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至第10章

第一章 人之生也,人之死也

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既有天地,人即生也。此生共有九十六億原靈,由吾放下凡塵,使其生生不息,同歷劫數,以成正果。

豈知生也,即忘卻本性,不知天堂有路可通,不肯修道以求真,只知享受眼前之榮華,而不知此榮華乃是假景,一味沉迷而不悟,以致迷者多,而醒者稀,是故修成正果,返回極樂者,至今僅僅有四億,尚有九十二億在苦海無邊之際,浮浮沉沉,豈不哀哉。所以欲修真者,必須放去一切邪念,只求心正。作一個堂堂正正之人,不分男女老幼,若有此念,必能進修,始不辜負此生之爲人也。

人爲三才之一,既配合天地爲三才,故人有萬物之靈,若能修真悟道,則可參天地之化育。不負上天好生之德。若昧其本性,棄善而趨惡,則道自遠矣。諸子若知人是應劫而生,應早悟修道以還真,否則地獄無門而自開,永遠輪迴四生六道,而無迴歸之日,豈不悲哉!是故,人之生也,應有一番轟轟烈烈作爲,發揮其由來善良本性,仁、義、禮、智、忠、孝、廉、節,以流芳萬世。人生不過幾十年,若空過歲月,而無立功德於世,則無修真之實,就不能迴歸極樂,枉爲人也。既然人之生也如此,人之死也如何?

世之人,生既不知造功立果,修本還真,而犯過作惡多端,罪應無可赦。一旦無常,三寸氣斷,其子孫竟不知爲亡魂造功補過,一意鋪張葬儀,而大開殺戒,以三牲五牲拜祭,實乃加重死人之罪過。蓋禽獸亦有靈性,其前世不一定亦是人類犯過而轉生者。是故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而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何況拜祭死人,豈可殺生以獻乎?

人之死也,七日後,始知其死,至此始悔悟在世之所作所爲。一直至四十九天,其靈魂均受禁於地獄待審。在此四十九天之中,陽世之人,是否有爲他造功或加添其罪孽,待至四十九天後,地府將一併審理,功歸功,過歸過,功過相抵而有餘功者,則可再輪迴轉生,若過超於功者,則送入冥府,逐殿審理其罪過。此乃一般不願修道造功德者,死後之歷程也。

所以凡有善覺者,勤修道果,造功立德,其死也,則與一般亡魂不同。因其靈性既有修真,就有光明,其身雖死,其靈尚生,故不致墜落地獄之黑暗。地府若接到修道人之報到,即刻就命查簿官查其平素之德行,若有功德之善果,即可超升天堂,不受四十九天之拘禁,此乃修道之好處。豈知世人不明此理,視修道爲迷信,認造功德爲癡迷,實則不修道,不造功,不積德者,乃矇蔽善良之本性者,至死後悔悟已晚矣!

願諸子應了悟人之生死,早修大道,發揮本來之善性,須知四生六道中,皆是有靈性之物,只因原靈矇蔽,在茫茫苦海之中而不知自拔,一任其沉淪,吾實痛心,若不開迷,如何喚醒諸子之善性乎?因此乃有“大道心德”之作也。。願諸子能讀而修之,修而得之,則天堂大道宏開,母子重見之日不遠矣!須知大道若無心德,不能言道也,勉之哉。

第二章 人身難得

諸子既然了悟人之生也,人之死也之理,就應更進一步,了悟“人身難得”之寶貴。切不可空過歲月。在四生六道之中,以人爲貴,在輪迴循環,生生不息中,能得到人身,若非其前世,有功少過,則此世難得再轉生爲人也。既此世能得爲人,應勤修大道,以期來世轉生爲公侯將相,富貴壽祿之身,或登天堂極樂,庶免墜落爲四生中之禽獸等類。因此爲人,必須以大道之“仁、義、禮、智、忠、孝、廉、節”之八德爲立身之本。是故必須修道以成真,始不枉費得到人身者也。

人既知修真,實現此八德,則可樹立功勳,貢獻於國家社會,留芳名於後世,死後可登天堂極樂,成聖、成佛、成仙、成神。最小限度,亦可再轉生爲人,享盡世間之陽福。庶免吾日夜憂心如焚,惟恐諸迷子之墜落而不知返也。

怎奈,醒者自醒,迷者自迷,諸子爲酒色財氣所迷,以假認真,不知身修,只知享受,一任其沉淪苦海,無能自拔,此皆原靈矇昧,不知修道之故也,豈不痛心乎哉!願諸子應了悟此心德,早日勤修大道,時機迫切,希勿再迷而不悟。

人身難得早修真 切莫沉迷不履仁

歲月空過成枉費 喚醒諸子道堪珍

大道由來最可珍 勤修心德可揚仁

樹功立世流千古 一代英名耀九垠

勸爾蒼生早悟明 莫貪假景亂真情

須知大道康莊理 八德修來上玉京

望子成龍父母心 修成大道德堪欽

履仁行義匡家國 萬世流芳耀古今

第三章 盡忠報國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身爲國民者,應盡其忠心愛國,文武百官,身受俸祿,爲國效勞,必須不顧身家。當國家危急存亡之秋,身爲軍官者,誓必奮武以衛國,以摧敵威。身爲庶民者,更宜傾囊以助國用,同舟共濟,風雨共御。

