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

曹仁在城中與衆商議,言周瑜怒氣沖發,金瘡崩裂,以致口中噴血,墜於馬下,不久必亡。正論間,忽報:“吳寨內有十數個軍士來降。中間亦有二人,原是曹兵被擄過去的。”曹仁忙喚入問之。軍士道:“今日周瑜陣前金瘡碎裂,歸寨即死。今衆將皆已掛孝舉哀。我等皆受程普之辱,故特歸降,便報此事。”曹仁大喜,隨即商議今晚便去劫寨,奪周瑜之屍,斬其首級,送赴許都。陳矯曰:“此計速行,不可遲誤。”曹仁遂令牛金爲先鋒,自爲中軍,曹洪、曹純爲合後,只留陳矯領些少軍士守城,其餘軍兵盡起。初更後出城,徑投周瑜大寨。來到寨門,不見一人,但見虛插旗槍而已。情知中計,急忙退軍。四下炮聲齊發:東邊韓當、蔣欽殺來,西邊周泰、潘璋殺來,南邊徐盛、丁奉殺來,北邊陳武、呂蒙殺來。曹兵大敗,三路軍皆被衝散,首尾不能相救。曹仁引十數騎殺出重圍,正遇曹洪,遂引敗殘軍馬一同奔走。殺到五更,離南郡不遠,一聲鼓響,淩統又引一軍攔住去路,截殺一陣。曹仁引軍刺斜而走,又遇甘寧大殺一陣。曹仁撤離江陵,徑投襄陽大路而行,吳軍趕了一程,自回。

江陵捷報傳到柴桑,孫權任命周瑜爲偏將軍,兼仁南郡太守,並把下雋、漢昌、州陵作爲他的奉邑,讓他屯兵於江陵。程普拜爲裨將軍,領江夏太守,治沙羨,食四縣邑。呂蒙被封爲偏將軍,兼任尋陽令,一次,孫權對呂蒙說:“你如今身居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以不學習。”呂蒙推脫軍務繁多,沒有時間。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而成爲學識淵博的學者嗎!只要粗略地閱讀,瞭解以往的事罷了。你說你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多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呂蒙乃悟,開始學習,日積月累,他讀的書,超過了宿儒耆舊。

周瑜正忙於江陵戰事時候,諸葛亮向劉備獻計:“周瑜忙於攻打江陵,我們應該乘其不備拿下荊州四郡。”伊籍也向劉備推薦了荊州馬氏,伊籍說:“兄弟五人並有才名:幼者名謖,字幼常;其最賢者,眉間有白毛,名良,字季常。鄉里爲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公何不求此人而與之謀?”劉備遂命請之。馬良至,劉備優禮相待,請問保

守荊襄之策。馬良說:“荊襄四面受敵之地,恐不可久守;可令公子劉琦於此養病,招諭舊人以守之,就表奏公子爲荊州刺史,以安民心。然後南征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積收錢糧,以爲根本。此久遠之計也。”玄德大喜,遂問:“四郡當先取何郡?”良曰:“湘江之西,零陵最近,可先取之;次取武陵。然後湘江之東取桂陽;長沙爲後。”玄德遂用馬良爲從事,伊籍副之。請孔明商議送劉琦回襄陽,替雲長回荊州。便調兵取零陵,差張飛爲先鋒,趙雲合後,孔明;劉備爲中軍,人馬一萬五千向荊州四郡奔來。

