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陌生的戰場

戰後,很多人把美軍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亞海戰”(大戰爆發時,美軍偷襲中國海軍西印度洋艦隊的戰鬥也在迪戈加西亞附近進行,被稱爲“第一次迪戈加西亞海戰”)遭受慘敗完全歸責於里根的錯誤判斷,也有部分人認爲,主要原因是里根少將與尼克松准將產生的嚴重分歧。

從本質上講,除了里根要爲優柔寡斷負一點責任之外,主要還是美軍自身的問題。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美國在過去三十八年裡所奉行的基本戰略。

二零一四年爆發的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美國當局一直奉行“不接觸政策”,即不再以直接對抗的方式來遏制中國,而是通過扶持中國的敵對國家、特別是中國周邊的強國來牽制中國。

這個戰略的核心思想,就是不與中國發生正面衝突。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在接下來的三十多年間,雖然美軍打了幾場戰爭,但是都是小打小鬧,算不上大仗。

與美軍相比,中**隊卻在三十多年裡,經歷了數次大規模戰爭。

從經濟上講,美國顯然獲益良多。按照一些人的估計,如果美國在中國所經歷的幾場戰爭中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或者更加直接的軍事策略,僅在兩次印度洋戰爭、以及兩次中日之間的戰爭中,就要遭受數十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而美國奉行的“不接觸政策”,不但沒有使美國遭受直接損失,還爲美國賺得了不少利益,創造的經濟價值高達數萬億美元,是美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問題是,美軍卻因此錯過了鍛鍊的機會。

要知道,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前,美軍的戰鬥力、素質、組織結構等等,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事實上,如果朝鮮不是中國的鄰國,哪怕只隔得稍微遠一點,中**隊都不可能在二零一五年擊敗美軍。

美軍能夠擁有如此強悍的戰鬥力,與其長期經受戰火洗禮不無關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軍是參戰次數最多的軍隊,而且美軍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與頻繁參加戰爭有關。

可惜的是,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美軍就很少參加真正的戰爭了。

相反,在此之後,中**隊卻頻繁出現在戰場上,而且打了好幾次貨真價實的大仗,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海軍就是打出來的。

如果沒有東海戰爭、如果沒有兩次印度洋戰爭、如果沒有中南半島戰爭、如果沒有對日戰爭,中國海軍絕對不會擁有二零五二年的成就,甚至不大可能找準發展方向,也就不可能打造出經驗最豐富的艦隊。

在這其中,第二次印度洋戰爭與中日戰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二次印度洋戰爭,讓中國海軍學會了如何在逆境下作戰,中日戰爭則讓中國海軍學會了如何在廣袤的大洋上作戰。

這些經驗,都是無形的、而且無價的資產。

與之相比,美國海軍卻開始嚴重缺乏打大仗的經驗。說得不客氣一些,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美國海軍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利用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艦隊,以及如何用這支艦隊來取得戰略性勝利。

從戰略角度講,美國海軍從一開始就犯下了嚴重錯誤。

以戰爭爆發後的情況來看,美國海軍不應該急於把兵力集結到西太平洋上,而是應該首先拔除中國的外圍軍事基地羣,比如在南亞與東南亞用兵,打擊中國的軟肋,消耗中國的作戰力量。在艦隊部署上,美國海軍最多隻需要在西太平洋上留下六支航母戰鬥羣,保持最低限度的戰略威脅,把九支航母戰鬥羣集中部署在印度洋上,以澳大利亞與迪戈加西亞爲基地攻打中國在南亞與東南亞的軍事基地,瓦解幾個意志不太堅定的國家,比如斯里蘭卡與印度尼西亞,並且迫使中國艦隊到印度洋上決戰。在徹底打垮了中國海軍之後,再在西太平洋上發動戰略進攻。

