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與阿瓦哈酋長的會面(中)

在這裡必須要多說一句,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有着一個致命的缺陷,不是沒有槍炮,而是沒有輪子。

輪子的出現,使得人力得到了徹底的解放,生產力也因此大大地提高。

但是,美洲印第安人沒有發明輪子,哪怕是在文明誕生的數千年之後,他們還是隻知道手提肩扛,或者用繩子拖拽,此外就是用獨木舟去運輸。

事實上,印第安人很早就有着圓形的概念,例如,瑪雅人的日曆和很多工藝品是圓的。在運輸巨石建造金字塔的時候,瑪雅人也同樣知道要在石塊底下墊滾木。還有,絕大多數部族的印第安人,在製造陶器的時候,都要用到橫放的陶輪,把它豎起來就是一個車輪。

但是,因爲印第安人沒有牛馬這類牲畜可以用來拉車,所以始終沒有把陶輪豎起來,發明出自己的車輛。而馬匹也因此成爲歐洲人征服美洲的一大優勢。

至於後世美國西部片裡,那些奔馳在西部大草原上的北美野馬,還有印第安騎手駕馭的戰馬,則都是西班牙人登陸之後丟失的馬匹,在野外重新繁衍起來的族羣了。

呃,似乎有些跑題了。

總之,由於路況太差,馬彤的農用電動三輪車,剛剛開出村口不到300米,就不幸側翻撞樹了。

不幸中的大幸,車上的兩個人除了灰頭土臉之外,倒是沒有受什麼傷。

於是,文德嗣就留下一名印第安武士負責看守電動三輪車,其他人繼續老老實實地步行前進。

在離開海岸一段距離之後,清新涼爽的海風就漸漸消失了。

穿過了村外的玉米地,四周就都被掩藏在一片茂密的綠色熱帶雨林之中,空氣裡開始瀰漫着一股悶熱潮溼的難聞氣息,隱約帶着腐朽的味道,讓人不由得想起了中國南方雨季的黃梅天。

而嗡嗡飛舞的各種蚊蠅,更是給人帶來了巨大的煩惱。

由於空氣溼度太大,才走了沒幾分鐘的路,缺乏鍛鍊的現代大學生王秋,就發現自己已是汗流浹背。――

走在這片悶熱潮溼的叢林裡,就能體會到爲什麼熱帶雨林不適合人類居住了。

王秋感覺有些口乾舌燥,便打開軍用水壺,往嘴裡灌了一大口純淨水,然後如此默默地想到。

幸好,這片熱帶雨林並不寬廣,僅僅走了不到十分鐘,前面又出現了大片大片玉米地和棉花田,以及種着番茄、蠶豆、南瓜和辣椒的小塊菜圃,看上去一片鬱鬱蔥蔥,長勢極爲喜人。

許多近乎於赤身裸體,只在胯下纏了一點布條的印第安農夫,在農田裡汗流浹背地忙碌着。看到文德嗣等人過來,他們一個個全都忙不迭地或彎腰,或下跪,畢恭畢敬地向着這些“上等人”行禮問好。

這些洪休提茲幹農夫的勞動工具很原始,沒有耕畜,沒有犁杖,只有最簡陋的木棒和石斧--尖頭的硬木棒,是用來在泥土裡掘坑,播種各類作物的,而石斧則用來砍樹開地,清理雜草。

總的來說,他們的勞動效率非常低下。

更糟糕的是,玉米是一種喜旱的農作物,而熱帶雨林中雨水充沛,把玉米種在低窪的叢林裡,就必須時常排幹農田中的積水,勞動量因此劇增不說,產量也不會很高。

因此,這地方的玉米產量,按現代標準來看,也是低得可憐--根據文德嗣的介紹,如果按照中國的市畝爲單位來計算,這裡的每畝玉米地大概能夠收穫玉米100公斤……而在後世,大多數的良種玉米,在化肥足夠的情況下,都能夠輕鬆達到畝產一噸以上!

