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將相不和

張獻忠復叛後,楊嗣昌主動請纓到前線督師,以便從別人的白眼中解脫出來,他的請求得到了崇禎的批准。

十二年九月,崇禎親自爲楊嗣昌餞行,賜予尚方寶劍並贈詩一首:

鹽梅今暫作干城,

上將威嚴細柳營;

一掃寇氛從此靖,

還期教養遂民生。

這首詩寫得很好,我們來解讀一下。

“梅鹽”都是調味品,喻指國家所需的人才,詩文中一般常以“鹽梅”指宰輔一級的人,這裡指的是楊嗣昌。“干城”比喻保家衛國的將領,這裡也是楊嗣昌。首句意爲國事艱難,只好請閣臣暫時屈尊,到前線保家衛國。

“細柳營”是一處軍營。漢文帝時,周亞夫屯軍“細柳營”,漢文帝親自去營中勞軍,但是由於沒有軍令,他被拒之門外,漢文帝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誇獎周亞夫軍紀嚴明。第二句引用典故,喻指楊嗣昌治軍有方。

後面兩句的意思是希望楊嗣昌能夠早日蕩平“賊寇”,回來再任宰輔,繼續爲黎民百姓謀福利。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崇禎對楊嗣昌依依不捨,寄予厚望,希望楊嗣昌能早日奏旋班師,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此次送別,成了他和楊嗣昌的永訣,也成了大明歷史的轉折點。

不僅楊嗣昌回不來了,大明朝也將從他手裡失去。

因爲這一別之後,崇禎和楊嗣昌都犯了致命的錯誤,拉開了明朝滅亡的序幕。

楊嗣昌的錯誤在於無休止的與張獻忠在四川一帶糾纏,結果中了張獻忠的調虎離山之計,這一錯誤與崇禎“張獻忠必不可赦”的指導思想和他本人急於立功贖罪的心態密不可分。

崇禎的錯誤在於誤判形勢,操之過急,在攘外與安內上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他在清軍入寇的刺激下,被陝西民變的表象所迷惑,錯誤地認爲陝西民軍己不足爲慮,而楊嗣昌足以應付中原民軍,於是將陝西官軍調到遼東,與清軍進行決戰,後來投入越來越大,最終全軍覆滅,拼光了大明的全部家底。

由於軍力全都用在西南和東北,中原一帶兵力空虛,加上災荒嚴重,到處是**桶,李自成抓住這個機會,吸收了這些不穩定因素,實力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最終不可遏制。

這就是大明滅亡的原因。

政治決定一切,軍事決定政治,所以軍事決定一切。

真理都是簡單的,不用從經濟、外貿、制度、自然災害等等方面追根溯源,這樣容易讓人眼花瞭亂,不知所從。

明朝的滅亡,就是軍事原因。這是最直接、最有決定性、也最不事後諸葛亮的原因。

我們現在就來看看,明朝是怎樣一步步從失敗走向失敗的。

九月,楊嗣昌抵達襄陽,立即着手整頓人馬。雖然他官位很高,既是內閣大學士,又是兵部尚書,人稱“楊閣部”,可實際上是光桿司令,手中無兵,他必須倚仗一位能幹的大將,以節制諸路人馬,統一行動。

大將左良玉因羅猴山戰敗,被降了三級,官印也丟了,成爲無印之官,但是左良玉人馬衆多,戰功卓著,是一個難得的將才。

於是楊嗣昌拜左良玉爲“大將”,給了他一個“平賊將軍”的新印。

張獻忠、羅汝纔等聽說楊嗣昌親自督師,就躲進山區,官軍又重新面對崇禎九年時盧象升遇到的那個問題——如何進山圍剿?