零陵太守劉度,聞劉備軍馬到來,乃與其子劉賢商議。劉賢說:“父親放心。他雖有張飛、趙雲之勇,我本州上將邢道榮,力敵萬人,可以抵對。”劉度遂命劉賢與邢道榮引兵萬餘,離城三十里,依山靠水下寨。探馬報說:“孔明自引一軍到來。”道榮便引軍出戰。兩陣對圓,道榮出馬,手使開山大斧,厲聲高叫:“反賊安敢侵我境界!”只見對陣中,一簇黃旗出。旗開處,推出一輛四輪車,車中端坐一人,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用扇招邢道榮說:“我乃南陽諸葛孔明也。曹操引百萬之衆,被我聊施小計,殺得片甲不回。你等豈堪與我對敵?我今來招安你等,何不早降?”道榮大笑道:“赤壁鏖兵,乃周郎之謀也,幹你何事,敢來誑語!”輪大斧竟奔孔明。孔明便回車,望陣中走,陣門復閉。刑道榮直衝殺過來,陣勢急分兩下而走。道榮遙望中央一簇黃旗,料是孔明,乃只望黃旗而趕。抹過山腳,黃旗扎住,忽地中央分開,不見四輪車,只見一將挺矛躍馬,大喝一聲,直取刑道榮,乃張飛也。刑道榮輪大斧來迎,戰不數合,氣力不加,撥馬便走。張飛隨後趕來,喊聲大震,兩下伏兵齊出。刑道榮舍死衝過,前面一員大將,攔住去路,大叫:“認得常山趙子龍否!”刑道榮料敵不過,又無處奔走,只得下馬請降。趙雲縛來寨中見劉備、諸葛亮。劉備喝教斬首。諸葛亮急止之,問道刑道榮說:“你若與我捉了劉賢,便準你投降。”刑道榮連聲願往。諸葛亮說:“你用何法捉他?”刑道榮說:“軍師若肯放某回去,我自有巧說。今晚軍師調兵劫寨,我爲內應,活捉劉賢,獻與軍師。劉賢既擒,劉度自降矣。”劉備不信其言。諸葛亮說:“邢將軍非謬言也。”遂放刑道榮歸。刑道榮得放回寨,將前事實訴劉賢。劉賢說:“如之奈何?”刑道榮說:“可將計就計。今夜將兵伏於寨外,寨中虛立旗幡,待孔明來劫寨,就而擒之。”劉賢依計。

當夜二更,果然有一彪軍到寨口,每人各帶草把,一齊放火。劉賢、刑道榮兩下殺來,放火軍便退。劉賢、刑道榮兩軍乘勢追趕,趕了十餘里,軍皆不見。劉賢、道榮大驚,急回本寨,只見火光未滅,寨中突出一將,乃張翼德也。劉賢叫道榮:“不可入寨,卻去劫孔明寨便了。”於是復回軍。走不十里,趙雲引一軍刺斜裡殺出,一槍刺道榮於馬下。劉賢急撥馬奔走,背後張飛趕來,活捉過馬,綁縛見孔明。劉賢告道:“邢道榮教某如此,實非本心也。”諸葛亮令釋其縛,與衣穿了,賜酒壓驚,教人送入城說父投降;如其不降,打破城池,滿門盡誅。劉賢回零陵見父劉度,備述孔明之德,勸父投降。劉度從之,遂於城上豎起降旗,大開城門,齎捧印綬出城,竟投劉備大寨納降。孔明教劉度仍爲郡守,其子劉賢赴荊州隨軍辦事。零陵一郡居民,盡皆喜悅。

劉備入城安撫已畢,賞勞三軍。乃問衆將道:“零陵已取了,桂陽郡何人敢取?”趙雲應道:“某願往。”張飛奮然出道:“飛亦願往!”二人相爭。諸葛亮說:“終是子龍先應,只教子龍去。”張飛不服,定要去取。孔明教拈閹,拈着的便去。又是子龍拈着。張飛怒曰:“我並不要人相幫,只獨領三千軍去,穩取城池。”趙雲說:“某也只領三千軍去。如不得城,願受軍令。”諸葛亮大喜,責了軍令狀,選三千精兵付趙雲去。張飛不服,劉備喝退。

趙雲領了三千人馬,徑往桂陽進發。早有探馬報知桂陽太守趙範。範急聚衆商議。管軍校尉陳應、鮑隆願領兵出戰。原來二人都是桂陽嶺山鄉獵戶出身,陳應會使飛叉,鮑隆曾射殺雙虎。二人自恃勇力,乃對趙範曰:“劉備若來,某二人願爲前部。”趙範曰:“我聞劉玄德乃大漢皇叔;更兼孔明多謀,關、張極勇;今領兵來的趙子龍,在當陽長阪百萬軍

