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開禁之議

與江忠源等人的屍首一同送來的還有一封陳玉成的親筆信函,上面寫道:“清將江忠源不是天命,抗拒天兵,如今已被我天兵擊殺,特送還屍首以告誡湘地諸公,當看清大勢,切勿效仿江忠源,以免落個兵敗身死的下場……”

彭玉麟看了信函之後大怒,當即將信函扯得粉碎,憤怒之餘又對江忠源大懷歉意,於是急忙命人尋了幾口上號的柳州棺木將江忠源等人屍首殮盛,便在府衙之內辦了靈堂供人憑弔,並親自書寫了奏摺,將江忠源等人殉國之事細說備至,派了八百里加急報往京城去了……

南方下了凍雨,而紫禁城中卻早已經是皚皚白雪覆蓋着了,入冬以來,北方各省喜降瑞雪,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等北方各省種下的冬小麥有了這較爲豐沛的降雪,來年五、六月收成之時,當可以有較大的收穫了。

各省報來的冬麥降雪情況讓杏貞稍稍有了些喜色,隨着廣東丟失,江南戰事越來越緊之時,江北的經濟越來越窘迫了起來,原本江北各省土地除了一些耕種小麥、高粱等糧食作物之外,大多都是種棉花等經濟作物,如今漕運斷絕數年,很多棉田早已經被勒令恢復成麥田了。而新疆、甘肅等地多產棉,當年林則徐流放新疆之時,帶領當地軍民治理水患、開墾農田,併發明瞭林公井,開墾荒地興修水利,令新疆達庫車、烏什、阿克蘇、和闐等九座邊城多開墾田地八十餘萬畝之多,各處屯兵戍邊的屯所每年除了繳納錢糧和自用之外,還能剩餘數千石的餘糧充作經費。而且新疆甘肅等地物產豐富,所產棉花乃是全國最好的,自然也是收入頗豐。

雖然北方各省物產也有但一直以來滿清長期依靠漕運,一來乃是北地有上百萬不事生產等着拿祿米的八旗子弟,二來北地自從明清交際小冰河之期以來,田地多有荒蕪或改種棉花、大豆等其他經濟作物。三來便是北地各省交通很多都不及江南漕運便利,各省將糧食彙集到京師所花費損耗的糧食太大,是以滿清一直極爲重視漕運。

但如今太平軍佔據江南沿海之地,最後的漕運、海運也斷絕了。滿清只得重新調整北地的糧食結構。其實在隋朝未開大運河之前,江北是不需要依靠漕運的,秦漢之時,北地漢人依然是依靠北邊的耕地就能夠滿足自己所需,並且創造了盛世強國,那爲何到了清朝就必須依靠漕運呢?

紫禁城養心殿東暖閣之內,杏貞看着屋內坐着的桂良、文祥、寶鋆、沈兆霖、曹毓英等幾名軍機大臣,口中緩緩說道:“漕運斷絕之後,江北日益困頓,此次沈兆霖沈愛卿上了《陝甘新疆各省屯田折》。各位以爲如何?”

桂良乃是此時軍機處的領班大臣,當下道:“沈大人此折奴才也事先看過,自覺沈大人折中所言西北諸省興修水利、開墾屯田之事切中時弊,非常之好,太后可照此折頒旨令各省督撫行事。以富足國庫。”

其餘幾人也都是出言附和,杏貞微微有些失望,但還是不動聲色的說道:“西北之地雖然經過興修水利、開墾屯田之後,或許可以富足地方,但西北各地交通不便,錢糧運到京城之後,火號折色、沿途損耗等甚大。且西北之地回蒙漢等族雜處,情勢複雜,此事辦起來須得數年之後方見成效。沈愛卿的這個摺子雖好,但在本宮看來還不夠大好。”

桂良等人有些面面相覷起來,桂良微微欠身道:“奴才等愚鈍,還請太后示下。”

杏貞緩緩說道:“關外之地。沃野千里,明末之時便是我大清龍興之地,自聖祖康熙年間以來,便多有活不下去的漢民越界出關外討生活,僅盛京一地。康熙年間不過數千丁口,如今已經有十餘萬丁口,聖祖康熙之後,這百餘年間漢民越界之事都未曾停止過,本宮考慮的是既然關外地廣人稀,何不開放關外,讓漢民出關屯墾?”

此言一出,幾名漢大臣還稍好一些,而桂良、文祥、寶鋆等滿大臣則是一起變色,桂良急忙道:“太后,關外之地都是我滿人之地,乃是自世祖時便留下並分給各旗子弟的了,萬萬不可開放關外,否則漢民一入,數年之後關外之地便不再是我各旗子弟的了啊。”

文祥也道:“太后明鑑,此舉萬萬不可,關外乃是大清龍興之地,放那些漢民出關,假若驚擾了祖宗陵寢,我等便是萬死之罪啊。”

幾名滿大臣你一言我一語,開口祖制,閉口陵寢,而幾名漢大臣則是默不作聲,他們都不知該如何說話。杏貞越聽臉色越是難看起來,最後擡手打斷,冷冷的說道:“長毛佔據了大連灣,幾年之間並沒有能夠剿滅,反而將大連灣越建越牢實,難道這就不驚擾祖宗陵寢了嗎?!”

