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記(十四)崔琰之死

崔琰是三國時代一位非常值得敬重的名士,他的德行操守令曹操都非常敬重,卻因一封信被曹操冤殺,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都爲崔琰喊冤。崔琰的死,是當時的一個大冤案,而且是公認的冤案,沒有疑問的冤案。陳壽的《三國志》是給崔琰做了傳的,而且就在《崔琰傳》裡面說,崔琰的死“最爲世所痛惜,至今冤之”。那麼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崔琰的死但是就有人認爲是冤案,而且一直到陳壽作《三國志》的時候,大家還認爲是冤案,是冤枉的。崔琰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十六個字——“文武全才、朝廷重臣、正人君子、德高望重”。崔琰是當時非常有名的一位士人,小時候他是學劍的,學劍術、學擊劍,劍術很好,後來纔開始讀書。這個人很聰明啊,他一讀書就讀得非常好,就成了當時的經學大師鄭玄的弟子。所以他是文武全才,他起先是追隨袁紹的,後來崔琰就跟了曹操,一直是曹操手下重要的謀士和幫手。建安十三年,曹操恢復了丞相制度。漢代的政治制度是丞相可以開府,就是建立自己的辦公機構。當時的說法就是,皇帝的居住和辦公機構叫做宮,皇宮,丞相的居住和辦公機構叫做府,叫做相府,我們去讀諸葛亮的《出師表》,他說“宮中府中俱爲一體”,就是這個意思。那麼曹操做了丞相他就可以開府,丞相府下面有兩個機構,一個叫東曹,一個叫西曹,東曹和西曹是什麼意思呢?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組織部,負責選拔幹部的。崔琰是第一組織部的部長他也當過,第二組織部的部長他也當過,那麼崔琰擔任這樣一個重要職務的時候選拔了很多的人才,當時的說法叫做“文武羣才,多所明拔”。

而且崔琰在選拔這些幹部的時候完全是出於公心,唯纔是舉,而且要求德才兼備,一直受到朝廷上下的一片稱讚。而曹操也明確地表示,崔琰這個人作風非常正派,他本身就是一個表率,他可以使貪婪的人變得清廉,使勇敢的人更加激勵,是這樣的一個人。崔琰德高望重。崔琰一表人才,我們前面也講過,曹操擔任魏王以後,接見匈奴使者,自慚形穢,覺得自己個子又矮,長相又不咋的,不足以雄遠國,請崔琰穿上魏王的服裝,接待這個匈奴的使節。一表人才,身材高大,聲音洪亮,而且還一身正氣。這個人一旦一身正氣了以後,他就是堂堂正正的。所以曹操見了他都有三分敬畏,《三國志?崔琰傳》的說法是:“太祖亦敬憚焉”,就是曹操見了崔琰是又尊敬還有點害怕。崔琰是這樣的一個人,但是就這樣的一個人,最後還是被曹操殺了,不但被曹操殺害,而且完全是誣殺。當時給崔琰定的罪名是什麼呢?“腹誹心謗”。什麼叫腹誹心謗呢?腹就是肚子,就是在肚子裡面誹謗,在心裡面誹謗。這是地地道道的混帳邏輯。說這個人在肚子裡面誹謗,在心裡面誹謗,你怎麼知道?如果“腹誹心謗”可以作爲罪名的話,什麼人都可以殺了。事因有沒有一點呢?你總不能無緣無故地說我先逮住一個,說你現在在腹誹心謗,你在肚子裡罵我,那不行吧?總要有一點點什麼痕跡。有那麼一丁點。什麼事呢?就是當時有一個叫楊訓的人寫了一封表章給皇帝,寫表章的原因是什麼呢?是曹操做了魏王,那麼他封了魏王以後,這個楊訓就給皇帝寫了一封表章,對曹操極盡歌功頌德之能勢,歌頌曹操。這個事情就在

