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

進攻夏威夷羣島的作戰行動確定下來後,牧浩洋開始處理作戰行動的細節問題。

七月十四日,牧浩洋接到了一個非常特殊的電話,隨即就離開了戰爭部,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

兩天之後,牧浩洋回到戰爭部,讓秘書給魏成龍與各戰區司令下達命令,讓他們在七月十八日回國述職。隨後,牧浩洋親自給還在澳大利亞處理善後工作的龐躍龍、剛剛被任命爲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的司馬文正、太平洋艦隊司令佟少雲打了電話,讓他們也在七月十八日回來開會。

七月十八日,牧浩洋一大早就叫上週渝生,去了首都郊區的空軍基地,迎接陸續返回的將領。

只是,牧浩洋沒有帶他們去戰爭部,也沒有安排秘書送他們去戰爭部,而是等最後回來的龐躍龍與司馬文正到達後,帶着所有人登上了一架特別安排的要員專機,而且沒有告訴其他人將去哪。

當天傍晚,這一大羣將領被帶到了一座地下實驗基地裡面。

讓衆多將領倍感驚訝的是,在他們之前,杜小蕾已經帶着二十多名政府部長來到了實驗中心。在他們後面,黃瀚林與十六名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委員會主席、以及十多名重要民間機構負責人也來到了實驗中心。

接待這些要員的不是別人,正式牧浩洋的賢內助,中**方首席科技顧問陸雯上將。

陸雯晉升爲上將是戰爭期間的事情,在大戰爆發前,她只是陸軍少將,而且這已經是技術軍官的最高軍銜了。

拿到陸雯讓科研人員分發的資料,這些人才知道,爲什麼要讓他們來這裡了。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秘密活動,而是一次即將改變人類文明的重大活動,核心就是一種劃時代的空天飛行技術。

演示實驗非常簡單:一架沒有安裝任何動力設備的戰鬥機模型在測試場地內,完成了起飛、垂直升降、加速飛行、大角度盤旋、甚至是直接倒退等所有常規戰鬥機都不可能完成的飛行動作,最後降落到了地面上。

整個演示只進行了五分鐘。

隨後,這些目瞪口呆的參觀者跟隨科研人員進入測試場地,對那架戰鬥機模型進行了現場檢驗。

確實只是一架模型,根本沒有動力系統

當然,這也不是魔術表演。

帶着滿腹疑問,觀摩團跟隨陸雯去了會議中心。

到這個時候,陸雯才揭開謎底。

當然,在此之前,黃瀚林、杜小蕾與牧浩洋已經瞭解了情況,牧浩洋“失蹤”那兩天就在實驗基地裡面。

戰鬥機模型上不是沒有動力系統,而是沒有傳統動力系統。

在戰鬥機模型上,唯一的動力系統就是由陸雯領導的科研小組開發的“充能式反重力場推進系統”。

實際上,這是一套非常簡單的動力系統,核心是四塊可以偏轉的反重力擋板與一套燃料電池供電系統。

事實上,在科學史上,越是簡單的東西,價值與意義越爲重大。

質能公司就很簡單,卻徹底改變了人類文明的面貌。

當然,這套簡單的系統,卻是數萬名科研人員,耗費二十多年心血,花掉數億萬億計的科研經費所得到的結果。

前面已經提到,在大戰爆發前,陸雯領導的科研團隊就在無意中製造出了一種能夠屏蔽重力場的材料,隨後發現屏蔽重力場的不是材料本身,而是材料獨特的晶體結構,產生了電磁場疊加效應,最終是材料內部的強電磁場屏蔽了重力場,而屏蔽重力場所需的能量來自原子內部,所以材料的屏蔽能力將逐漸降低,最終完全消失,而組成材料的原子也會在此過程中衰變。

結果就是,這種材料只有科研價值,沒有實用價值。

接下來,陸雯等科研人員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種具有實用價值的方式來屏蔽重力場。

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科研項目,難度之大,遠遠超過了科研工作者的預料,陸雯也因此熬白了頭髮。

最初的時候,陸雯把重點放在了材料上,即希望找到一種衰減速度較慢的材料。

顯然,這是一個看上去正確、實際上卻完全錯誤的方向,因爲任何元素只要原子核釋放出能量,就會衰變。

在這個錯誤的方向上,陸雯一直走到二零五三年底。

直到二零五三年底,情況才發生轉變,起因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在測試了屏蔽材料原子的衰減程度之後,用質能公式計算出了原子核釋放出的能量,隨後據此推算出了重力場的能量公式。

這是一個極爲簡單的公式:重力場只與空間的幾何尺寸有關。

也就是說,重力場在三維空間內平均分佈。

шшш тt kΛn C〇

事實上,這個發現,最終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製造出新式屏蔽材料,還爲全新的物理學理論奠定了基礎。比如,證明了重力場是三維空間的基本因素,即重力場與三維空間是同一個概念。由此引出了一個極爲重要的概念:改變重力場,就能改變三維空間的尺度,進而改變物體在三維空間中的位置。這個嶄新的物理學概念,爲人類進入宇航時代打下了最爲重要的基礎。

當然,在當時,這些嶄新的物理學概念還沒有出現。

重力場能量公式的最直接貢獻,就是讓科研人員找到了一個新的前進方向:既然重力場可以用能量來表達,那麼就能夠用能量影響與改變重力場,因此也就肯定有一種承擔這種改變作用的介質。