桂良等人心頭都是一驚,一起離座伏地跪下口稱死罪。幾人都知道大連灣的事,自從幾年前長毛與英法聯合出兵佔據了大連灣之後,英法的艦隊倒是一早便南撤了,可長毛卻賴着不走,而且地盤越來越大,不但佔據了大連灣附近所有的島嶼,甚至將所築營壘推進至長興島、復州一帶,整個大連灣南角徹底成了太平軍的地盤。在哪裡太平軍興修炮臺、堡壘、港口、碼頭,常駐兵馬就有三萬餘人,而且太平軍有海軍,隨時可以威脅山東、錦州、甚至是大沽口等要地。

杏貞輕嘆一聲,她也知道太平軍當年乃是趁着英法與俄國開戰之時搶了先手,自己那時還在深宮中生孩子,根本無力改變什麼,更何況這些絲毫沒有海權意識的滿清大臣?而且當年桂良等人也都說不上話,朝政在肅順這幫人手中把持着呢。

當下杏貞擺擺手道:“罷了,都起來吧。”幾人謝罪後起身坐下,杏貞緩緩說道:“開關外之地勢在必行,關外大連灣的長毛人數越來越多,我等再坐視不理,將來長毛便會將整個關外佔了去,那時候我們纔是萬死之罪。”

說到這裡,桂良等人都是苦了臉,須知道關外之地都是滿清入關之後分封給了各旗子弟的,原本是預備滿清在關內站不住腳退出關外之後,滿人還能有土地依靠,歷朝禁關雖然不能完全杜絕,但好歹那些地名義上還是滿人的,太后一心要開關,那可是大大不妙。

杏貞看了幾人臉色後,話鋒一轉道:“康乾等幾代先帝禁關,本宮也知道其大概要旨,關外土地如今多是各旗子弟、勳貴之後招了不少包衣奴才在屯墾,但關外人數實在太少。桂良、文祥,你們都是瓜爾佳氏的人,聽聞瓜爾佳氏在關外的土地有近七成的田畝至今是荒蕪的,可有此事?”

桂良和文祥對望一眼,一起跪下請罪,杏貞很是無奈的揮揮手道:“罷了,本宮現下也不是怪罪誰來,當年聖祖禁關的幾策之中,咱們還是不變太多,只是關外之地不許漢民屯墾這一條須得改一改。其實如今在關外屯墾的旗民包衣,也不全是正經的滿人,本宮如今就想着放開這一條,但凡關外各旗子弟、勳貴招到漢民屯墾的,這些漢民都可以登記造冊之後擡籍入旗,也就算是各旗下的旗民包衣,如此一來也就不違背祖制了。同時各旗子弟對自己關外的土地要花大力氣去管治,本宮給他們一年的時間,一年之後若分給他們的關外土地還有荒蕪沒有耕種的,一律都收回來歸朝廷所有,由朝廷自己招人開墾!”

桂良等人都是面色微變,桂良急忙道:“太后,這一年時間是不是太過倉促了?關外土地太多,這……”

杏貞擡手止住道:“本宮知道,招漢民出關屯墾,一開始需要大量的糧食、農具、良種,你們大多都拿不出什麼錢來辦這個事兒,本宮日前已經與晉商八大家商議過了,本宮作保與晉商借貸了一筆銀子,用作辦這事兒的經費。但這筆銀子也不是白送給你們,各旗子弟、勳貴領了這筆銀子之後,在戶部辦個具結手續,算是借給他們的,分三年還清,而怎麼還呢?自然是讓他們用這筆銀子招漢民出關開墾種地,用所出的糧食來還,而且還糧食可以由晉商親自到關外收取,你們還可以免了運糧交糧的損耗,可是一本萬利之事啊。這是辦理此事的章程,你們好好看看,如果沒有異議便照此辦理吧。”

桂良等人結果李蓮英送過來的章程,湊在一起看了一會兒,都覺得此事或許可以辦一辦,但文祥等人總覺得太多漢民出關之後,遲早關外之地便將不再是滿人的了,心下還是有些躊躇着。桂良更是大着膽子的問了句:“太后,不知此事母后皇太后是否知曉?”

