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風雲激盪(二)

1874年,日軍3600人共分三批出發,4月27日“有功丸”搭乘日本新任駐廈門領事福島九成駛往廈門,5春”、“三邦丸”、“明光丸”開往臺灣社寮港;

5月18日西鄉從道以“高砂丸”爲旗艦,率兵開往臺灣。5月21日日軍沿四重溪搜索遭到高山族人攻擊,22日爆發“石門之役”。當日西鄉從道率艦隊抵達社寮港,隨即展開攻擊。

這場戰役中,高山族人傷亡者合計達70餘名之多,牡丹社酋長父子戰死。日軍傷亡者有20餘名。6月1日日軍發動“牡丹社之役”,出兵分三路圍剿高山族人。

6月5日,日軍攻破牡丹社,並焚燬多社。但高山族進行頑強抵抗,時常從山中出來襲擊。日軍防不勝防,終不能勝,只得退守龜山,在這裡建造都督府,設醫院,修橋樑,築道路,開荒屯田,作長久之計。時日軍中瘧疾流行,2000多人患病,500多人病死,日軍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而清政府不但對日本侵臺消息得的晚,而且知道情況後反應遲鈍,措施不力。中國開始對日本的侵略行動一無所知,最先告訴中國消息的還是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後北洋大臣李鴻章、南洋大臣李宗羲均諮報日本興兵赴臺灣各節。

總理衙門採取如下對策,“除由臣衙門照會該國外務省切實詰問外,臣等公同悉心商酌,此時該國動兵與否,尚未明言,固未便操之過急,而事必期於有備,患當杜於方萌,應如何按約據理,相機辯阻,及如何先事籌備,……擬請欽派開望素着、熟悉洋情之大員,帶領輪船,前往臺灣生番一帶,察看情形,妥籌辦理。”

而上諭雲:“生番地方,本系中國轄境,豈容日本窺伺該處情形如何,必須詳細查看,妥籌佈置,以期有備無患。……着派沈葆楨帶領輪船兵弁,以巡閱爲名,前往臺灣生番一帶察看,不動聲色,相機籌辦。”

人家已經打上門來了,朝廷還擔心“操之過急”,不過“詰問”而已,並擬“按約據理”、“相機辯阻”,“察看情形”、“相機籌辦”,明顯措施不足。

中國官員對日軍的行動進行了有力的批駁。5月3日,福島九成在廈門會見知府李鍾霖,遞交了西鄉從道致閩浙總督李鶴年的照會。照會一心掩飾侵略,將侵犯剛簽訂《修好條規》不久的與約國,說成是稍示懲罰生番,竟然還恬不知恥地要求中國地方政府將躲藏的生番抓住交給日本兵,日本人之虛僞和狡猾可見一斑。

5月11日,閩浙總督李鶴年覆函西鄉從道,內稱:“本部堂查臺灣全地久隸我國版圖,……貴國政府並未與總理衙門商允作何辦理,徑行命將統兵前往,既與萬國公法違背,亦與同治十年所換和約內第一、第三兩條不合。……琉球島,即我屬國中山國疆土,該國世守外藩,甚爲恭順,本部堂一視同仁,已嚴檄該地方官,責成生番頭人,趕緊勒限交出首兇議抵。總之臺灣在中國,應由中國自辦,毋庸貴國代謀……應請貴中將撤兵回國,以符條約而固邦交可也。”

應當說,李鶴年的回函對琉球漂民事件如何處理作了正面回答,要求日本撤兵也有理有據,但是西鄉從道接到覆函後,不僅毫無撤兵之意,反而加緊向高山族進攻。

5月11日,總理衙門照會日本外務省進行詰問。照會雲:“查臺灣一隅,僻處海島,其中生番人等,向未繩以法律,故未設立郡縣,即禮記所云„不易其俗,不易其宜‟之意,而地土實系中國之屬。……此次忽聞貴國欲興師前往臺灣,是否的確,本王大臣未敢深信,倘貴國真有是舉,何以未據先行議及,其寄泊廈港兵船,究欲辦理何事,希即見覆,是所深盼。”