楊嗣昌和左良玉在戰略思想和戰術安排上分岐很大。

楊嗣昌的辦法還是“十面張網”。一方面嚴密防堵,一方面窮追不捨。

左良玉的觀點與其相反,他不想和張獻忠在山區死纏爛打,主張將民軍餓死在山中,或是等民軍走出深山後再尋機殲滅。

楊嗣昌的辦法如果放到平原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山區,完全行不通。

在廣袤的山區,民軍有很多路可走,堵是堵不住的,追得慢了趕不上,追得快了會陷入民軍的埋伏圈,最終只能是被民軍拖垮,弄不好還會中了民軍調虎離山之計。

毫無疑問,真理站在左良玉這邊。

然而權力掌握在楊嗣昌手中。

他對自己的理論信心十足,這讓他變得偏執,而事必躬親的作風,也使衆將失去了責任感和積極性,他和左良玉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

崇禎十二年底,張獻忠“屢敗於興安”,想再次求撫,被楊嗣昌拒絕,於是張獻忠率部轉入陝西、四川交界山區,左良玉率軍追擊。

楊嗣昌以爲張獻忠將回陝西,命令左良玉停止追擊,將主力調回陝西興安(今安康)、平利一帶進行防堵,只派偏師三千人入川追剿。

左良玉不同意楊嗣昌的部署,他認爲只派三千人追剿,不能對民軍構成威脅,而張獻忠的部隊不一定會返回陝西,很有可能會西進成都平原,主力部署於陝西發揮不了作用,因此他拒絕執行楊嗣昌的命令,二月初,他率主力入川。

楊嗣昌對左良玉不服調遣很不滿意,他將相關文書報送崇禎皇帝,作爲證據,表明如果打了敗仗與自己無關,由左良玉承擔全部責任。

他立存此照,恰恰證明了自己的無知。

二月七日,左良玉所統主力和陝西官兵在四川太平瑪瑙山追上張獻忠,張獻忠據守山頂,迎戰官軍。官軍分三路發動進攻,殺民軍三千五百多人,最終攻上山頂,並襲擊了張獻忠的老營。張獻忠大敗而逃,妻妾敖氏、高氏等七口以及軍師潘獨鰲被官軍俘獲,十反王楊友賢投降。

三月,陝西官軍賀人龍、李國奇部在韓溪寺鹽井、木瓜溪等地連續大敗張獻忠,張獻忠部將左營一條龍(薛成材)、右營順天王(賀國)、前營兩隻虎先後投降,張獻忠帶領殘兵敗將,逃入荒山野嶺。

左良玉違抗楊嗣昌的命令取得了重大勝利,實踐證明,久經戰陣的左良玉的看法要比只會紙上談兵的楊嗣昌高明的多。

然而楊嗣昌並沒有認識到差距,也沒有自知之明,仍然打算將瞎指揮進行到底。

他一面向朝廷報功,一面命令左良玉進山搜剿,左良玉曾經在熊文燦逼迫下入山圍剿,結果吃了大虧,差點把命丟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因此不贊同進山圍剿,拒絕服從命令,楊嗣昌與左良玉矛盾尖銳起來。

瑪瑙山戰前,楊嗣昌見左良玉桀敖不馴,就向朝廷建議起用陝西的賀人龍取代左良玉之職,戰役勝利後,楊嗣昌又覺得賀人龍無論在能力還是威望上都不如左良玉,又擔心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於是又讓朝廷收回成命。

左良玉得知此事,對楊嗣昌更加不滿,從此託病不出,而賀人龍聽說自己被任命爲大將十分高興,不料因楊嗣昌反對沒有成功,空歡喜一場,也對楊嗣昌也很不滿。

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四章 呲 牙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一章 女真問題的由來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一章 稱王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十章 好大的膽子第一章 女真問題的由來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十二章 大妃殞命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三章 趕鶴上架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六章 虎兕出於匣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九章 開鐵悲歌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十章 攤牌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六章 虎兕出於匣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九章 開鐵悲歌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
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四章 呲 牙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一章 女真問題的由來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一章 稱王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十章 好大的膽子第一章 女真問題的由來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十二章 大妃殞命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三章 趕鶴上架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六章 虎兕出於匣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九章 開鐵悲歌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十章 攤牌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六章 虎兕出於匣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九章 開鐵悲歌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