雖然文德嗣已經來到這裡大約20個月,但他也沒有辦法憑空變出大量的金屬工具,來提高這些人的勞動效率。至於修築小水壩和灌溉水渠的技術,這些印第安人早就掌握得十分熟練,根本不需要他的指點。

不過,在先前的這段時間裡,他還是絞盡腦汁,爲這個國度的農業技術,提供了一項重大創新。――

那就是土化肥。

正當王秋等人緩緩走過這片農田的時候,就看見幾個農夫擡着一個巨大的陶缸迎面過來,旁邊還有一個人手持葫蘆瓢,不斷地往農田裡潑灑着氣味刺鼻的渾濁液體。

王秋和馬彤對此並沒有什麼反應,而蔡蓉和楊文理教授見狀,卻是不由得“咦”了一聲。楊教授還忍不住在嘴裡開始低聲唸叨,“……不對啊!印第安人什麼時候有這種技術了?”

文德嗣在看到了之後,便頗爲自得地微微一笑,然後開口向他們介紹說:“……呵呵,大家不必驚訝,這種土化肥的做法,是我教導他們的。在我的北方老家,由於化肥的價格太高,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農村的鄉親們還在用土化肥,所以我對這方面多少有些瞭解。

我們老家的土化肥一共有兩種。一種是土氨水,其原料是鮮牛糞、熟石膏粉,兩者以十比一的比例,密封於常溫之下三天,然後再兌水便可使用;另一種是土硫酸銨,由人尿、水、熟石膏以十比五比一的比例,混勻後封閉十日,就可取出使用。

因爲在古代中美洲這地方,除了狗兒之外,什麼牲口都沒有,所以我只能試着生產後面那種土硫酸銨。嘿嘿,沒想到一次就成功了!把它撒到玉米田裡去之後,畝產足足提高了一半呢!”

“……呃,難怪這邊的人都對你這麼恭敬,原來是弄出了這麼厲害的創新啊!”

馬彤笑着往文德嗣的肩膀上捶了一拳,而王秋也是頗爲佩服地豎起了大拇指――如果換成是他穿越過來的話,恐怕絕對搞不出這種立竿見影就能發揮作用的技術進步來。

想想看,能夠讓糧食畝產增加一半,在社會上最起碼也該有大德魯伊袁隆平的地位了吧!

“……不過,光是吃玉米作爲主食,恐怕對身體健康還是不太好啊!首先熱量就太低了,容易感到餓,而且對腸胃負擔也大,我們這次給你帶來了不少水稻和小麥的種子,你不妨也讓人播撒下去試試看吧!”

在思索了一會兒之後,王秋又對文德嗣如此勸說道。――

玉米是美洲印第安人對世界的巨大貢獻之一,也是全世界除了紅薯(也是印第安人的發明)之外,單位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而且,經過長期選育和馴化之後,現代玉米的適應能力已經變得很強,在乾旱、貧瘠等艱苦的條件下都能生長,堪稱是好種保收的鐵桿莊稼,因此在全世界都種植得極爲廣泛。

但問題是,玉米的單位產量高,還有另外一層不太好的含義,就是營養含量不足。

今天的玉米之所以成了健康食品,是因爲它能夠發揮爲胖大叔胖大媽們撐起肚子的效果,防止諸位營養過剩的胖子們營養攝入過剩。而在工業革命之前,那個全世界老百姓普遍缺衣少食吃不飽肚子的年代裡,主食吃玉米的人由於飲食營養不夠,體質通常就要差一些。

當然,這些王秋他們從後世帶來的高產作物種子,也不是沒有問題。譬如說,它們的高產屬性只能維持一代,無法持續遺傳。而且這些莊稼都非常消耗地力,需要大量古代不可能生產的化肥才能長得比較像樣……不過,在時空傳送門這個巨大的金手指之下,上述這些問題暫時都根本不是問題。

一塊又一塊鬱鬱蔥蔥的玉米地,宛如一片綠色的大海,掩映在茂密的熱帶叢林之中,一眼望不到邊際。

經過一番艱難跋涉,好不容易走到了這片綠色的海洋盡頭,王秋他們忽然覺得眼前一亮--前方出現了一大片空地,矗立着一座佔地頗爲寬廣的鎮子。成百上千座不同大小的茅屋,星羅棋佈地散落在這裡。

在這座鎮子的背後,則是一個宛如藍寶石般美麗的清澈小湖,爲全鎮居民以及鎮子外面的農田,提供了充沛的清潔水源。而飄蕩在湖面上的幾十艘獨木舟,還能爲居民們撈到許多新鮮魚蝦來佐餐。