朝廷上就引起了反響,就說楊訓這個人是個馬屁精,這樣子拍馬屁太不像話了。議論多了以後就議論到了崔琰的身上,說崔琰你看你作爲一個組織部長,或者說幹部部長,你是負責選拔官員的人,你怎麼選了這麼個馬屁精呢?是不是你失職啊?這個事情既然牽扯到崔琰,崔琰就要來過問一下了,就跟楊訓說你把你寫的那封表章拿過來我看看,讓我看看到底你寫了些什麼東西,拍了些什麼馬屁。看完以後崔琰回了一封信,原文是這樣的:“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之。”就這麼一句話,這句話就成了他的死因了。翻譯過來就是:你寫的那篇文章我看過了,事情還可以嘛,時間啊時間啊,隨着時間的遷移,情況是會發生變化的。直譯過來這段話就這個意思,那麼這段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爲,崔琰是支持了楊訓,是在反擊那些批評的人。就是你楊訓上了這封表章歌頌曹操,這個事情還是可以的,隨着時間的變化,情況會發生變化,雖然現在大家都批判你,將來大家會理解的。你可以這樣理解,按照陳壽的觀點,這封信就是這樣理解。但是崔琰寫給楊訓的這封信,又被告密告到曹操那。這個告密的人就是另一種理解了。就是說,你歌頌曹操的文章我看過了,他曹某人做的那些事情還算可以嘛,時間啊時間啊,隨着時間的變化,他曹某人的情況也會變的嘛。這就完全是另一個意思了,對不對。所以曹操看到這個報告以後非常憤怒,曹操說什麼呢?他說,“事佳耳”,“而已”嘛,這個“耳”它不是好詞啊,這個崔琰不恭。下一道命令,判處“髡刑輸徒”。什麼叫髡刑輸徒呢?就是把頭髮剃掉,然後去做苦工。這種處分對於崔琰這樣的人來說是很重的。崔琰是一表人才,道德高尚,也很看重自己的形象和名譽的人。你把這樣一個人把頭髮一剃掉,穿個破衣服去做苦工,對他是極大的羞辱。但是崔琰很坦然了,神色自若,沒有任何或者說憤怒啊、或者說是抱怨啊、或者是悲哀、鬱悶啊,都沒有。那也就是說,“髡刑輸徒”這個處分並沒有打擊了崔琰。於是曹操就派人去說了:是這樣嗎?三天以後,我們來聽消息啊。三天以後,曹操派人跑去看,崔琰還是神色自若,沒有任何異常表現。所以曹操就說了這麼一句話,當然這不是正史裡面的,這是裴注裡面的,根據裴注裡面的材料,當時曹操說了這麼一句話:崔琰什麼意思啊?難道還要本王親自動手嗎?馬上就有人把這句話傳給崔琰,崔琰聽了以後點點頭說:啊,這就是我的不對了,我沒有想到曹公是有那個意思。好吧,自殺了,崔琰就自殺了。曹操的所作所爲近乎歇斯底里。有人說曹操現在野心膨脹,權力也大了,爲所欲爲,想怎麼着就怎麼着,是有這個因素。但是曹操再怎麼着還不至於神經錯亂,還沒到神經錯亂的份上。那麼他殺崔琰,總歸會有他的原因。第二個,這個事情明明是冤枉的,剛纔我講過了對不對,那段話可以有兩種解釋的,崔琰爲什麼不答辯呢?他一句都不給自己申辯,這又是爲什麼呢?崔琰的死《三國志》是有結論的,陳壽給的結論是四個字叫做“恃舊不虔”。什麼叫恃舊不虔?就是仗着自己是老朋友,態度不好,不虔誠。而且舉了例子,比方說許攸,就是因爲這個原因死的,比方說孔融,就是由於這個原因死的,這是陳壽的觀點。

曹操爲什麼要殺崔琰呢?我認爲有三種可能:第一種叫做神經過敏。因爲你知道曹操從如蕭何故事,到封魏公到晉魏王,他一步一步,不管他主觀願望如何,在大家看來他就是要篡漢的,這幾乎是普遍的看法。而且持這種看法的人往往是那些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因爲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維護現任的皇帝,維護現王朝,這是所謂正人君子要堅守的道德;崔琰恰恰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所以曹操神經過敏,認爲崔琰的那封信說的就是將來他曹某人要倒黴,他是這樣的意見。那問題是崔琰爲什麼不答辯?他解釋一下,我說的是支持你的,不就行了嘛,表個態就行了嘛,表個忠心不就行了嗎。我覺得有兩種可能,當然是猜測了,一種叫做不屑於,一種叫做用不着。什麼叫不屑於啊?就是崔琰他因爲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是一個地位也高,品德也高,人又漂亮的這樣一個人,他可能就會想我堂堂男子漢大丈夫,要殺就殺唄,任殺任剮唄,我申辯什麼啊?不申辯,這是一種可能。還有一種就是崔琰早就預料到曹操不會放過他,用不着申辯,申辯也沒有用。

曹操殺崔琰還可能有別的原因,那麼還有什麼原因呢?我再提出兩個原因,一個是報復殺人。我們知道曹操得到崔琰是什麼時候,是建安九年,建安九年曹操拿下了鄴城,自己當了冀州牧,把崔琰從監獄裡放出來曹操大宴賓客,很得意地說:哎呀,我剛纔查了一下戶口,說這個冀州有三十萬人,這可是一個大州啊。很得意,這個是小人得意了,剛剛從監獄裡放出來的崔琰站起來說:曹公啊,現在天下分崩,生靈塗炭,王師駕到不先存問風俗,不先安撫百姓,先想到是自己撈了多少油水,得了多少糧食、人口、軍隊,可以擴充自己的勢力,這難道是敝州百姓寄希望於明公的嗎?這個話一說所有的賓客臉都嚇白了,曹操馬上改容,肅然起敬,對,崔先生你說得對。正義的力量,道德的力量,但是我覺得這個疙瘩可能曹操心裡就結下了。

