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記(二十七)東吳豪族

但是在孫堅,孫策未進入江東前就有四大家族,便是虞魏顧陸,吳郡四大家族便是顧陸朱張。其他的如全氏,張氏,周氏,魯氏,諸葛氏等這些都是外來家族。

孫策帶孫堅屍體退入江東,被江東本地人反感。比如魏騰,違背了孫策的意旨,激怒了孫策。孫策爲此火冒三丈,大發雷霆,找了個由頭決意要殺死魏騰。下屬們見孫策發怒,都非常害怕,不敢去勸說,又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解救魏騰。吳夫人知道後,就站在了水井邊要跳井自殺,侍從報告了孫策,孫策急忙前來看望母親。這時吳夫人倚扶着井沿對兒子說:“你剛剛立足江南,好不容易開創了一個新局面,很多事務尚在草創之中,根基還沒有穩固。當務之急是要禮賢下士,捨棄他們的過錯,表彰他們的功勞,這樣人們纔會來投奔你。魏騰功曹辦事遵守法度,盡職盡責,你今天要是殺了他,那麼明天大家就會背離你而去。我不忍心看到你大禍臨頭,還是先投井自殺了省心。”孫策聽了母親的訴說,心中大爲震驚,馬上省悟了過來,領會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於是立刻釋放了魏騰並對其禮遇有加。魏騰的家族也是會稽郡的望族之一,他們在會稽郡乃至江東地區都有較大的影響力與號召力。孫策剛剛據有江東,處於開基創業之時,根基還沒有穩固,勢力還沒有壯大,會稽郡以及江東的一些大族,有的還處於敵對頑抗的狀態,沒有完全歸順;有的還處在徘徊觀望之中。孫氏要想立足江東,處理好與他們的關係,纔是永久之計。對於魏騰的處置,孫策就算一怒之下殺了他,在那個動亂的時代,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其影響則會是很大的,它會影響到一些大族的歸順去就,甚至激起更堅決的抵抗。吳夫人能清醒地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以及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並能及時地現身說教,義釋魏騰,這對穩定江東的民心有很重大的影響。

孫策,孫權爲了鞏固江東政權不得已,讓本土人出仕。顧家顧雍從政,爲吳國第二任丞相(首任孫邵)。朱家朱桓從了軍,兒子是東吳後期主要將領朱異,父子二人爲東吳做出極大貢獻,朱桓還協助陸遜擊敗曹休。陸家之祖陸康被孫策攻擊廬江所殺,幼子陸績,有“懷橘陸郎”之典故,後官至東吳鬱林太守。從孫陸遜和陸遜之子陸抗將陸家發揚光大,東吳四英將之一,晚年任吳國丞相,陸抗也成爲了東吳後期的大都督,張家代表是張溫,張溫雖然作爲吳國特使與蜀國交好,但被孫權所殺。

虞家代表就是虞翻,著名的經學家,以前跟王朗混過,孫策攻擊王朗,王朗被曹操徵召走了,但是虞翻投靠了孫策,他的經學理論影響極大。

江東孫吳的勢力有三股勢力,一股是以孫堅、孫策爲首,程普、韓當、黃蓋、周泰、蔣欽等人爲主軍事舊部,稱作“江北軍將”

軍部代表人物就是周瑜。

第二股

勢力是“賓旅寄寓之士”,就是從北方逃難的一些人,孫權的老婆步練師也是其中一個。張昭、諸葛瑾、步騭、張紘、嚴畯、是儀,全柔等人就是流亡名士。雖然他們不是個集團,分散各地,但是也算一股政治力量。