萬衆一心,團結力量,則敵人無所可侵,可挽危爲安。倘人心各異,情似散砂,則無力量,易被敵人所乘,一攻而破。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也。既無國,哪有家?人人若有此念,則愛國之心自然而生,精誠團結,自立圖強,其國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所以爲人應勤修先天大道,發揚八德之謂忠,以報效國家,不成功便成仁之忠勇精神,人雖死而流芳千古,其靈可直登天堂,爲聖爲神,此乃大道之心德。

國破須知那有家 庶民團結力當加

覆巢之下無完卵 切勿異心似散沙

盡忠報國顯精神 庶免遺羞枉作人

保衛家邦均有責 中流砥柱是良臣

第四章 販賣祖業,不孝之一也

嗟乎!文風不振,孝道淪亡,世有不肖子弟,雖繼承祖先遺業,不繼承祖先遺志,只知享受,不知奮發,未能克紹箕裘,發揚光大,竟將祖宗手澤之遺產,販賣無遺,所得之資,花天酒地,賭博遊樂,一任揮霍,及至牀頭金盡,壯士無顏,陷於困苦境遇之中,實不孝之一也。豈不羞及九泉地下之先祖先父耶?

爲人子弟,宜知祖先創業之維艱,豈可將祖業蕩爲雲煙?枉費祖宗積蓄之苦心,願爲兒孫作馬牛之堅志。爲人子弟,宜知祖業之寶貴,善加運用,貢獻於有益國家社會之事業,以揚祖宗之德,堪稱以爲孝也。

所以爲人,必須勤修大道之謂孝,克紹箕裘,發揚光大祖先之遺德,不使祖先有隕越之羞,此乃孝之心德也,願諸子勤而勉之。

祖宗手澤有遺金 世世珍藏善發心

切莫揮銀如糞土 九泉地下愧難禁

日日奔波剩白頭 人生不過幾春秋

哪知多少癡愚輩 願爲兒孫作馬牛

第五章 生命雙修

木,有根則榮。根絕則萎。魚,有水則生,水涸則亡。是故必須培其源,以臻其善 。

燈,有油則明,油盡則滅。人,有氣則活,氣脫則死,是故必須養其性,而達其功。

是故,人慾期長生,必須“生命雙修”,雙修之法;須知,草木之萌芽也,略有折之,未有不摧殘者也。禽蟲之發蟄也,稍有戕之,未有不傷害者也。所以欲生命雙修,而登極樂之邦者,必須修真煉道,方得不生不滅也。修真煉道,宜積善造功,始能至德至仁。

因而生命雙修,必先固其源,守三寶:“精、氣、神”而後可得,以奪天地造化之功也。

老子曰:“虛無之道者,以虛爲旨,以無爲宗。參禪養性而不倦,辟穀修心而不忘。”此乃老子對於“生命雙修”之揭示,實不謬也。

虛無之道是雙修 固本培源願可求

三寶守真不離遠 長生性命樂悠悠

生命雙修培本源 守真三寶可還元

參禪養性無思倦 立德造功可入門

第六章 仁之心德

大道康莊,八德之謂“仁”,不僅是儒家所謂之“仁德心”,道家所謂之“善良心”,佛家所謂之“慈悲心”,耶家所謂之“博愛心”,回家所謂之“惻隱心”而已。“仁”實有無上崇高,包羅萬象之品格與道德。是故,仁者樂山,如山之清高,聳立於雲端,青翠而不染塵,無慾念,不狂妄,胸懷豁達,虛心若谷,無所不容也。

