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幾個人商量到後來, 便議定了到時做出像樣的自鳴鐘,便撿幾家京中大戶中擺設展示, 屆時御駕去承德避暑、或是巡幸塞外的時候, 也多帶幾件, 明晃晃地擺着炫炫, 回頭自然會有人眼熱上心的。

十三阿哥對自己外書房中的這一場商議非常滿意,他覺得幾個年輕人都是思路活絡,不像他, 這幾年一直悶在家裡, 外頭的事情都覺陌生了。這些年來的冷遇早已讓他的一顆心漸漸冷了,倒是這幾個人的熱情讓他也覺得暖些。

說話間, 十三阿哥伸手去揉揉右膝, 瞥眼看着炕桌上放着的自鳴鐘,記起石詠說起過的, 本國的能工巧匠太多了, 他們的手藝流傳後世, 簡直就是傳奇。

十三阿哥忍不住笑:這小子,說話的口氣就好像他見過後世人將如今的東西捧作傳奇似的。

石詠說這話的時候也提及,如果條件允許, 最好給工匠們最大自由創作的空間, 一定會有令人驚喜的成果。十三阿哥也頗以爲然:門外漢又何必指手畫腳?

只是唯一一件事他如今心裡沒底:這一門生意,要做好做大,投入是少不了的,做出來的自鳴鐘只要有一批銷不動, 立刻就是幾萬兩銀子壓在貨上。十三阿哥想起這個也免不了有些惴惴,只是他沒法兒後悔:畢竟這是他自己想出來,能爲皇父分憂的法子。

正想着,外頭報雍親王到了,十三阿哥趕緊扶着炕沿兒要站起來,卻被走進外書房的四阿哥一眼看見,伸手按住了:“跟你四哥還外道什麼?”

四阿哥隨便一瞥,便看見十三阿哥記下的筆記,隨口問:“今兒還是在商議自鳴鐘的事兒?”

十三阿哥點點頭。

四阿哥便從袖子裡抽出一張紙,隨手遞過去,隨意地說:“收着,四哥給你的本錢!”

待十三阿哥看清那張銀票上的金額,驚得睜圓了眼,一扶炕桌又要站起來,口中連聲道:“四哥,這……這我不能收!”

“沒給你!”四阿哥臉一沉,即便親如十三阿哥,也心下惴惴。

“前陣子不還唸叨着要給小格格攢嫁妝的麼?就不作興她的伯父伯母也幫着出點兒力?”胤禛是一張萬年冰山臉,說起話來,也是一副長兄教訓幼弟的口吻,可這其中的溫情卻止不住往外溢。

十三阿哥眼便一熱。

“你四哥平時也沒啥嗜好,也就念個佛,品品茶什麼的,沒多少開銷。自家兄弟,不幫襯你,幫襯哪個?”四阿哥拿眼一瞪,態度越發兇巴巴的。

十三阿哥卻好似胸口堵着什麼,聲音都哽在喉嚨裡,半晌說不出來話。

“對了,胤祿沒來找你麼?”胤禛又想起這一茬兒,“我依稀聽了他在皇阿瑪面前賣好,說是你這門生意他也想摻和,想以內務府的名義,出些銀子,入五成的乾股。”

十三阿哥沒想到十六阿哥這個幼弟竟也這麼仗義。

“他說富達禮那個族侄,就是在他手下當差的那個,運氣特別好,所以他也要摻合一把,沾沾運氣。”四阿哥說到這裡,也實在是繃不住了,終於露出了笑容。

十三阿哥一頭將擔心放下,另一頭又懸起了心,越發覺得身上的責任重大,這或許是他這麼多年來,翻身的唯一機會,他可不想辜負衆兄弟們的盛情。正想着,四阿哥則岔開話問:“剛纔聽門房說,那幾個年輕人都來過了?”