果真如此的話,牧浩洋很有可能被迫出兵西太平洋。

在菲律賓海與美軍決戰,中國艦隊的處境就沒有這麼理想了。

別的不說,菲律賓海過於狹窄,供艦隊活動的空間遠不如印度洋。此外,關島的軍事設施比迪戈加西亞完善得多,部署軍隊的能力也強大得多,而且處於美國核心戰區,能夠得到足夠的掩護。只要美軍充分利用關島,就很有可能在只動用六支航母戰鬥羣的情況下,在菲律賓海殲滅中國海軍。

當然,這種戰略層面上的錯誤,絕對不是由一個因素、或者某個人導致的。

從根本上講,美軍的戰略重點是速勝,即在中國完成全面戰爭動員,遠超美國的戰爭潛力全部爆發出來之前就擊敗中國,因此美軍就必須儘快在戰略上取得突破,獲得壓倒性的戰略優勢,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西太平洋上打開突破口,然後對中國進行戰略轟炸,削弱中國的戰爭生產力。

可惜的是,美國卻沒有把握好這個機會。

要知道,如果美國暫時放棄印度洋,而且穩住以色列,不在中東點火,就有能力把十五支航母戰鬥羣集中在西太平洋上,至少能動用十二支航母戰鬥羣,以絕對的兵力優勢壓垮中國海軍。

從戰後披露的資料來看,導致美軍犯錯的主要原因,還是美軍對戰局預判不夠準確。

當時,連喬丹等人都沒想到,戰前的突然襲擊,能夠消滅中國太平洋艦隊,而且隨後就消滅了中國的西印度洋艦隊,把中國海軍三分之二的主力戰艦送入了海底,幾天之內就掌握了絕對兵力優勢。

這個預判上的錯誤,產生的影響很難用語言說明。

要知道,在制訂戰略計劃的時候,美軍只指望能夠重創中國海軍,擴大艦隊規模上的優勢,而沒有想過能夠打殘中國海軍。結果就是,美軍在戰略上不敢放棄印度洋,也就不得不在印度洋上動用重兵。因爲戰略計劃直接決定了戰爭前的準備工作,比如兵力部署、物資調運、保障支援等等,所以在戰爭正式開始後,如果情況與預料的有出入,就需要很多時間重新部署。

拿艦隊作戰來講,在戰爭爆發前,美軍花大力氣擴大了珀斯港的基礎設施,還在達爾文港修建了可供航母停靠的深水碼頭,在澳大利亞西北地區修建了數座空軍基地,增強了兵力部署能力。相反,在太平洋方向上,關島的阿拉普港、瓦胡島的珍珠港、乃至本土的聖迭戈港的基礎建設都沒有擴大,容納與支持艦隊作戰的能力非常有限。以當時的情況,美軍最多隻能在西太平洋上部署十二支航母戰鬥羣,而且理想狀態是九支,達到十二支,必然會降低艦隊的作戰效率。

這些因素,導致美軍在情況已經出現變化的時候,還是得按照原計劃行動。

在戰略層面上都存在這麼多的問題,美軍內部的問題就可想而知了。

對於美軍的前線指揮官,特別是艦隊指揮官來說,最欠缺的就是作戰經驗,特別是指揮大艦隊進行制海作戰的經驗。

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軍就沒有進行過任何性質的制海作戰。

即便在美蘇冷戰、以及中美冷戰時期,也是以海上對抗爲主,根本沒有作戰機會,而美軍參與的戰爭,根本不涉及制海作戰,因爲在這些戰爭中,美國的對手都很弱小,根本無法對美軍艦隊構成威脅,更沒有能力在海洋上挑戰美國海軍。如此一來,美軍艦隊指揮官的經驗,往往來自與對手,即中國海軍在幾場大規模海戰中所總結出來的經驗。這種間接性質的學習與借鑑,顯然比不上直接參與。

當時里根的表現,正好說明了這個問題。

在二十六日凌晨,里根沒有及時的做出決定,而是拖延了數個小時,纔在天亮之後讓艦隊轉向。

如果換成牧浩洋、哪怕是龔繼飛,都不會浪費這幾個小時。

美軍聯合艦隊在天亮後轉向的第一個結果就是:一頭撞進了中國海軍反潛巡邏機的密集搜索海域。

八點不到,美軍聯合艦隊再次被反潛巡邏機發現。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之內,中國海軍的反潛巡邏機先後三次發現了美軍聯合艦隊,而且每次都及時發出了偵察情報。

