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

御林軍護駕主帥嶽武穆王。降

歲次辛酉年九月廿二日。公元一九八一年十月十九日

律詩∶

護駕輸誠意念真。中州文物實堪珍。

揮鸞闡教憑鸞筆。化俗移風啓俗人。

武廟長留千載譽。神宮指日一番新。

諸生奉聖成功果。奧義頒行志可申。

聖示∶

無極老母懿駕親臨,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無極老母。降

律詩∶

人心不古已臨危。作惡多端仍未知。

道德淪亡誠可嘆。天良喪盡實堪悲。

匡時勸善文千句。濟世宣仁筆一枝。

奧義箴言須記取。免教墜落苦無期。

懿示∶

諸賢卿及諸兒子免禮。

又示∶

娘躬親下凡著作“天道奧義”全書二十四章,作爲臺中黃帝神宮重建落成紀念書,由辛酉年正月十五日起,爲期一年着成。茲因黃帝神宮重建,已將完成,並前於本辛酉年十二月初四日舉行安座大典。

娘爲配合神宮落成紀念,擬將“天道奧義”尚有七章,提前着成,即農曆十二月十五日完功。並訂於明年壬戌歲正月十五日繳書天廷。命鸞友雜誌社速印單行本贈閱。

又示∶

諸兒女輸誠助印造功,有所祈求事項者,可在繳書前呈疏,娘當酌情照準。繳書後助印者,其所祈求事項之疏文,須經南天簽呈始得辦理,尚有三個月期間,希諸兒女,勿失造功良機。

天道奧義→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

無極老母曰∶

世人論道,意見紛紜,似盲人摸象;有云鼻長者,有云似牆者,有云長牙者,均是象,並無錯誤。惜所論者,只是一班,未見其全貌。研究天道者,必須貫通,否則,必發生窒塞,百弊叢生也。

蓋“道”是無爲、至誠、至善、中庸也。

無爲→從道的形態而言,無爲即至道。

至誠→道的功效,中庸一書,論之甚詳。

至善→從道的功德說起,止於至善,即止於至道。

中庸→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庸者用也,即道之體用也。由道的運動論之,即天道也。

中庸是一部天書。中庸∶“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所以修天道者,有三條之路線,即“性”,“教”,“曲”之功夫。

一、性功→“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性功爲修天重要功夫。“自誠明謂之性”,即頓性,一言而悟道,孔子之朝聞道,亦爲頓悟。頓悟多爲生而知之,有道根者,聽一言而大悟,直接通天,自是捷便,惟不可強求。

二、教功→“自明誠謂之教”,用一種修養的方法,再恢復靈明。靈、明二字爲道的光輝,靈明之照,即道之精進。修道的功夫,均是修明,要在少私寡慾。人性之暗澹,即是魔道,即墜入地獄。修道訂有戒律,修道者應所遵循。藉此以正心修身,去掉私慾。欲淨則明德現。故修道的功夫在“明”;明明德,則近於天道矣。

三、曲功→“其次致曲”,曲者抱一也。精神集中,念“天母至尊無極老母”,無論行走坐臥,有閒則念之,專心在念。起初聲音很高,漸念漸低,以至無聲,達於靜止。曲功簡便易行,惜世人不知抱一之應用也。

性、教、曲,三條道路,都可達到誠的境界,“誠”有六段功效;“誠則形,形則着,着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惟天下至誠,爲能化”。

〈一〉形→“進於道”,爲入道之初,此形字不是有形之形。道是混元,先天地生,道不可聞,不可見,恍恍惚惚。老子稱曰∶“無狀之狀,無物之象。”亦可知“道”之精微,所求者在用明的功夫。

〈二〉着→“德潤身”,爲形容道之成長。道之成長,爲氣質之變化。氣質之變,在修養之勵進,則可進德修業也。

〈三〉明→“含弘光大”,這是修道的重要功夫,明則洞燭隱微,辨別善惡,達於不惑境界。

〈四〉動→“爲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道之動,是自然的運轉。修道不完全用靜功,也注意動功。靜動是互用,這是很微妙的。

〈五〉變→動而後變,變中萬象雜陳,即現世之境界。“道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從萬物之變化,看到宇宙之微妙。變者,幻相也。不變者,乃是真實的。

〈六〉化→由變而化,“贊天地化育,與天地同參”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亦即升化。化者又返於道,道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返於道,即合於主宰,這是化境界,也是修道最高的目標。

性、教、曲,是修天道的三條大道,修道者當遵循此三條道路,作自己的規範。拳拳服膺,必能渡過苦海,達到彼岸而登極樂。不知修道者,難免走入歧途,或墜落深淵,希諸迷子,速猛醒!

序章第66章至71章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九章:何謂修道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七章:萬法歸宗第01章至第10章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九章:何謂修道第01章至第10章第六章:修天道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11章至第21章序章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三章:道統第九章:執慧歸真序章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十章:生命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九章:何謂修道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序章第66章至71章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二章:道第十章:生命序章序章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六章:修天道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五章:天人合一第十二章:心性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十二章:心性前言前言第二章:道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四章:良知良能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十章:生命第八章:解脫生死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二章:道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四章:良知良能第二章:道第001章:序章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序章第六章:修天道第二十四章:總論第九章:何謂修道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五章:天人合一第十一章:通玄之道前言第五章:天人合一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十九章:魔道第六章:修天道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十章:生命前言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序章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七章:道之天秩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二章:道
序章第66章至71章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九章:何謂修道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七章:萬法歸宗第01章至第10章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九章:何謂修道第01章至第10章第六章:修天道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11章至第21章序章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三章:道統第九章:執慧歸真序章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十章:生命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九章:何謂修道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序章第66章至71章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二章:道第十章:生命序章序章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六章:修天道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五章:天人合一第十二章:心性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十二章:心性前言前言第二章:道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四章:良知良能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十章:生命第八章:解脫生死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二章:道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四章:良知良能第二章:道第001章:序章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序章第六章:修天道第二十四章:總論第九章:何謂修道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五章:天人合一第十一章:通玄之道前言第五章:天人合一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十九章:魔道第六章:修天道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十章:生命前言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序章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七章:道之天秩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二章:道