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

“這條路上行走的人,只有你叫陳達須,我當然是喊你啦!”

“可是,”陳達須一頭霧水,“這位師父,我從來沒有見過你,你如何認識我?”

布袋和尚嘻嘻笑道:“相逢何必曾相識。”

“不曾相識,你如何知道我的名字?”

布袋和尚高深莫測地說道:“我不但知道你的名字,我還知道你來自嶺中武夷。”

陳達須更加奇怪了。然而,讓他驚怪的還在後面。

“我不但知道你來自哪裡,還知道你將去向何方!”布袋和尚像個老辣的垂釣高手,用香餌引逗着他的魚兒上鉤。

但是,陳達須無論如何也不相信這個胖和尚能猜到他的去處,因爲他此行的目的地是一個天大的秘密,連他最親的老孃都不知道。他看着這個大肚子和尚,說道:“師父,你如果能說對我的去向,我陳達須算是真服你了。今後,你讓我幹什麼,我都答應。”

布袋和尚成心逗他,說:“我若是要你的腦殼呢?”

陳達須認爲他絕對猜不出自己要去的地方,所以異常堅決地說:“那我也給你砍下來!”

“我要你的腦殼有什麼用?又不能當成鉢盂吃飯!”隨即,布袋和尚嚴肅下來,一本正經地說,“你此行的目的地,是浙東海中的梅岑島(今普陀山)!”

“天哪!”陳達須驚詫至極,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他搖搖頭,揉揉眼睛,看着布袋和尚說:“你、你……你究竟是神仙?還是妖怪?”

“你看呢?”布袋和尚歪着腦袋看着他。

陳達須陷入了沉沉的思索中。

陳達須是福建崇安縣(今武夷山市)武夷鎮的一個鄉紳,由於家庭世代奉佛,所以他從小就是一個虔誠的居士。前些日子,他每天晚上做夢都夢見一座海上仙山,雲霧縹緲,翠竹蔥蘢。仙島東南側的海岸邊,有一個神奇的巖洞,放射着五彩繽紛的光芒,並且有天籟一般的海潮音從洞中飄逸而出,像是在呢喃唸佛唸經。隨即觀音大士徐徐現身,爲他摸頂、說法……

這個活靈活現的夢境,一連重複出現了七個晚上。

於是,陳達須開始尋找、打聽海上仙島所在的地方。然而,他問遍了所有的多聞博學之士,還曾向來往客商多方打聽,始終一無所獲。有一天,他誦經之後,正在崇陽溪畔漫步,忽然看到崇安通向南平的官道上走來一個深目高鼻、赤須遒然、年過花甲的梵僧。陳達須學佛多年,看他赤着雙足、偏袒右肩的裝束,就知道他是來自天竺的僧人。

佛陀故鄉的梵僧,不遠萬里到這裡遊方,必定有大因緣!陳達須靈機一動,上前合十致禮,問道:“大師何往?”

梵僧說自己從浙東來,要沿着這條古老的驛道經梅州到廣州去,從那裡搭乘海船回故鄉南天竺去。

陳達須問他:“天竺是佛陀的故鄉、佛法的誕生地,您爲何捨近求遠,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險前來大唐國呢?”

梵僧說:“自從三百六十年前,菩提達摩將大乘禪法帶到中土,佛法的真諦、佛祖的血脈就都在大唐了。尤其是二百年前禪宗六祖慧能開創頓悟成佛的法門之後,佛教的法統就完全中國化了。因此,我在三十多年前來到中土求法。而今年事已高,落葉歸根,要回故土圓寂了。”

陳達須十分好奇地問道:“大師在大唐遊歷了三十多個春秋,有什麼奇遇嗎?”

梵僧笑道:“奇遇多多,從何說起?”

於是陳達須將自己夢中的海上仙島描述了一番。梵僧聽後,似乎大吃一驚,追問道:“你怎麼知道那個地方?”

陳達須說自己夢到的。梵僧連連驚歎說:“中華何幸!中華何幸!連觀世音菩薩也把道場示現在中土了!”

陳達須趕緊追問他那個海上仙島在哪裡,梵僧頗爲神秘地說:“真是菩薩顯靈,讓你問到了我。除我之外,全世界絕對沒有第二個人知道觀世音菩薩的這個道場在哪裡。你夢見的那個仙島,就是浙東梅岑島。”

陳達須頗爲疑惑,問道:“據《華嚴經》記載,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在你們南天竺海邊的普陀洛迦山,如何搬到了我中土?”

梵僧說:“居士,你太執著了!你要知道,觀世音菩薩百求百應,隨緣度化,無剎不現身。哪裡有虔誠的信仰,哪裡有慈悲精神,哪裡就是觀世音道場。清淨爲心皆普陀,慈悲濟世即觀音。”

陳達須還是不解:“但是,你一個外國梵僧,如何知道梅岑島?如何知道觀音菩薩在那裡化現?”

