以上黨獻給寡人,總算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罷!韓王認知到錯誤,寡人也給他一個面子。上黨,寡人笑納了。”

陽城君得到秦王這個答案,高呼道:“謝,秦王納地。”

秦國朝臣賀道:“恭喜,吾王,再添疆土。祝我大秦,千秋萬歲。”

陽城君從大袖之中,取出堪輿圖,高舉過頭顱,郎聲道:“這是吾國上黨郡的堪輿圖,獻,秦王。”

秦王稷喊道:“還不快把韓國上黨郡的堪輿圖,拿來給寡人看看。”

宦者令聞言,快步來到陽城君面前,取過堪輿圖。又快步來到秦王面前,躬身遞上。待秦王取過堪輿圖之後,宦者令躬身退了下去。

秦王稷拿起堪輿圖,緩慢展開。秦王稷看着堪輿圖上新開拓的疆域,內心澎湃不已。秦國建國至今,已有數百年。秦國的步伐,總算踏進了上黨要塞。

上黨與天爲鄰,號稱天下之脊。可俯瞰中州,肘臂河東、幷州,乃三晉咽喉,地勢險要。

秦得上黨,向北伐趙國舊都晉陽,切斷雲中、雁門、代與邯鄲之間的聯繫。向東可以伐邯鄲,俯視魏大梁、韓新鄭,染指中原,以爭天下。秦國得上黨,便能劍指中原,以成霸業。

秦王稷看着手中的堪輿圖,想着自己即將建立的千秋功業,熱血上涌,右手將堪輿圖舉過頭頂,高聲道:“祝我大秦,千秋萬歲。”

秦國朝臣齊聲高呼道:“祝我大秦,千秋萬歲。”

正當,秦國君臣慶賀,得上黨,建霸業之時。陽城君脣角露出一瞬即逝,詭異的微笑。

秦國朝臣見秦王示意,頓時,又安靜了下來。

秦王稷又看了堪輿圖一眼,將他放在一邊,又道:“韓使獻地,寡人欣慰。來人,送韓使下去,美酒佳餚,不可怠慢。”

陽城君高聲道:“謝,秦王。”

秦王見陽城君畢恭畢敬離去,問道:“我們花了三年,攻破韓國汾城、韓陘,又破了韓國太行要塞。我們佔據野王,切斷上黨和新鄭之間的聯繫。韓王割上黨,寡人納之。我國得了上黨,離建立霸業又進了一步。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

“上黨十七邑,百里之疆,猶如諸侯魯、衛,我國對新開拓的疆域進行消化、鞏固,以及讓上黨之衆融入我國,還需要很長的時間。”范雎又道:“王上,臣認爲,先鞏固戰果。”

諸臣也道:“臣等附議。”

“不錯。”秦王稷又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我們打下了上黨,就要守住上黨。我們消化、鞏固上黨,就能以上黨爲前沿陣地,伐三晉,劍指齊、楚,以成霸業。”

范雎高呼道:“王上聖明。”

秦國朝臣也高呼道:“王上聖明。”

“楚之疆域,我們得之,又失去。”秦王又道:“我們如何才能將上黨,猶如巴蜀之地,牢牢掌控在我國手中。”

范雎答道:“我們以武力攻破韓國,逼迫韓國割上黨。韓國軍民和上黨軍民,定會不服。臣認爲,我們要以德,安撫上黨之衆。”

一人問道:“上黨之衆,不願歸順我國,又該如何。”

一人高喝道:“上黨之衆不服,我們就用武力征服他們。區區上黨,也翻不起什麼大浪。”

“韓王不要上黨,他們能夠成爲秦民,是他們的福氣。上黨歸了秦國,才能免於戰禍,不被諸侯所欺。上黨之衆,高興還來不及,豈會叛之。”

范雎見這些常年征戰的武將,只知以武,不知以德,勸道:“武力,能征服諸侯,但,不得民心。要想上黨融入秦國,我們就不能以武震懾。”

秦國朝臣面對上黨的問題,有的人主張以武震懾,有的人主張以德安撫。兩派爭執不休,沒有統一的意見。

“你們吵來吵去,也吵不出結果。你們再吵下去,上黨,寡人還沒接納,就會發生變故。到嘴的鴨子飛了,豈不可悲。”秦王稷頓了頓,又道:“當務之急,我們考慮的,不是以武震懾,也不是以德安撫。我們應該先派何人去接納上黨,將上黨牢牢掌控在我們的手中。我們能夠治理巴蜀之地,難道就不能治理上黨?”