除了靠着小湖的那一側之外,這座鎮子的其它三面,都圍着一圈連綿不斷的木柵欄,但卻只有半人高,顯然防不住敵人的攻擊,最多隻能用來阻擋野生動物的潛入。

話說,中美洲這塊地方,除了按照體型實際上只能說是大貓的美洲虎之外,似乎也沒啥特別厲害的大型野獸了。因爲,早在印第安文明誕生之前,整個美洲大陸的所有大型、中型野獸,就幾乎都被兇殘的土著獵人們給捕殺殆盡,以至於當美洲文明誕生之後,竟然找不到可以馴服的野生牛馬。

在低矮的柵欄後面,一條用潔白沙礫細心鋪成的大道,貫穿整個城鎮,盡頭處是一個圓形的廣場。廣場中央矗立着一根約摸五米高的圖騰石柱。不過由於這座鎮子也才兩年的歷史,所以圖騰柱還遠遠沒有完工,只來得及在底部雕琢了一些粗糙的花紋,上半截還是保持着原貌,粗看上去,倒有點像是假山或石筍。

第631章、劍欄之戰(上)第56章、全面癱瘓的帝國(下)第865章、北國狼煙(下)第368章、各人的煩惱(上)第627章、尋找蟲洞?尋找“第129章、墨西哥灣的短暫假期(中)第177章、切爾諾貝利的狼人(下)第485章、《下埃及社會狀況…第210章、真白女王駕到第468章、埃及女王的超先進…第153章、阿茲特克帝國的結局第263章、輻射衆生相——核災時期BLOG微博集錦(五)第208章、每一箇中二病切開來都是黑的(上)第643章、打着瓊瑤的名頭反第750章、掃清一切牛鬼蛇神第255章、東京股市崩下來(下)第21章、連接兩個時代的通道第343章、天使降臨(下)第117章、來自東方的西方人(上)第837章、摧枯拉朽的進軍第308章、興與衰的君士坦丁堡(中)第863章、困獸猶鬥(五)第550章、黑暗料理之國的早第825章、毀滅的倒計時(二第199章、復仇的怨靈(上)第386章、準備上天中第735章、送給侵略者的聖誕第206章、東京的農村第202章、暴走的東京第67章、雲與山的彼端(中)第621章、羅馬皇帝的遺產第712章、南京還是上海?!第327章、上帝賜予的神蹟(上)第178章、狼女的新工作第123章、潘多拉的盒子(下)第414章、克里奧佩特拉的復國計劃(上)第828章、關鍵時刻又掉鏈子第771章、日本帝國的決斷第542章、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445章、內銷轉出口第700章、高達來也!(下)第158章、祥瑞的世界(下)第292章、日本還是那個日本(下)第618章、趕赴巴頓山(上)第383章、又一次新的冒險即將開始第283章、血戰赤阪町(下)第106章、科爾特斯的《西方見聞錄》(中)第468章、埃及女王的超先進…第412章、埃及女王落難記(下)第386章、準備上天中第262章、輻射衆生相——核災時期BLOG微博集錦(四)第420章、公元前的豐田戰爭第641章、女文青的悠閒生活第14章、得不償失的屠龍作戰第51章、阿茲特克帝國目睹之怪現狀(上)第86章、簡單粗暴的板磚屠神之術(上)第69章、希望港的清晨(上)第569章、鏖戰倫敦(上)第761章、全塑料貨幣第107章、科爾特斯的《西方見聞錄》(下)第749章、論搶銀行的重要意第423章、來了中東就該玩汽車炸彈第184章、郵包裡的政委第793章、戰列艦的炮聲(上第840章、佐爾格的驚疑第506章、不一樣的倫敦(上…第116章、掀起世界的蝴蝶風暴(下)第852章、我們來自未來(下第153章、阿茲特克帝國的結局第120章、委拉克魯斯大爆破(中)第140章、馬路殺手無敵(上)第534章、旅遊團的倫敦遊記…第628章、尋找蟲洞?尋找“第594章、消失的南極科考站第83章、殘暴嗜血的美洲諸神(上)第345章、輻射之災(下)第368章、各人的煩惱(上)第387章、並不浪漫的宇宙生活(上)第205章、選擇“AKB”內閣還是“東京@熱”內閣?第777章、最奇葩的租界(上第249章、三千城管平東京!第465章、惡客來襲(下)第834章、“大伊萬”的降臨第191章、福島之秋(下)第662章、兩個時代的碰撞第236章、輻射浮世繪(中)第609章、巴頓山之戰(上)第840章、佐爾格的驚疑第553章、即將來襲的陰霾第67章、雲與山的彼端(中)第528章、跟吸血鬼真祖女王…第784章、金格格也要當偶像第632章、劍欄之戰(中)第236章、輻射浮世繪(中)第436章、轟殺凱撒(上)第394章、宇宙少女的一天(二)第785章、金格格也要當偶像第401章、美國人的失落(上)第630章、廢棄海港第536章、《走進科學》英國…
