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

龐統退歸館舍,門吏忽報:“有客特來相訪。”龐統出迎接,見其人身長八尺,形貌甚偉;頭髮截短,披於頸上;衣服不甚齊整。龐統問:“先生何人也?”其人不答,徑登堂仰臥牀上。統甚疑之。再三請問。其人說:“且消停,我當與你說知天下大事。”龐統聞之愈疑,命左右進酒食。其人起而便食,並無謙遜;飲食甚多,食罷又睡。統疑惑不定,使人請法正視之,恐是細作。法正慌忙到來。統出迎接,謂法正說:“有一人如此如此。”法正說:“莫非彭永言乎?”升階視之。其人躍起說:“孝直別來無慈!”彭羕字永年,廣漢(今四川廣漢北)人。身高約八尺,面容相貌魁梧,但是性格很高傲,對人大多輕視不睬,只敬重同鄉好友秦子敕,於是他將推薦給太守許靖說:“從前商王武丁做夢遇見傅說,周文王拜訪呂尚求他出山,到了漢高祖劉邦,將百姓中的酈食其招收爲己所用,這就是帝王之所以發展帝王功業維繫王朝統治,光大積累功德的緣由。如今您考察古代帝王的法規,真誠執行神靈旨意,效法公劉的德行,推行召伯的惠政,《詩經·清廟》的歌頌治世的篇章即將產出,褒貶的評說即將興起,然而您的勢力尚未完備。我觀察隱士秦宓,他服膺仲山甫的德行,踐行雋不疑的直率,枕石而臥臨溪漱盥,身着麻製衣袍吟詠山林之間,在仁義的道路上休息,於浩然的境界中恬淡,高風亮節,真誠不渝,即使古之高人隱士,也還比不上他。如果您能招納這個人,必然會有忠正豁達的聲譽,豐功厚利,建立功勳,然後將在王府中記下功勞,名聲流傳到後世,豈不美哉!彭羕在益州做官,不過是書佐類的小官,後來又被衆人在益州牧劉璋那裡所毀謗,劉璋就把他剃了光頭罰作苦役,後被貶爲奴隸。彭羕正逢劉備入蜀,沿江北上。彭羕想結交遊說劉備,於是前往會見龐統。法正與彭羕各撫掌而笑,便向龐統介紹了彭羕彭羕徑直到龐統的榻上坐下,龐統問從何而來,彭羕說:“我特來救汝數萬人性命,見劉將軍方可說。”法正忙報玄德。劉備親自謁見,請問其故。彭羕說:“將軍有多少軍馬在前寨?”劉備實告:“有魏延、黃忠在彼。”彭羕說:“爲將之道,豈可不知地理乎?前寨緊靠涪江,若決動江水,前後以兵塞之,一人無可逃也。”劉備大悟。泠苞見當夜風雨大作,引了五千軍,徑循江邊而進,安排決江。只聽得後面喊聲亂起,泠苞知有準備,急急回軍。前面魏延引軍趕來,川兵自相踐踏。泠苞正奔走間,撞着魏延。交馬不數合,被魏延