照會用語軟弱,無強烈抗議之詞,更無針鋒相對之意,對臺灣生番所置“向未繩以法律”之詞,十分不妥,授人以柄,日本正是借生番是“化外之民”出兵臺灣的。

日本外務省對照會要求立即見覆置之不理,直到9月才復照,且態度極爲橫蠻。復照稱日本出兵是根據柳原前光和毛董兩大臣會談之意行事的,真是強詞奪理。

5月28日,日本派駐中國公使柳原前光抵到上海,福建布政使潘等人與柳原前光會面,進行詰問,要求退兵。

隨着事態的擴大,總理衙門也知道徒以口舌不能解決問題,準備用兵。5月29日,總署恭親王奕欣在奏摺中稱:“因思日本兵船,既赴臺灣,且有登岸情事,必須沈葆楨迅籌辦法,或諭以情理,或示以兵威,使彼無隙可乘,庶幾潛消隱患。”

不久上諭准奏,並任命沈葆楨爲欽差辦理臺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福建布政使潘爲幫辦。5月31日朝廷接李鶴年奏,報告了西鄉從道的照會及覆函情況。6月5日朝廷又接李鶴年奏,稱已向鳳山、澎湖、廈門調兵,並闡述了對日軍策略:“如果倭兵擾入臺灣腹地,自當督飭鎮道鼓勵兵團,合力堵剿;若僅以戕殺琉球難民爲名,與生番復仇,惟當按約理論,不遽聲罪致討以免釁開自我。”

實際上,這也是朝廷的政策。這種政策不當之處在於,一是將臺灣和生番分論,二是將日軍攻打生番和攻擊臺灣腹地分開,並採取差別很大的對策,這就給人造成日本攻擊臺灣生番並不是侵略中國的印象,不利於中國依據國際法對日鬥爭使得以後對日談判處於被動境地。

這種政策也顯示出清政府恐懼戰爭的心理。當然清政府也不是束手坐待,開始購船買炮,並請洋教習教授,準備接戰6月9日朝廷再接李鶴年奏,報告日軍與生番接仗及派人前赴臺灣與西鄉從道按約理論的情況。

上諭雲:“生番既居中國土地,即當一視同仁,不得謂化外遊民,恝置不顧,任其慘遭荼毒。”

6月中旬,沈葆楨和潘到達臺灣。一方面同西鄉從道交涉,要求退兵;一方面招募兵勇,修築炮臺,加強軍備。此時清政府也有了進行戰爭的決心。

上諭指示:“沈葆楨等務當與之極力理論,斷不可任其妄爲,倘該國悍然不顧,亦當示以兵威,不得稍涉遷就,致誤事機。”

6月22日,潘持沈葆楨致西鄉從道的照會和柳原前光的函會見西鄉從道,與之反覆辯論。由於日軍進展並不順利,中國戰爭準備越來越充分,西鄉從道已有退兵之意,但心有不甘,因此露出索要兵費賠償之意。

日軍在臺灣進展不利,而中國備戰方殷。7月日日本政府討論“善後策”,作出《出師之議》,決定擴大戰爭,並向陸海軍兩省下達了備戰的指令。

日本立即向諸道徵兵,購買兵艦,準備大戰。中國也積極備戰,在澎湖諸島建造炮臺,在臺廈間敷設海底電纜,向德國購置毛瑟槍,向丹麥訂購鐵甲艦。並不斷向臺增兵,“一時兵勇驟增,聲勢頗壯。”

但雙方並未放棄通過外交手段來解決問題。日本妄圖通過談判獲取勝利果實。7月16日,日本政府派遣外務省四等出仕田邊太一來華,向柳原前光傳達政府關於對華談判的要領和須知:“談判之要領,在於獲得償金及讓與攻取之地。”“當以此次機會,斷絕琉球兩屬之淵源,開啓朝,鮮自新之門戶。”

清政府因“備未實修,未能遽戰爲慮”,“竊計持之日久,又恐日本兵在番界,乘暇勾結番族,轉得固壘深溝,爲備我之地”,也想早日解決此事。

7月24日,柳原前光偕鄭永寧到天津會見李鴻章。李鴻章嚴詞駁問,柳原前光則一味抵賴。7月30日,柳原前光到達北京,8月7日,柳原前光到總理衙門,與總署大臣會見,以後又多次會見。柳原前光“先遞照會一件,則謂臺灣生番,爲無主野蠻,本不必問之中國。”

總署大臣“隨責以臺灣生番,系中國地方。”“琉球之事,應由該國王清理。”“生番隸臺灣版圖,應如何撫綏歸化之處,中國有自主之權,應由中國自行議辦。”雙方相互辯駁,沒有結果。

中日間的談判沒有什麼進展,兩國政府都有些着急。8月5日,日本天皇發佈敕語,任命內閣參議兼內務卿大久保利通爲全權辦理大臣,來華談判,企圖打開僵局,解決中日之間的問題。