所以,有仁德之君曰“仁王”,有仁德之人曰“仁人君子”。世之履仁者,必須有此心德,始能修到“仁”之極點,亦能表現“仁心”於無遺也。

人者樂山品至高 虛心若谷好薰陶

包羅萬象胸懷廣 天下大公意不牢

第七章 修道至善之理

道爲人之本性,爲性命之根源,故有清濁之分。濁者清之源,激濁可揚清。清者,靜心寡慾。濁者,貪嗔癡。是故慾念不除,便擾其神,清濁難分,致害其本性,道難以成也。

心多煩惱,妄念叢生,便亂其志,動靜不一,而遭其傷,故行惡而不知覺,靈臺矇蔽,無所欲爲,犯過積罪,此地獄之門不開而自開也。

是故,修道之人,必須“安靜慮得”。定,而能靜,靜,而能安;安,而能慮;慮,而能得,此乃修道至善之理也。

虛,而能實;實,而能隱;隱,而能微;微,而能顯,此乃修道之神妙也。舍此從非,人自離道,願諸子,應了悟至善之理,勤而修之,則道不成者,未之有也。

道本人身秉性來 難分清濁實堪哀

修真最是神安靜 慮得方能善果栽

第八章 大道無私

大道以天下爲公,絕無私偏,只要你肯用功勤修,自能得道。

例如:世之忠臣,愛國家、愛民族,百折不撓,精忠報國,匡扶社稷,視死如歸,其大道精神,成爲一代忠良,流芳萬世,永注丹青,終成正果,成聖成佛,受萬民仰拜。又如世之孝子,奉親至孝,感父母劬勞之恩,十月懷胎,三年乳哺之苦,無時不念親恩之浩大,處處孝順奉養。及至親沒,慎終追遠,不敢有違,其大道精神,成爲一代孝子,受人欽敬,終成正果,成仙成佛,逍遙極樂。

所以大道無私,凡行忠孝者,終成忠臣孝子,歸天后,分別位列聖佛仙神,俎豆千秋,受萬民膜拜。凡忠臣孝子,自有善報,絲毫不差,此乃大道之無私也。願諸子,勉而修之。

第九章 爲人處世之道

人既凜天地陰陽之氣,受父精母血而生,應知人身難得。今既已得到人身之寶貴,切不可浪費光陰,蹉跎歲月。少時應勉求學問,尊師重道,在家孝順父母,兄弟姊妹友愛,情似手足,以敦天倫之樂。長大立於社會,應愛國家愛民族,夫婦相愛,相敬如賓,認真自己所當事業,敬老尊賢,禮讓待人,對朋友有信,時時三省吾身,奮發圖強,修身立善,多造功德,勤修八德之仁義禮智忠孝廉節,此乃爲人處世之道也。

爲人處世之道既修成,則可修天道,以期靈性光明,靈魂永久不滅之境界,此即修道也。所謂修成內聖外王,纔可通神。內聖者,克己,將自己剋制的很清潔,無慾,無私,致良知而在明明德,自能見素抱樸,則成聖成佛成仙成神,有何難哉?然則,修內聖之功夫,必須先修外王,外王者,犧牲自己的利益,以幫助他人,修功立德,代天宣化,如印贈善書,勸人行善。如見困佈施,鋪橋造路,救助貧寒等等善行,皆是外王的工夫。

所以造功德就是外王,修靈性就是內聖,乃是修道者必經之課程,如能按步勤修,以八德爲本,修成一德,則其餘之七德,相繼而成,何患乎道之不成也,願諸迷子,醒而悟之,修之以得之,此乃八德之心德也。

內聖外王按序修 須知道果不難求

認清心德能心悟 處處靈山樂不休

第十章 修道不分男女

先天無爲謂之大道,乃太虛一氣,貫乎陰陽之中,陰者屬坤,陽者屬幹。故陰屬女人,幹屬男人者也。所以不論男女,若肯認真堅志修持,均可修成法體。

古往今來,成道證果者。男人女人均爲不少,今逢大開普度,男人雖爲生計而日日奔波,只要意誠心正,無貪無慾,肯造功立果,雖爲事業爭鬥而勞神,或爲生存而努力,亦可修成正果。

女人雖贅夫配婿,上要奉事翁姑,下要撫養子女,負擔家務,主理中饋,只要遵三從守四德而勤修,依然可以成道。何況男人在外,易沈迷於酒色之中,不能自拔而廢道者衆。女人之先天本性,至溫至柔,如能了悟三從四德之理,則不易沉迷於歧途,是故修道不分男女,至要堅志而修之。何患道果不成乎?

陰陽男女屬乾坤 修道認真可入門

心德若能心了悟 靈山不遠沐天恩

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三章:道統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八章:解脫生死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七章:萬法歸宗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序章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十章:生命前言第001章:序章第01章至第10章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01章至第10章第七章:萬法歸宗第七章:道之天秩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01章至第10章第十二章:心性第八章:解脫生死第55章至65章第001章:序章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十章:生命第55章至65章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01章至第10章第十章:生命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二章:道第七章:道之天秩第三章:道統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二章:道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五章:道與人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七章:萬法歸宗序章第二十四章:總論第01章至第10章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01章:序章第66章至71章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序章第五章:道與人第二十四章:總論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001章:序章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二章:道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二十四章:總論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九章:執慧歸真前言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十章:生命第十章:生命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序章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
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三章:道統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八章:解脫生死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七章:萬法歸宗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序章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十章:生命前言第001章:序章第01章至第10章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01章至第10章第七章:萬法歸宗第七章:道之天秩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01章至第10章第十二章:心性第八章:解脫生死第55章至65章第001章:序章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十章:生命第55章至65章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01章至第10章第十章:生命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二章:道第七章:道之天秩第三章:道統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二章:道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五章:道與人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七章:萬法歸宗序章第二十四章:總論第01章至第10章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01章:序章第66章至71章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序章第五章:道與人第二十四章:總論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001章:序章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二章:道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二十四章:總論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九章:執慧歸真前言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十章:生命第十章:生命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序章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