活捉去了。比及吳蘭、雷銅來接應時,又被黃忠一軍殺退。魏延解泠苞到涪關。劉備責之說:“我以仁義相待,放你回去,何敢揹我!今次難饒!”將泠苞推出斬之,重賞魏延。劉備設宴管待彭羕。黃忠同魏延接入寨去。龐統問法正說:“前至雒城,有多少路?”法正畫地作圖。劉備取張鬆所遺圖本對之,並無差錯。法正言:“山北有條大路,正取雒城東門;山南有條小路,卻取雒城西門:兩條路皆可進兵。”龐統謂劉備說:“統令魏延爲先鋒,取南小路而進;主公令黃忠作先鋒,從山北大路而進:併到雒城取齊。”劉備說:“我自幼熟於弓馬,多行小路。軍師可從大路去取東門,我取西門。”龐統說:“大路必有軍邀攔,主公引兵當之。統取小路。”劉備答應了當日傳下號令,軍士五更造飯,平明上馬。黃忠、魏延領軍先行。劉備再與龐統約會,忽坐下馬眼生前失,把龐統掀將下來。玄德跳下馬,自來籠住那馬。劉備說:“軍師何故乘此劣馬?”龐統說:“此馬乘久,不曾如此。”劉備說:“臨陣眼生,誤人性命。我所騎白馬,性極馴熟,軍師可騎,萬無一失。劣馬我自乘之。”遂與龐統更換所騎之馬。龐統謝道:“深感主公厚恩,雖萬死亦不能報也。”遂各上馬取路而進。劉備見龐統去了,心中甚覺不快,怏怏而行。雒城中吳懿、劉璝聽知折了泠苞,遂與衆商議。張任說:“城東南山僻有一條小路,最爲要緊,某自引一軍守之。諸公緊守雒城,勿得有失。”忽報漢兵分兩路前來攻城。張任急引三千軍,先來抄小路埋伏。見魏延兵過,張任教盡放過去,休得驚動。後見龐統軍來,張任軍士遙指軍中大將:“騎白馬者必是劉備。”張任大喜,傳令教如此如此。龐統迤邐前進,擡頭見兩山逼窄,樹木叢雜;又值夏末秋初,枝葉茂盛。龐統心下甚疑,勒住馬問:“此處是何地?”數內有新降軍士,指道:“此處地名落鳳坡。”龐統驚道:“我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我。”令後軍疾退。張任見劉備軍開始後撤立即下令放箭,箭如飛蝗,只望騎白馬者射來。可憐龐統竟死於亂箭之下。時年止三十六歲,死於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當日張任射死龐統,漢軍擁塞,進退不得,死者大半。前軍飛報魏延。魏延忙勒兵欲回,奈山路逼窄,廝殺不得。又被張任截斷歸路,在高阜處用強弓硬弩射來。魏延心慌。有新降蜀兵說:“不如殺奔雒城下,取大路而進。”魏延從其言,當先開路,殺奔雒城來。塵埃起處,前面一軍殺至,乃雒城守將吳蘭

、雷銅也;後面張任引兵追來:前後夾攻,把魏延圍在垓心。魏延死戰不能得脫。但見吳蘭、雷銅後軍自亂,二將急回馬去救。魏延乘勢趕去,當先一將,舞刀拍馬,大叫:“文長,我特來救你!”視之,乃老將黃忠也。兩下夾攻,殺敗吳、雷二將,直衝至雒城之下。劉瓚引兵殺出,卻得劉備在後當住接應。黃忠、魏延翻身便回。劉備軍馬比及奔到寨中,張任軍馬又從小路里截出。劉璝、吳蘭、雷銅當先趕來。玄德守不住二寨,且戰且走,奔回涪關。蜀兵得勝,迤邐追趕。劉備人困馬乏,那裡有心廝殺,且只顧奔走。將近涪關,張任一軍追趕至緊。幸得左邊劉封,右邊關平,二將領三萬生力軍截出,殺退張任;還趕二十里,奪回戰馬極多。劉備一行軍馬,再入涪關,問龐統消息。有落鳳坡逃得性命的軍士,報說軍師連人帶馬,被亂箭射死於坡前。玄德聞言,望西痛哭不已,遙爲招魂設祭。諸將皆哭。黃忠說:“今番折了龐統軍師,張任必然來攻打涪關,如之奈何?不若差人往荊州,請諸葛軍師來商議收川之計。”正說之間,人報張任引軍直臨城下搦戰。黃忠、魏延皆要出戰。劉備說:“銳氣新挫,宜堅守以待軍師來到。”黃忠、魏延領命,只謹守城池。劉備寫一封書,教關平分付:“你與我往荊州請軍師去。”關平領了書,星夜往荊州來。劉備自守涪關,並不出戰。諸葛亮得到劉備書信,便知龐統身亡,大哭,衆官無不垂淚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關羽說:“大丈夫既領重任,除死方休。”諸葛亮見關羽說個“死”字,心中不悅;欲待不與,其言已出。諸葛亮說:“倘曹操引兵來到,當如之何?”關羽說:“以力拒之。”諸葛亮又說:“倘曹操、孫權,齊起兵來,如之奈何?”關羽說:“分兵拒之。”諸葛亮說:“若如此,荊州危矣。我有八個字,將軍牢記,可保守荊州。”關羽問:“哪八個字?”諸葛亮說:“北拒曹操,東和孫權。”關羽說:“軍師之言,當銘肺腑。”諸葛亮遂與了印綬,令文官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將糜芳、廖化、關平、周倉,一班兒輔佐關羽,同守荊州。一面親自統兵入川。先撥精兵一萬,教張飛部領,取大路殺奔巴州、雒城之西,先到者爲頭功。又撥一枝兵,教趙雲爲先鋒,溯江而上,會於雒城。諸葛亮隨後引簡雍、蔣琬等起行。那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也,乃荊襄名士,現爲書記。諸葛亮決定分兵攻白帝、江州、江陽。張飛、趙雲等人領命開始入川。