第三種可能就是安排後事,他殺崔琰是爲了安排後事。因爲我們知道曹操晚年的時候接班人的問題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曹丕、曹植兄弟兩個爲了爭奪這個儲位展開了明爭暗鬥。這個時候曹操秘密徵求百官的意見,很多人都秘密回信給曹操說我贊成選誰,惟獨崔琰公開回信,說:《春秋》大義立嫡以長,你選接班人要選年紀最大的,也就是要選曹丕,何況五官中郎將——就是曹丕了——仁孝聰明,應該當太子,我崔琰願意以死來捍衛這個正道。曹操看了以後大吃一驚,因爲曹植的妻子是崔琰的侄女,要按私情崔琰應該支持曹植的,但是他支持曹丕,所以曹操非常敬重。那麼按說這個它不該成爲曹操殺崔琰的原因對不對,觀點不是一致嗎,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裴松之在這個地方加了一條注,注的是什麼呢?說曹植的那個妻子,也就是崔琰的那個侄女,有一天因爲穿了一件漂亮衣裳被曹操殺了。他這條注沒有注在《三國志·曹植傳》,而注到了《三國志·崔琰傳》,而且注到這個地方,我覺得裴松之好像在暗示什麼,暗示說崔琰的死其實與曹植、曹丕兄弟爭奪這個儲位可能是有關係的。那麼事實上也有人因此而死,比方說楊修。總之,崔琰用死證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證明自己是奸雄。”

(本章完)

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第一章 蠢蠢欲動第四章 關東聯軍外記(四十六)西北守神人外記(二十)山陽國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四十章 對峙博望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外記(四十二)千年西北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外記(十)渭南之戰外記(二)劫持獻帝的亂局第七十四章 智算華容第一百四十一章 決戰合肥外記(十九)袁紹部將外記(十七)南方叛賊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九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第九章 美人心計第一百四十五章 淮南二叛第八十六章 趙雲截江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外記(四十四)魏西北名將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第五十五章 長阪怒吼第二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章 董卓入京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一百六十六章 羊陸宿敵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一)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十章 長安之亂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外記(四)宛城陰謀第四十五章 隆中對策第一百章 暗藏殺機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第二十五章 呂布喪命第七十九章 義釋黃忠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第四十五章 隆中對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式交鋒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變第三十五章 火燒烏巢第一百六十六章 羊陸宿敵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外記(十九)袁紹部將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一百二十五章 合肥新城外記(四十)荒漠鮮卑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第十三章 新盟誕生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歸天第七十一章 蔣幹渡江第九章 美人心計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二十五章 呂布喪命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十三章 新盟誕生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外記(一)濮陽之戰外記(三十九)三國親戚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外記(十七)南方叛賊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歸天第十一章 總觀亂世第四十九章 江東英豪外記(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國後期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吳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六十一章 襄陽鬧劇外記(二十二)月英其人第四十五章 隆中對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舊功臣
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第一章 蠢蠢欲動第四章 關東聯軍外記(四十六)西北守神人外記(二十)山陽國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四十章 對峙博望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外記(四十二)千年西北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外記(十)渭南之戰外記(二)劫持獻帝的亂局第七十四章 智算華容第一百四十一章 決戰合肥外記(十九)袁紹部將外記(十七)南方叛賊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九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第九章 美人心計第一百四十五章 淮南二叛第八十六章 趙雲截江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外記(四十四)魏西北名將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第五十五章 長阪怒吼第二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章 董卓入京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一百六十六章 羊陸宿敵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一)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十章 長安之亂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外記(四)宛城陰謀第四十五章 隆中對策第一百章 暗藏殺機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第二十五章 呂布喪命第七十九章 義釋黃忠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第四十五章 隆中對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式交鋒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變第三十五章 火燒烏巢第一百六十六章 羊陸宿敵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外記(十九)袁紹部將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一百二十五章 合肥新城外記(四十)荒漠鮮卑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第十三章 新盟誕生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歸天第七十一章 蔣幹渡江第九章 美人心計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二十五章 呂布喪命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十三章 新盟誕生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外記(一)濮陽之戰外記(三十九)三國親戚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外記(十七)南方叛賊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歸天第十一章 總觀亂世第四十九章 江東英豪外記(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國後期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吳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六十一章 襄陽鬧劇外記(二十二)月英其人第四十五章 隆中對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舊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