9月6日,大久保利通到達北京。從9月14日至10月23日,中日間舉行了八次交涉。大久保利通一要中國承認日本進攻臺灣是所謂“義舉”,二要中國賠償兵費,開口要價二百萬兩。

清政府只求日本退兵,而不論是非曲直,甚至“不責日本此舉不是”,可以出錢,但忌諱“賠償”二字。最後,由於大久保利通用收拾行裝,作出破裂姿態,以戰爭相威脅;英國公使威妥瑪又從中串通、哄騙、恫嚇;清政府軟弱害怕,一味求和,不敢開戰,中日雙方終於定議。

此中情形,10月31日,總理各國事務恭親王等的奏摺講得很清楚:“十六十七等日,日本兩使臣已悻悻然作登車之計。威妥瑪來臣衙門,初示關切,繼爲恫喝之詞,並謂日本所欲二百萬兩,數並不多,非此不能了局。……臣等權衡利害重輕,揣其情勢迫切,若不稍予轉機,不獨日本鋌而走險,事在意中,在我武備未有把握,隨在堪虞,且令威妥瑪無顏而去,轉足堅彼之援,益我之敵。遂告以中國既允撫卹,只能實辦撫卹,即使加優,數不能逾十萬兩。……再允將該國在番社所有修道造房等件,留爲中國之用,給銀四十萬兩,總共不得逾五十萬兩之數,願否聽之。威妥瑪旋至該使臣寓所,議論許久,複稱撫卹等費數目,日本使臣業經應允。嗣經議立結案辦法三條,另立付銀憑單一紙。……今則明知彼之理曲,而苦於我之備虛,……不能不姑示羈縻。”

1874年10月31日,中日兩國在北京簽訂《北京專條》,規定:“一、日本國此次所辦,原爲保民義舉起見,中國不指以爲不是。二、前次所有遇害難民之家,中國定給撫卹銀兩,日本所有在該處修道、建房等件,中國願留自用,先行議定籌補銀兩,別有議辦之據。三、所有此事兩國一切來往公,文,彼此撤回注消,永爲罷論。至於該處生番,中國自宜設法妥爲約束,以期永保航客不能再受兇害”。《會議憑單》詳細規定了付銀辦法。

簽約次日,大久保利通離開北京回國。日本天皇遣使赴臺灣,詔敕班師。12月,西鄉從道率兵回國。

……

鬧劇,這一切在吳可看來都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鬧劇!

就在日本人找茬的時候,他再次調任兩江總督,執掌兩江軍政大權。

以他的功勳,就算調任京城作爲領班軍機都夠了,只可惜剛滿四十歲的他,年齡實在太小了一點。

經過十來年經營,整個兩廣幾乎被他建成鐵桶一般,換了新任總督沒他的暗中支持根本就玩不轉。所以朝廷的調令到來後,他也沒玩什麼花樣直接應下,而後收拾收拾便趕到金陵赴任。

再任兩江總督,擺在他面前的頭號任務,便是給身處西北戰場的左宗棠部楚軍籌集軍資糧餉,目前放眼整個大清也只有他有這個能力,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李鴻章都得靠邊站。

日本人狼子野心折騰的時候,作爲大清有數耕疆大吏吳可也發表了意見,認爲朝廷應該強硬以對。按他的說法就是,面對小小的藩屬國朝廷都沒底氣強硬的話,以後還怎麼面對列強壓迫?

結果,朝廷再一次讓他失望了,竟然面對日本這樣的藩屬國時,表現得都那般軟弱可欺?

日本人出兵臺灣時,吳可也提請調派兩廣清軍參戰,同時將剛剛恢復了一點元氣的兩廣水師也推了出來,結果朝廷根本不予理會。

吳可也知道這是什麼原因,不過就是擔心讓他再次立下大功,到時賞無可賞朝廷就尷尬了,當然遏制吳可手頭權力和影響力是最重要的原因。

既然朝廷是這麼個態度,他也就藍度自討沒趣,冷眼旁觀朝廷的蹩腳表演,將本就不多餓面子在國際社會掉得乾淨。

在這期間,曾國藩怪掉了,李鴻章取代曾某人成了湘淮領軍人物,左宗棠在西北一邊圍剿回亂一邊積極準備殺入新疆平叛。

總之,漢人督撫已經成了維持大清繼續存在下去的基石。關鍵朝堂上慈禧太后的帝后黨與恭親王爲首的王公黨鬥得厲害,也沒精力對付各地漢人封疆。

同治十四年發生了三件驚天大事,先是同治皇帝因爲玩女人染上天花掛掉,而後慈禧太后舊病復發沒撐住也跟着掛了,主持朝政的恭親王也沒討到好去,雖然沒掛但遇刺身受重傷基本上也失去了對朝堂的直接掌控。

