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

南海紫竹林觀音大士

大道康莊之謂仁

仁:親也。中庸:「仁者人也,親親爲大。」論語:「泛愛衆,而親仁」。有仁德之稱,親切之謂也。

「仁」乃天下五大教,教理之源,儒教曰:「仁德心」。道教曰:「善良心」。釋教曰:「慈悲心」。耶教曰:「博愛心」。回教曰:「惻隱心」。均不出於仁也。

所以「仁」就是心德,亦即是天理良心也。聖人曰:「萬物同體,惻隱之心,仁也。」孔子曰:「克己復禮,爲仁」就是去了私心,博愛及衆,濟人利物者,爲仁也。亦即佛之慈悲與佈施也。成人之美,亦曰仁也。

世人有意勤修「大道」者,必須由「仁」修養持久。人與人相處,要有親切和氣的心意,有了親切和氣的心意,發出於外表者,則有愛人、敬人的行爲。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此即「仁」之發端也。

凡有仁心者,常存成人成己的美德,絕無自私自利的心意,彼此視爲一體,同存親愛之心,此心乃仁慈、善良、博愛、惻隱、慈悲之心德也。

行仁的方法:乃先修養自己,而後達於待人接物的地步。所謂:「己立而後立人,己達而後達人,推己而後及人者也。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即仁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即仁心之發現也。

欲達到仁心之發現,必須完成五大美德,此美德即「親、寬、恕、慈、惠」也。

親者,親愛也,親切也。

寬者,寬宏大量也,寬宏如太虛,度量如海深,能忍人之謂也。

恕者,推己及人,立仁成人,同情他人,恕之於人,恕之於物也。

慈者,慈悲也,上安下,上愛下也。悲天憫人之心也。

惠者,仁愛也,恩也,佈施也。

此五大美德,既能完成,則康莊大道可行,絕無阻礙也。願世人、善爲行之,則「仁」成矣!

吾佛奉旨,凡有左記之事項者,均予秉公,記其功,以奏上天廷。

一•代爲宣揚,勸人閱讀「大道康莊」善書者,每次記二功。

二•勸人助印「大道康莊」善書者,每次記三功。

三•樂助印刷費,印行「大道康莊」善書單行本,廣爲贈人閱讀勸世者,每冊記五功。

1-2 仁之表現

亞聖孟夫子

仁之表現

「仁」有仁人,亦有仁獸。仁人者,聖人也。仁獸者,麒麟也。

「麒麟見,聖人出。」在周朝時代,曾出現麒麟,故有聖人孔老夫子之誕生也。

麒麟生成麋身、牛尾,有一角,雖有武備,而不爲害。其行步也,不履生蟲,不折生草,故稱爲「仁獸」。麒麟尚有好生之仁心,人爲萬物之靈,豈可無「仁心」而不如獸乎?

是故,「戒殺放生」乃仁之發端,有仁心者,始能爲之。君子對於禽獸也,見其生,而不忍見其死,聞其聲,而不忍食其肉,此乃「仁」心也。所以「戒殺放生」乃行仁之一,願世人,應體上天好生之德,戒殺放生以免多造殺孽。

凡力行「戒殺放生」者,則有:「親、寬、恕、慈、惠。」五大美德也。

仁獸麒麟尚好生 生蟲不履草無驚

驚心殺戮無人道 道入康莊善自明

1-3 夏禹治水

顏淵夫子

夏禹治水

夏禹王,乃夏朝開國之王,顓頊之孫,鯀之子也。姓姒氏,其號曰:「禹」,亦曰:「文命」,初封爲「夏伯」,故亦曰:「伯禹」,治水有功,受舜帝禪位爲天子,即以初封之地,「夏」爲國號而有天下。史稱「夏禹」,又稱「夏后氏」,建都安邑,崩於會稽。即民間所敬拜之三官大帝中,「水官洞陰大帝」是也。

在古代堯帝時,因無防水設備,若逢大雨,則變成洪水氾濫,百姓被水淹沒者,田園厝宅被水淹流者,不計其數,堯帝乃命禹之父「鯀」治水, 經過九載,因治水不得其法,致每次失敗而無成。至舜帝即位,再命禹繼承父業,治理天下之洪水。

禹乃抱定濟民利民之仁心 立志要完成其父所失敗之工作,乃隨時率領一班治水人員,參考其父親過去之失敗原因,改變治水方法,疏通水道, 鑿河導水,將洪荒一向未平之水,導流於大海,開山鑿河,日夜辛勞,夜住山間破爛土屋,以粗菜糙米飯充飢,在睡眠之時,不脫鞋而臥,衣不整理,手帶塵垢而結繭,擦破腳底,雖如此辛苦,也不厭倦而勤加奮發,在治水十三年之長久時間,僅有三次經

過其自己家門,亦不進去休息,禹王如此不顧自身之安危,而以天下之憂爲己憂之仁愛精神,所有治水工作人員,都被其感動,更加努力工作,因此而築成中國九大河,將洪荒未平之水,及下大雨後所積成之洪水,全部引入大海,又將天下之地,劃分爲九洲。從此人民安居樂業,田園厝宅,都免受洪水之患。

