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

御林軍護駕主帥嶽武穆王。降

歲次辛酉年十二月初二日。公元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廿七日

律詩∶

心隨老母到臺中。色相真如悟本空。

大道陰陽成兩氣。修身日夜啓三蒙。

因皆夙世遺今世。果出前功證後功。

禍福無門均自召。闡揚奧義挽頹風。

聖示∶

無極老母懿駕親臨,神人恭接。

天母至尊無極老母。降

律詩∶

雲車飛輦出仙關。武穆神威伴聖顏。

飄渺清風身上拂。蒼青玉樹手中攀。

文章滿腹衝牛鬥。道氣明心流世寰。

無極天書開奧義。羣黎有幸沐榮頒。

懿示∶

諸賢卿與諸兒女免禮。

又示∶

“天道奧義”之着,已將完結,娘雖費盡一年之苦心,但若能喚醒諸迷兒,同登覺路,一心向善而修,則娘之苦心,亦不白費也。猶其有善覺之兒女,均參加樂助印贈,其代天宣化之功德,實無可限量也。娘心甚慰。

天道奧義→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

無極老母曰∶

天道有七善道,凡修天道者,應遵循而修之,則道果可成。七善道者∶“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茲將天道之七善道,闡明如下∶

一、居善地→住在一個地區,就應將這個地區感化好。天道以化民爲首,我住在甚麼地方,就應將這個地區感化好。如何的感化,自然以佈道爲要務,凡是修道者,都當負起佈道的責任。能佈道,才能化民,爲善有多端;寒者衣之,飢者食之,自是功德。這個功德雖大,但真正大的功德,是挽救人的生命。什麼能救人的生命?惟有佈道、勸人修道,道是生命的源泉。生命的源泉就是道,使一個人得道,這是最上的佈施。道不是很神秘的,道在生活中,生活即是道;勸一個人改善他的生活,就是修道。修道者不可以自修滿足,如自己得道,更當感化別人,兼善天下,乃是修道的最高目的。

二、心善淵→心如大海,清澄照物,萬流所歸。淵者,海也,以海喻性。爲什麼以海喻心或性呢?因心性有如大海一樣,不僅明可照物,亦可載物。心性是什麼東西?不是虛無飄渺的,如本無其物,則不能有何作用。心是宇宙變化的樞機,這個樞機無限大,又無限長,它是一個充滿宇宙,不可思議的東西,所以,以海喻之。言其廣大深湛也。心必須如淵,才能發揮心的功能。

〈一〉沉潛∶不浮燥,則可以肆應衆感,千變萬化。

〈二〉靈明∶不渾濁,則可以燭照幽冥,纖塵畢現。

〈三〉下流∶不偏狹,則可以宏百川,廣爲收納。

養心的功夫在誠,誠者純一不二也。純一即“見素抱樸”,亦即“明心見性”。誠字的意義非常深奧,孔子云∶“至誠如神”,又云∶“誠者,非自己而自己也,所以成物也。”

三、與善仁→救濟當出之仁愛,發大惻隱之心。幫助別人,也當以仁愛爲要,並不存其它意思。許多人幫助別人,存有不正當的企圖,這是不對的。仁愛也不是隨便可施的,不當用愛的,也不可愛。上利於天,中利於鬼,下利於人,謂之天德,天德則愛之。上不利於天,中不利於鬼,下不利於人,謂之天賊,天賊則不愛之。

四、言善信→說話要有信,民無信不立。人必須有信,人類之相處,其結合之條件在信。信好似一種契約,買賣之成立在有契約。信者約也,約必兌現,不能兌現則買賣不能成立。治國者尤貴信,言而有信,則立,言而無信,則亡。一人當立信,一國更當立信,信者第二生命也。

五、正善治→正者,政也,行政必須做到最好的地步。執政者不一定能正善治,許多暴政,歷史上記載也很多。昔時軒轅黃帝,一生經五十二次大戰而後安定天下。黃帝且戰且學道,修道者,不一定要遯入深山古剎,隨時隨地都可進修。爲政者當善爲之治,以安天下,此乃修天道救世之本旨。

六、事善能→作事要努力,再接再厲。善能者,善其所能,即自強不息也。修道的自強不息,是竭精殫慮,較之一般人更爲努力。蓋修道應清心寡慾,專一於一件事的。每人都應求之於己,而不求諸人。任何人都不靠,惟有自己的努力,才能創造出來新的事業。其所以事善能者,因其對於人生有認識,有修養,此修道之可貴也。

七、動善時→及時而動,既不可過,亦不可不及。人需要動,但不可妄動,當乘時而動。宇宙爲一動體,生命者動能也。人生自然也在動中,善動者成功,不善動者失敗,善動與不善動,其區別在“時間”;凡是捉住時間的,大半可成功。時間決定一切,許多問題,成成敗敗,自有時間來裁決。由此可知善時之重要也。

例如種田,善時而耕,適時而種,必可收穫,若不乘時而動,則終無獲可收也。所以修道者,衆人所不願作的,我獨自去作。才能進於道。又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是偉大的修道精神。

修道應苦修,苦修則可少私寡慾,藉苦修以靜化,始能致良知。良能之發揮在壓制及刺激。越受苦,良能才能光大。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苦不是憂患,而是神對於人的考驗,凡能擔當重任者,均出身貧困,此乃上帝對於人的恩惠。從艱苦中站起來的,都有大成就,並進於道矣。

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七章:道之天秩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66章至71章第01章至第10章第十章:生命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十二章:心性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001章:序章第001章:序章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二十四章:總論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十章:生命前言第七章:萬法歸宗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十二章:心性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十章:生命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01章至第10章第001章:序章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七章:道之天秩第五章:道與人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66章至71章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55章至65章第二章:道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五章:道與人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五章:天人合一第三章:道統第七章:萬法歸宗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66章至71章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二十四章:總論第九章:執慧歸真第九章:何謂修道序章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序章第五章:道與人第九章:執慧歸真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四章:良知良能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1章至第10章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前言第五章:道與人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001章:序章第六章:修天道第二十四章:總論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六章:修天道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十九章:魔道第五章:道與人第01章至第10章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六章:修天道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十章:生命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六章:修天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五章:天人合一序章第六章:修天道第七章:道之天秩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66章至71章
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七章:道之天秩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66章至71章第01章至第10章第十章:生命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十二章:心性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001章:序章第001章:序章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二十四章:總論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十章:生命前言第七章:萬法歸宗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十二章:心性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十章:生命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01章至第10章第001章:序章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七章:道之天秩第五章:道與人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66章至71章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55章至65章第二章:道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五章:道與人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五章:天人合一第三章:道統第七章:萬法歸宗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66章至71章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二十四章:總論第九章:執慧歸真第九章:何謂修道序章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序章第五章:道與人第九章:執慧歸真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四章:良知良能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1章至第10章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前言第五章:道與人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001章:序章第六章:修天道第二十四章:總論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六章:修天道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十九章:魔道第五章:道與人第01章至第10章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六章:修天道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十章:生命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六章:修天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五章:天人合一序章第六章:修天道第七章:道之天秩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66章至7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