朝堂一下子亂了套,李鴻章這個‘裱糊匠’還沒原本歷史上清末那般牛氣,無論實力還是名氣都震不住場子,要不是吳可顧忌左宗棠此時正在新疆平亂,說不定他早就趁機揭杆而起推翻滿清朝廷了。

和歷史上相同,依舊是光緒小皇帝上位,只不過此時垂簾聽政的變成了慈安太后,對朝堂的掌控能力一般得很逐漸讓漢人大臣以及封疆坐大。

吳可利用強悍的實力,再次於兩江總督位置上坐了十年之久,二十來年的經營已將兩江,閩浙以及兩廣地區全部掌控在手,成了名副其實的南方土皇帝。

左宗棠接受了吳可的建議,一直坐鎮西北彈壓地方,十年時間足夠其徹底掌握西北軍政大權,成爲聲勢不弱於吳可的漢人地方封疆。

只有李鴻章最爲悲催,儘管這廝也一直坐在直奴總督簡北洋大臣位置上,可他要面對京城裡一干八旗王公貴族的敵視,以及帝后黨的不斷找茬,日子過得那叫一個‘充實’。

光緒小皇帝初登大寶那幾年,八旗貴族與漢人重臣與封疆的爭鬥到了白熱化階段,只是八旗貴族已經失勢手頭沒有足夠實力,根本就沒法子與漢人官宦集團相爭。

就在光緒六年的時候,經過多年爭鬥在一干漢人封疆的努力下,東北提前開放准許漢民開荒屯田,帝后黨的實力被一在壓縮。

也就在這段時間,法國本土緩過氣來,不茬當初被趕出安南的丟臉事兒,於光緒六年抽調兵力悍然發動再次入侵安南戰爭。

吳可則利用抗法契機統合南方軍政權力,不僅將入侵之法國人打得抱頭鼠竄再次可恥失敗,又在年老體衰的左宗棠幫助下逐漸滲透掌握了西北軍政大權,等到光緒八年時慈安太后掛掉之時,吳可已掌握了大半個中國的軍政大權。