杏貞正在品茶,聞言之後手上動作頓了頓,但隨即便恢復如常,放下茶杯淡淡的說道:“姐姐那邊已經知曉了,她也是極爲贊成的,你們只管辦差便了,此事要緊便由桂良、文祥你二人主持,特別是文祥,你們瓜爾佳氏須得帶個頭纔好。嗯,文祥你也不能在京城帶着,等這件事一開始辦理,朝廷會開設一個遼東總督的職位,你便先到關外上任三年,一來主持關外召民開墾之事,二來提督關外軍務,務必在三年內逐步肅清大連灣的長毛。而桂良你便在京城坐鎮,四九城裡頭這些個老少爺們也需要你這個領頭人多多的勸解,只有這樣只怕才能把事情辦成的。”

桂良等人無奈之下只得躬身領命,寶鋆叩拜在地的時候,口中卻低聲嘀咕了句:“只怕此事沒有那麼容易……”

第545章 心頭隱患第20章 未知之數第86章 還施彼身第678章 所謀爲何第473章 智者千慮第266章 東西聯手第173章 拜關二哥第239章 繼攻上海第750章 東方之興第107章 北征東伐第162章 西文密約第676章 徒傷和氣第589章 自投羅網第160章 欺人太甚第425章 天京之亂第357章 定案之後第169章 紅單船來第102章 下馬之威第194章 留城誘敵第667章 紅十字會第256章 錢多人傻第743章 伊犁條約第607章 運河對峙第392章 西王專列第585章 一個希望第509章 詔書新衙第232章 人情世故第724章 定國之後第625章 冒險偵查第316章 妙音儲秀第232章 人情世故第81章 用民以戰第60章 天國十誤第446章 兩枚御印第427章 北翼交鋒第172章 回京覆命第616章 已無所謂第264章 調查研究第91章 難以抉擇第737章 死地則戰第277章 沿途軼事第315章 崑曲暢音第249章 海關顧問第66章 繁文縟節第698章 尸位素餐第258章 寧波大捷第376章 十三行街第644章 老舊戰術第737章 死地則戰第496章 掛萬漏一第597章 攻佔炮臺第626章 宣戰藉口第170章 唯今之計第574章 嚴父愛兒第446章 兩枚御印第119章 內部爭鬥第355章 醉後和好第535章 復興之路第539章 蹚道跟隨第321章 以毒攻毒第623章 向東向西第106章 定南九省第370章 聯合出兵第318章 養心醉語第224章 圍城入城第213章 清軍登岸第576章 工商總會第172章 回京覆命第178章 口舌之蜜第73章 失魂之症第609章 近衛前驅第384章 不必自拔第218章 不測風雲第200章 一廂情願第160章 欺人太甚第109章 風箏之線第323章 宗族之議第191章 最後通牒第655章 難以爲繼第716章 爲己而戰第690章 誰在撒謊第567章 破而後立第211章 背水一戰第435章 繼續殺人第314章 句號起點第524章 三名副使第92章 雙王際會第44章 井塘之戰第652章 甕中之鱉第645章 騎兵對決第658章 如意算盤第585章 一個希望第104章 出爾反爾第603章 絕人之路第675章 故人黃鶴第120章 衡州奇景第185章 鄉官民團第125章 靜觀其變第195章 江北大營第316章 妙音儲秀
第545章 心頭隱患第20章 未知之數第86章 還施彼身第678章 所謀爲何第473章 智者千慮第266章 東西聯手第173章 拜關二哥第239章 繼攻上海第750章 東方之興第107章 北征東伐第162章 西文密約第676章 徒傷和氣第589章 自投羅網第160章 欺人太甚第425章 天京之亂第357章 定案之後第169章 紅單船來第102章 下馬之威第194章 留城誘敵第667章 紅十字會第256章 錢多人傻第743章 伊犁條約第607章 運河對峙第392章 西王專列第585章 一個希望第509章 詔書新衙第232章 人情世故第724章 定國之後第625章 冒險偵查第316章 妙音儲秀第232章 人情世故第81章 用民以戰第60章 天國十誤第446章 兩枚御印第427章 北翼交鋒第172章 回京覆命第616章 已無所謂第264章 調查研究第91章 難以抉擇第737章 死地則戰第277章 沿途軼事第315章 崑曲暢音第249章 海關顧問第66章 繁文縟節第698章 尸位素餐第258章 寧波大捷第376章 十三行街第644章 老舊戰術第737章 死地則戰第496章 掛萬漏一第597章 攻佔炮臺第626章 宣戰藉口第170章 唯今之計第574章 嚴父愛兒第446章 兩枚御印第119章 內部爭鬥第355章 醉後和好第535章 復興之路第539章 蹚道跟隨第321章 以毒攻毒第623章 向東向西第106章 定南九省第370章 聯合出兵第318章 養心醉語第224章 圍城入城第213章 清軍登岸第576章 工商總會第172章 回京覆命第178章 口舌之蜜第73章 失魂之症第609章 近衛前驅第384章 不必自拔第218章 不測風雲第200章 一廂情願第160章 欺人太甚第109章 風箏之線第323章 宗族之議第191章 最後通牒第655章 難以爲繼第716章 爲己而戰第690章 誰在撒謊第567章 破而後立第211章 背水一戰第435章 繼續殺人第314章 句號起點第524章 三名副使第92章 雙王際會第44章 井塘之戰第652章 甕中之鱉第645章 騎兵對決第658章 如意算盤第585章 一個希望第104章 出爾反爾第603章 絕人之路第675章 故人黃鶴第120章 衡州奇景第185章 鄉官民團第125章 靜觀其變第195章 江北大營第316章 妙音儲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