禹王治水,爲公而忘私之精神,實發自拯救萬民於苦難之中,充分發揮其「仁心」,此乃夏禹王之「以天下爲公之大道精神」也。

禹王有此堅定之「仁心」,舍私爲公,治平天下之洪水,拯救國民於水患之中,故受萬民之愛戴,其仁德流芳萬古,死後爲神爲聖,享受千秋俎豆者也。

願世人,應仰學大禹王之「大道精神,以天下爲公。」發揮人之善性與仁心。

治水豐功自古傳 仁心大道德無邊

憂民憂國憂天下 捨己爲公氣浩然

禹王治水抱仁心 功德流傳直至今

三過家門而不入 爲公天下感恩深

大道精神孰與儔 治平天下水洪流

十三年裡嘗辛苦 爲國爲民劃九州

水官大帝列三官 聖德佑民磐石安

俎豆千秋煙火盛 虔期濟世挽狂瀾

1-4 大道之玄奧

太乙真人

大道之玄奧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大道者,本是鴻蒙未判,天地未開之前,幽遠之元氣,聚集而爲「玄元一炁」,謂之「大道」。是故,大道乃無形、無情、無名者也。然則大道無形,爲何能生育天地呢?大道無情,爲何能運行日月呢?大道無名,爲何能長養萬物呢?茲逐條說明如下: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

自無極生出太極,由太極再生出兩儀,兩儀未分之前,其氣尚是混混沌沌,其氣即是玄元之炁,聚成而爲一炁也。此玄元一炁,始啓開自然之氣,而分成陰陽之象,始定位乾坤也,故乾爲天,坤爲地也。

大道既是玄元一炁,當然無形質之可見,而生育天地者,乃生爲生化, 育爲含養。混沌初開,乃奠定乾坤,氣之輕清,上浮者爲天,即陽氣,謂之乾也。氣之重濁,下凝者爲地,即陰氣,謂之坤也。

是故,天之系統乃開於子會,其輕清之氣,有一萬八百年,其氣上浮而爲天。地之系統乃開於醜會,其重濁之氣,有一萬八百年,其氣下凝而爲地。此乃大道生育天地者,亦即大道之「仁」、之「義」也。

然則,大道無形,生育天地,何謂仁義耶?蓋大道有仁心,大公無私而肇啓天地,天能覆物,地能載物,萬物衆羣生,盡受覆載之恩,此乃「仁」也。生出陰陽之氣,而定位乾坤,萬物秉氣而化生,世界從此而造成,此乃「義」也

⊙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大道本屬先天,無聲無臭,情者本屬後天,有作有爲。無情是無爲之道也。以大道之無爲與作爲而旋轉周流日月,以普照天下,運行日月,而不越軌,爲天地之定理,是故日月與五星,謂之「七政」,乃天之精華也。此乃大道無情,運行日月,亦即大道之「理與智」也。

然則,大道無情,運行日月,何謂之禮智耶?蓋大道運行日月,一年三百六十週天,均守軌道而運行,絕不越軌是爲「禮」也。日爲金烏,月爲玉兔,四季春夏秋冬之來往,均無虛照,是爲「智」也。

⊙大道無名,長育萬物

先天大道,何謂無名,因大道乃無形無象、無始無終,有何名字乎?故,強名曰「道」。長養萬物者,長爲「長生」,養爲「養育」也。萬物是胎卵溼化,昆蟲草木之類,皆得先天之氣而生,此乃大道無名,長養萬物,亦即大道之「忠孝廉節」也。

然則大道無名,長養萬物,何謂之「忠」孝廉節耶?蓋大道無名,無始無終,不變不易,是謂忠也。長養萬物,是爲孝也。萬物之胎生、卵生、溼生、化生,昆蟲草木之類,凜天地之氣而生,絕無苟且之處,是爲廉也。胎卵溼化四生,各循其生,絕無胎生之類,變成卵生者,亦無變爲溼生化生者,是爲節也。例如:種瓜得瓜,種果得果,絕無種瓜而得果者也。

所以大道本是「康莊」」,其本質所表現者,有「仁義禮智忠孝廉節」之八大美德。世人若肯回頭向道,必須修此八大美德,則內聖外王,必有成果,成仙成佛不遠也。

1-5 南極仙翁

南極仙翁

學而時習悅何如 溫故知新信不虛

願爾諸生加勉勵 勤修大道意安舒

大道康莊本自然 勤修八德必心堅

時機迫切應開悟 成佛成仙在眼前

破除迷信正心神 切莫犯貪更背仁

大道康莊應邁進 修身修德好爲人

代天宣化執桃枝 禮義之邦盛禮儀

庶子殷勤修大道 聖門正是好明師

人生不過幾春秋 大道康莊趁早求

莫待光陰推歲月 空留白髮恨悠悠

聖書今日降天京 有此導師度衆生

玄理玄機參造化 康莊大道永光明

「大道康莊」善書之著作,乃天降此聖書以啓化衆生,此書之玄理與玄機,可參天地之造化,實是修道者之明師,凡修道者應及早虔求,希勿蹉跎歲月,若能了悟時機已迫切,速修大道之真理,則成佛成仙將不遠矣!

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55章至65章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四章:良知良能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三章:道統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前言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七章:道之天秩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01章:序章第十章:生命序章第十章:生命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二十四章:總論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四章:良知良能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五章:道與人第十章:生命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十二章:心性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十二章:心性第十九章:魔道第三章:道統第66章至71章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七章:萬法歸宗第11章至第21章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六章:修天道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八章:解脫生死第四章:良知良能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十章:生命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三章:道統第十九章:魔道第二十四章:總論第001章:序章第二章:道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六章:修天道前言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55章至65章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55章至65章第11章至第21章前言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七章:萬法歸宗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
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55章至65章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四章:良知良能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三章:道統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前言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七章:道之天秩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01章:序章第十章:生命序章第十章:生命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二十四章:總論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四章:良知良能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五章:道與人第十章:生命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十二章:心性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十二章:心性第十九章:魔道第三章:道統第66章至71章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七章:萬法歸宗第11章至第21章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六章:修天道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八章:解脫生死第四章:良知良能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十章:生命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三章:道統第十九章:魔道第二十四章:總論第001章:序章第二章:道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六章:修天道前言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55章至65章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55章至65章第11章至第21章前言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七章:萬法歸宗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