中,如入無人之境。我桂陽能有多少人馬?不可迎敵,只可投降。”應曰:“某請出戰。若擒不得趙雲,那時任太守投降不遲。”趙範拗不過,只得應允。

陳應領三千人馬出城迎敵,早望見趙雲領軍來到。陳應列成陣勢,飛馬綽叉而出。趙雲挺槍出馬,責罵陳應曰:“吾主劉玄德,乃劉景升之弟,今輔公子劉琦同領荊州,特來撫民。汝何敢迎敵!”陳應罵曰:“我等只服曹丞相,豈順劉備!”趙雲大怒,挺槍驟馬,直取陳應。應捻叉來迎,兩馬相交,戰到四五合,陳應料敵不過,撥馬便走。趙雲追趕。陳應回顧趙雲馬來相近,用飛叉擲去,被趙雲接住。回擲陳應。應急躲過,雲馬早到,將陳應活捉過馬,擲於地下,喝軍士綁縛回寨。敗軍四散奔走。雲入寨叱陳應曰:“量汝安敢敵我!我今不殺汝,放汝回去;說與趙範,早來投降。”陳應謝罪,抱頭鼠竄,回到城中,對趙範盡言其事。範曰:“我本欲降,汝強要戰,以致如此。”遂叱退陳應,齎捧印綬,引十數騎出城投大寨納降。雲出寨迎接,待以賓禮,置酒共飲,納了印綬,酒至數巡,範曰:“將軍姓趙,某亦姓趙,五百年前,合是一家。將軍乃真定人,某亦真定人,又是同鄉。倘得不棄,結爲兄弟,實爲萬幸。”趙雲大喜,各敘年庚。趙雲與趙範同年。趙雲長趙範四個月,趙範遂拜趙雲爲兄。二人同鄉,同年,又同姓,十分相得。至晚席散,範辭回城。

次日,趙範請雲入城安民。趙雲教軍士休動,只帶五十騎隨入城中。居民執香伏道而接。趙雲安民已畢,趙範邀請入衙飲宴。酒至半酣,趙範復邀雲入後堂深處,洗盞更酌。趙雲飲微醉。趙範忽請出一婦人,與雲把酒。子龍見婦人身穿縞素,有傾國傾城之色,乃問範曰:“此何人也?”趙範說:“家嫂樊氏也。”子龍改容敬之。樊氏把盞畢,趙範令就坐。趙雲辭謝。樊氏辭歸後堂。趙雲說:“賢弟何必煩令嫂舉杯耶?”趙範笑道:“中間有個緣故,乞兄勿阻:先兄棄世已三載,家嫂寡居,終非了局,弟常勸其改嫁。嫂說:‘若得三件事兼全之人,我方嫁之:第一要文武雙全,名聞天下;第二要相貌堂堂,威儀出衆;第三要與家兄同姓。’你道天下那得有這般湊巧的?今尊兄堂堂儀表,名震四海,又與家兄同姓,正合家嫂所言。若不嫌家嫂貌陋,願陪嫁資,與將軍爲妻,結累世之親,如何?”趙雲聞言大怒而起,厲聲說:“我既與你結爲兄弟,你嫂即我嫂也,豈可作此亂人倫之事乎!”趙範羞慚滿面,答道:“我好意相待,如何這般無禮!”遂目視左右,有相害之意。雲已覺,一拳打倒趙範,徑出府門,上馬出城去了。

趙範急喚陳應、鮑隆商議。陳應道:“這人發怒去了,只索與他廝殺。”趙範說:“但恐贏他不得。”鮑隆說:“我兩個詐降在他軍中,太守卻引兵來搦戰,我二人就陣上擒之。”陳應道:“必須帶些人馬。”隆曰:“五百騎足矣。”當夜二人引五百軍徑奔趙雲寨來投降。雲已心知其詐,遂教喚入。二將到帳下,說:“趙範欲用美人計賺將軍,只等將軍醉了,扶入後堂謀殺,將頭去曹丞相處獻功:如此不仁。某二人見將軍怒出,必連累於某,因此投降。”趙雲佯喜,置酒與二人痛飲。二人大醉,雲乃縛於帳中,擒其手下人問之,果是詐降。趙雲喚五百軍入,各賜酒食,傳令說:“要害我者,陳應、鮑隆也;不幹衆人之事。你等聽我行計,皆有重賞。”衆軍拜謝。將降將陳、鮑二人當時斬了;卻教五百軍引路,雲引一千軍在後,連夜到桂陽城下叫門。城上聽時,說陳、鮑二將軍殺了趙雲回軍,請太守商議事務。城上將火照看,果是自家軍馬。趙範急忙出城。雲喝左右捉下,遂入城,安撫百姓已定,飛報玄德。