第三股勢力便是江東世家大族,陸家,顧家,張家,虞家,魏家,朱家。

三股政治力量:淮泗軍事集團,或者是淮泗將領,我們算它紅色;“賓旅寄寓之士”,或者說是流亡北士,我們算它黃色;江東世家大族,或者說江東士族,我們算它藍色。紅色代表着什麼呢?槍桿子。黃色的流亡北士代表什麼呢?筆桿子。藍色的江東士族代表什麼呢?錢袋子。一個政權要鞏固,這三個“子”你必須要抓在手上,槍桿子、筆桿子、錢袋子,缺一個都不行。而孫權本人又是一個十八歲的小孩子,這個時候周瑜站出來支持他,作爲淮泗軍事集團的領袖站出來支持他,槍桿子就到了孫權的手上,這事情就搞掂了一半。然後張昭呢,他是流亡北士的一個代表,他站出來支持孫權,就意味着流亡北士有可能支持孫權。但是我們要講清楚,這個時候還主要是張昭和張紘,其他人沒來,但是張昭他這樣做他起到了一個表率作用,起到了一個模範作用,起到了一個帶頭作用,所以後來像諸葛瑾啊、步騭啊、是儀啊,嚴畯這些人,陸陸續續也到了孫權的將軍幕府,那麼筆桿子就抓到手上了。那麼剩下的就是藍顏色的錢袋子,錢袋子能不能抓到手呢?

孫氏政權畢竟是在江東建立的,江東建立的政權如果得不到本地人的支持,你是不能持久的。蜀漢政權滅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得不到本地士族的支持,就是益州士族總是持一種懷疑、抵抗、不合作態度。孫權要在江東站住腳,繼續爭取江東士族的合作,也就是說用北京大學教授田餘慶先生的話來說,孫權必須實現孫氏政權的江東化。我們回過頭來看孫權建國,大家就會知道,最後他一文一武,他的丞相和統帥都是什麼人呢?丞相是顧雍,統率是陸遜,全部換成了江東士族,用我的話來說就是孫氏政權最後“泛藍”了。所以“泛藍”就是江東化。

周瑜向孫權推薦了魯肅,魯肅是江北人,與周瑜等人有共同語言,他又算逃亡士人,與張昭等人有共同語言,他又不喜歡袁術,江東人不喜歡袁術,他所以又跟江東士族有共同語言。

他是三股勢力都有共同語言的人,所以孫權也是在周瑜死後,讓魯肅成爲大都督的人選。其次就是淩統、甘寧、呂蒙不僅表現出淮泗將領和流亡北士這兩股政治勢力的合流;而且更進一步來看,既然流亡北士可以進入以淮泗將領爲主的軍事系統,那麼,江東士族將來豈不是也可以嗎?這就使孫氏政權的三股政治勢力——淮泗將領、流亡北士、江東士族有了合流的趨勢。所以呂蒙成爲了魯肅的繼任者。

孫權的用人與曹操、劉備不同。曹操是以智,劉備是以義,孫權是以情的。孫策將位置給了孫權,周瑜以兄弟情義對待孫權,張昭以叔侄情分輔助孫權,孫權又對周泰,太史慈等人以兄弟相稱,呂蒙與魯肅關係登堂拜母,陸遜與

呂蒙知遇之恩。

到了太子與魯王的黨爭,又成爲了手足相殘,有的人受了處分,有的人罷了官,有的人被處死或者逼死,有的人升了官,有的人沒事兒。被逼死的陸遜吳郡吳縣人,被流放罷官的顧譚,吳郡吳縣人,被處死的吾粲,吳郡吳程人,也就是說有事兒的都是江東人。沒事兒的是誰呢?諸葛恪升官,他是什麼人?他是流亡北士,諸葛瑾的兒子,升官的還有步鷙,臨淮淮陰人,流亡北士,呂岱,廣陵海陵人,流亡北士。沒事的是儀,北海營陵人,流亡北士,沒事的滕胤,北海劇縣人,流亡北士的後代,而且後來和諸葛恪一起還做了孫權的顧命大臣。

孫權在這兒是以什麼劃線,不是以擁護太子,還是擁護魯王來劃線,他要整的全部是江東人,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朱據,朱據也是吳郡吳縣人,而且朱據和陸遜都是吳郡四大家族之一,吳郡四大家族:顧、陸、張、朱,朱據這兒會也沒事,朱據當然後來也捱整了,但是那是後來的事情,因此我們又得出一個結論來,這次孫權就是要整陸遜,而陸遜捱整是在什麼時候呢?是在他當了丞相一年以後,而陸遜我們知道一直是東吳的上游統帥,在長江上游的統帥,駐守武昌,就是現在湖北省的鄂州,前線總指揮,孫權的前線總指揮是四任:第一任周瑜,第二任魯肅、第三任呂蒙,第四任陸遜,所以東吳四大英將,陸遜這個地位是很高的,很重要的。然後又當了丞相,不折不扣叫做出將入相,一人而身兼文武二職,軍權和政權都掌握過了,何等重要的人物爲什麼要整他?那麼也只能猜測,那麼我猜陸遜捱整是這樣幾個原因:第一他是士族,第二他是江東士族,第三他是江東士族當中最大的士族,四大家族之一陸家的人,那麼第四他還是江東士族當中在孫權政權裡官做得最大的,權力最大的。