梵僧回憶說:“三十多年前,那還是在唐宣宗大中年間(公元847年),我乘船到了廣州。那時候,我們天竺僧人都知道五臺山清涼世界是大智文殊菩薩的道場,所以我從廣州繼續坐船北上,前往五臺山朝拜文殊。誰知,到浙東舟山羣島,船被風浪所困,擱淺在梅岑島海岸。我上岸之後,發現這裡雖然荒無人煙,但風景與故鄉的普陀山極其相似,儼然一個清淨的琉璃世界。我穿過一片紫竹林,來到了在你夢中出現的那個潮音洞。”

“哇,真有那個巖洞啊!”陳達須十分驚訝,情不自禁插話。

梵僧點點頭,說:“不但有潮音洞,而且觀音菩薩還在那裡現了身。”

梵僧伸出雙手。陳達須大吃一驚,他看到梵僧的十個手指都少了一節!

梵僧不等他發問,主動說道:“當時,我看到這個梅岑島與南天竺南海普陀的觀音道場頗爲相像,爲了救助我們一船人擺脫絕境,我就在潮音洞前燃十指供奉觀音菩薩。於是,觀音大士現身說法,並授予我一枚七色寶石。”

說着,梵僧拿出了一枚寶氣四射、光彩燦爛、晶瑩剔透的寶石。

聽了梵僧的故事,又親眼看到了七彩寶石,聯想到自己那奇妙的夢境,陳達須無比興奮。他心裡明白,這是觀音菩薩對自己的昭示:到那座浙東海上小島朝拜,一定能看到觀音菩薩現身,親眼目睹大士的真容。

於是,他匆匆踏上了朝聖的路途。

沒想到,陳達須離開家鄉,走了一百多里路程,剛剛到達這個浙江之畔的溪口小鎮,就遇到了更難以置信的事情。他看着眼前這個神奇的大肚子和尚,猶如做夢一般。他試探性地問道:“師父,您上下如何稱呼?”

布袋和尚將肩上挑着的布袋給他看。陳達須“哦”了一聲,說:“您法號是布袋。”

布袋和尚笑道:

布袋本是我物,人卻稱我布袋。

不知布袋是我,還是我是布袋。

陳達須纔不管你布袋不布袋,他關心的是那座神奇的小島——觀音菩薩顯靈的地方。他急切地問道:“布袋大師,您既然無所不知,可曉得那梅岑島是不是觀音菩薩的道場?觀音菩薩是不是經常在那裡現身說法?”

布袋和尚點點頭說:“再等二十幾年之後,我坐化的那一年,又將有一個外國僧人(日本僧人慧鍔)在梅岑島上經歷那個天竺梵僧的奇遇。從那個時候起,梅岑島就改名爲普陀山,也就正式成了人們公認的觀音菩薩道場。”

這個大肚子和尚不但對過去的事瞭如指掌,竟然還知道未來的情況!陳達須不禁對他敬佩得五體投地,恭敬地詢問道:“大師,您說說看,我這次到浙東朝聖,能見到觀音菩薩現身嗎?”

布袋和尚居然說:“我就是觀音菩薩派來迎你的!”

陳達須心中驚呼一聲,難怪他無所不知,原來是觀音菩薩派來的使者啊!

布袋和尚繼續說道:“觀音菩薩讓我來半路上等你,就是想問問你,你真的想見活菩薩嗎?”

“當然,我不遠千里要去浙東海上仙島朝聖,就是想拜見菩薩的真身啊!”

布袋和尚說:“觀音菩薩怕你跋涉千里,鞍馬勞頓,就先行去了你的家裡。”

“什麼?觀音菩薩到了我的家裡?這可是真的?”陳達須有些難以置信。

布袋和尚十分嚴肅地說:“當然是真的。你回去吧,趕快回去吧。你回到家裡,就能見到活觀音了。”

陳達須作爲居士,他知道出家人嚴守戒律,不打誑語,所以他對布袋和尚的話深信不疑。何況布袋和尚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不同尋常的神異,也讓他不得不相信。臨行前,他又問道:“布袋大師,觀音菩薩千變萬化,有三十二應身,弟子很難識別。到我家的那位觀音是什麼模樣呢?”

布袋和尚說:“你回去之後,見到反穿着衣裳、左右顛倒踢踏着鞋的人,就是活觀音。”

陳達須居士既興奮又有些疑惑:我陳某何德何能,作過什麼功德,竟然感召觀音菩薩來到自己家中?他急匆匆告別布袋和尚,轉過頭來,沿着來時的路,日夜兼程,向回奔去……

他趕到家的時候,已是夜半時分。他急着見到活觀音,就將院門擂得山響,叫喊着“快開門”。

很快母親就將門打開了,好像她在專意守候兒子歸來一樣。陳達須急匆匆跑進家中,在每一個房間尋找着觀音的身影。然而,他失望了,哪裡有觀音菩薩的影子呢!莫非,是那個布袋和尚欺騙他不成?當他無精打采地回過頭來的時候,忽然發現,母親的衣裳裡面朝外,分明穿反了;再看她的鞋,也是左右腳顛倒了,而且踢踏着沒有穿上。