雖然爲此,中國海軍損失了二十多架反潛巡邏機,但是換來了無價的戰場情報。

對美軍聯合艦隊來說,此時最缺的就是戰場情報。

當天上午,美軍的第四次偵察行動,把重點放在了北面,即重點搜索馬爾代夫羣島東面海域。

這次,美軍偵察機遭遇了更大的阻力。

因爲反潛巡邏機已經多次與美軍偵察機遭遇,還有數架反潛巡邏機被擊落,所以中國空軍在當天上午加強了對反潛巡邏機的掩護力度,爲每一架反潛巡邏機安排了兩架、甚至四架護航戰鬥機。

雖然這些護航戰鬥機無法全程伴隨反潛巡邏機活動,但是至少能伴飛一千多公里。

結果就是,美軍的偵察機在當天上午遭到了中國戰鬥機的兇猛攔截,第四批偵察機中有三分之一沒能完成偵察任務。

這下,里根更加堅信了之前做出的判斷。

此時,連尼克松都有點動搖了。

如果中國艦隊沒有在馬爾代夫羣島東面,中國空軍爲什麼要派遣這麼多戰鬥機?

事實上,當時一些美軍偵察機飛行員還把中國空軍的J-30與J-31誤認爲是中國海軍的J-32與J-33。

這些錯誤判斷與錯誤報告,最終導致了災難性的結果。

第318章 總則第86章 戰術偵察第51章 精密計劃第85章 重拳出擊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8章 經濟賬第9章 新冷戰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77章 誘餌第162章 彈雨第122章 拖後腿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34章 炮戰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8章 倒計時第18章 雙輸第4章 不留活口第40章 積極主動第84章 戰略平衡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60章 精銳之師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52章 預料成真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46章 登島第60章 艦隊北上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23章 敵後營救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45章 面面俱到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46章 海軍新銳第39章 糧食危機第20章 混戰第40章 奮起直追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4章 戰爭前奏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67章 錯失良機第57章 戰爭決議第25章 走投無路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43章 根源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42章 開戰時機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20章 權衡利弊第168章 上前線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62章 開戰在即第92章 突擊失敗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41章 孤注一擲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1章 禁運效果第56章 窗戶紙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9章 臨時考覈第22章 誰輸誰贏第9章 進軍神速第65章 門檻第57章 爭論第62章 軍方接觸第7章 突然襲擊第35章 支柱第75章 預演第270章 投降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66章 硬骨頭第53章 再次攻擊第5章 戰略方向第7章 機關算盡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61章 動力革命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7章 實幹階段第75章 改革的前奏
第318章 總則第86章 戰術偵察第51章 精密計劃第85章 重拳出擊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8章 經濟賬第9章 新冷戰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77章 誘餌第162章 彈雨第122章 拖後腿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34章 炮戰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8章 倒計時第18章 雙輸第4章 不留活口第40章 積極主動第84章 戰略平衡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60章 精銳之師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52章 預料成真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46章 登島第60章 艦隊北上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23章 敵後營救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45章 面面俱到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46章 海軍新銳第39章 糧食危機第20章 混戰第40章 奮起直追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4章 戰爭前奏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67章 錯失良機第57章 戰爭決議第25章 走投無路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43章 根源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42章 開戰時機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20章 權衡利弊第168章 上前線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62章 開戰在即第92章 突擊失敗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41章 孤注一擲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1章 禁運效果第56章 窗戶紙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9章 臨時考覈第22章 誰輸誰贏第9章 進軍神速第65章 門檻第57章 爭論第62章 軍方接觸第7章 突然襲擊第35章 支柱第75章 預演第270章 投降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66章 硬骨頭第53章 再次攻擊第5章 戰略方向第7章 機關算盡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61章 動力革命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7章 實幹階段第75章 改革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