十三阿哥點頭,將對幾個人的觀感大致說了一遍,大多都是讚的。看四阿哥的臉色,薛蟠大約也是對他的胃口,然而提到賈璉的時候,四阿哥沉下了臉,喃喃地道:“賈家、賈家……”

“四哥還在計較賈家在織造任上的虧空?”十三阿哥隱約知道四阿哥爲何不喜賈府。

“自家在織造任上奢靡無度,回頭拍拍屁股將虧空都留給鹽政來添補,哪有這樣的好事?”四阿哥冷笑一聲。

“我瞧那子侄輩的,倒還行。當是賈氏一族回京之後才成丁的,年紀不大,倒頗爲幹練。”十三阿哥對賈璉印象不錯,順口說兩句好話。

“十三弟要是看着還行,就用吧!回頭你問問他,願不願意入五分股。哼,若是他真有本事,能賺到銀子,就許他抵去賈家的虧空!”四阿哥記起舊事,難免氣憤。

十三阿哥當年曾隨乃兄在戶部公幹,知道這些舊事的來龍去脈。可是他直到此時,也才明白過來,在自己這位冷麪哥哥的心中,賈府的虧空,從未因鹽政銀子的貼補,而就此填上過半分。

“算了,不說這些。”胤禛收了怒容,“餓了,蹭十三弟的飯!”

十三阿哥趕緊命人傳話給廚房,命將晚飯擺到外書房來。

這邊剛剛擺上飯,兄弟兩個對坐閒話,剛要動筷子,外頭卻報說是石詠求見。十三阿哥驚訝不小,與四阿哥互視一眼,說:“這才走不久的,不知什麼緣故又轉回來了。四哥要不要見見?”

四阿哥也有些好奇,他知道十六阿哥說得沒錯,石詠這人看着不顯,但仔細想想,運氣是挺好的,隨便修個宮門,都能找到當年太皇太后寫給皇上祈福的經卷。可見是個有福之人。於是四阿哥就點了頭,自己先挾了一筷子小油菜,捧着半碗米飯,慢慢吃起來。

少時石詠匆匆趕到外書房,見到胤禛,嚇了一跳。他了解十三阿哥的脾性,在十三阿哥面前敢於暢所欲言,可是在這位黑臉四爺面前,他可真不敢。可是現在人都進來了,少不得行禮請了安,才慢慢將去而復返的原委說出來。

十三阿哥與四阿哥聽了,忍不住都生出詫異,四阿哥多少也無心用飯,伸手將碗筷都放了下來。

原來石詠進來所說的,乃是京郊大旱之事。石詠經過樹村自家荒山與田畝的事兒,才知道京郊已經旱了這許久,料想整個華北可能都是這樣,就想進來提醒一句,看看十三阿哥有沒有辦法,輾轉將這個消息上達天聽。

可是四阿哥卻聽着覺得十分鬧心,他在戶部,自然知道如今山東河南河北都旱了,歉收是一定的,如今只不知道會有多少地方絕收。四阿哥好不容易忙完公務,來弟弟這裡吃頓飯鬆快一會兒,石詠卻追到這兒來給他添堵,四阿哥十分不快,當即板起臉問:“你以爲這天下的官員,眼界都沒有你的寬,都看不到天上毒辣辣的日頭?”

石詠:……

他明明不是這個意思。

“北方大旱,你若是能想到個紓緩一二的法子,便也值得一說。如今只是見到了,便忙忙地來告,跟邀功似的,這有什麼功好邀的?這麼大的人了,一點兒都不沉穩……”

胤禛教訓得一點兒都不留情面,其實他心裡也是堵得慌,回頭賑災的事,還是得找他的戶部。戶部要從別的省調糧賑濟,就沒哪次不推諉的。每每都是戶部花了大代價,白花花的庫銀花出去,都中飽了採購賑濟糧那些官員們的私囊,最後落到百姓手裡的米糧,就只有貪官們指頭縫裡漏下來的那麼一丁點兒。京畿一帶還好,在山東河南一些民風彪悍的地方,回頭激起民變,可就真的糟糕了。

所以他教訓起石詠來,就也毫不留情。

十三阿哥大概猜到怎麼回事,出面打圓場,笑着說:“四哥,你讓茂行先說完!”