劉備與諸葛亮親赴桂陽。趙雲迎接入城,推趙範於階下。諸葛亮問之,趙範備言以嫂許嫁之事。諸葛亮謂趙雲說:“此亦美事,公何如此?”趙雲說:“趙範既與我結爲兄弟,今若娶其嫂,惹人唾罵,一也;其婦再嫁,使失大節,二也;趙範初降,其心難測,三也。主公新定江漢,枕蓆未安,趙雲安敢以一婦人而廢主公之大事?”劉備說:“今日大事已定,與你娶之,若何?”趙雲說:“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譽不立,何患無妻子乎?”劉備說:“子龍真丈夫也!”遂釋趙範,仍令爲桂陽太守,重賞趙雲。

就這樣劉備取得了桂陽、零陵兩郡。

(本章完)

外記(一)濮陽之戰外記(二十二)月英其人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四十二章 江東基業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一百章 暗藏殺機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親旗幟第一百四十八章 誅殺奸賊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第一百五十五章 理想破滅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五十五章 長阪怒吼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報應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第七十七章 江陵堅盾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第一百六十章 家族臂膀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歸天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六十七章 中流砥柱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第六十二章 勝利煩惱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五十六章 徐庶孝道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歸天第四十五章 隆中對策第十八章 夜襲徐州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外記(四十)荒漠鮮卑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三章 董卓入京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門之後外記(三十)九品中正制第三十章 帶詔敗露第五十三章 當陽交兵第九十五章 威震逍遙津第七十七章 江陵堅盾外記(三)笮融小傳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第一章 蠢蠢欲動外記(十)渭南之戰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外記(三十八)士族階級第八十章 蜜月陰謀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外記(八)皇帝夢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六章 玉璽爭鋒第四十章 對峙博望第五十三章 當陽交兵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第一百二十三章 劍閣身死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與壞弟弟第十九章 江東幼虎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第七十九章 義釋黃忠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十五章 再次交鋒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吳第二十九章 大戰前夕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外記(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國後期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六十一章 襄陽鬧劇第七章 爭霸序幕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十八章 夜襲徐州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鮮卑第一百章 暗藏殺機外記(三十八)士族階級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外記(三十九)三國親戚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三十二章 白馬解圍外記(四十四)魏西北名將
外記(一)濮陽之戰外記(二十二)月英其人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四十二章 江東基業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一百章 暗藏殺機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親旗幟第一百四十八章 誅殺奸賊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第一百五十五章 理想破滅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五十五章 長阪怒吼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報應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第七十七章 江陵堅盾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第一百六十章 家族臂膀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歸天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六十七章 中流砥柱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第六十二章 勝利煩惱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五十六章 徐庶孝道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歸天第四十五章 隆中對策第十八章 夜襲徐州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外記(四十)荒漠鮮卑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三章 董卓入京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門之後外記(三十)九品中正制第三十章 帶詔敗露第五十三章 當陽交兵第九十五章 威震逍遙津第七十七章 江陵堅盾外記(三)笮融小傳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第一章 蠢蠢欲動外記(十)渭南之戰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外記(三十八)士族階級第八十章 蜜月陰謀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外記(八)皇帝夢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六章 玉璽爭鋒第四十章 對峙博望第五十三章 當陽交兵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第一百二十三章 劍閣身死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與壞弟弟第十九章 江東幼虎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第七十九章 義釋黃忠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十五章 再次交鋒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吳第二十九章 大戰前夕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外記(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國後期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六十一章 襄陽鬧劇第七章 爭霸序幕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十八章 夜襲徐州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鮮卑第一百章 暗藏殺機外記(三十八)士族階級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外記(三十九)三國親戚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三十二章 白馬解圍外記(四十四)魏西北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