半夜三更,母親牽掛着外出的兒子,哪能安穩入睡?一聽到兒子的敲門聲,老人家喜出望外,馬上就起了牀。夜裡天氣涼,爲了讓兒子早一些回到溫暖的家中,她老人家匆忙之中,將衣服內外、鞋子左右都穿反了,而且急切得連鞋都未提起來……

陳達須豁然醒悟,明白了布袋和尚所說的活觀音就是時時刻刻關心自己、甘願爲兒女吃盡千辛萬苦的母親!佛經上說,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化身千百億,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世間的母親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兒女的成長,傾注着母親全部的愛。幾乎所有的母親,都甘願爲自己孩子奉獻一切,甚至生命。所以,母親就是佛菩薩大慈大悲的化身之一,是活的觀世音呀!

陳達須飽讀經書,深明佛理,由此他進一步領悟到,布袋和尚熟知過去、預見未來的功夫雖然神奇,但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藉此點化自己:真心修行,不用朝聖進香,向外馳求;即心即佛,佛法就在自己身邊。

第20章 佛法是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真理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42章 自食惡果,因果自負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25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1)第19章 手拿布袋,從此有了“布袋和尚”第39章 識破拐賣兒童的人販子第35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1)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2章 取名“契此”第20章 佛法是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真理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24章 點化吳越王錢鏐第19章 手拿布袋,從此有了“布袋和尚”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16章 彎腰插秧,頓悟本來面目第18章 大火當前,卻是修禪的好機會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2章 取名“契此”第33章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第14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2)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6章 背井離鄉,天華寺修行第4章 逃婚去出家第29章 勸服吳越王治理錢塘江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34章 向無賴鎮將化緣第15章 修行、守戒,皆從心念入手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18章 大火當前,卻是修禪的好機會第39章 識破拐賣兒童的人販子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第16章 彎腰插秧,頓悟本來面目第46章 自性本自清淨,不動亦不搖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35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1)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28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2)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29章 勸服吳越王治理錢塘江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34章 向無賴鎮將化緣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45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最好的修行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第47章 向內觀照,自性能生萬法第45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最好的修行第43章 真正的富貴,來自他人真心的尊重第4章 逃婚去出家第39章 識破拐賣兒童的人販子第8章 心懷慈悲,卻屢遭師兄誣衊、陷害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22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1)第5章 終於偷偷落髮爲僧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19章 手拿布袋,從此有了“布袋和尚”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29章 勸服吳越王治理錢塘江第22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1)第21章 爲亂世難民找到生存之路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第23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2)第6章 背井離鄉,天華寺修行第42章 自食惡果,因果自負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43章 真正的富貴,來自他人真心的尊重第5章 終於偷偷落髮爲僧第17章 火燒天華寺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41章 佛度有緣人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45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最好的修行第20章 佛法是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真理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14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2)第5章 終於偷偷落髮爲僧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22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1)第16章 彎腰插秧,頓悟本來面目第23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2)第6章 背井離鄉,天華寺修行第48章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
第20章 佛法是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真理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42章 自食惡果,因果自負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25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1)第19章 手拿布袋,從此有了“布袋和尚”第39章 識破拐賣兒童的人販子第35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1)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2章 取名“契此”第20章 佛法是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真理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24章 點化吳越王錢鏐第19章 手拿布袋,從此有了“布袋和尚”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16章 彎腰插秧,頓悟本來面目第18章 大火當前,卻是修禪的好機會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2章 取名“契此”第33章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第14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2)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6章 背井離鄉,天華寺修行第4章 逃婚去出家第29章 勸服吳越王治理錢塘江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34章 向無賴鎮將化緣第15章 修行、守戒,皆從心念入手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18章 大火當前,卻是修禪的好機會第39章 識破拐賣兒童的人販子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第16章 彎腰插秧,頓悟本來面目第46章 自性本自清淨,不動亦不搖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35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1)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28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2)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29章 勸服吳越王治理錢塘江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34章 向無賴鎮將化緣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45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最好的修行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第47章 向內觀照,自性能生萬法第45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最好的修行第43章 真正的富貴,來自他人真心的尊重第4章 逃婚去出家第39章 識破拐賣兒童的人販子第8章 心懷慈悲,卻屢遭師兄誣衊、陷害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22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1)第5章 終於偷偷落髮爲僧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19章 手拿布袋,從此有了“布袋和尚”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29章 勸服吳越王治理錢塘江第22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1)第21章 爲亂世難民找到生存之路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第23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2)第6章 背井離鄉,天華寺修行第42章 自食惡果,因果自負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43章 真正的富貴,來自他人真心的尊重第5章 終於偷偷落髮爲僧第17章 火燒天華寺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41章 佛度有緣人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45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最好的修行第20章 佛法是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真理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14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2)第5章 終於偷偷落髮爲僧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22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1)第16章 彎腰插秧,頓悟本來面目第23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2)第6章 背井離鄉,天華寺修行第48章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