第631章、劍欄之戰(上)第56章、全面癱瘓的帝國(下)第865章、北國狼煙(下)第368章、各人的煩惱(上)第627章、尋找蟲洞?尋找“第129章、墨西哥灣的短暫假期(中)第177章、切爾諾貝利的狼人(下)第485章、《下埃及社會狀況…第210章、真白女王駕到第468章、埃及女王的超先進…第153章、阿茲特克帝國的結局第263章、輻射衆生相——核災時期BLOG微博集錦(五)第208章、每一箇中二病切開來都是黑的(上)第643章、打着瓊瑤的名頭反第750章、掃清一切牛鬼蛇神第255章、東京股市崩下來(下)第21章、連接兩個時代的通道第343章、天使降臨(下)第117章、來自東方的西方人(上)第837章、摧枯拉朽的進軍第308章、興與衰的君士坦丁堡(中)第863章、困獸猶鬥(五)第550章、黑暗料理之國的早第825章、毀滅的倒計時(二第199章、復仇的怨靈(上)第386章、準備上天中第735章、送給侵略者的聖誕第206章、東京的農村第202章、暴走的東京第67章、雲與山的彼端(中)第621章、羅馬皇帝的遺產第712章、南京還是上海?!第327章、上帝賜予的神蹟(上)第178章、狼女的新工作第123章、潘多拉的盒子(下)第414章、克里奧佩特拉的復國計劃(上)第828章、關鍵時刻又掉鏈子第771章、日本帝國的決斷第542章、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445章、內銷轉出口第700章、高達來也!(下)第158章、祥瑞的世界(下)第292章、日本還是那個日本(下)第618章、趕赴巴頓山(上)第383章、又一次新的冒險即將開始第283章、血戰赤阪町(下)第106章、科爾特斯的《西方見聞錄》(中)第468章、埃及女王的超先進…第412章、埃及女王落難記(下)第386章、準備上天中第262章、輻射衆生相——核災時期BLOG微博集錦(四)第420章、公元前的豐田戰爭第641章、女文青的悠閒生活第14章、得不償失的屠龍作戰第51章、阿茲特克帝國目睹之怪現狀(上)第86章、簡單粗暴的板磚屠神之術(上)第69章、希望港的清晨(上)第569章、鏖戰倫敦(上)第761章、全塑料貨幣第107章、科爾特斯的《西方見聞錄》(下)第749章、論搶銀行的重要意第423章、來了中東就該玩汽車炸彈第184章、郵包裡的政委第793章、戰列艦的炮聲(上第840章、佐爾格的驚疑第506章、不一樣的倫敦(上…第116章、掀起世界的蝴蝶風暴(下)第852章、我們來自未來(下第153章、阿茲特克帝國的結局第120章、委拉克魯斯大爆破(中)第140章、馬路殺手無敵(上)第534章、旅遊團的倫敦遊記…第628章、尋找蟲洞?尋找“第594章、消失的南極科考站第83章、殘暴嗜血的美洲諸神(上)第345章、輻射之災(下)第368章、各人的煩惱(上)第387章、並不浪漫的宇宙生活(上)第205章、選擇“AKB”內閣還是“東京@熱”內閣?第777章、最奇葩的租界(上第249章、三千城管平東京!第465章、惡客來襲(下)第834章、“大伊萬”的降臨第191章、福島之秋(下)第662章、兩個時代的碰撞第236章、輻射浮世繪(中)第609章、巴頓山之戰(上)第840章、佐爾格的驚疑第553章、即將來襲的陰霾第67章、雲與山的彼端(中)第528章、跟吸血鬼真祖女王…第784章、金格格也要當偶像第632章、劍欄之戰(中)第236章、輻射浮世繪(中)第436章、轟殺凱撒(上)第394章、宇宙少女的一天(二)第785章、金格格也要當偶像第401章、美國人的失落(上)第630章、廢棄海港第536章、《走進科學》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