秦國朝臣見秦王表態,也不爭論,齊聲道:“臣等之謀,不及王上。”

秦王稷見大臣不再爭吵,問道:“我們應該以何人去接納上黨。”

一人道:“攻破韓國,得上黨,武安君居功甚偉。臣,舉薦武安君。有武安君在,上黨無憂。”

又一人附和道:“臣,也主張武安君。”

諸多大臣皆道:“附議。”

范雎見秦王稷不但沒有表態,反而臉色涌現出不喜。范雎善於察言觀色,又能琢磨秦王之心,忙道:“王上,臣舉薦一人。”

秦王稷見范雎懂他之所慮,問道:“秦相,舉薦何人。”

“武安君是我國震懾諸侯的武器,怎能去接納上黨。”范雎見秦王稷僵硬的臉色,多了些柔和,又道:“此次伐韓,取得大功。除了武安君之功,還有左庶長王齕。王齕,不僅有將帥之才,還有安疆之能。臣,舉薦王齕。”

秦王稷看着朝臣都擁護武安君,但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拒絕。諸臣之言,讓秦王稷內心感到很不安。如何,消除武安君在軍中的影響力?以及培養新的勢力來制衡武安君,迫在眉睫?

范雎之言,到給秦王稷提出了一個合適的人選。秦王稷順勢而下,語調溫言道:“王齕之才,不弱武安君。寡人將上黨,就交給王齕。寡人也相信,王齕有能力,守住上黨。”

秦國朝臣聞到了風向,也轉變態度,齊聲道:“臣,附議。”

秦王稷趁勢宣佈道:“太子前去,宣寡人詔令。”

“喏。”秦太子見父王將這件大事交給了他,立馬領命。

秦太子是秦王稷的次子。秦王稷長子,在魏國大梁甍逝。秦王稷以君王之禮,將其厚葬。一國不能無君,也不能無儲君。秦王稷長子甍逝,儲君就落到了次子安國君身上。安國君成爲秦太子,尚無軍功,也不能立足秦國朝堂。

秦王稷以秦太子去宣詔,一是爲了給兒子樹立威信;二是讓他與王齕多親近;三,還可以化解武安君不滿之色。

秦王稷又道:“即刻起,你率領五百將士,前去宣詔。”

“喏。”秦太子領命,便走出大殿。

秦太子走了三日,抵達函谷關。這時,斥候傳信回來。秦太子從斥候口中得知,韓國上黨之地被趙國接納。

一人問道:“太子,我們還去宣詔?”

“趙國接納上黨,這份詔書,已經沒有意義。”秦太子厲聲道,“我們返回咸陽。”

秦王稷見秦太子離開咸陽不久,便回來了。咸陽離韓國上黨,往返,也要十幾日。秦王稷沒聽秦太子說話,喝問道:“你不是去宣讀寡人詔令,怎麼回來了。”

秦太子道:“孩兒前去宣讀詔令,抵達函谷。孩兒從斥候口中,得到了前線的戰況,急於回來讓父王得知。”

秦王稷壓下心中的怒氣,問道:“前線發生了什麼事。”

秦太子大聲道:“孩兒從斥候哪裡得知,趙國已經接納上黨。”

“你說什麼?”秦王稷大聲問道。

秦太子道:“趙王以平原君率領五萬將士,接納上黨。上黨,已經成爲了趙國的疆土。”

“豎子,安敢奪我上黨。”秦王稷勃然大怒,脖子上的青筋依稀可見。秦王稷胸膛急劇起伏,一腳踹翻案几,“不伐趙,報此仇,豈能消了寡人心中之恨。寡人要豎子知道,秦國不可欺。傳令下去,以武力破上黨。”

“王上,趙國不比韓國。以武力破上黨,還需要酌情商議。”

“豎子欺我,豈能忍之。何人敢阻,寡人,必殺之。”秦王稷怒喝道:“傳令下去,與趙國開戰。”