到了這時候,就算吳可不想更進一步,手下的弟兄都不安營,於是在統合南方清軍與西北清軍之後,以吳可爲領袖的漢人武裝集團悍然發動了推翻滿清統治的政變……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三百八十九章 氣憤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亂之兆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可阻擋第一百零六章 兩方反應各不同第六百四十二章 看好戲第五百七十三章 潮汕風雲第三十八章 熱火朝天搞訓練第五百零四章 緊張第二百五十二章 反伏擊第二百五十章 主場優勢第三百五十五章 準備第四十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二百二十三章 各人眼光皆不同第二百四十八章 喜與憂第四百九十八章 打出來的信心第五百七十四章 財政危機第七十一章 馬不停蹄兩連勝第七百一十九章 煩惱第四百九十一章 偷襲地七百零四章 風波不斷第二百六十二章 抵達第六百四十六章 尾聲第五百六十二章 風光無限第三百九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二百四十七章 一邊倒第五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一百零一章 苦難少年心躍躍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方動作第九十二章 千金買骨攪風雨第一百六十二章 前鋒斥候初相遇第二百五十一章 互相算計第二百四十三章 暗流第四百九十七章 沙盤第三百九十八章 談判結束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類的禁菸第三十三章 謠言紛紛擾人心(求收藏)第四章 豈料禍從天上來第九十六章 勢力膨脹實力漲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三百零六章 緊急任務第五章 雷霆一擊震敵膽第一百七十七章 防線被破急後撤第一百八十章 忽有故人來拜訪第三百一十二章 一戰破敵第二百三十四章 ‘噩耗’第三百三十二章 屈辱第五百八十六章 開門紅第五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一百九十三章 各人心思皆不同第一百三十九章 前方戰事真荒謬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排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焰熊熊硝煙濃第七百零七章 輿論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夜火光擾敵動第五百九十七章 激烈衝突第六百九十一章 商討第七百零六章 錯誤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戰連連第七百一十九章 煩惱第一百零八章 證據確鑿震且怒第五百五十八章 動作頻頻第三百三十章 實力擴張第二百五十章 主場優勢第二百四十六章 倒黴蛋第五百一十三章 擔驚受怕第四百二十章 手段第二百一十三章 迅猛擴張聞噩耗第六十二章 回村拉人增勝勢第六百九十七章 狠辣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和第一百五十四章 綠營兵馬突殺到第五百二十六章 承德面聖(給書友們拜年拉)第九十一章 感慨萬千氣氛烈第七十三章 振臂一呼羣響應第四百八十六章 襲擾第五十九章 戰前準備事紛繁第二百六十章 交代第五百四十四章 湘軍在江西(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招工第五百四十二章 暗手第二百五十一章 互相算計第四百九十五章 紛亂第六百一十章 形勢第一百九十八章 躍躍欲試戰心起第二百五十七章 歹毒手段第六百七十二章 叔嫂第三百零三章 反應第六百二十四章 洋務運動?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沽口大捷第三百零七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三百九十九章 收尾第二百七十章 縱論第六百九十五章 用意第五十一章 嘻嘻哈哈哥倆好第三百五十九章 特別訓練(三)第三百章 橫生變故第六百一十八章 見聞第五百三十九章 突然的調令第二百二十五章 擴散第一百八十四章 心生絕望救星到
第三百八十九章 氣憤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亂之兆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可阻擋第一百零六章 兩方反應各不同第六百四十二章 看好戲第五百七十三章 潮汕風雲第三十八章 熱火朝天搞訓練第五百零四章 緊張第二百五十二章 反伏擊第二百五十章 主場優勢第三百五十五章 準備第四十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二百二十三章 各人眼光皆不同第二百四十八章 喜與憂第四百九十八章 打出來的信心第五百七十四章 財政危機第七十一章 馬不停蹄兩連勝第七百一十九章 煩惱第四百九十一章 偷襲地七百零四章 風波不斷第二百六十二章 抵達第六百四十六章 尾聲第五百六十二章 風光無限第三百九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二百四十七章 一邊倒第五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一百零一章 苦難少年心躍躍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方動作第九十二章 千金買骨攪風雨第一百六十二章 前鋒斥候初相遇第二百五十一章 互相算計第二百四十三章 暗流第四百九十七章 沙盤第三百九十八章 談判結束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類的禁菸第三十三章 謠言紛紛擾人心(求收藏)第四章 豈料禍從天上來第九十六章 勢力膨脹實力漲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三百零六章 緊急任務第五章 雷霆一擊震敵膽第一百七十七章 防線被破急後撤第一百八十章 忽有故人來拜訪第三百一十二章 一戰破敵第二百三十四章 ‘噩耗’第三百三十二章 屈辱第五百八十六章 開門紅第五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一百九十三章 各人心思皆不同第一百三十九章 前方戰事真荒謬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排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焰熊熊硝煙濃第七百零七章 輿論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夜火光擾敵動第五百九十七章 激烈衝突第六百九十一章 商討第七百零六章 錯誤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戰連連第七百一十九章 煩惱第一百零八章 證據確鑿震且怒第五百五十八章 動作頻頻第三百三十章 實力擴張第二百五十章 主場優勢第二百四十六章 倒黴蛋第五百一十三章 擔驚受怕第四百二十章 手段第二百一十三章 迅猛擴張聞噩耗第六十二章 回村拉人增勝勢第六百九十七章 狠辣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和第一百五十四章 綠營兵馬突殺到第五百二十六章 承德面聖(給書友們拜年拉)第九十一章 感慨萬千氣氛烈第七十三章 振臂一呼羣響應第四百八十六章 襲擾第五十九章 戰前準備事紛繁第二百六十章 交代第五百四十四章 湘軍在江西(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招工第五百四十二章 暗手第二百五十一章 互相算計第四百九十五章 紛亂第六百一十章 形勢第一百九十八章 躍躍欲試戰心起第二百五十七章 歹毒手段第六百七十二章 叔嫂第三百零三章 反應第六百二十四章 洋務運動?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沽口大捷第三百零七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三百九十九章 收尾第二百七十章 縱論第六百九十五章 用意第五十一章 嘻嘻哈哈哥倆好第三百五十九章 特別訓練(三)第三百章 橫生變故第六百一十八章 見聞第五百三十九章 突然的調令第二百二十五章 擴散第一百八十四章 心生絕望救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