(本章完)

第九十二章 自領益州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一)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時代第一百零二章 奸雄數終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三十二章 白馬解圍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第五十九章 營中對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殊途同歸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一百六十章 家族臂膀第一百四十二章 陰謀詭計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外記(四十九)人物生卒蜀國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一百六十二章 名義上的大將軍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劍閣身死外記(十一)荀彧之死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五十七章 再敗漢津第八章 界橋爭鋒第一百零六章 劉備稱帝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外記(三十)九品中正制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任在肩外記(四十三)曹魏統治西北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四章 關東聯軍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三十三集 初戰失利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七十九章 義釋黃忠第一百一十章 永安託孤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鮮卑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第四十八章 託孤遺言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間冷暖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外記(八)皇帝夢第九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十五章 再次交鋒第三十四章 相持官渡第六十九章 江東都督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二十四章 再擊呂布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外記(二十九)天命正統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七十七章 江陵堅盾第一百六十四章 慘無人性外記(四十六)西北守神人第九十九章 漢中稱王第四章 關東聯軍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七十六章 劉備曙光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外記(二十八)明元郭皇后外記(十四)崔琰之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外記(十八)黃巾餘賊第六十二章 勝利煩惱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第九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一百零四章 廢漢自立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水幼麟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一百章 暗藏殺機
第九十二章 自領益州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一)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時代第一百零二章 奸雄數終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三十二章 白馬解圍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第五十九章 營中對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殊途同歸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一百六十章 家族臂膀第一百四十二章 陰謀詭計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外記(四十九)人物生卒蜀國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一百六十二章 名義上的大將軍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劍閣身死外記(十一)荀彧之死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五十七章 再敗漢津第八章 界橋爭鋒第一百零六章 劉備稱帝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外記(三十)九品中正制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任在肩外記(四十三)曹魏統治西北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四章 關東聯軍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三十三集 初戰失利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七十九章 義釋黃忠第一百一十章 永安託孤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鮮卑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第四十八章 託孤遺言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間冷暖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外記(八)皇帝夢第九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十五章 再次交鋒第三十四章 相持官渡第六十九章 江東都督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二十四章 再擊呂布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外記(二十九)天命正統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七十七章 江陵堅盾第一百六十四章 慘無人性外記(四十六)西北守神人第九十九章 漢中稱王第四章 關東聯軍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七十六章 劉備曙光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外記(二十八)明元郭皇后外記(十四)崔琰之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外記(十八)黃巾餘賊第六十二章 勝利煩惱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第九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一百零四章 廢漢自立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水幼麟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一百章 暗藏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