第三十七章 秦王伐韓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如廉頗第一百三十五章 蘇厲入秦第四十四章 據上黨,爭天下第六十三章 馮亭陣亡第一百一十五章 王齕?白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爲邯鄲而戰第十四章 安平君入趙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第十九章 安平君伐燕第七章 趙太后第九十七章 馬服子趙括論戰第十七章 身在趙國,心在齊國第三十四章 秦宣太后甍第一百一十五章 王齕?白起?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負君王 不負先祖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七十一章 光狼城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二十五章 破武垣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八十一章 鄭朱入秦第一百二十二章 埋骨之地第九十五章 趙王丹換將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一百四十八章 白起拒不奉詔第一百二十八章 馬服子戰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月下立誓第四十七章 秦破太行,下野王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軍出戰第六十九章 以守爲攻第七十八章 田忌賽馬第二十二章 許歷第五十八章 秦昭襄王怒伐上黨第六章 趙武靈王的功業第六十三章 馮亭陣亡第二十四章 樂氏風骨第三十四章 秦宣太后甍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王丹無兵可調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起登場第六章 趙武靈王的功業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第一百零七章 千古遺憾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共戴天第三十二章 大喪之年第五章 平原君第三十六章 黃歇偷樑換柱助楚太子完歸國第三十二章 大喪之年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一百二十二章 埋骨之地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一百零十章 破長平 亡邯鄲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一百零四章 馬服子掛帥出征第七十六章 百里石長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英雄落寞第十九章 安平君伐燕第七十六章 百里石長城第十八章 馬服君請戰第三章 秦太后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起登場第九十九章 括母勸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埋骨之地第八十二章 議和必敗第四十二章 英雄落寞第五章 平原君第三十九章 韓恆惠王第八十八章 秦王安敢欺我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三十七章 秦王伐韓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王稷舉國親征第九十二章 都長君?安平君第七十九章 戰與和(上)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第六十九章 以守爲攻第八十七章 一戰定天下第二十六章 克中陽、圍燕下都第六十五章 長平第五十三章 三晉男兒第一百三十六章 王道與霸道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起和趙括第八章 齊襄王第二十七章 燕王求和第六十章 平原君向邯鄲求援第一百章 離間計第六十四章 廉頗來矣第一百三十三章 守邯鄲 赴國難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一百四十五章 英雄落寞第六十章 平原君向邯鄲求援第一百三十三章 守邯鄲 赴國難
第三十七章 秦王伐韓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如廉頗第一百三十五章 蘇厲入秦第四十四章 據上黨,爭天下第六十三章 馮亭陣亡第一百一十五章 王齕?白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爲邯鄲而戰第十四章 安平君入趙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第十九章 安平君伐燕第七章 趙太后第九十七章 馬服子趙括論戰第十七章 身在趙國,心在齊國第三十四章 秦宣太后甍第一百一十五章 王齕?白起?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負君王 不負先祖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七十一章 光狼城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二十五章 破武垣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八十一章 鄭朱入秦第一百二十二章 埋骨之地第九十五章 趙王丹換將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一百四十八章 白起拒不奉詔第一百二十八章 馬服子戰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月下立誓第四十七章 秦破太行,下野王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軍出戰第六十九章 以守爲攻第七十八章 田忌賽馬第二十二章 許歷第五十八章 秦昭襄王怒伐上黨第六章 趙武靈王的功業第六十三章 馮亭陣亡第二十四章 樂氏風骨第三十四章 秦宣太后甍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王丹無兵可調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起登場第六章 趙武靈王的功業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第一百零七章 千古遺憾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共戴天第三十二章 大喪之年第五章 平原君第三十六章 黃歇偷樑換柱助楚太子完歸國第三十二章 大喪之年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一百二十二章 埋骨之地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一百零十章 破長平 亡邯鄲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一百零四章 馬服子掛帥出征第七十六章 百里石長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英雄落寞第十九章 安平君伐燕第七十六章 百里石長城第十八章 馬服君請戰第三章 秦太后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起登場第九十九章 括母勸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埋骨之地第八十二章 議和必敗第四十二章 英雄落寞第五章 平原君第三十九章 韓恆惠王第八十八章 秦王安敢欺我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三十七章 秦王伐韓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王稷舉國親征第九十二章 都長君?安平君第七十九章 戰與和(上)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第六十九章 以守爲攻第八十七章 一戰定天下第二十六章 克中陽、圍燕下都第六十五章 長平第五十三章 三晉男兒第一百三十六章 王道與霸道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起和趙括第八章 齊襄王第二十七章 燕王求和第六十章 平原君向邯鄲求援第一百章 離間計第六十四章 廉頗來矣第一百三十三章 守邯鄲 赴國難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一百四十五章 英雄落寞第六十章 平原君向邯鄲求援第一百三十三章 守邯鄲 赴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