事實上,這就是“充能式反重力場推進系統”的理論基礎。

在這個系統中,四塊由具備屏蔽重力場的材料製成的擋板充當了推進器,而提供的能量就是燃料電池裡的電能。

實驗已經證明,改變重力場所需的能量遠遠小於最初估計。

後來,陸雯等科學家通過測試發現,最初的材料在原子衰變時釋放的能量,只有極小一部分用來改變了重力場,絕大多數都轉化爲電磁輻射消耗掉了,因此在研製新材料時,能量轉化效率顯得至關重要。

經過一年多的研究,科學家終於獲得了成功。

更可喜的是,新材料的原料仍然是稀有元素,只需要攻克製造工藝上的難關,就能夠進行大批量生產。

在演示之前,科學家與工程師已經開始合作,探詢大規模生產工藝。

按照陸雯給出的答案,大概需要一年、也許只要半年,就能解決製造問題,而軍隊需要在此期間,根據這種全新的動力模式,完成武器裝備的設計工作,以便在半年、或者一年之後大規模生產新式裝備。

當時,陸雯給出的答覆極爲肯定。

事實也證明,陸雯沒有說謊。雖然最初幾年,反重力場材料的製造技術非常原始,生產效率非常低,導致製造成本居高不下,只能應用在一些關鍵裝備上,但是在戰時,只要能夠工廠化生產製造,其他的就不是問題。

與歷史上所有劃時代的新科技一樣,反重力場技術首先得到軍事應用。

有趣的是,在經過精心規劃後,牧浩洋最終決定,反重力場技術首先應用在一個與戰爭沒有直接關係的領域:航天。

按照他的規劃,該技術成熟之後,將首先用來恢復人造衛星系統。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決定。

利用反重力場技術,不但能夠極爲便捷的發射人造衛星,還能非常有效的清除掉近地軌道空間上的太空垃圾,並且阻止敵對國家發射人造衛星,因爲用來俘獲太空垃圾的方式也同樣可以用來俘獲人造衛星。

事實上,衛星系統的第一應用也是軍事,即用在通信、偵察、預警、監視等等領域。

雖然這些手段並不能夠直接打擊敵對國家,但是能夠極大幅度的提高現有軍隊的作戰效率,把軍隊的戰鬥力發揮到極限。在全球自然災害之前,各主要軍事強國都已經證明,衛星系統具有極大的軍事價值。當時,美國甚至把衛星系統提高到了與國土同等的戰略高度,把攻擊衛星系統的行爲看成侵犯美國主權。

當然,這只是反重力場技術的一種軍事應用手段。

在其他領域,反重力場技術依然擁有難以估量的軍事價值,比如可以用來製造完全不同於傳統意義的作戰飛機,讓陸軍獲得夢寐以求的飛行部隊,徹底改變、甚至是徹底淘汰現有的海軍。

當時,很多人都認爲,沒有十年、甚至二十年,反重力場技術很難得到廣泛應用。

顯然,這些人都低估了戰爭時期的社會生產力,更加低估了一個實力強大的國家對**性技術的重視程度。

這項技術從出現到推廣應用,實際上只花了一年多。

當然,對牧浩洋來說,這項**性技術爲中國增添了一個必勝的籌碼,而要讓這個籌碼發揮出最大價值,就得搶在對手之前使其實用化,並且得到廣泛應用,絕對不能讓對手首先獲得這種決定性的力量。

別忘了,美國也在反重力場領域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因爲起步比中國晚,所以美國的投入肯定更大。如果美國得知中國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術,而且具備了大規模應用能力,那麼只有兩個結果,一是明智的選擇投降,二是在戰敗之前進行最後一搏、爭取在該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牧浩洋希望美國能夠選擇前者,可是他知道,絕對不能抱任何幻想。

第95章 快馬加鞭第77章 誘餌第33章 孤注一擲第10章 裝甲主力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253章 謀略家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62章 弄巧成拙第20章 逼婚第76章 新機會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94章 技術軍官第25章 偃旗息鼓第61章 唯一方案第18章 坦克戰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8章 經濟賬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8章 泰然處之第61章 唯一方案第234章 決勝點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44章 防空火網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33章 最後反擊第79章 立場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2章 離弦之箭第14章 鬼子出動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33章 再次出擊第60章 精銳之師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31章 掃蕩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219章 火線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40章 豐收時期第96章 迴歸正位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5章 最終辯論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22章 誰輸誰贏第45章 關鍵情報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79章 艦隊攔截第39章 糧食危機第45章 補欠賬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62章 開戰在即第192章 選擇權第10章 站隊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302章 覺醒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26章 轉折點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79章 立場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69章 休假第28章 一觸即發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87章 積極爭取第27章 商船立功第7章 鋼鐵鯊魚第87章 人挪活第14章 掃帚星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185章 關鍵事件
第95章 快馬加鞭第77章 誘餌第33章 孤注一擲第10章 裝甲主力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253章 謀略家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62章 弄巧成拙第20章 逼婚第76章 新機會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94章 技術軍官第25章 偃旗息鼓第61章 唯一方案第18章 坦克戰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8章 經濟賬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8章 泰然處之第61章 唯一方案第234章 決勝點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44章 防空火網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33章 最後反擊第79章 立場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2章 離弦之箭第14章 鬼子出動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33章 再次出擊第60章 精銳之師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31章 掃蕩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219章 火線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40章 豐收時期第96章 迴歸正位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5章 最終辯論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22章 誰輸誰贏第45章 關鍵情報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79章 艦隊攔截第39章 糧食危機第45章 補欠賬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62章 開戰在即第192章 選擇權第10章 站隊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302章 覺醒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26章 轉折點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79章 立場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69章 休假第28章 一觸即發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87章 積極爭取第27章 商船立功第7章 鋼鐵鯊魚第87章 人挪活第14章 掃帚星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185章 關鍵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