四阿哥胤禛則虎着臉盯着石詠,心想:我看你有什麼可辯解的。

豈料石詠當真開口,說:“今日因見到薛文起大哥送來了一隻暹羅豬,因此卑職纔想起這事兒來,卑職曾經聽說過,暹羅產米,米價很低,若是真有需要,是否可以考慮從暹羅進口一些……”

他偷偷瞥眼,見四阿哥臉色依舊沉着,趕緊低下頭進行自我檢討:“這事兒確實是卑職考慮得不周詳,甚至卑職對這米糧之事,一無所知,原本不該冒冒失失地提起此事,只不過,卑職是想……”

早先石詠從十三阿哥府上出來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好像忘記了什麼事兒,有件事他是一直想向十三阿哥提的。

薛蟠賈璉,外加石詠,這三人組走到正陽門的時候,天邊一抹極豔麗的火燒雲終於黯淡下去,夜幕即將降臨。賈璉嘆了一句:“看這晚霞,明日又是大日頭啊!”

最近京中乾旱,井水的水位都低了不少,百姓都怕缺水,盼着下雨,所以“大日頭”對於京中百姓而言,並不是什麼“好天氣”。

石詠這才後知後覺地想起來,他原本是想向十三阿哥提一句,京郊正在大旱。於是他向薛蟠賈璉兩位告了罪,只說是落了件東西在金魚衚衕,回去拿一下,便匆匆轉身,往十三阿哥府趕。

“這可真是糟糕,這麼旱下去,田畝絕收,百姓缺糧,這該如何是好?”石詠走在路上,望着天邊一抹殘紅,情不自禁地出聲抱怨。

“買,買糧啊!”這回是石崇冒了一句出來,“天下這麼大,總有地方能買到糧!”

“想我當年,就是將中原的絲絹茶葉,銅器鐵器,販賣到東南沿海,甚至南洋諸島,然後換珍珠瑪瑙、象牙犀角回來,只要販賣的東西在兩地有足夠的價差,這一趟就是有利可圖的,便有海商願意掙這個辛苦錢。”

石詠心想:南洋諸島……

石崇還在滔滔不絕地宣揚他當年的豐功偉績:“想我當年,金谷園都是靠這個建起來的,買米買糧,就只是派一對管事出門的事兒:給他們金銀,管他們上哪兒給我買……”

石詠則充耳不聞,心中在想:後世不是經常能見到泰國香米麼?再說了,如今既然有暹羅進貢的香豬能送到京裡來,說明中華與暹羅頗有些往來。既然旱災是天災,無法避免,那爲何不想些辦法,通過貿易手段,從境外買些糧進來呢?

想到這裡,石詠更是腳下生風,轉身回去金魚衚衕。他在朝中所識的人不多,十六阿哥只管皇家內務,出面說這事兒未免有些越界了。而十三阿哥……石詠因爲這次“自鳴鐘”的合作關係,更願意將這件事說與這位無爵阿哥知道。

可他哪裡能想得到,再回頭的時候,竟會有這位冷麪王杵在十三阿哥的書房裡?

如今石詠有些戰戰兢兢,搜腸刮肚地想着說辭。

“……卑職只想着,那個衆人拾柴火焰高,還有……三個臭皮匠,能頂個諸葛亮,萬一卑職出的這點餿主意,也能幫上點兒小忙,卑職就心滿意足了。”

石詠囉裡囉嗦的一長串說完,四阿哥已經實在被這絮絮叨叨、磨磨唧唧的傻小子給氣笑了,笑罵道:“本王又沒有不讓你說!”

石詠心裡稍稍舒了一口氣,

“卑職拙見,既然暹羅米賤,將其採購,一來可以平抑米價,二來若真有賑災之需,也總比在別處採購要便宜些。”

四阿哥不得不承認,就是這“便宜”兩個字,深深地打動了他。執掌戶部若干年,爲錢糧殫精竭慮,每天在拆東牆補西牆,四阿哥一聽“便宜”這兩個字,就像是真撿了個大便宜,心頭一熱,當即兩眼放光,盯着石詠。

“不……不妥!”聽石詠說完,四阿哥想想又覺得有些不對,當即說:“不是這樣的,若是從暹羅購糧,一去一回就要數月,救災乃是救急,若這糧不能及時運到,還不是和從前一樣?”