孫權怕接班人駕馭不了陸遜,太厲害了,他兒子將來繼承了帝位管不了這重臣怎麼辦,等等原因。

全琮是全柔的兒子,孫魯班嫁給了全琮,全琮的家族也成爲吳國的名門;但全琮本人並不因此而驕橫跋扈,仍然以十分謙恭的態度對待他人。

家族名單:

全緒,全琮長子,官至揚武將軍、鎮北將軍。

全寄,全琮次子。

全懌,繼承父爵,後降魏國,官至平東將軍,封臨湘侯。

全端,隨全懌一同降魏。

全吳,全琮幼子。

全禕,全緒子,後降魏

全儀,全懌兄子,後降魏

全靜,後降魏

全端,全琮從子(《資治通鑑》誤作親子),後降魏

全翩,全琮從子,後降魏

全緝,全琮從子,後降魏

全尚,全琮族子,被孫綝所殺

全紀,自殺

全惠解,孫亮皇后

可以說全家也是名門望族。

諸葛家族是以諸葛瑾和諸葛恪爲主,可惜諸葛恪被滅族。張昭與張肱是算徐州北方士族,憑藉與孫氏的關係也居高位,算名族之一。

(本章完)

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間冷暖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親旗幟第六章 玉璽爭鋒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五十章 大難前奏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間冷暖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爭鬥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外記(四十九)人物生卒蜀國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四十四章 三顧茅廬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變外記(四十六)西北守神人第一百零八章 火燒連營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九十二章 自領益州第九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八十六章 趙雲截江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七十六章 劉備曙光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變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二)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序幕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第二十章 平定江東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外記(三十五)東吳孫氏第五十一章 計獻荊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第一百七十一章 天下一統第八十六章 趙雲截江外記(三十三)清淡誤國第一百零八章 火燒連營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五十六章 徐庶孝道第六十七章 中流砥柱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舊功臣第七十六章 劉備曙光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八十三章 離間之計第三十五章 火燒烏巢第三章 董卓入京第一百七十二章 殊途同歸第一百章 暗藏殺機外記(十九)袁紹部將第一百零四章 廢漢自立第七十六章 劉備曙光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外記(八)皇帝夢第三十章 帶詔敗露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變第一百一十章 永安託孤外記(三十三)清淡誤國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水幼麟外記(四十九)人物生卒蜀國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外記(三十五)東吳孫氏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六十四章 初到江東外記(二十一)曹休敗仗-石亭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任在肩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門之後外記(一)濮陽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第九章 美人心計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外記(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國後期
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間冷暖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親旗幟第六章 玉璽爭鋒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五十章 大難前奏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間冷暖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爭鬥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外記(四十九)人物生卒蜀國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四十四章 三顧茅廬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變外記(四十六)西北守神人第一百零八章 火燒連營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九十二章 自領益州第九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八十六章 趙雲截江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七十六章 劉備曙光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變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二)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序幕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第二十章 平定江東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外記(三十五)東吳孫氏第五十一章 計獻荊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第一百七十一章 天下一統第八十六章 趙雲截江外記(三十三)清淡誤國第一百零八章 火燒連營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五十六章 徐庶孝道第六十七章 中流砥柱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舊功臣第七十六章 劉備曙光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八十三章 離間之計第三十五章 火燒烏巢第三章 董卓入京第一百七十二章 殊途同歸第一百章 暗藏殺機外記(十九)袁紹部將第一百零四章 廢漢自立第七十六章 劉備曙光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外記(八)皇帝夢第三十章 帶詔敗露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變第一百一十章 永安託孤外記(三十三)清淡誤國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水幼麟外記(四十九)人物生卒蜀國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外記(三十五)東吳孫氏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六十四章 初到江東外記(二十一)曹休敗仗-石亭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任在肩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門之後外記(一)濮陽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第九章 美人心計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外記(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國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