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寧遠兵變

星星還是那個星星,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

山也還是那個山,

人己不是那羣人。

袁崇煥到達遼東以後,立刻就發現了一個新變化——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

這種情況與上層的鬥爭不無關係。

媳婦受了委屈就不給孩子餵奶,長官們受到處分就不管士兵的死活,遼東的士兵都成了沒娘有孩子,吃喝拉撒沒人過問。

明軍與後金兵對於打仗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對於後金兵來講,要想有錢就得打仗,對於明軍來講,要想打仗就得先給錢。

態度決定一切,錢決定態度。

此刻的明軍正在經歷着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人活着,錢沒了”,態度當然也就好不了。

崇禎元年七月二十五日,“態度不好”的士兵在一幫中下級軍官的鼓動下發動了兵變,譁變的官兵衝入官署衙門,將遼東巡撫畢自肅、總兵官朱梅、通判張世榮、推官蘇涵淳等人捆綁起來,囚禁在譙樓上。

士兵們對畢自肅拳打腳踢,暴揍一頓,索要“人生真諦”。

畢自肅被士兵們重點關照的原因不僅僅因爲他是“一把手”,更倒楣的是他的哥哥畢自嚴是大明朝的財政總監——戶部尚書。

譁變的士兵認爲老畢兄弟倆一個管着遼東的銀庫,一個拿着着國庫的金鑰匙,理所當然要找畢自肅要錢,在他們看來,如果老畢弄不來銀子,那誰別想弄到銀子了。

然而士兵們沒有想到,畢自肅一時半會還真弄不來銀子,他到巡撫任上時間不長,經年的戰爭早把遼東銀庫掏幹,國家財政也是緊緊巴巴,全國都勒着褲帶過日子,此刻崇禎和朝臣們也在爲錢的事情發愁,畢自嚴雖然有管錢的權力,但是沒有花錢的權力,就算他能想辦法弄到錢,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然而情緒激動的士兵可管不了這麼多,拿不到銀子,他們就拿畢自肅出氣,可憐的畢自肅斯文掃地,毫無尊嚴,被打得滿臉是血,傷勢嚴重。

ωwш¸ TTKΛN¸ C〇

好在兵備副使郭廣及時趕到,他設法籌措了五萬兩銀子,發給士兵,趁士兵忙着分錢的時候,郭廣等人救出了畢自肅。

畢自肅曾經參加過寧錦戰役,作爲副使協助袁崇煥守衛寧遠,崇禎元年,在辭舊迎新的浪潮中,他被翻騰了出來,出任遼東巡撫。新官上任三把火,畢自肅還沒來得及點自己的火,早有人四處煽風點火,並將怒火燒到他身。

兒子打老子,錯在老子。因爲子不肖,父之過。畢自肅雖然是受害者,但還得向朝廷的士兵們承認錯誤。他內心受到的創傷要遠遠超過肉體,作爲一個文人,尊嚴大於一切,有士可殺不可辱的志向,既然己經“辱”了,自然也就“可殺”了,於是他跑到中左所,上吊自殺。

八月份,袁崇煥趕到寧遠,對兵變進行繕後,處理相關責任人員。

由於這次變兵的規模很大,四川和湖廣兵帶頭,各營紛紛參與,雖然己經恢復了秩序,但是形勢仍然不穩定,不少“疑能者”潛伏在軍中,觀望形勢,隨時準備見機行事,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會激起更大的麻煩,因此必須十分謹慎。

袁崇煥和郭廣等人商議以後,認爲解鈴還需繫鈴人,採取了依靠羣衆鬥羣衆的策略。應該說這個策略還是比較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是明智的。

袁崇煥將“繫鈴人”楊正朝,張思順找來,宣佈寬宥了他們的罪過,但是他們必須負責“解鈴”,供出兵變的骨幹人員名單並協助擒拿,楊、張二人爲了活命,同意了這個交易。

很快,兵變骨幹分子田汝棟、舒朝蘭、徐子明、羅勝等十五人被捕並斬首示衆,伍應元等六人逃逸。

爲了防止士兵驚變,打完了還要摸兩下。袁崇煥發佈告示,宣佈只殺這幾個罪魁禍首,其餘不再追究,以此進行安撫。

子不肖,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兵不馴,將之混。

士兵發生這麼大面積的變亂,帶兵的將領難辭其咎。

經調查瞭解,當士兵在廣武營聚集,歃血爲盟,醞釀鬧事的時候,參將彭簪古和中軍吳國琦明明知道情況,卻採取放縱的態度,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加以制止(這也可以看出這次兵變的原因並不單純),尤其是中軍吳國琦,負有保護巡撫的責任卻沒有盡到職責,罪在不赦。

袁崇煥對有關將領進行了懲處:吳國琦被斬首,彭簪古受到批評,等候進一步的處分。都司王家揖、左良玉、楊文朝、李國輔等四人被黜免(左良玉後來復出並在鎮壓民變的戰爭中崛起爲風雲人物)。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推官蘇涵淳、通判張世榮雖然是兵變的受害者,但是前者被認爲是一個酷吏,後者被認爲是一個貪官,對兵變的發生負有一定責任,也受到了批評和降職的處分。

寧遠十三營部隊中,只有祖大樂屬下的一營基本沒有參加兵變,袁崇煥予以嘉獎。

由於措施得當,獎懲分明,各營士兵很快就平靜下來,袁崇煥成功地化解了一次危機。

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看。就在幾年前,同樣是在寧遠,袁崇煥因爲一點小事未經請示手刃杜應魁,差點激起兵變,經過幾年的宦海沉浮,袁崇煥己經不是當年那個莽撞的“吳下阿蒙”了,不僅外在的職務上高了許多,內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變得更加富有謀略,工於心計了。

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六章 蛟龍出海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十三章 別拿太監不當幹部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十一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八章 合夥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二章 紅丸案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十章 攤牌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九章 兼併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十五章 潛伏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六章 出山西記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一章 女真問題的由來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七章 張獻忠復叛
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六章 蛟龍出海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十三章 別拿太監不當幹部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十一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八章 合夥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二章 紅丸案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十章 攤牌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九章 兼併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十五章 潛伏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六章 出山西記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一章 女真問題的由來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七章 張獻忠復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