石詠卻說:“卑職以爲,眼下是旱情初起的時候,災情到底如何,眼下尚不得知。因此各地最缺糧的時候,應當是每年徵稅之後,一直到明年夏熟之前。”

有些農人在減產之後,不得不將口糧也賣了繳賦稅,因此秋收徵稅之後到冬令,向來是容易發生饑荒的時候,再就是三五月,青黃不接的時候。按這麼說,若是早早動手,未雨綢繆,可能也是來得及的。

四阿哥這樣想着,卻只“嗯”了一聲,不置可否,低頭沉思片刻,搖着頭說:“不妥,還是不妥。若是叫教商家發現了這中間的價差,大量進口,豈不穀賤傷農?再者,若是本國農人見農桑無利可圖,務農之人漸少,豈不動搖國本?”

石詠有些無語,覺得這位雍親王想得好遠,他所說的,進口暹羅稻米,只是爲了救災滿足一時之需而已,怎麼到了對方這裡就烏泱泱地想了那麼遠去。

石詠則認爲,這些不妨都交給市場,時間一久,市場便會將這種偏差慢慢修正。例如中華從暹羅打量進口米糧,暹羅米價漸高,慢慢地海商便會無利可圖,進口的數量自然而然會減小,那麼中華本土的糧食又會佔據主導。再者,中華人口衆多,又不斷繁衍,市場巨大,暹羅的進口,在短時間之內也未必能夠對糧價有太多影響。

也難爲他,在鐵面王四阿哥的“積威”之下,連說帶比劃,到底是頂着壓力,將他想說的內容,都一一表達出來了。

四阿哥倒也並不是全然不曉海貿之事,只是長年管着戶部事務,又重農桑,眼下旱情眼見着越來越重,關心則亂,聽見石詠這樣一通“歪理”,忍不住也開口辯駁……只有十三阿哥作壁上觀,樂得清閒。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雍親王陷入沉思,十三阿哥則偷偷送給石詠一個“你贏了”的眼神。

石詠拜別之後,四阿哥才慢慢托起早已涼了的飯碗,小口小口地細細咀嚼,一面吃一面沉思,有些食不知味。

十三阿哥又問起四阿哥隨扈前往承德的事兒。今年聖駕先去承德,然後巡幸塞外,點了四、五、八、十、十四、十六、十七這幾位隨行,三阿哥誠親王坐鎮京師。四阿哥見問,臉上多少露出些不虞之色,說:“聖上命人修承德避暑山莊,他便也跟着在承德修園子,這點兒小心思,以爲旁人看不透麼?”

第232章第348章第214章第109章第137章第103章第215章第76章第95章第258章第295章第19章第36章第12章第105章第314章第175章第34章第162章第73章第250章第246章第18章第150章第66章第148章第400章第285章第258章第124章第168章第182章第256章第251章第146章第338章第187章第315章第383章第115章第407章第116章第392章第204章第37章 (三合一)第108章第363章第260章第403章第103章第273章第157章第26章第185章第118章第156章第262章第393章第188章第353章第19章第411章第99章第99章第236章第210章第183章 (捉蟲)第98章第139章第316章第178章第185章第167章第252章第378章第203章第297章第265章第91章第41章第271章第176章第28章第288章第65章第145章第184章 (捉蟲)第128章第76章第109章第324章第313章第312章第149章第31章第223章第229章第126章第8章
第232章第348章第214章第109章第137章第103章第215章第76章第95章第258章第295章第19章第36章第12章第105章第314章第175章第34章第162章第73章第250章第246章第18章第150章第66章第148章第400章第285章第258章第124章第168章第182章第256章第251章第146章第338章第187章第315章第383章第115章第407章第116章第392章第204章第37章 (三合一)第108章第363章第260章第403章第103章第273章第157章第26章第185章第118章第156章第262章第393章第188章第353章第19章第411章第99章第99章第236章第210章第183章 (捉蟲)第98章第139章第316章第178章第185章第167章第252章第378章第203章第297章第265章第91章第41章第271章第176章第28章第288章第65章第145章第184章 (捉蟲)第128章第76章第109章第324章第313章第312章第149章第31章第223章第229章第126章第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